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參與出山店水庫移民和古樹保護工作之前,我從未想過能遇見這般神奇的植物。
那天,信陽市浉河區出山店水庫移民指揮部組織浉河區林茶局、游河鄉及三官村等單位的工作人員來到三官南安置區,準備對一棵百歲婆婆樹(也稱樸樹)按照古樹名木進行保護調查。測量工作還沒有結束的時候,三官村黨支部副書記李永勝又提到:這個安置區還有一棵將近300年的皂角樹。在場的10余人幾乎同時發出一聲驚嘆,我更是喜出望外:“走!帶我們去看看。”
行走在安置區的路上,我先百度搜索了一下,原來按照《中國植物志》的記載,皂角樹的正式中文名稱為皂莢。漢朝《神農本草經》中:“皂莢,味辛溫,生川谷。”首次記錄了“皂莢”一名。晉時《廣志》曾言:“雞棲子,皂莢也。”皂莢也被稱為雞棲子。不過,人們還是習慣稱之為“皂角樹”。
很快,我們一行人來到了三官南安置區文化廣場東側的一片樹林旁。在周圍其他樹木的簇擁下,遠遠看上去,這棵樹并沒有我想象中那樣顯眼。然而,經過浉河區林茶局專業技術人員一番調查測量后,這棵高8米、樹圍2.1米、平均冠幅8米的皂角樹的樹齡,被初步認定約250歲。即便在出山店水庫12個移民安置區中,百年古樹也是非常少見,更何況這一個安置區竟同時生長著兩棵不同樹種的古樹,令人驚喜。
后來聽聞,本地流傳著一個傳說,在很久以前,一條神龍落在了三官村附近的淮河拐彎處,在它稍作停留休息時,發現這里風景如畫、土地肥沃、民風淳樸。然而這里的人們,辛苦勞作后只能用河水洗衣,發燒咳嗽時也常常無藥可醫,這一切都令神龍感到不安。直到某一天,人們突然發現村子上空劃過一道耀眼的亮光,一根長著葉子的樹枝猶如一顆流星,穿過云層,緩緩地落在了三官村小寨組的土地上,幾經風吹雨打、日曬夜露,無人在意下,它竟神奇地生根發芽,漸漸長成蔥茂蓊郁的大樹。村里的老人們常常念叨,這是神龍為村民們送來的永遠也摘不完皂角的奇樹。
百年以來,這里的人們像保護真正的神樹一樣保護著它,它也像真正的神樹一樣庇佑著樸實的村民。
春冬時節,在皂角樹堅實的樹根旁,蒼翠的樹冠下,時常能看到村民們坐在那里或曬暖或納涼(勞作后,滿身的汗水需要清風輕拂)。每至盛夏,附近的男女老少,成群結隊地擠在皂角樹下乘涼,甚至深夜也有人不肯離去,睡在竹床上,聊起家常,直到悄然睡熟在皂角樹下,睡熟在夏夜的晚風里。
那時候,村里的孩子們每每見到這棵樹,亮晶晶的眸子里寫滿了歡喜。天真無邪的孩子們就把皂角樹當成一位慈祥又寵溺的老人,攀著粗糙的樹身,爬上去摘下皂角,吃著里面清脆可口的果子皮。嬉笑著爬下來,打鬧著再爬上去。皂角樹就是孩子們的“樂園”。
我四處走訪詢問了一些村民,才真正見識到皂角樹的神奇之處。
20世紀70年代,村里一位老人發燒咳嗽久治不愈,就摘取一些皂角仁及皂角樹葉,曬干后和明礬加在一起碾碎成粉末,輔以蜂蜜混合制成丸劑。老人服用幾天后,疑難雜癥就這樣被村里的老土方治好了。59歲的村民李響道很得意地告訴我:“我小的時候,這棵樹就差不多這么大了。我們小寨組200多人的衣服臟了,都是用這棵樹上的皂角洗的,衣服洗得那叫一個干凈。”
2014年,規劃建設出山店水庫后,一向安靜的三官村被規劃建成移民安置區,即三官安置區,三官村小寨組將要整體拆遷,皂角樹也將面臨是去是留的問題。承攬這棵樹所在地移民安置房建設任務的老板為了趕工期,要求盡快移走或賣掉這棵樹。村民們多次向當地政府反映,要保護這棵古樹,留住記憶、留下念想,也是保護一段歷史,希望他們的后人能夠知道,曾經有這樣一棵神奇的皂角樹陪伴和護佑了這里的一代又一代人。
幸運的是,兼顧多方意見的當地政府安排了專業人員,把這棵樹成功移植到離原來位置約100米的地方。既保證了建設工作順利推進,又完成了村民們的心愿。過了大約兩年的時間,這里的人們驚奇地發現,這棵樹又一次煥發出生機,繁茂的枝葉里掛滿了皂角。
這些神秘的故事,使得當地居民內心深處認定了這棵樹,崇拜著這棵樹,甚至認為這棵樹能為村里人帶來好運。
三官村57歲的婦女主任鄒法蘭也給我講了一個故事。她小時候聽老人們說起過一件怪事——大約距現在有100多年吧,一天夜晚突然狂風大作,一道閃電像一把利劍一樣劈在了這棵皂角樹上,剎那間黑夜變成了白晝,這棵樹幾乎被劈成兩半,還燃起了大火,就在大家驚慌之時,緊接而來的一場暴雨瞬間滅掉了即將失控的火勢。至今,我還能從這棵樹上隱約觀察到被火燒焦的痕跡。直到第二年的“漏泄春光有柳條”之際,人們才驚喜地發現,這棵被劈開的皂角樹奇跡般地吐出了綠芽。而這棵樹的兩半隨著時間的推移,居然慢慢長回到一起了,看上去,宛如一位母親牽著孩子的手,翹首企盼著漂游在外的丈夫早日還家。當地村民都說,這里過去常常是女人在屋里看家護院,男人外出打拼掙錢、養家糊口。這一去就是一年半載,甚至更久,哪個家庭不希望家人團聚呢?或許正是被在家中苦守的每一位女子的心聲觸動,皂角樹才長成如今這副模樣吧。
過去偏僻的三官村,現在已經建成為全國水庫移民最大的安置區,即三官安置區,也被評為河南省水庫美好移民村示范村。它位于信陽市以西約15公里的浉河區游河鄉境內,緊鄰出山店水庫。312國道貫穿其中,將整個安置區劃分為南、北安置區。三官安置區占地面積2000余畝,安置移民15000余人。學校、幼兒園、醫院、養老院、農貿市場、商場、銀行、文化廣場、快遞站點、公交車站等服務設施一應俱全。企業、民宿、家庭餐館等等,皆如雨后春筍一般簇生了起來,村民們在家門口就業的愿望成為現實,幸福感實實在在地化成了他們的笑臉。當初的十一個移民村集中城鎮化建設成的三官安置區,蝶變為現在宏偉壯觀的徽派別墅建筑群。這是信陽鄉村振興的一大奇觀,也是出山店水庫不可或缺的一大景點,它的意義已遠遠超出移民安置工作的本身。
這片土地上唯一未變的,或許只有那棵神奇的皂角樹。它記載了當地祖祖輩輩人們的辛勞歷史,也見證了三官村翻天覆地的發展變遷,并將永遠佇立于村民們對未來美好展望的眼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