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的水我已夢了許多年。都說人無法夢到自己認識之外的東西,但許是當今世界媒體媒介太發達,可以“足不出戶看世界”,也讓我得以“紙上談兵”夢江南。古人早已揭示“紙上得來終覺淺”的道理,未到江南夢江南,夢里的天、亭、水都是模糊的,就像水滴在紙上暈開的痕跡。
盼望著,盼望著,終于得以與江南相逢。都說語文是一門浪漫的學科,學生時代讀過的詩詞,終于在二十年后兜兜轉轉,不早也不晚地躍然紙上。
“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
到了蘇州,如何能不入園林呢?旅游的第一站當然就是蘇州著名的留園和拙政園。是日天氣微涼,亳針似的小雨飄著,輕裝上陣步入園中,身邊來往游客或著漢服或著旗袍,眼前所見是五百年的歷史倒影,耳邊所聽是穿越了時間的歷史呼喚,這一刻正是“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里相似”的寫照。
與北京故宮城“五步一樓,十步一閣”不同,蘇州的園林風格獨樹一幟,講究的是“亭臺樓閣,小橋流水”,建筑與自然環境和諧共生,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境界,這一點從《紅樓夢》中的大觀園便可見一斑。
“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
中國講究依山傍水,因而山水就好比文人墨客與琴棋書畫,端的是個相伴相生。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其實各方水土也有各方水土的性格。至少在來到江南之前,我難以想象為何能把水比作絲綢,也從未想過水可以是“肥潤”的。
散步到金雞湖時,恰逢日落時分,太陽將落宋落,風吹起水面褶皺,金光在其中跳躍舞動,人間美景莫過于此!與同行朋友在湖邊席地而坐,仿佛受到天地感召,萬千思緒油然而生,怨不得文人墨客對江南念念不忘。
“塔從林外出,山向寺中藏”
江南有山有水,更有上下五千年的人文沉淀。有著“先見虎丘塔,后見蘇州城”一說的云巖寺塔,塔身通體為仿木結構,因地基沉降,塔體出現傾斜,歷經七次火災仍然屹立不倒,堪稱“中國第一斜塔”。
蘇州是個充滿驚喜的城市,每當我們覺得對它多了解一分,它又會在不經意間讓我們驚嘆不已。在離開蘇州的最后一個晚上,飯后閑逛偶遇一條不起眼的小河,定睛一看旁邊竟有一石碑,上書“趙孟頫夜泊伯瀆”。細細讀來,原是元代書畫家趙孟頫夜泊伯瀆河有感而發,一氣呵成留下七言律詩。那句“橋畔柳搖燈影亂,河心波漾月光懸”,正如當下所見,文字的力量力透紙背,穿越千年,真是令人肅然生敬。
蘇州之行雖短,但山水之間自有—方天地。在回程的飛機上,看著舷窗外的藍天,我想,今晚的夢中江南應是清晰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