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希望的田野》布面油畫以漫山遍野的油菜花為主要背景,描述了初春時節,陽光明媚,大地復蘇的景象。在江南的鄉間,一片片金黃的油菜花田映入眼簾,仿佛置身于金色的海洋之中。此作正是捕捉了這一美妙的瞬間,展現了吳冠中對自然和生活的深情厚意。春日油菜花是古今中外的畫家們比較喜愛的題材,油菜花寓意著大地回春的生機與活力。
作品創作于1977年,描繪江南早春時節連綿燦黃的油菜花田,那溫暖清新的色彩氛圍極富視覺感染力,且不失寫實的自然韻味。作品以鄉野之美為創作題材,縱橫交錯的線條與色塊構成主要視覺結構,并以疏密有致、簡練中透露變化的寫意筆法勾勒出詩歌般的美麗風景和祖國山河的勃勃生機;不僅蘊含著人們對于即將迎來改革開放的新時代充滿著深切期望,也蘊含著中國傳統繪畫所講究的生動氣韻,更加挑戰西方現代油畫中平面構成與點線面造型的創新性繪畫表現。
一方面《希望的田野》顯然不只是單純的寫生之作,而是充分地展現了吳冠中在不脫離寫實技巧的基礎上,以細膩的表現手法,在西方油畫的透視法中融入中國山水畫的散點透視,以及更直觀、更整體性的自然感知。在畫面構圖上以拉高的地平線來強調土地之遼闊,天空和高聳山巒為遠景,綴以寫意揮灑而成的黑瓦白墻的一排屋舍,寥寥幾筆描繪田野中自在優游的人物,簡練但畫龍點睛地帶出了濃厚的生活氣味與江南風光。中景與近景是濃郁艷黃的大片油菜地,七棵挺拔瘦長的白楊樹巍然屹立,枝頭尚未吐露新芽,顯得格外堅韌。通過用七棵白楊樹貫穿畫布平面空間,突出了吳冠中變化豐富而極具個性的線條表現。最前景的柵欄歪斜地立在一旁,如同被這片美景所陶醉的守衛者。細看這些圍欄是在暖棕黃色的厚涂油彩上以調色刀尖側鋒刮畫而成,與最上方白楊樹利落生長的枝椏上下交相呼應,錯落有致的線條極富節奏感,表現了生機勃發的能量,也暗喻作者永不妥協的堅韌精神。
另一方面《希望的田野》整體畫面亮眼的黃色也意味著藝術家回歸田園、向下扎根,與油菜花充滿生命力的意象相互映照;吳冠中一生中曾多次以田野山村為創作題材。據吳冠中的好友北京深巷畫廊張世東回憶,僅“希望的田野”或叫“金色田野”這種題材,吳冠中應收藏家的要求就曾創作木板和布面油畫等多幅。仔細觀察在《希望的田野》上,油菜花編織的金色毛毯覆蓋著大地,紋理清晰可見,為這片土地增添了一抹亮色。幾個孩童在田間追逐嬉戲,歡快的笑聲與花香交織在一起,回蕩在田野間。遠處的山脈連綿起伏,山間點綴著點點新綠,山腳下則是黑瓦白墻的村莊,構成了一幅寧靜而和諧的鄉村畫卷。這幅油畫色彩濃郁、筆觸細膩,展現了吳冠中在20世紀70年代鄉野題材創作中的獨特風格。他一生致力于探索和推進“油畫民族化”,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融入油畫創作,創新了中國油畫的表現形式和視覺效果。此作呈現出深遠感,由近而遠地引導觀者的視線,發展自水墨畫中的意象空間。在視覺上強調的是自然整體的平衡與律動,畫里畫外帶有一種堅實樸拙的風骨。
這幅油畫讓我們感受到吳冠中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以及對藝術創新的執著追求。其作品不僅展現了油畫的美感,更融入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韻味,形成了一幅不朽的藝術佳作。從另一個層面也反映出處于歐洲現代繪畫與中國山水畫兩種截然不同的美感經驗與美學理念中,吳冠中看見了超越繪畫媒介、時代傳統、文化差異的契機,以樂觀積極的精神,勇敢地走出了不同凡響的“形式美和意境美”新格局。■
(作者系中國收藏家協會書畫收藏委員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