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法規引用標準支撐氣象社會服務現代化研究

2025-04-04 00:00:00劉艷陽劉子萌王一飛
標準科學 2025年3期
關鍵詞:標準

摘 要:【目的】為進一步發揮標準化在推進氣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基礎性、引領性作用,推動氣象社會服務現代化?!痉椒ā垦芯苛藲庀蠓ㄒ幰脴藴实谋匾?、引用的現狀、存在問題和改進策略。【結果】提出氣象法規引用標準符合法規與標準的規范特點,符合技術法規發展的歷史經驗,是實現氣象社會服務現代化目標的現實需要?!窘Y論】氣象領域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在引用氣象國家標準、行業標準開展社會服務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通過思想引導、關系厘清、系統梳理、制度配套、協同機制建立、引用能力提高等措施促進氣象法規引用標準,為氣象社會服務現代化和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更強大制度保障。

關鍵詞:氣象;法規;引用;標準;氣象社會服務現代化

DOI編碼:10.3969/j.issn.1674-5698.2025.03.010

基金項目:本文受中國氣象局氣象標準預研究項目“氣象治理體系中標準作用研究”(項目編號:Y-2021-06)、中國氣象局氣象軟科學項目“氣象標準支撐氣象法律法規的現狀與對策研究”(項目編號:2017-21)、中國氣象局氣象干部培訓學院青年項目“氣象標準與法律法規的協調性現狀與改進對策研究”(項目編號:2024CMATCQN08)資助。

Research on Enhanc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Meteorological Social Services through Reference of Standards in Meteorological Regulations

LIU Yan-yang LIU Zi-meng* WANG Yi-fei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Training Centre)

Abstract: [Objective] Seeks to further reinforce the foundational and guiding role of standardization in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meteorological governance system and its capabilities, as well as to advance the modernization of meteorological social services. [Methods] It explores the necessity of referring to standards in meteorological regulations, assesses the current state of reference, identifies existing challenges, and proposes strategies for improvement. [Results] The study asserts that the reference of standards in meteorological regulation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normative features of both regulations and standards, and reflects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echnical regulations. This integration is a practical necessity for achieving the modernization goals of meteorological social services. [Conclusion] Nevertheless, challenges remain in the application of meteorological national and sectoral standards within meteorological laws,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s, and departmental rules for delivering social services.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this paper recommends several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reference of standards in meteorological regulations. These include ideological guidance, defining the scope of regulations and standards, and clarifying their relationship, development of supportive systems, establishment of collaborative mechanisms, and enhancement of reference capabilities. These measures are aimed at providing a robust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to support the advancement of meteorological social servic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within the meteorological sector.

Keywords: meteorological, regulations, reference, standards, modernization of meteorological social services

0 引 言

氣象社會服務現代化和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催生新的生產關系,急需與之相匹配的更加精細化、現代化的氣象治理手段。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奠定堅實基礎。標準化對于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基礎性、引領性作用。早在“十三五”時期,《國家標準化體系建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就指出,建成支撐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標準化體系,要按照“包容開放,協調一致”的基本原則,加強標準與法律法規、政策措施的銜接配套,發揮標準對法律法規的技術支撐和必要補充作用。202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進一步明確,建立法規引用標準制度、政策實施配套標準制度,在法規和政策文件制定時積極應用標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注重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內在要求,也是推進改革的重要方法?!敝袊鴼庀缶志珠L陳振林強調:“全面深化氣象改革,加快推進氣象科技能力現代化和社會服務現代化要加強法律、制度、政策、標準的系統謀劃部署”“著力用好氣象法規和各類標準,持續優化社會服務現代化的外部環境”“強化氣象標準的制度屬性,積極探索參與國家治理體系建設新路徑”。全面深化氣象改革、系統推進氣象科技能力現代化和社會服務現代化,首先要全面構建一個系統完備、協調配套的制度體系。截至2024年底,我國已形成了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為統領,4部行政法規、20部部門規章、200余部地方性法規和地方政府規章組成的氣象法律法規體系,建立了由229項國家標準、669項行業標準、1407項地方標準和51項團體標準構成的氣象標準體系。但是,從氣象制度體系整體建設的角度而言,這兩套體系之間的關系尚不明確。

本文從法理和政策角度論述以法規引用標準對助力氣象社會服務現代化的必要性和現實意義,分析氣象領域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引用氣象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提出在氣象領域促進氣象法規引用標準的對策不僅是全面推進氣象法治建設的需求,也是系統謀劃加強和完善制度供給,為氣象社會服務現代化和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更強大制度保障的有益嘗試。

1 氣象法規引用標準的必要性

1.1 氣象法規引用標準是符合二者規范特點的制度設計

標準是通過標準化活動,按照規定的程序協商一致制定,為各種活動或其結果提供規則、指南或特性,供共同使用和重復使用的文件。標準具有規范性、制定程序法定性和協商一致性。作為規范性文件,標準具有制度屬性,但是標準與法規的規范特點明顯不同:(1)制定主體和程序存在差異。標準的制定主體范圍更廣泛,具備一定領域內的代表性和協商一致性。法的制定主體限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規定的立法機關,在全國范圍內有充分的代表性,制定程序更為嚴格,要在全國范圍內獲得更廣泛的協商一致。(2)標準的規范結構不完整。完整的法律規范由3個部分構成:“假定”,是規范的適用條件;“處理”,規定行為模式,即權利和義務;“制裁”,是主體違反法律規定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標準的內容是產品、服務、技術或管理方面的程序或要求,主要對應法的“處理”部分,用以判斷法定的權利或義務是否得到正確行使或履行。此外,標準中不能包含制裁內容,不能使用“不得”“禁止”“必須”等作為規范表述[1]。(3)效力上,法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對于不特定人具有普遍的約束力。標準多為推薦性,不與法律法規結合,多由使用者自愿采用。以法規引用標準,就是當標準的規定符合法律法規的規范目的時,被立法部門認可,作為認定行為合法的或違法的事實存在的依據,從而使標準或其相關內容具有了法律效力。這一制度設計可以彌補標準在代表的廣泛性、協商一致范圍、規范結構和約束力層面的不足,同時為法律規范的“處理”部分的判定提供細則和依據,符合二者的規范特點,具有法理依據。

1.2 氣象法規引用標準是符合技術法規發展規律的歷史經驗

隨著科技不斷進步,法律法規的調整對象不斷擴展,延伸到了技術領域,出現了技術法規。通過調研英美、日本和歐盟等發達國家和地區技術法規發展的經驗發現,技術法規并非獨立于原有法律體系外,而是依托于本國或本地區現行的法律體系,是以法律、行政法規、指令等為主要形式,調整對象具有較強技術屬性的一系列法律法規的概稱。隨著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法調整社會關系的日益復雜,技術法規的內容向技術化、精細化方向不斷擴展。面臨對技術內容規定過細、過于具體帶來的技術法規不能完全適應技術的進步、經濟的發展及全球化發展需要等問題,技術法規應結合標準以確定行為模式、認定違法行為,從而達到法調整社會關系的目的。

正因如此,各發達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也相繼出臺相關政策和法案,推動技術法規引用自愿性標準,尤其適用于安全、健康、消費者環境保護和消除貿易壁壘等保障公共利益領域,用以實現公共政策目標。例如美國國會于1996年通過《國家技術轉讓與推動法案》(公法104-113,簡稱NTTAA),要求聯邦政府在制定技術法規時盡可能采用自愿性標準[2];歐盟委員會于1985年通過《關于技術協調與標準新方法決議》(85/ C136/01),確定在制定技術協調指令中采用標準,作為法律的新方法指令只規定產品或服務的“基本安全要求”[3];日本于1983年提出了實施技術法規與標準和認證相結合的辦法,2001年又提出了新的技術法規改革方案,規定其后制定的技術法規只對產品規定基本要求,而產品的具體指標和性能等則由技術法規引用或直接采用標準;ISO/ IEC(國際標準化組織、國際電工委員會)2014年發布《公共政策中使用和引用ISO/IEC標準支撐公共政策》文件,倡議各成員國以國際標準作為其制定技術法規的基礎[4-5]。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亞洲及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及亞歐會議也都提出,只要可能,立法時應當考慮國家的、區域性的及國際性的標準的內容,并鼓勵引用標準[6]。

氣象事業是科技型、基礎性、先導性社會公益事業,氣象的高科技性特征決定了氣象法律法規的調整對象具有科技含量高、涉及領域新、發展快的特點。氣象法律法規調整的社會關系與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增進人民安全福祉的公益目標息息相關。借鑒發達國家歷史經驗,氣象法律法規具有技術法規的顯著特點,氣象法律法規調整的社會關系符合安全、公益等標準與法規融合的典型適用領域。以標準支撐氣象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實施,是符合技術法規規范特點和歷史發展經驗的科學選擇。

另外,標準的規范領域也突破了傳統的產品、生產過程的限制而擴張到了管理、服務領域。以氣象領域為例,現行氣象標準涉及氣象信息服務單位管理、防災減災社區建設、應急氣象服務工作流程、雷電防護裝置檢測單位管理、檢測人員職業能力要求和評價等內容。這些標準已不單純是對產品或生產過程提出技術要求,而是擴展到服務和管理的領域,能夠為法律法規的細化和落實提供可供操作落實的配套規定。

2 氣象法規引用標準對氣象社會服務現代化的現實意義

氣象社會服務現代化是氣象部門立足國內國外兩個形勢和著眼自身發展做出的重要決策?!吨泄仓袊鴼庀缶贮h組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氣象改革、推進氣象科技能力現代化和社會服務現代化的意見》提出,高質效保安全、高質效助發展、高質效促治理是氣象社會服務現代化的重要任務。氣象法規引用標準也是完成上述任務的現實需要。具體體現在:

(1)氣象法規引用標準是高質效保安全的需要。在氣象防災減災、氣象設施和探測環境保護、防雷安全管理、氣象專用技術裝備管理、升放氣球管理、人工影響天氣等涉及安全的氣象治理領域,運用標準支撐以明確具體的技術要求、行為準則、評價方法并對外公布,能夠為氣象部門履行法定職能提供更科學和可操作的技術指引,能夠滿足公眾和社會知曉和獲得更精細化的氣象服務內容的需求,能夠為氣象部門快速響應應對重大風險和輿情提供技術支撐。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相結合也能夠形成“假定—處理—制裁”的完整規范閉環,運用法治手段保障各項職能的履行落到實處,為實現氣象社會服務現代化守好安全底線。

(2)氣象法規引用標準是高質效助發展的需要。在開放市場領域,以標準支撐法律法規一方面能夠培育和發展市場,對市場行為進行良性引導。尤其是由經營主體協商制定的標準,一旦被行業主管部門認定為守法的依據,不僅尊重了市場自治,激發了市場活力,還降低了守法的成本并減少了法律實施阻力。另一方面,也能夠在簡政放權的同時實現對市場行為的事中事后監管。例如氣象信息服務市場監管中,運用規范信息服務單位和信息服務行為的一系列標準支撐法律法規,實現了對市場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規范調整,履行了法律法規賦予氣象部門的培育發展和規范市場的職能。此外,對于氣象新質生產力發展、氣象融入經濟社會發展所產生的新的社會關系和規制需求,《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修訂后進一步明確了國家、行業、地方、團體四類標準類型和適用范圍,為支撐各項法定職能履行提供了更多層次和更具有針對性的規制手段;近期《國家標準化指導性技術文件管理規定》正在加快修訂中,此次修訂進一步豐富了國家標準化指導性技術文件的類型,并簡化程序、縮短周期、提升制定效率,以期為技術尚在發展中的標準化對象提供規則、指南、特性或相關資料信息,并為后續上升為國家標準做好鋪墊,是以國家為引領、適應新產業和新技術的發展而提供的更精細化的標準化治理手段。在氣象領域用好規范類和報告類國家標準化指導性技術文件,配合法規對氣象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進行規范、引導和培育,將更好地實現融入社會發展、培育和發展市場、促進技術進步等氣象社會服務現代化的多重目標。

(3)氣象法規引用標準是高質效促治理的需要。以氣象法規引用標準可以增強氣象制度體系的系統性、有效性,提高氣象治理效能。具體體現在可以提高氣象立法的科學性,減少重復論證而帶來的立法資源的浪費;借助標準復審和立項編寫快速通道等工作機制及時更新標準內容,能夠在保障法規穩定性的同時密切跟蹤和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技術的革新;從支撐法律法規的角度對現行標準進行檢視,能夠明確現行標準、標準項目的不足或空白,完善標準體系;借助法規的強制性保障標準實施,探索借助標準化的認證機制促進氣象法規的實施,從而提高氣象制度的整體治理效能;以標準合作為媒介,加強部門、地區、政企溝通合作和對外開放與交流,從而促進氣象整體制度型合作與開放,為氣象社會服務現代化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3 氣象法規引用標準的現狀與問題

3.1 引用現狀

為全面掌握氣象法規引用標準的總體情況,本文對截止到2024年底的氣象領域現行1部法律、4部行政法規、20部部門規章文本和229項國家標準、669項行業標準的標準文本和標準編制說明等相關起草材料進行了調研。調研發現:

(1)氣象標準對氣象法律法規發揮了良好的技術支撐作用。據統計,25部氣象法律法規、部門規章中有17部通過直接或間接引用氣象標準來提出技術要求,涉及引用氣象國家標準、行業標準381項,尤其集中在氣象設施和裝備管理、探測環境保護、災害預警、人工影響天氣、雷電防護裝置設計和技術評價、氣候可行性論證、氣象資料管理領域,在支撐氣象部門履行相關法定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中較好發揮了標準保安全、助發展、促治理的作用。

(2)氣象法規引用標準以間接引用為主。氣象法規引用標準的方法分為4種。1)直接引用,即引用了具體標準,僅有1處:《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布與傳播辦法》附件引用了GB/T 20481—2006《氣象干旱等級》。2)間接引用,即為調整具體事項提及氣象標準,但未指明具體標準,共63處,其中,為提出技術要求而引用標準有48處,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第三十條第三款規定:“實施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的組織必須具備省、自治區、直轄市氣象主管機構規定的條件,并使用符合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要求的技術標準的作業設備,遵守作業規范?!?)未直接提及“標準”二字但規定適用或授權制定相關技術要求。例如《氣象臺站遷建行政許可管理辦法》第十七條規定:“遷建國家基準氣候站、國家基本氣象站和國家一般氣象站的,應當按照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的規定,在新址與舊址之間進行至少1年的連續對比觀測。”雖未直接提及“標準”二字,但也間接引用了氣象臺站遷建對比觀測的相關標準。4)僅一般性的提及標準,規定應當遵守標準,有12處。

(3)較多標準未被引用但有力支撐相關氣象法規實施。體現在氣象災害風險評估,災害應急,雷電防護檢測單位、人員和防雷工程企業管理,氣候資源評價等管理事項和領域。例如《雷電防護裝置檢測資質管理辦法》第二十條規定:“雷電防護裝置檢測資質管理實行年度報告制度?!盦X/T 403—2017《雷電防護裝置檢測單位年度報告規范》規定了相關年度報告的編寫規范;《防雷減災管理辦法》第二十七條第一款規定:“大型建設工程、重點工程、爆炸和火災危險環境、人員密集場所等項目應當進行雷電災害風險評估,以確保公共安全。”與之對應,QX/T 85—2018《雷電災害風險評估技術規范》規定了評估相關技術要求。

(4)存在將標準涉及的技術指標直接寫入法規的情況。這種情況一般出現在立法在先而相關標準制定在后的情況。例如《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條例》中直接寫出了探測環境保護的保護區劃分和保護標準;《雷電防護裝置檢測資質管理辦法》在附件中寫明防雷裝置檢測機構應具備的專業設備的名稱、配置臺數和主要性能要求;《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布與傳播辦法》以附件形式規定了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的圖標、發布標準及防御指南等。

(5)存在制定管理性標準以指明法規與標準的引用關系的做法,即為了指明標準與法規的引用關系,以管理性內容的標準重復法規的管理要求并指明滿足該要求應符合的具體技術標準。例如QX/T 309—2017《防雷安全管理規范》重復了相關條例和部門規章關于雷電防護裝置設計審核和竣工驗收、檢測、施工、檢測單位資質、雷電防護產品、雷電災害風險評估、雷電災害應急預案的要求,并在標準的相應條款用規范性引用的方法指明滿足這些要求應符合的其他技術標準。

3.2 存在問題

通過此次調研和梳理,也發現了現行氣象標準在與法律法規的協調配套方面存在以下問題。

3.2.1 標準與法律法規的對照關系不明確

目前的管理、業務實踐和研究中均未見對氣象法規與標準對照關系的梳理與公布。QX/T 309—2017《防雷安全管理規范》以推薦性標準的形式重復法規相關管理要求并指明,滿足該要求應適用的技術標準的做法雖然明確了法條與標準的對應關系,但不符合標準不得重復法規內容的標準編寫規范,也存在對引用關系的對外公示度不足、以推薦性標準提出引用關系的對外約束力來源不足的問題?,F行標準文本中也無法獲得標準依據的法律法規信息。早期曾有少數標準嘗試在標準文本的引言或前言中寫明與相關法條的關系,但由于該內容并非標準編寫規范要求的或必備的內容,在后期的標準制修訂中這一做法并未得到沿用。例如QX/ T 242—2014《城市總體規劃氣候可行性論證技術規范》曾準確指明了標準與相關法條的對應關系,但該標準在上升為國家標準GB/T 37529—2019《城市總體規劃氣候可行性論證技術》后,該引言內容被刪除。此外,盡管《氣象標準制修訂管理細則》在標準立項、開題、審查等多個階段要求明確標準制修訂依據的法律法規,通過本次對歷年標準編制說明等標準起草文件的調研發現,在標準編制說明的“標準與法律法規和相關標準的關系”一章中,多數標準僅寫明“無沖突”,少數標準一般性寫明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極少有標準能夠準確論述標準內容與具體法條的關系。

3.2.2 部分標準與相關法律法規的內容存在重復和不一致

多出現在法律法規規定了較細的技術指標或標準涉及管理性內容的情形。以探測環境保護為例,《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與強制性國家標準GB 31221—2014《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規范 地面氣象觀測站》相比,關于障礙物種類,GB 31221—2014的2.8、3.1.2.2、3.1.2.3條涉及的障礙物不僅包含法條規定的高度1米以上的作物、樹木,還包括建筑物、構筑物;相比《條例》第14條,GB 31221—2014的3.1.2.4還規定了附加要求,比法條的限制更多、更嚴。此外,除內容有重復外,GB 31221—2014對觀測站周圍環境保護及涉及的距離、遮擋仰角等參數的計算給出了法規之外的規定。關于大氣本底站探測環境的保護,《條例》第十二條與強制性國家標準GB 31224—2014《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規范 大氣本底站》相較,全球大氣本底站外圍保護區的范圍規定不一致(GB 31221—2014增加了大氣本底的扇區方向30,000~50,000米的扇環型區域);保護要求上,GB 31221—2014增加禁止設置居住區要求;核心保護區中,GB 31221—2014增加禁止修建鐵路和省級以上公路的要求,限制更為嚴格;此外,GB 31221—2014還增加了保護區內土地利用方式改變的限制。

3.2.3 支撐同一法定內容的標準還有不協調

雖然氣象標準體系不斷健全,但規定類似事項的標準,尤其是不同時期發布的標準仍然存在一些協調性問題:標準內容的顆粒度不一,針對類似法定事項的規定,有的制定了單獨的標準,有的作為其他標準的部分內容,不利于檢索和引用;標準間存在內容重復和不協調,調整同一法定事項的內容出現在不同標準中,規定不一且未相互引用,也不利于法規引用。例如GB 31223—2014《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規范 天氣雷達站》和GB/T 37411—2019《天氣雷達選址規定》關于遮擋仰角和方位角的規定不一致。

3.2.4 法規與引用標準的制修訂不同步

對法規已引用的標準跟蹤更新不及時。氣象法規中唯一標注日期直接引用的GB/T 20481—2006《氣象干旱等級》已在2017年被新的版本替代,《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布與傳播辦法》目前引用的舊版本標準已經失效。還存在法規要求已修改而相關標準未及時修訂更新的情況。

3.2.5 法規引用標準的能力和意識還有不足

一是法規引用標準的用語不統一、不規范。例如,同樣針對雷電防護裝置檢測引用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第三十一條第二款規定“應當符合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規定的使用要求”,而《氣象災害防御條例》第二十三條第一款規定“應當符合國家有關防雷標準的規定”,用語不統一且都不是標準化工作指南GB/T 20000.3規定的法規引用標準的規范表述。二是存在違反標準編寫規范的反向引用情況。按照GB 1.1標準化工作導則,標準不應規范性引用法律、行政法規、規章,不應普遍性要求符合法規的條款的要求。例如QX/T309—2017《防雷安全管理規范》的5.3.1規定“設計單位應……按照防雷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設計……”,5.4.7規定“檢測設備應符合計量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等,這些標準對法規的反向引用均不符合上述要求。三是對氣象法規內容的理解掌握程度不一,存在將標準和法律對應錯誤的情況。四是以法規引用標準開展社會管理和服務的法治意識不強,在標準制定環節一定程度上存在重技術內容把關,輕標準與法規、政策等相關制度的配套性的論證和審查的問題。

4 促進氣象法規引用標準支撐氣象社會服務現代化的建議

氣象法規引用標準,系統推進氣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促進氣象領域各項制度的“咬合”式發展,是充分實現氣象標準的制度屬性,用標準解答“如何有為”“怎樣更優”問題的有效途徑,是保障氣象部門各項法定職能的履行有章可循、科學高效的重要手段,是系統提升氣象制度的整體治理效能,更好地滿足氣象社會服務現代化治理需求的必然選擇。為更好地促進氣象標準引用法規,現提出以下完善建議。

4.1 重視引導,充分認識法規引用標準支撐氣象社會服務現代化的重要意義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貫徹實施國務院《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要求,提高全行業對法規引用標準在推進氣象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系統推進氣象社會服務現代化中具有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的認識。以提升氣象制度的整體性、系統性,實現高質效氣象治理為目標,促進氣象法規引用標準,為氣象部門履行行政審批、行業準入、市場管理、公眾服務等法定管理和服務職能提供科學有效的依據和抓手。

4.2 把準定位,準確把握氣象法規與標準的關系

在立法和標準制定中正確認識和處理法規與標準的幾個關系:“上位與下位”,即強制性標準和法規引用的標準要有明確的上位法依據,有法定的強制執行措施;“粗與細”,即法規規定規范的適用條件、權利義務和處罰措施,標準規定符合法規要求的途徑、措施、程序等具體要求;“原則與具體”,即法規應避免規定過于具體的技術指標,在調整事項技術屬性較強時可通過引用標準、授權制定相關標準等方法提出具體技術要求;“穩與變”,即保持法規規定長期穩定的基礎上以標準的修訂和補充適應技術更新、市場發展、社會進步帶來的變動,及時回應新技術、新現象帶來的新的調整需求。避免法規與標準在制定內容上的越位、缺位、重復或矛盾,使二者既錯位又互補,既各司其職又相互協同,發揮二者協同在保障政府履職和促進市場自治中的優勢互補作用。

4.3 系統梳理,明確氣象標準與法律法規的對照

由立法部門牽頭,協同標準化和業務主管部門,梳理明確現行氣象標準與法律法規的對照關系,尤其針對支撐氣象部門對外履行法定職能,開展氣象社會管理和服務的關鍵標準,在明確調整事項范圍、與法律法規的符合性、技術指標的科學性、與相關標準內容的協調性、法定的強制執行措施等基礎上,梳理形成氣象法律法規引用標準清單。探索借鑒發達國家運用統一平臺向社會發布并動態更新法規引用標準清單的歷史經驗,運用政務信息公開途徑,將相關法規條款、適用事項、標準文本及遵循標準是否為符合相關法律規定的唯一途徑或建議途徑等信息一并對外公開,使標準的對外約束力更具備法理依據。

4.4 完善配套,探索引入標準合規審查和符合性評價制度

建議參考美國、歐盟等發達國家和地區技術法規間接引用標準的做法,在技術組織充分論證標準技術指標科學性的同時,提請立法部門對被引用標準與法律法規的符合性進行審查,使標準對社會的約束力具備充分的法律依據。建議在氣象領域引入氣象認證認可等符合性評價機制,對產品、過程或服務等是否符合標準要求做出科學和客觀的第三方評價。

4.5 建立機制,加強相關部門的工作協同

建立協同工作機制,在氣象法律法規制修訂階段,由立法部門協同標準化部門和業務主管部門、技術組織對已有的相關標準儲備情況進行梳理調研,對已有相關標準的,直接引用已有標準提出技術要求,避免重復規定,并根據法律調整的需要科學規劃待制定標準。建立常態化的溝通協調機制,立法部門與標準化業務主管部門定期對氣象法律法規引用標準清單中標準的更新情況、新制定的與法律法規相關重要標準制修訂情況、社會管理服務發展帶來的新的標準引用需求進行溝通,對梳理發現的標準在支撐氣象法律法規方面的空白與不足,應及時反饋給標準起草單位和技術組織,這些反饋將作為完善標準體系、開展標準制修訂的依據。

4.6 夯實能力,加強對相關管理和業務技術人員的培訓

對調整同一法定事項的標準開展梳理修訂,提高標準的協調性和可引用性,完善氣象標準體系。建議在標準尤其是被法規引用的重要標準的前言中注明標準的法條依據,在標準制修訂的立項審批、標準審查、批準發布等各個環節加強對標準與法律法規協調性的審查。建議在標準編寫培訓中增加法規引用標準的標準編寫技能講授。建議開展面向氣象標準起草人、審查專家和標準化管理人員的氣象法律法規知識、氣象法治能力的培訓,提高相關人員的法治意識和工作能力。

5 結 語

氣象法規引用標準開展行業管理和社會治理是以標準化推進氣象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有效路徑,是貫徹落實國務院《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要求的具體舉措,也是實現氣象社會服務現代化目標的現實需要。面對目前氣象領域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在引用氣象標準開展社會服務中存在的不明確、不協調、不同步等問題,需要通過加強思想引導,明確界定法規和標準的定位,系統梳理二者的對照關系,完善符合性審查、評價等配套制度,建立相關工作部門的協同機制和提高相關工作人員的引用能力等措施促進氣象法規引用標準,為氣象社會服務現代化和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更強大制度保障。

參考文獻

[1]孫國華,朱景文.法理學(第二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2]陳燕申,陳思凱.美國聯邦法規采用標準的探討與啟示[J].標準科學,2017(4):15-23.

[3]陳燕申,陳思凱.美英歐盟技術法規采用標準的啟示與借鑒:以軌道交通安全法規為例[J].標準科學,2014(2):76-79.

[4]于連超.標準支撐法律實施:比較分析與對策建議[J].求是學刊,2017(4):91-97.

[5]劉青春.技術法規與自愿性標準的融合[J].世界標準化與質量管理,2008(10):16-19.

[6]李佳,車迪,陳俊華.法律法規與標準的關系及引用模式研究[J].標準科學,2023(6):21-31.

猜你喜歡
標準
2022 年3 月實施的工程建設標準
忠誠的標準
當代陜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48
標準匯編
上海建材(2019年1期)2019-04-25 06:30:48
美還是丑?
你可能還在被不靠譜的對比度標準忽悠
一家之言:新標準將解決快遞業“成長中的煩惱”
專用汽車(2016年4期)2016-03-01 04:13:43
2015年9月新到標準清單
標準觀察
標準觀察
標準觀察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电影|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在线观看| 在线精品视频成人网|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综合678| 日本免费一级视频| 国产99视频在线| 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直播| 四虎永久在线视频| 日韩成人在线网站| 欧美成人A视频| 免费看黄片一区二区三区| 女高中生自慰污污网站| 国产99视频免费精品是看6| 欧美天堂在线| 欧美一级大片在线观看| 国产日韩AV高潮在线| 欧洲极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AV| 中文字幕欧美成人免费| 欧美日韩在线第一页| 四虎永久免费在线| 久久特级毛片| 成人亚洲视频| 中文字幕1区2区|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日韩亚洲| 综合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 亚洲AV电影不卡在线观看| jizz国产视频| 久久无码高潮喷水| 91外围女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高清精品线久久| 91在线高清视频| 午夜毛片福利| 天天激情综合| 免费无码在线观看| 91破解版在线亚洲| av在线手机播放| 91精品国产91欠久久久久| 中文字幕中文字字幕码一二区| 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av| 欧美a级在线| 亚洲高清在线天堂精品| 2021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高清欧美性猛交XXXX黑人猛交| 美女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欧美激情二区三区| 全裸无码专区| 国产国语一级毛片在线视频| 91av国产在线| 欧美日韩高清| 中国美女**毛片录像在线| www.国产福利| 国产自在线播放| 国产喷水视频| 午夜国产理论| 国产亚洲精品97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专区| 国产又大又粗又猛又爽的视频| 91午夜福利在线观看精品| 国产无码性爱一区二区三区| 婷婷综合色| 亚洲码在线中文在线观看| 日本在线亚洲| 欧美国产日产一区二区| 色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优优av| 国产一级毛片在线| 蜜桃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手机在线国产精品| 免费无码网站| 国内自拍久第一页| 日韩视频福利| 中文字幕日韩欧美|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日本不卡一区二区| 国产第八页| 国内嫩模私拍精品视频| 欧美色视频日本| 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免费在线色| 国产人妖视频一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