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黨的二十大明確宣示了我們黨在新時代新征程上舉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樣的精神狀態、朝著什么樣的目標繼續前進等重大問題。
新時代、新征程為國資國企賦予了新使命、新任務,對國資國企改革發展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方向。中國式現代化也賦予了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的新使命。
2022年10月16日召開的黨的二十大,對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了“分兩步走”的總體戰略安排,確立了一系列重大戰略措施,包括構建新發展格局、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增強維護國家安全能力等,既為國有企業提供了發展機遇,也對國企改革提出了新的使命。
2023年3月27日,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張玉卓在“國資委黨委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時提出,要“切實發揮好中央企業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科技創新、產業引領、安全支撐作用”。這是新征程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央企業的殷切期望,也是新征程國有企業的重要使命。
2023年4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二十屆中央深化改革委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加強和改進國有經濟管理有力支持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意見》,并強調,“加強和改進國有經濟管理,要立足新時代新征程國有經濟肩負的使命任務和功能定位,從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促進共同富裕、維護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出發。”
2023年9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哈爾濱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首次提出了“新質生產力”的概念。2024年3月18- 21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時提出,“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
2023年12月11- 12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謀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舉措,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持續注入強大動力。”
2024年7月15- 18日召開的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全黨必須自覺把改革擺在更加突出位置,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國有企業改革屬于戰略性、全局性的重大改革,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對充分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總的來說,自黨的二十大以來,中央一系列重要會議、文件等提出的新論述、新提法,都對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提出了新使命新要求。
新征程賦予國有企業新使命,新使命對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提出了新任務。黨的二十大以來,國家頒布的一些重要法律和中央制定的一些文件,為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2022年10月16日召開的黨的二十大著眼于中國式現代化,提出“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強調“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弘揚企業家精神,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
2023年6月16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方案(2023- 2025年)》提出了共8章的主要任務:優化國有經濟布局,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體系;完善國有企業科技創新機制,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強化國有企業對重點領域保障,支撐國家戰略;以市場化方式推進整合重組,提升國有資本配置效率;推動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公司治理與市場化經營機制長效化;健全以管資本為主的國資監管體制;營造更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公平競爭環境;全面加強國有企業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

2023年12月11- 12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深入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增強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競爭力”。
2024年6月11日召開的二十屆中央深化改革委第五次會議通過了《關于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意見》,明確了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基本原則、改革方向、重點任務等。《意見》強調,“要加強黨對國有企業的全面領導,完善黨領導國有企業的制度機制,推動國有企業嚴格落實責任,完善國有企業現代公司治理,加強對國有資本監督管理”。
2024年7月1日實施了新《公司法》。
2024年7月15- 18日召開的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作出了一系列新部署,強調“完善管理監督體制機制,增強各有關部門戰略協同,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增強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競爭力”,并進一步明晰不同類型的國有企業功能定位,完善主責主業管理,明確國有資本重點投資領域和方向。推動國有資本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向關系國計民生的公共服務、應急能力、公益性領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同時,還特別強調要健全國有企業推進原始創新制度安排。深化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建立國有企業履行戰略使命評價制度,完善國有企業分類考核評價體系,開展國有經濟增加值核算。推進能源、鐵路、電信、水利、公用事業等行業自然壟斷環節獨立運營和競爭性環節市場化改革,健全監管體制機制。”
與此同時,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關于深化國資國企改革還有一系列重要論述和部署。其中,就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提出,“允許更多符合條件的國有企業以創新創造為導向,在科研人員中開展多種形式中長期激勵”;就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出,“深化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改革,合理確定并嚴格規范國有企業各級負責人薪酬、津貼補貼等”。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關于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的要求和部署,突出強調了國資國企要更好地服務于國家發展戰略。
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一中心任務,聚焦更好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全會對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提出了新任務,比較突出的有十個方面:一是要增強有關管理部門的戰略協同;二是要進一步明晰不同類型國有企業的功能定位;三是要完善主責主業管理;四是要明確國有資本重點投資領域和方向;五是要健全國有企業推進原始創新制度安排;六是要深化國有企業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七是要建立國有企業履行戰略使命評價制度;八是要完善國有企業分類考核評價體系;九是要在科研人員中開展多種形式的中長期激勵;十是要合理確定并嚴格規范國有企業各級負責人薪酬、津貼補貼等。
新使命新任務要求對深化國資國企改革作出新布局。根據黨的二十大以來中央關于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的一系列精神和要求,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的新布局可以概括為“1122335”,即:圍繞1個中心,實現1個目標,堅持2個要求,突出2個路徑,聚焦3個導向,把握3個使命,抓好5項任務。
圍繞1個中心,即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實經濟基礎和強大支撐;實現1個目標,即完善中國特色國有企業制度,為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提供制度保障;堅持2個要求,即更好地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堅持和加強黨對國有企業的全面領導;突出2個路徑,即增強核心功能和提升核心競爭力;聚焦3個使命,即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新發展格局、發展新質生產力;把握3個導向,即提升科技創新力、增強產業引領力、提高安全保障力;抓好5項任務,即加快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明晰功能定位和主責主業、健全原始創新制度安排、建立履行國家戰略使命評價制度、完善分類考核評價體系。
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必須堅持在服務黨的中心工作和國家發展大局中找準定位,牢牢把握新時代新征程賦予的使命責任。

2024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張玉卓在部長通道上接受記者采訪時,用“源”“升”“態”三個字概括了國資央企的重點發展方向。“源”是指重視技術創新源頭,“升”是指產業升級,“態”是指完善產業發展生態。10月9日,張玉卓在接受人民日報采訪時就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強調了五點:一是持續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二是增強國有企業的核心功能和核心競爭力;三是加快形成同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四是不折不扣把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的國資國企改革舉措落實好;五是堅持和加強黨對國資國企改革的全面領導。
從國務院國資委在黨的二十大以來的主要部署和工作重點來看,深化國資央企改革的新舉措主要圍繞三條主線來展開:一是圍繞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充分發揮國資央企的使命擔當,加快實現更多原始創新;二是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提高科技創新力、產業引領力、安全保障力,加快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重點是實施專業化整合;三是圍繞完善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重點是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和深化用人薪酬制度改革,持續激發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為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提供制度保障和強勁動力。
那么,國務院國資委針對這三個方面分別采取了哪些措施?
首先,圍繞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國務院國資委的主要新舉措有:一是2024年2月召開了“中央企業人工智能專題推進會”;二是2024年5月,開展了第二批中央企業原創技術策源地布局建設;三是2024年6月啟動了第三批央企創新聯合體建設;四是2024年11月8日召開了“中央企業科技創新大會”。
其次,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國務院國資委的主要新舉措有:一是2023年4月25日,國務院國資委與中國工程院共建的中國產業基礎能力發展戰略研究院揭牌;二是2023年5月24日國務院國資委召開中央企業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部署會;三是2023年6月國務院國資委正式啟動推進央企產業煥新行動和未來產業啟航行動;四是2024年9月25日國務院國資委組織召開中央企業專業化整合推進會暨重點項目簽約儀式;五是2024年10月18日中國資源循環集團有限公司在天津成立;六是2024年中國12月19日中國數聯物流信息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
最后,圍繞完善中國特色現代國企制度,國務院國資委主要新舉措有:一是2023年9月28日國務院國資委召開“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專題推進會”;二是2024年9月19- 20日國務院國資委專題召開“中央企業董事會建設工作推進會”;三是2024年9月27日國務院國資委召開“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2024年第三次專題推進會”;四是2024年11月國務院國資委、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出臺《關于支持中央企業創業投資基金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五是2024年12月17日國務院國資委印發《關于改進和加強中央企業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
此外,根據新《公司法》和中央有關文件,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新要求新舉措主要集中在六個方面:一是完善黨領導國有企業的制度機制,主要是動態優化細化重大事項決策權責清單;二是健全企業產權結構,形成歸屬清晰、結構合理、流轉順暢的企業產權制度;三是調整公司治理結構,
可以不設監事會并由審計委員會行使監事會的職權;四是完善公司治理,加快建立健全權責法定、權責透明、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機制;五是完善收入分配制度,重點是合理確定并嚴格規范國有企業各級負責人薪酬、津貼補貼;六是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推進向中管企業全面派駐紀檢監察組等。
為落實《公司法》和中央關于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國務院國資委在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方面,重點抓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是國有企業普遍不再設立監事會,由審計委員會行使監事會的職權;從2024年開始央企的決算審計重大事項(如事務所選聘、審計計劃、審計整改情況等)由審計委員會負責或監督;

二是推進董事會建設,明確了中央企業集團公司及子企業深化董事會建設的時間、目標和重點任務;
三是在深入推行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的基礎上,明確提出2025年國企普遍推行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制度;
四是根據合理確定并嚴格規范國有企業各級負責人薪酬、津貼補貼等的要求,國資委大力規范央企薪酬,解決薪酬倒掛(要求集團職能部門領導薪酬不能超過集團領導薪酬)、清退不合理收入、加強薪酬監控,建立覆蓋央企全員的薪酬系統;五是聚焦鼓勵科技創新,研究制定支持基礎研究、戰新產業和未來產業、規范研發投入核算等政策規定并完善相應機制。
2025年是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的“收官”之年,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推動標志性改革舉措落地見效,高質量完成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
從國務院國資委圍繞新使命采取的新舉措可以看出,在更好服務國家發展戰略方面,國務院國資委的工作部署行動迅速、重點突出、任務明確、導向鮮明。同時,根據中央關于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的新要求和新部署,還應該在三個方面加大力度:一是在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方面,要抓緊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允許更多符合條件的國有企業以創新創造為導向,在科研人員中開展多種形式中長期激勵”;二是在發展新質生產力方面,要落實2024年12月11- 12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的要求,抓緊推進產能嚴重過剩行業國資央企的調整和轉型;三是在完善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方面,要落實二十屆中央深化改革第五次會議提出的要求,健全國有企業產權制度,國有企業要根據功能定位逐步調整優化股權結構,為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提供產權結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