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數字經濟和產業創新的關鍵性技術,區塊鏈不僅能夠有效提升供應鏈透明度、增強協作效率,還能優化風險管理。本文基于廣西糖業供應鏈發展現狀,通過對區塊鏈技術在甘蔗種植環節、制糖環節、倉儲與養護環節、銷售與貿易環節應用潛力進行深入分析,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技術引入與應用方案,以期為廣西糖業數字化轉型、高質量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廣西糖業;區塊鏈技術;供應鏈管理
“全國每三勺糖,就有兩勺來自廣西”。作為全國最大的糖料種植基地和食糖主產區,廣西壯族自治區糖料蔗種植面積和食糖產量已連續20個榨季占全國60%左右,在全國糖業和區域經濟發展中扮演著核心角色。
“十四五”以來,國際食糖供需結構發生重大改變,糖價一路攀升,供應端的脆弱性大幅增加。廣西糖業產業鏈供應鏈承壓也在不斷加劇,迫切需要加快數字化轉型,以應對來自外部的一系列挑戰。
2023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考察時強調,我國糖業面臨激烈的國際競爭,要按照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要求,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不斷提質、降本、增效,推動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作為數字經濟和產業創新的關鍵性技術,區塊鏈技術在產業鏈供應鏈管理中的作用愈發凸顯,主要體現在提高透明度、降低成本、增強信任和安全性等方面。國家層面也在多個戰略規劃中明確支持區塊鏈技術發展。其中,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就發展智慧農業提出,建立和推廣應用農業農村大數據體系,推動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經營深度融合。這為區塊鏈賦能廣西糖業供應鏈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本文通過總結梳理廣西糖業供應鏈發展現狀,深入分析區塊鏈技術在提升供應鏈透明度、增強產品質量控制、優化管理決策等方面的應用潛力,提出一系列促進區塊鏈技術與糖業供應鏈深度融合的具體方法及建議,以期為廣西糖業加快數字化轉型、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提供借鑒。
“十四五”以來,廣西糖業供應鏈信息化、數字化和智能化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是供應鏈上中下游仍存在諸多問題,面臨一系列挑戰。
(一)甘蔗種植環節
廣西的甘蔗種植主要集中在崇左市、來賓市等地,種植主體包括農戶、農業合作社和甘蔗種植企業等,主要采用“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
與巴西、美國、澳大利亞等主要產糖國相比,廣西糖業供應鏈種植環節在規模化、現代化種植方面仍存在較大差距。
同時,由于種植區域分散,農戶種植面積小,導致生產效率的提高與發展遭遇瓶頸,難以實現規模經濟效應。數據顯示,目前,廣西平均每戶種植面積僅為16畝左右,遠低于國際平均水平。
此外,雖然自治區政府通過政策扶持和科技賦能,有力推動了甘蔗種植的技術革新和品種改良,但整體智能化、機械化水平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二)制糖環節
近年來,廣西在制糖環節積極發展循環經濟,支持制糖企業升級生產設備和技術,全面推進資源高效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的降本增效。然而,產業集中度不高的問題始終沒有得到很好地解決。制糖企業多而散、功能重疊且拓展不足,難以形成產業集群效應。
此外,制糖企業在管理水平和市場競爭力上仍存在較大提升空間。尤其是在質量控制和標準化管理方面,企業亟須進一步優化內部流程,構建更為嚴格的質量管理體系。
(三)倉儲與養護環節
廣西的白糖榨周期為11月底到來年的4月初,其余時間的白糖供應鏈貨物流轉全部來源于貯存倉庫。因此,倉儲與養護環節直接關系到廣西糖業產品質量、存儲成本以及供應鏈的整體效率。
當前,廣西糖業在倉儲環節雖然已經逐步開始應用ERP等信息化管理系統,但傳統的倉庫仍然大量存在,且普遍設施陳舊,信息化水平低下。
同時,倉儲與養護環節在區域協同管理和資源整合等方面仍存在較多問題。由于各地倉儲企業之間的協作較少,資源分配不均,導致有的地區倉儲設施過剩,有的地區則倉儲能力不足。
(四)銷售與貿易環節
廣西糖業的銷售與貿易主要面向國內市場,同時也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在國內銷售方面,制糖企業主要通過直銷、經銷商代理、電商平臺等多元化渠道,擴大市場覆蓋面。有一部分大型制糖企業和白糖貿易企業還利用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以管控因糖價波動帶來的風險。
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廣西糖業主要面臨來自巴西、美國等主要產糖國的競爭壓力。
鑒于此,廣西糖業亟須加強產業市場分析,并及時調整出口策略。同時,進一步提升利用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新一代數字技術優化供應鏈的能力。
區塊鏈技術具有不可篡改、去中心化和透明度高的特點,能夠有效解決廣西糖業供應鏈當前存在的諸多問題,應用潛力極大。
(一)提升供應鏈透明度和追溯能力
區塊鏈通過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結構和不可篡改的時間戳,可以很好地解決數據追蹤和信息安全問題。搭建基于區塊鏈的供應鏈管理系統,能夠增強供應鏈整個流程的透明度和協作性,確保每個環節的信息都能被實時記錄并追溯。
以畢馬威、默克、沃爾瑪和 IBM 進行的試點為例,企業利用區塊鏈將追蹤產品最初源頭所需的時間從數天縮短到僅2秒,讓整個供應鏈重獲公眾信任。同時,通過運用區塊鏈技術增強對供應鏈的可追溯性,使得每件商品都擁有一個獨特的身份標識,買方可以通過掃描標簽查詢產品的關鍵信息。
在廣西糖業供應鏈中應用區塊鏈技術,甘蔗種植到成品糖的各個環節都可以在鏈上記錄,從而提高甘蔗供應和制糖過程的可追溯性,確保信息的透明和真實性。
(二)增強協作與質量控制
區塊鏈技術能夠有效打破信息孤島,促進多方參與的信息共享。
廣西糖業供應鏈中的各個參與方(包括種植戶、合作社、制糖廠和經銷商等)通過區塊鏈平臺實時分享信息,在杜絕信息不對稱問題的同時,可以促進各方之間建立更加透明的協作關系,進一步確保制糖過程的標準化。
同時,基于區塊鏈的多中心認證模型,廣西糖業還可以通過智能合約自動執行供應鏈中的各類合同,保證整個供應鏈的同步協作。
(三)提高供應鏈效率,減少交易成本
區塊鏈技術還可以通過簡化供應鏈中的交易流程,來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
通過在廣西糖業供應鏈中應用區塊鏈技術,每一筆交易均可以在鏈上實時記錄和確認,進而減少人工流程和冗余環節。
同時,區塊鏈技術還有助于供應鏈與互聯網加快融合,實現對機械設備運行狀況和農作物生長情況的實時監控,從而提高種植和加工環節的智能化水平。
(四)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
區塊鏈技術的應用,能夠確保交易信息的真實性,防止虛假交易和偽造合同的現象發生,避免供應鏈金融和白糖貿易出現風險問題。
運用區塊鏈驗證每筆交易的合法性和真實性,能有效減少供應鏈金融中的操作風險和欺詐行為。如,目前大宗商品貿易中出現的增值稅欺詐(即售方隱瞞未繳納商品的增值稅的事實,將相關稅款以不合理的方式轉移到交易的買方)和偷稅漏稅等不法行為,都能夠通過運用區塊鏈技術及時甄別。
同時,區塊鏈中的智能合約可以自動執行貸款償還和資金轉移。這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金融機構對資金回收的擔憂,促進了資金使用效率的提升。
基于廣西糖業供應鏈的現狀和區塊鏈技術的特點、應用潛力,本文從平臺層、核心層兩個維度,提出區塊鏈技術引入方案,以幫助廣西糖業供應鏈提升的透明度、協作效率和整體競爭力。
平臺層區塊鏈技術引入的基本原則是以國家有關部門和國有產權交易平臺為主導,構建一個私有許可鏈。即:只有被授權的參與者(如種植戶、糖廠、貿易企業)才能加入網絡并交易。網絡中,每個參與方(無法支持以獨立身份運行區塊鏈節點的并入上一級單位)都作為區塊鏈的節點。
核心層區塊鏈技術引入的重心為智能合約。智能合約在區塊鏈中用于自動化執行業務流程,并監測產品的加工、出廠、倉儲和分銷等。同時,自動審核產品信息并執行交易。
區塊鏈技術引入方案可以細化到甘蔗種植環節、制糖環節、倉儲與養護環節以及銷售與貿易環節,具體如下:
(一)甘蔗種植環節
第一步,以政府有關部門和國有制糖企業為主導,構建區塊鏈平臺層,建立區塊鏈信息平臺和信息錄入系統,創建種植區域的區塊鏈數據庫,為種植農戶、農業合作社和種植企業搭建一個基于區塊鏈的共享平臺,記錄并管理每個甘蔗種植地塊的信息。建立API擴展層并提供接口,允許外部應用程序與區塊鏈系統交互。種植戶、合作社可以通過手機應用程序或傳感設備錄入種植數據,包括土地面積、土壤情況、種植品種、種植時間、預計產量等。同時,使用IoT(物聯網)設備監控作物生長情況,并將數據自動上傳到區塊鏈,確保數據的實時性和準確性。
第二步,引入智能合同與合作協議,通過智能合約保障種植戶與制糖企業之間的合同執行和透明化,便于政府有關部門對糖蔗產量、交易量、畝產率等關鍵指標進行監控。當種植戶與制糖企業簽訂“訂單農業”合同時,數據共享平臺會根據農作物的生長數據自動判斷恰當的收割與交付時間。當糖蔗符合交付標準時,智能合約自動觸發付款流程,確保農戶按時收到企業支付的款項。
第三步,引入質量追溯系統,提高種植環節的透明度,確保種植過程符合標準。通過區塊鏈平臺記錄每個種植過程中的農藥使用、施肥情況等關鍵信息,保證這些數據不可篡改,并供合作社或制糖企業隨時查詢。同時,對甘蔗品種進行標識和管理,實現所有的甘蔗生產數據追溯到具體的種植地塊,確保后期的產品質量。另外,通過推進種植戶之間的信息共享,促進甘蔗種植技術、甘蔗品種挑選的交流與改進。
(二)制糖環節
第一步,建立區塊鏈數據集成系統,與種植戶所在的區塊鏈信息平臺對接。將甘蔗原材料收購、加工過程中產生的所有數據記錄到區塊鏈,確保生產透明和可追溯。制糖企業收購的每一批甘蔗在區塊鏈上都有唯一身份標識,主要記錄原料的來源、品質、重量等關鍵信息。同時,保證制糖企業的生產設備全都通過IoT設備(如溫濕度傳感器、攝像頭等)實時上傳生產數據,包括壓榨、提純、熬制等工序的詳細數據,確保不可篡改。
第二步,推進生產流程優化與質量控制。通過區塊鏈的智能合約和透明的數據流,優化生產流程,提高質量控制水平。當原材料進入生產線時,智能合約自動驗證該原料是否符合加工標準。如不符合,則報廢回收不合格的原料。生產完成后,系統通過區塊鏈記錄每批次糖品的生產信息。每一袋糖都與區塊鏈上的生產信息進行綁定,保證產品質量可追溯。
第三步,助力資源循環利用和環境保護。通過區塊鏈記錄資源的使用和再利用,幫助制糖企業在環境保護上做出改進,實現制糖過程中使用的能源、廢水處理等相關數據通過區塊鏈記錄,形成一個透明的能源消耗和廢物處理追蹤系統,確保企業生產過程環保合規。同時,針對蔗渣、濾泥等副產品,區塊鏈系統記錄其利用方式(如發電、還田),提升資源的循環利用率,減少環境污染。
(三)倉儲與養護環節
第一步,構建倉儲信息與制糖數據的互聯機制。通過將制糖環節的生產數據(如原料來源、生產工序、質檢報告等)與倉儲環節的養護數據無縫對接,形成從生產到倉儲的完整追溯鏈條。每一批白糖從糖廠出庫時,區塊鏈系統會記錄其生產批次和質檢信息,并生成唯一的區塊鏈標識。當白糖進入倉庫后,該標識會被更新,添加入庫時間、存儲位置、環境條件等信息,確保后續銷售環節能夠獲取完整的追溯記錄。
第二步,應用智能合約優化倉儲管理流程。在倉儲養護環節,智能合約用于自動化養護流程的執行和庫存管理。IoT設備實時監測倉儲環境,數據自動上傳至區塊鏈。當檢測到環境參數超出設定閾值(如溫度過高或濕度過低),智能合約會自動觸發相應的警告和調控措施。同時,智能合約還可以監控庫存動態,如庫存接近上限或存儲時間過長時,系統會自動提醒相關方進行補貨或清理,避免資源浪費或品質下降。
第三步,打通倉儲環節與銷售環節的數據共享通道,實現兩個環節的無縫銜接。當白糖出庫時,系統會記錄其出庫時間、發貨信息和物流狀態。這些數據將實時傳遞至銷售環節的區塊鏈系統,形成透明的物流鏈條。通過這一機制,經銷商或零售商可以通過區塊鏈系統提前獲取到白糖的庫存和運輸狀態,優化采購計劃和銷售策略,同時確保產品質量信息在整個供應鏈中的透明性。
(四)銷售與貿易環節
第一步,構建區塊鏈銷售網絡。即:通過區塊鏈記錄每一批糖產品的銷售信息,構建透明、可追溯的銷售網絡。每一個經銷商、零售商都可以監控區塊鏈上產品的唯一區塊鏈標識,確保銷售數據的實時性和準確性,防止陳貨、劣質品流入市場。
第二步,建立產品的稅務追蹤與核查平臺。利用區塊鏈的透明性和不可篡改性,解決大宗商品貿易中的增值稅欺詐等相關稅務問題,確保透明合規。在每一筆商品銷售過程中,區塊鏈詳細記錄每筆交易的稅務信息,包括應繳稅款、繳稅時間和發票等信息。售方在區塊鏈上提交相關稅務憑證,系統自動和智能合約驗證這些信息的真實性、有效性。只有當智能合約驗證賣方已按時繳納增值稅等稅款時,交易才會繼續進行,否則系統將自動凍結該交易,直至稅務問題解決。同時,區塊鏈上記錄的每一筆增值稅交易信息都由政府稅務部門、賣方、買方及其他相關方共同監督,既確保數據的透明與真實,同時可以實現實時稅務監管。
第三步,優化國際貿易與出口管理。即:通過區塊鏈技術優化出口管理流程,提高廣西糖業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在出口過程中,區塊鏈記錄每批糖的物流運輸、海關報關、檢驗檢疫等信息,確保每一步都透明可追溯,減少國際貿易中的糾紛和延誤。區塊鏈平臺可以集成外匯結算、出口退稅等功能,智能合約根據實際交易條件自動完成結算,提高國際貿易的效率和安全性。
綜上所述,區塊鏈技術在提升廣西糖業供應鏈透明度、優化協作效率以及強化風險管理方面具有顯著的應用潛力。通過區塊鏈技術在甘蔗種植、制糖、倉儲、銷售與貿易等環節的引入與應用,能夠有效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提高產品質量控制水平,降低交易成本并增強供應鏈金融的安全性。
然而,在實際應用中,仍需應對來自技術集成、初始投入和運營維護等方面的挑戰。因此,需要政府、企業、合作社和種植戶多方加強合作,推進技術標準化建設,增加對信息化設備的投入,提升相關人員的技術能力,完善數據隱私保護和風險管理的機制,以推動區塊鏈技術在廣西糖業供應鏈中的廣泛應用,助推行業數字化轉型和高質量發展。
編輯/車玉龍 統籌/晨光
參考文獻:
[1]王宏宇.基于區塊鏈技術的農業供應鏈金融發展探析[J].黑龍江金融,2024(08):48- 52.
[2]萬君,許曉童.訂單農業供應鏈中區塊鏈技術投入的演化分析[J].物流科技,2024,47(15):122- 127.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4.15.031.
[3]趙肖瑞,趙欠欠.區塊鏈技術賦能貴州數字農業發展研究[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4(07):80- 82.
[4]于乃鋒.南寧糖業出口供應鏈金融模式數字化優化策略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同,2023,26(19):95- 98.
[5]勞艷燕,尹羅琪,張洋洋.廣西糖料蔗生產數字化發展問題研究[J].廣西糖業,2022,42(06):35- 38.
[6]IBM. Blockchain solutions[EB/OL].[2024- 11- 15]. https://www.ibm.com/blockch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