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導航】
《湯姆·索亞歷險記》是馬克·吐溫最優秀的長篇小說之一。故事記述了主人公湯姆·索亞因反對死板嚴格、枯燥乏味的生活,離開家去冒險的故事。小說詳細刻畫了主人公湯姆·索亞和他的伙伴們冒險的過程,展現出一種對自由的追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故事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特別是對人物心理活動的描寫非常細致,充分表現出孩子的性格特點。
《湯姆·索亞歷險記》作為一部兒童成長史,受到無數讀者們的喜愛,小說從1930年至今陸續被改編為電影、動畫,在熒幕上大放異彩。
【閱讀前】
《湯姆·索亞歷險記》→作者:馬克·吐溫→是世界上最經典的歷險故事→與《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并稱“密西西比河三部曲”
根據名著信息,設想你心中的“探險”場景。
【精彩片段一】
刷籬笆事件
湯姆提著一桶石灰水,拿著一把長柄刷子,站在三十碼長的木柵欄前,一臉的無奈與沮喪。他嘆了口氣,開始無精打采地刷著。這時,吉姆蹦蹦跳跳地從大門外進來,正準備去打水。湯姆眼睛一亮,計上心來。湯姆假裝津津有味地刷著,還不時哼起小曲。吉姆好奇地問:“湯姆,刷籬笆好玩嗎?”湯姆頭也不回,滿不在乎地說:“這可不是誰都能刷的,波莉姨媽只信任我。這活兒可帶勁了,比玩游戲還有趣。”吉姆心動了,提出用自己的彈珠換刷籬笆的機會。湯姆卻故作矜持,搖搖頭。不一會兒,其他小伙伴也圍了過來。本·羅杰斯走在最前面,他看著湯姆,眼里滿是羨慕。湯姆越發得意,吹噓刷籬笆能體驗到獨一無二的樂趣,還說這是一種榮耀。本·羅杰斯經不住誘惑,用一個蘋果和湯姆交換,隨后其他小伙伴也紛紛拿出自己的寶貝,只為能刷上幾下籬笆。
老師串講
在“刷籬笆事件”這一精彩片段中,湯姆的表現轉換讓人印象深刻。當被波莉姨媽罰刷籬笆時,他雖然開始也愁眉苦臉,但轉而靈機一動,計上心來。他深知小伙伴們的心理,故意裝作刷籬笆是極為有趣且難得的體驗,引起同伴強烈的好奇心。“哼起小曲”“滿不在乎”“搖搖頭”通過神態和動作把湯姆的內心呈現得淋漓盡致。他的一系列動作引得同伴紛紛心動,平常不愿意做的勞動,此時大家卻爭先恐后地想得到這個機會。湯姆把刷籬笆的工作在同伴面前呈現得輕松、自如、有趣,路過的孩子都眼紅了,情愿把心愛的東西交給他,以換取一次刷籬笆的機會。選段通過語言和神態描寫,表現出湯姆機智好動、調皮搗蛋、積極樂觀的性格特點。我們在平時的寫作中,也可以運用語言描寫,側面表現人物特點。比如通過語言描寫展現人物的性格、內心活動及人物所處環境等。
【精彩片段二】
百無聊賴的教堂
在祈禱做到半中間的時候,有一只蒼蠅落在他前面的座椅靠背上,它不慌不忙地搓著腿,伸出胳膊抱住頭,用勁地擦著腦袋,它的頭幾乎好像要和身子分家似的,脖子細的像根線,露出來看得清清楚楚。它又用后腿撥弄翅膀,把翅膀向身上拉平,好像翅膀是它禮服的后擺;它不緊不慢,自在逍遙地老在那兒做著一全套梳妝打扮的動作,似乎很清楚自己是絕對安全的。這只蒼蠅的逍遙勁讓湯姆心里難受極了。當祈禱講到最后一句就要結束時,湯姆弓著手背悄悄地向蒼蠅靠過去,“阿門”聲剛一響起,蒼蠅就做了他的階下囚。波莉姨媽瞥見了湯姆的舉動,瞪了瞪湯姆,湯姆只好把蒼蠅放掉了。
湯姆想起了他身上還有一個寶貝玩意,于是便把它拿了出來。那是一只下顎長得非常巨大的黑色甲蟲。這只甲蟲原本裝在雷管筒子里,它一被放出來,就咬了湯姆的手指一下。湯姆的手指一哆嗦,甲蟲掉到了教堂的過道里,仰面朝天,無奈地彈動著它那幾條腿,翻不了身。湯姆把被咬痛的手指放到嘴里,眼巴巴地看著“大鉗甲蟲”,很想把它抓回來,可是他怎么也夠不到。
老師串講
選段中湯姆在教堂里聽禱告詞時,看到一只蒼蠅。作者把這只蒼蠅寫得多么細致有趣兒,側面說明禱告詞又長又枯燥,從而體現湯姆待在這樣的環境中,心里非常難受,即“這只蒼蠅的逍遙勁讓湯姆心里難受極了。”這一情節通過湯姆的行為,展示出他天真爛漫、充滿活力的性格。選段對蒼蠅的細節描寫,表現出湯姆能把蒼蠅觀察得那么仔細,說明他的百無聊賴,和看著蒼蠅的逍遙無計可施的無奈,為下文抓蒼蠅做鋪墊。
在描寫小動物的時候,不僅要用心觀察,還要大膽想象,要把小動物的行為和人物的動作、心理聯系起來,再通過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把小動物寫得可愛有趣,同時也可以通過對小動物的描寫表達作者的情感。
【閱讀后】
通過以上兩個選段我們發現,作者運用語言和動作描寫,把人物和動物的形象生動細致地刻畫出來。在寫作的過程中,我們也可以通過描寫對象的語言、動作,展現對方的性格特點、行為習慣和心理狀態。不僅如此,還能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同學們不妨試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