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旨在探討國有企業供應鏈在地方產業集群升級過程中的賦能作用與路徑,通過分析國有企業供應鏈的資源整合能力、技術創新能力及市場響應速度,結合地方產業集群的發展現狀與挑戰,提出了一系列基于國有企業供應鏈賦能的升級策略。研究表明,通過加強供應鏈協同管理、推動數字化轉型、優化資源配置等手段,國有企業供應鏈能夠顯著提升地方產業集群的競爭力,促進其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國有企業;供應鏈管理;產業集群升級;集聚效應
一、引言
地方產業集群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其發展水平直接影響地區經濟的整體競爭力。然而,傳統產業集群在發展過程中往往面臨技術創新不足、資源配置效率低下、市場響應速度慢等問題。國有企業作為國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供應鏈擁有豐富的資源、先進的技術和強大的市場影響力,為地方產業集群的升級提供了重要支撐。本文將從供應鏈協同管理、數字化轉型、資源配置優化等方面,探討國有企業供應鏈如何賦能地方產業集群升級。
二、國有企業供應鏈與地方產業集群的關系
1.國有企業供應鏈的資源整合能力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國有企業供應鏈憑借其廣泛的網絡覆蓋,如同一張無形的大網,將分布在全球各地的上下游企業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構建起一個高效、協同的供應鏈生態系統。這種生態系統的形成,不僅強化了企業間的合作,也推動了產業的集聚和升級。國有企業供應鏈通過共享庫存、優化物流路徑等方式,有效地整合資金、技術、人才、信息等關鍵資源,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顯著降低供應鏈中的交易成本,從而提高企業的盈利水平。在地方產業集群中,國有企業供應鏈能夠打破企業間的壁壘,促進企業間的知識溢出和技術創新,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比如,一家擁有先進制造技術的企業可以通過供應鏈與一家擅長市場開拓的企業合作,共同開發新產品,共享市場利益,從而提升整個產業集群的競爭力。據統計,國有企業供應鏈的高效運作可以將企業的交易成本降低10%~20%,并將整體運營效率提高15%~30%。
2.國有企業供應鏈的技術創新能力
國有企業供應鏈通常擁有深厚的技術研發基礎和創新能力,能夠推動行業的技術革新和進步。這種領導地位,使其有能力與地方產業集群內的企業進行深度合作。例如,國有企業供應鏈將自身積累的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市場信息等資源,通過各種形式的交流、培訓、項目合作等方式,有效地傳遞給集群內的中小企業。近年來,通過與地方產業集群的合作,國有企業供應鏈成功地將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前沿技術引入了傳統制造業,如浙江的紡織產業集群、廣東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等。這種技術轉移和擴散,不僅促進了集群內企業的技術創新,也推動了這些地區的產業升級,實現了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的轉變。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我國地方產業集群,包括固定資產投資、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投入、高新技術企業的科技研發投入、研發平臺的建設投入在內的平均研發投入增長了35%,其中很大一部分得益于與國有企業供應鏈的合作。
3.國有企業供應鏈的市場響應速度
國有企業供應鏈擁有覆蓋全球的市場信息網絡,如同一個巨大的觸角系統,能夠實時捕捉到市場上的任何風吹草動,包括消費者需求的變化、競爭對手的動態、政策法規的調整等。這些信息對企業來說無比寶貴,因為它們是企業制定戰略決策的重要依據。例如,當市場對環保產品的需求增加時,供應鏈能夠迅速將這一信息傳遞給生產端,企業就可以及時調整產品線,以滿足新的市場需求。同時,由于國有企業的決策層級通常更扁平,決策過程更直接,因此在面對市場變化時,能夠迅速做出反應。與之相比,一些大型私營企業可能由于復雜的組織結構和決策流程,導致在應對市場變化時顯得較遲緩,而這種快速決策的能力對企業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保持競爭優勢至關重要。
三、國有企業供應鏈賦能地方產業集群升級的路徑
1.加強供應鏈協同管理
(1) 建立供應鏈協同管理平臺
供應鏈協同管理平臺是一種集信息共享、資源整合、風險共擔和協同決策為一體的綜合性管理平臺。國有企業通過供應鏈管理平臺,能夠整合地方產業集群內的上下游資源,包括原材料供應商、生產商、分銷商等,形成高效的供應鏈網絡,打破傳統供應鏈中的信息孤島,實現供應鏈各環節的緊密協作,從而提升整體效率和競爭力。在浙江,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依托國有企業建立的供應鏈協同管理平臺,實現了上下游企業的緊密連接。該平臺整合了原材料采購、生產加工、物流配送等各環節資源,通過信息共享和協同決策,有效降低了庫存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例如,蘇州華興源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工業自動測試設備與整線系統解決方案的提供商,主要生產用于LCD、柔性OLED、半導體、新能源汽車電子等行業的定制化產品。華興源創所在行業主要生產模式是ETO制(Engineering to Order,按訂單設計),這種傳統的供應鏈管理模式面臨溝通方式老舊、效率低下等問題,難以滿足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2021年,華興源創公司開始建立信息共享平臺通過供應鏈協同管理平臺,通過自研的報價立項系統、PLM、ERP、SRM、WMS、MES等系統,拉通從需求訂單到實施交付的數據鏈路,確保項目數據透明,溝通同頻,信息對稱。實現供應鏈各節點之間的信息共享。同時,在供應鏈協同管理中,制定統一的標準和規范至關重要。華興源創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通過標準化產品和流程,確保供應鏈各環節能夠按照統一標準進行操作,提高協同效率。
(2) 強化供應鏈風險管理
供應鏈風險管理是確保供應鏈穩定、高效運作的關鍵環節。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供應鏈面臨供應中斷、生產延誤、物流不暢等多種風險。有效的風險管理能夠及時發現并應對這些潛在風險,減少損失,保障企業的正常運營。國有企業應通過定期對供應鏈進行全面的風險評估,識別潛在的風險點,包括供應中斷、需求波動、質量問題、物流成本上升等,建立供應鏈風險預警系統,對識別出的風險進行實時監控和預警。比如當風險指標達到預設閾值時,系統自動觸發預警信號,以便企業及時采取措施應對。以馬鞍山市為例,該市通過出臺《馬鞍山市加快供應鏈創新應用行動實施方案(2024—2026年)》和《馬鞍山市加快供應鏈創新應用若干政策舉措》,積極推動供應鏈創新應用,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同時,馬鞍山市通過支持建立供應鏈信息共享平臺,實現供應鏈各環節的信息透明化和實時溝通。這有助于企業及時獲取市場動態、庫存狀況、生產進度等信息,從而快速響應市場變化,降低信息不對稱帶來的風險。
2.推動數字化轉型
(1) 加快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
國有企業首先需要明確供應鏈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的目標,即提升供應鏈的透明度、協同性、靈活性和抗風險能力,進而促進地方產業集群的升級。國有企業通過建立云計算平臺,將生產資源和生產過程進行數字化處理,實現生產流程的自動化和智能化;通過建設數字化供應鏈平臺,實現供應鏈各環節之間的信息共享和協同作業;通過引入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構建智能物流系統。此外,國有企業在供應鏈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的過程中,應該根據充分考慮地方產業集群的特點和需求。在地方產業集群類型上,對制造業集群,可以重點建設云工廠和數字化生產線;對服務業集群,可以加強數字化服務平臺和智能物流系統的建設。在產業鏈環節上,針對產業鏈上的薄弱環節和瓶頸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數字化改造和升級。例如,加強原材料采購的數字化管理,提高供應鏈的響應速度和靈活性。結合地方產業集群的區域特色和優勢資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供應鏈數字化解決方案。例如,利用地方高校的科研力量,推動產學研合作,加速供應鏈數字化技術的研發和應用。以某地方美妝包裝產業集群為例,該集群通過攜手攜客云打造SRM供應鏈協同平臺,實現了供應鏈的數字化轉型和升級。通過SRM平臺,打通了整個供應鏈的信息流和物流,實現了采購訂單、收貨、對賬等環節的自動化處理。采購訂單員由8~10人減少至4~5人,提高了工作效率;實現掃碼收貨,提升了收貨效率和準確性;月底對賬時訂單直接自動匹配到發票上,簡化了對賬流程。
(2) 加強數字化人才培養
數字化人才具備創新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能夠運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優化供應鏈流程,推動供應鏈管理的模式創新、技術創新和業務創新,國有企業供應鏈數字化轉型的核心驅動力。同時,數字化人才的聚集和流動也能夠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和升級,形成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比如通過引進和培養包括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新興行業在內的數字化人才,能夠推動地方制造產業和物流產業中的智能制造、智慧物流等新興產業的技術升級,從而促進產業集群的升級。以某地方智能制造產業集群為例,該集群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高度重視數字化人才的培養和引進。通過與高校合作建立實訓基地、舉辦數字化技能競賽、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等措施,該集群迅速聚集了一批具備數字化素養的復合型人才。這些人才在推動集群內企業數字化轉型、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優化供應鏈管理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集群內的企業也通過共享數字化資源、開展聯合研發等方式加強了合作與交流,進一步推動了整個集群的升級和發展。
3.優化資源配置
(1) 建立資源共享機制
資源共享機制主要包括信息共享、資源池建設、技術和人才共享等方面,國有企業通過建立統一的信息平臺;整合集群內企業的閑置資源,包括如生產設備、倉儲設施、物流車輛等,形成資源池;鼓勵企業之間技術和人才的交流與合作等方式,提高企業的競爭力,促進產業集群升級,增強區域經濟活力。以某地方智能制造產業集群為例,該集群通過建立資源共享機制,實現了供應鏈上下游企業之間的信息共享和資源協同。集群內企業共同投資建設了智能制造云平臺,實現了生產數據的實時采集、分析和共享。同時,集群還建立了設備共享中心,將閑置的生產設備納入統一管理,為中小企業提供設備租賃和加工服務。這些舉措不僅降低了企業的運營成本,還提高了整個集群的生產效率和創新能力,促進了產業集群的升級和發展。
(2) 加強產學研合作
首先,國有企業通過與高校、科研機構共同設立聯合研發項目,針對供應鏈中的關鍵技術難題進行攻關,深化技術研發合作,通過共享研發資源和成果,加速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或者與科研機構共同建立聯合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研發平臺,為產學研合作提供穩定的場所和設施。這些平臺有助于整合各方資源,促進知識交流和技術轉移。以某地方智能制造產業集群為例,該集群內的國有企業與多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合作,共同設立了多個研發項目,針對智能制造領域的關鍵技術難題進行攻關。通過聯合研發,取得了多項重要技術突破和專利成果。其次,高校和科研機構將研發成果通過技術轉移、專利許可等方式轉讓給國有企業,推動科技成果的產業化應用。國有企業則負責將技術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提升產品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同時,通過實施示范項目,展示產學研合作成果的應用效果和市場潛力。這有助于吸引更多企業參與合作,推動整個產業集群的技術升級和產業發展。例如,西安市智能制造產學研合作聯盟,通過加強政府、高校、企業之間的溝通與協作,推動了多項產學研合作項目的實施,促進了創新成果的轉化和應用。甘肅省屬國有企業與中科院蘭州“一院三所”、蘭州大學等科研院校,集中簽訂技術成果合作協議,共同推進產學研無縫對接、深度融合。
(3) 拓寬融資渠道
政府引導基金與多元化融資是驅動產業集群創新與升級的雙引擎。政府引導基金的設立,旨在通過財政資金引導社會資本流向有發展潛力的高新技術企業和產業領域,從而加速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通過拓寬融資渠道,國有企業不僅能夠加快產業升級步伐,促進產業集群的升級,從而帶動地方經濟的快速增長;也有助于國有企業加強與上下游企業的合作,構建更加穩定、高效的供應鏈體系,增強產業鏈的韌性和抗風險能力。國有企業在政府金融政策的引導下,通過多元化融資渠道(如銀行貸款、債券發行、股權融資、政府補助、社會資本合作等),籌集更多資金用于技術創新、設備升級、人才引進等關鍵領域,從而推動產業集群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山東省作為農業大省,擁有眾多農業產業集群。然而,在農業產業化過程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一直是制約產業發展的瓶頸。山東農擔作為國有政策性擔保機構,積極拓寬融資渠道,創新金融服務模式,為農業產業集群內的企業提供融資支持。例如,通過“大田托管”新模式解決合作社資金難題;聯合省農信聯社開發線上農耕貸等產品,簡化貸款流程;利用冷凍海產品存貨倉單質押等方式,為涉海企業提供融資支持。山東農擔的舉措有效緩解了農業產業集群內企業的融資壓力,促進了農業產業的快速發展。同時,通過構建全產業鏈金融供給體系,山東農擔還推動了農業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轉型升級。
四、結語
國有企業供應鏈在地方產業集群升級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賦能作用,通過加強供應鏈協同管理、推動數字化轉型、優化資源配置等手段,國有企業供應鏈能夠顯著提升地方產業集群的競爭力,促進其高質量發展。未來,應進一步探索國有企業供應鏈與地方產業集群深度融合的路徑和模式,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唐振武,張勇.價值鏈視角下物聯網產業集群升級機制研究[J].武漢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4,36(2):50-53.
[2]李贊,劉學謙.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韌性分析與對策建議[J].新型工業化理論與實踐,2024,1(4):90-101.
[3]李國英.數字經濟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的著力點與戰略路徑[J].決策咨詢,2024(3):92-96.
[4]毛杉珊.產業集群視域下中藥材供應鏈資源共享演化博弈分析[J].甘肅科技縱橫,2022,51(10):61-64.
[5]宿愷,李鵬宇.基于政府補貼的閉環供應鏈不同回收模式決策研究[J].沈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 17(3):311-317.
作者簡介:王瑞(1985.11— ),男,山東東阿人,本科,會計師,研究方向:供應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