

我是劉海棲,今天和同學們談談讀書。我已過古稀之年,小時候書很少,要到處找書讀,找到的書也是五花八門,有適合小孩讀的,也有不怎么適合小孩讀的;適合的讀得津津有味,不適合的也翻著讀,只要是文字對我都有吸引力。父親母親挺重視我的閱讀,從小就給我訂《小朋友》和《紅領巾》雜志,還訂了《中國少年報》。雜志和報紙一到,我就專心閱讀,吃飯也讀,父母親也不管。他們還帶我去新華書店買書。我那時學習打乒乓球和游泳,沒有人教,就到書店買相關的書,照著上面的學,就學會了打乒乓球和游泳。我把這些都寫進書里。后來我又去參軍,到部隊還是到處找書讀,白天訓練沒有時間,晚上吹熄燈號后,蒙在被窩里打開手電筒讀。拉練時,背包里裹著書,背包比別人重,但無怨無悔,因為到了駐地有書讀,不讀書就覺得難受。我從部隊退伍后就進了出版社做童書編輯,后來又做社長,更是掉到書堆里。一個人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是很幸福的。
然后,我又寫作。一開始不知道怎么寫,有兩個辦法,一個是看書,揣摩人家怎么寫,再一個就是多寫多練,凡事熟能生巧,寫作也一樣。
這里再和同學們談一談寫作。寫作需要閱讀,沒有大量好的閱讀,要想成為一個好作家是困難的。我有一定閱讀基礎,但越寫越發現自己并不是一個合格的讀書人,腦子里很蒼白,我就下決心多讀書。我把重要的、經典的書找來,仔細閱讀,汲取營養,寫起文章就有了格局和高度。
寫作還需要生活。我有時和同學們聊寫作文,我說讀書很重要,但把書讀活更重要。大家不是總覺得寫作文沒有話說嗎?那就從家里、從書里走出去,去接觸人、接觸大自然。一個人獨處很難有故事,兩個人在一起才會有故事;細節和細節在一起會產生故事;細節會生長,細節長大了也會成為故事。我的寫作大都與我的經歷有關,尤其是與我童年和少年的經歷有關。如《有鴿子的夏天》是寫我養鴿子的經歷,《游泳》《乒乓響亮》是寫我學游泳和打乒乓球的經歷。而《諾言》里的稻草人就是以我小時候田野里到處可見的稻草人作為原型的。
我很感謝我的父母,是他們讓我從小養成閱讀習慣。而且我的父母讓我有了一個歡樂的童年,我有大把的時間去做自己喜愛的事情。所以,家長和老師一定要珍惜并守護好孩子唯一的童年,一個歡樂和充實的童年會讓人一輩子受益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