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很辛苦,獨攬接送我的任務。無論寒冬臘月,還是酷暑炎夏,每到下學時間,我總能在人頭攢動的學生接送點,一眼看到他那又瘦又高的身影。
記得那是一個深秋的夜晚,小雨淅淅瀝瀝下了一天,透過教室掛滿水珠的窗戶遠遠望去,一個個撐開的雨傘如花朵般爭奇斗艷。我腦海中浮現出爺爺擠在人群里踮著腳仔細搜尋我的身影。可出了校門,我卻沒有看到他。
路燈一盞接著一盞點亮,聽著刺耳的雨滴聲,看著空無一人的校園,我的眼淚滾落下來。五分、十五分、三十分……終于,爺爺的身影出現了,沒等他走近,我便大聲問道:“您為什么這么晚才來?”爺爺先是一愣,像做了錯事的孩子,小聲地說:“我走到半路,發現雨越下越大,便回家去拿傘,我怕你著急,就騎著車子往過趕。”這時,我才注意到爺爺全身濕透了。我一時語塞,鼻子泛酸。爺爺的腿不好,上下樓都困難,更別說騎自行車了,可他為了接我,騎車走在滿是積水的路上。
我們打著傘,默默地往家走。我悄悄拉著爺爺滴水的衣角,為剛才的言行感到愧疚。
從此,無論爺爺是否遲到,遲到多久,我再也不會生氣了,因為爺爺緩慢的腳步里,是對我深深的愛!
編輯小評
“大聲問道”“一時語塞”通過兩種情景的對比,表達出“我”對爺爺態度的轉變。“雨傘如花朵般爭奇斗艷”“刺耳的雨滴聲”,襯托出“我”的心理變化。結尾“悄悄拉著爺爺滴水的衣角”強調了自己的愧疚之心。
【作者系山西太原市第二實驗小學六·194班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