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陽光明媚,爸爸媽媽帶著我和弟弟前往縣城中心廣場游玩。
廣場上人頭攢動,小朋友的嬉鬧聲、屏幕里的廣告聲、小商販的叫賣聲、街頭藝術的小曲淺唱聲互相交融,恰似現代版的“清明上河圖”。四周的花壇里,五顏六色的花朵左右搖擺,爭先恐后地探著小腦袋想去嘗嘗中央噴泉的甘甜。
此時,我正沉浸在這人間煙火氣的景象之中,突然,一陣悠揚的二胡聲鉆進了我的耳朵。我循聲望去,原來是一位盲人叔叔正坐在廣場一角,用二胡為這熱鬧的景象伴奏。
突然有人拍我的肩膀,我轉頭看到是爸爸,還有他遞給我的零錢。沒等我反應過來,弟弟搶先一步拿著錢扔進了盲人叔叔的碗里。爸爸見狀,輕聲對弟弟說:“你應該把錢輕輕地放在叔叔的碗里。”“可他看不見呀!”弟弟眨著眼睛說。“叔叔雖然看不見,但他用音樂為我們帶來了美的享受,我們應該尊重他。”弟弟懵懂地點點頭。爸爸重新給了弟弟零錢,這一次弟弟將零錢輕輕地放入盲人叔叔的碗中。
隨后,圍觀的人紛紛獻上自己的愛心,有的放硬幣,有的送零食……
當我們離開時,身后的二胡聲聽起來更加悠揚。
老師小評
習作中把廣場上的熱鬧景象比作“清明上河圖”,側面體現出廣場熱鬧繁華的花樣生活。小作者詳細描寫了爸爸教導弟弟的過程,把人物的語言、動作、表情和心理活動刻畫得生動具體。開放式結尾,給讀者留足了想象空間。
【作者系甘肅通渭縣通和小學六·4班學生,指導并置評:郭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