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近日,央視揭露了網絡平臺上運用AI假冒名人帶貨的亂象:有人利用雷軍、劉德華的聲音和頭像為自己增加流量。而作為信息傳播的重要“把關人”,一些網絡平臺卻扮演了“睜眼瞎”的角色。

評論:網絡平臺作為內容傳播的主要渠道,在此類事件中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一方面平臺應加強對視頻內容的審核和管理,建立健全識別機制,及時發現、制止AI假冒名人帶貨的資料傳播。另一方面,相關部門也應加大對侵權行為的處罰力度,從源頭上遏制此類亂象的發生。
打造現代零售新生態
近日,商務部等7部門聯合印發《零售業創新提升工程實施方案》,提出“到2029年,初步形成供給豐富、布局均衡、渠道多元、服務優質、智慧便捷、綠色低碳的現代零售體系”。
@快樂喵:一些老舊百貨店、超市的商業設施確實需要改造了。
@小星星:買賣東西需要“智慧”加持。
期待預付卡成為“安心卡”
近期,“預付卡過期不補”問題引發公眾關注。有不少消費者反映用蟹卡或水果卡提貨時被商家告知“過期了不能使用”。當消費者希望更換兌換券以延長使用期限時,商家則以沒有延期服務為由拒絕。
@江湖:預付卡有時間限制,就是個坑!
@啟航:辦卡消費要謹慎,遠離套路和陷阱。
“谷子經濟”何以冰火兩重天?
事件:依托二次元市場,“谷子經濟”已成為當下最熱、最年輕的消費概念之一?!肮茸印痹从谟⑽摹癵oods”,因發音相似,被指代動漫、游戲等IP版權作品的衍生產品。然而,近一段時間,“谷子經濟”卻是冰火兩重天:有人大賺特賺,有人深陷谷子單店模型盈利難困境,甚至第一批谷子店正遭遇倒閉潮……
評論:“吃谷”本是一小群人的興趣愛好?!肮茸咏洕背霈F如今的局面,歸根結底是炒概念、炒話題和炒價格的投機者們造成的??磥?,要讓“谷子經濟”回歸熱愛與初心,遠離各種炒作,實現長遠健康發展,還得政府、企業和消費者共同努力。
景點商拍管理要因地制宜
事件:一段時間以來,商業拍攝扎堆熱門景點現象備受爭議。繼故宮去年叫停商拍后,北京北海公園、景山公園等景區紛紛于近日設立了“謝絕商拍”“禁止商拍擾序”的牌子,引發廣泛關注。
評論:景區能否進行商業拍攝,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能搞一刀切。從長遠看,景點公園等場所面對商拍需求,在“該禁的禁”之外,不妨探索改進和優化服務,推出一些“自選動作”,為有需求的游客創造更好的拍攝條件。只有不斷完善旅游市場的服務供給,游客的體驗才能“更上一層樓”。
編輯/王盈 統籌/陳塵
2025年將實施培育新興產業打造新動能行動,推進制造業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范。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金壯龍日前在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表示。
做好2025年財政工作,必須把握好五個堅持:一是堅持做優增量、盤活存量;二是堅持小錢小氣、大錢大方;三是堅持管理挖潛、花錢問效;四是堅持防范風險、嚴肅紀律;五是堅持前瞻謀劃、引導預期。
——財政部部長藍佛安日前在2024年全國財政工作會議上表示。
交通運輸部門將力爭在2025年底基本實現“固定充電設施為主體、移動應急充電設備為補充、重點節點全覆蓋、群眾出行有保障”的公路沿線充電基礎設施網絡。
——交通運輸部副部長李揚近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下一步,國家外匯管理局將加力推動銀行外匯展業改革在全國范圍內落實落地,促進外匯便利化政策惠及更多經營主體,提升外匯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李斌近日在接受相關媒體采訪時表示。
2025年將實施手機等數碼產品購新補貼,對個人消費者購買手機、平板、智能手表手環等3類數碼產品給予補貼。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袁達近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依法依規參與鐵路建設運營,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自主運營城際鐵路和市域(郊)鐵路,支持地方控股鐵路企業自主選擇運營管理模式,大力推動軌道交通“四網融合”。
——國家鐵路局綜合司司長王嘉彧日前在接受相關媒體采訪時表示。
5.8%
2024年前11月我國社會物流總額同比增長5.8%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1- 11月,全國社會物流總額320.2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8%;11月當月增長5.8%。
10億戶
我國5G用戶數突破10億戶
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1月末,我國5G移動電話用戶達10.02億戶,占移動電話用戶的56%,占比較2023年末提高9.4個百分點。
2457公里
2024年我國投產高鐵新線2457公里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鐵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506億元,同比增長11.3%,持續保持高位運行;投產新線3113公里,其中高鐵2457公里,鐵路建設成效顯著。
1萬億元
2024年前11個月民營企業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1萬億元
國家稅務總局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前11個月,民營企業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1萬億元,占比71.3%;民營企業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先進制造業企業增值稅加計抵減兩項支持科技創新的主要稅收優惠政策減稅6991億元,占比71.2%;民營企業享受留抵退稅金額2691億元,占比70.4%。
編輯/王盈 統籌/陳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