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職業本科教育試點政策創新擴散的邏輯動因探究

2025-04-05 00:00:00吳柯豫魏署光
大學教育科學 2025年2期

摘要: 發展職業本科教育是健全我國職業教育體系的關鍵環節,職業本科教育的快速發展得益于試點政策在全國范圍內的廣泛擴散。以政策創新擴散理論為基礎,采用事件史分析法對2014—2021年我國31個省域的面板數據進行分析,以期探究職業本科教育試點政策在不同省域間的擴散特征、影響因素及內在邏輯。研究發現,試點政策的擴散趨勢呈現出近似的“S形”擴散曲線,在空間分布上則表現為由中西部地區向東部地區“錒反向”擴散。基于現實問題導向的治理邏輯和基于政策試點導向的合法性邏輯,則是影響試點政策創新擴散的雙元邏輯。其中,教育財政支出、在校生規模、高職院校規模、第三產業規模、同儕效應、縱向中央信號和社會公眾關注是影響省級政府采納試點政策的重要因素。

關鍵詞:政策擴散;事件史分析;職業本科教育;雙元邏輯

中圖分類號:G712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672-0717(2025)02-0099-13

一、問題提出

2014年5月,國務院正式頒布《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首次明確提出要“探索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在中央政策號召下,各地政府結合省域實際相繼出臺政策探索如何試辦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簡稱“職業本科教育”)。在政策試點初期,中央政策并未明確規定職業本科教育的具體實踐形式。在具體政策實踐中,多數地方政府基本延用既有經驗,仍然采用高職院校與本科院校聯合培養或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院校轉型發展這兩種模式[1]。然而,一些地方政府在實踐中卻探索出了職業本科教育發展的第三種模式,即探索高職院校獨立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允許高職院校試辦本科專業或升格至本科層次。這在國家尚未打開高職院校獨立舉辦本科教育通道以及職業教育的“類型與層次”定位尚不明晰的背景下,無疑是一種大膽的政策創新。從2014年起的五年時間內,這種政策創新僅在7個省份得到了實踐。2019年,伴隨著《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出臺,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正式得到了中央政策確認。此時,試點政策在三年時間內迅速在全國范圍內擴散開來。

在中央政策推動下,職業本科教育試點政策在各省份中是如何擴散的?哪些因素影響了政策的擴散過程?不同省份的政策采納速度為何有所不同?這些問題值得引人深思。在既有職業教育政策研究中,學者們的研究重點主要聚焦在三個方面:一是對政策價值取向的研究,學者們圍繞職業教育政策的價值定位、演變過程及實現方式進行探討,深化了對政策的內在要求和演化規律的認識[2,3]。二是對政策執行過程的研究,學者們從不同角度探究了職業教育政策執行的動力機制及政策執行偏差原因[4,5],并且對如何構建政策執行成效監督體系提出了建議[6]。三是對政策變遷內在邏輯的研究,學者們通過系統梳理我國職業教育政策變遷過程,總結了政策制定的基本邏輯,探討了不同邏輯間內在關系,并提出了優化職業教育政策供給的實踐策略[7-9]。可見,學者們在職業教育政策研究中雖然取得了較為豐富的研究成果,但已有研究對職業教育政策擴散過程卻關注不足,尤其缺少對職業本科教育試點政策如何在地方政府間進行擴散的研究。因此,本文將借鑒政策創新擴散理論,采用事件史分析法,通過收集2014—2021年職業本科教育試點政策在我國31個省份間的采納數據,重點考察其在不同省域間的政策擴散特征、主要影響因素及政策擴散邏輯,以期深化對我國職業本科教育政策演變及在不同地方政府間擴散過程的理解和認知。

二、理論基礎與研究假設

(一)理論基礎

本研究采用了1969年美國學者杰克·沃克(Jack L.Walker)提出的政策創新擴散理論。他認為政策創新是指地方政府首次采納某項政策的行為,無論該政策是否已被其他地方政府采納,亦或是該政策已出臺多久,只要該地是首次采納,即可視為政策創新。而當這些政策又傳播到其他地區,被其他地方政府采納時,即可視為政策創新擴散[10]。可見,政策創新擴散理論特別關注新政策是如何進行擴散的,以及這些政策為何會被不同地方政府采納。圍繞這些問題,學者們主要從政策創新擴散的模型、動力機制及影響因素等方面展開了探討。

在政策創新擴散模型的研究中,學界主要延伸出了四種典型模型。“全國互動模型”關注不同地方政府官員之間互動溝通頻率的影響;“區域擴散模型”關注相鄰地區之間不同地方政府的政策競爭關系;“領導-跟進模型”關注不同地方政府間的學習效仿關系,強調落后地區對領先地區的學習;而“垂直影響模型”則重點關注上級政府對下級政府的政策影響[11]565-573。在政策創新擴散機制的研究中,學界存在一定的共識。國外學者主要將其劃分為強制機制、競爭機制、學習機制和模仿機制[12]。而我國學者則結合我國政策實踐,將其進一步細分為學習機制、競爭機制、模仿機制、行政指令機制和社會建構機制[13]14-23。而在政策創新擴散影響因素的研究中,學界主要從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兩個層面來解釋政策創新擴散的過程,并由此形成了內部決定模型和擴散模型兩種理論視角[14]395-415。內部決定模型關注系統自身內部的激勵與促進作用,認為政策采納與否會受到地區內部的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各方面因素影響[11]。此時,學者們多從經濟發展水平、財政資源、組織規模、產業結構、人口規模等因素進行探究[15]。而擴散模型則重點關注外部因素影響,認為不同層級或不同區域政府間的交流與溝通會影響政策擴散過程[11]565-573。此時,來自上級政府的強制壓力、來自同級政府的競爭壓力、社會輿論壓力和交流網絡等成為影響政策擴散的重要因素[16-18]。

由于本研究主要關注職業本科教育試點政策在不同省級政府間的政策擴散過程,并探討影響政策擴散的條件和主要因素。因此,本研究將重點從政策創新擴散影響因素的角度入手,對政策創新擴散模型和機制不做過多討論。本研究旨在發現省級政府采納職業本科教育試點政策的主要影響因素,以及試點政策最終得以在全國擴散開來的內在邏輯。因此,基于政策創新擴散的內部和外部影響因素入手進行探討,對本研究而言具有很好的適切性。

(二)研究假設

基于政策創新擴散的理論脈絡來看,影響政策創新擴散的因素可以從內部與外部兩個層面進行探究。結合既有研究可知,政策創新擴散的內外部影響因素與政府行為邏輯存在相通性。其中,內部因素通常體現為政府行為的治理邏輯,即政府對政策創新的采納是基于實際治理的需要或現實效益的提升[19]55-68。這是因為公共政策被視為解決公共問題而制定的一系列行為規則或行動方案,所以政策制定必須著眼于現實問題的解決[20]。地方政府在采納政策時需考慮地區的特殊性,從區域自身特點和實際需求出發。此時,治理邏輯就體現了組織內部因素對組織行為的影響。

而外部因素則主要體現為政府行為的合法性邏輯,即政府對政策創新的采納是為了滿足其在制度環境中的合法性需要,以消解制度無形壓力和合法性危機。因此,政府采納政策創新不一定是為了滿足實際治理需要,可能是在上級或同級政府壓力之下的被迫選擇[19]55-68。此時,合法性邏輯聚焦于那些能夠在外部環境中誘使或迫使組織增強行為合法性的制度力量,這體現了組織外部因素對組織行為的影響[21]62-68。

可見,治理邏輯與合法性邏輯從組織內部和外部兩個角度解釋了組織結構性因素對組織行為的影響,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試點政策在地方政府間的擴散過程。基于此,本文嘗試引入雙元邏輯的分析框架,從治理邏輯和合法性邏輯兩方面提出研究假設,并借鑒已有研究,采用影響政策創新擴散的內部和外部因素指標來測量治理邏輯與合法性邏輯[21]62-68。

1.治理邏輯

政策創新擴散的治理邏輯是基于組織自身特征和實際需求的考量,是從組織內部因素來分析其對政策擴散的影響。而地方政府是否采納政策創新,取決于其所掌握的資源多寡以及公共服務供給的數量與質量的需求壓力[21]62-68。因此,本文將嘗試從經濟因素和規模因素兩個層面提出研究假設。

一方面,從經濟因素來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教育財政支出、地方財政壓力對試點政策的采納有重要影響。首先,資源松弛理論認為,經濟發展水平越高的地區,其政策創新活動也更加頻繁[22]。已有研究表明,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地區對政策創新有更高的容忍度和接受度,豐富的經濟資源使得這些地區擁有更強的政策創新采納能力[23]。

其次,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越高的地區會有更多的財政資源投入職業教育中。發展職業本科教育,需要在辦學規模、專業設置、師資隊伍、基礎設施、生均經費等方面有更大的資源投入,而這需要有充足的財政資源作保障。因此,對于教育財政支出越多的省份,其越有可能采納試點政策。

最后,從地方財政壓力來看,自分稅制改革以來,地方政府財權上收、事權下移,長期面臨著巨大的財政壓力[24]。受此影響,地方政府可能會結合實際,策略性采納某些政策。特別是對于職業本科教育這種具有非強制性弱激勵特征的政策,地方政府的采納意愿很大程度上會受到地方財政壓力的影響[25]。當地方財政壓力較大時,地方政府采納試點政策的可能性會越低。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以下三個研究假設:

H1a: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越高,省級政府越傾向于采納職業本科教育試點政策。

H1b:教育財政支出越多,省級政府越傾向于采納職業本科教育試點政策。

H1c:地方財政壓力越小,省級政府越傾向于采納職業本科教育試點政策。

另一方面,從規模因素來看,在校生規模、高職院校規模和第三產業規模對試點政策采納同樣有重要影響。首先,民眾對公共政策的需求是影響政策采納的重要因素。人口規模越大的地區,其社會治理難度越大。而且,在面對復雜的社會問題時,民眾對于制度改革的呼聲也更為強烈。在社會需求和治理壓力的雙重作用下,地方政府會更加傾向于采納政策創新[26]。試點政策對于提升職業教育辦學層次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有重要作用。因此,高職院校在校生規模越大的地區,其對政策的需求更為強烈,地方政府可能會更傾向于采納試點政策。其次,與人口規模不同,組織規模可能對于政策創新有負向影響。當組織規模越大、結構越復雜時,其所面臨的組織和流程再造的阻力就會越大[27]。基于制度慣性和沉沒成本因素的考量,這種阻力反而會束縛地方政府采納政策創新[28]12-21。職業本科教育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地方政府既要考慮既有政策實施情況,又要考慮與普通本科高校之間的關系[29]。對于高職院校規模較大的地區,地方政府采納試點政策時需要謹慎考量,這反而阻礙了政策創新的采納。最后,伴隨著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其對高知識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在大幅增加。但就現實情況來看,一些地區的人才需求與供給之間存在較大的矛盾,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低下以及人才缺口較大等問題制約了地區產業發展[30]。因此,對于第三產業發展較快的地區,地方政府可能會更傾向于采納政策創新以緩解人才供需關系矛盾。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以下三個研究假設:

H2a:在校生規模越大,省級政府越傾向于采納職業本科教育試點政策。

H2b:高職院校規模越小,省級政府越傾向于采納職業本科教育試點政策。

H2c:第三產業規模越大,省級政府越傾向于采納職業本科教育試點政策。

2.合法性邏輯

政策創新擴散的合法性邏輯重點關注那些在外部環境因素中,能夠增強組織行為合法性的制度力量。在我國政策試點—推廣過程中,實際遵循著“典型試驗—合法性認可—組織化擴散”的邏輯鏈條。其中,中央層面的選擇控制與地方政府的主動選擇是驅動該鏈條運轉的重要因素,而公眾參與則能夠加快公共政策議程[31]。這是由于上級指令帶來的行政合法性壓力,制度同形所帶來的規范性壓力,以及公眾參與所帶來的輿論壓力都影響著地方政府的行為邏輯。因此,本文將從橫向府際關系、縱向中央信號、社會公眾關注等三個層面提出研究假設。

在我國政策擴散機制中存在著學習、競爭、模仿、行政指令和社會建構等五種機制,而這五種機制中又蘊含著三個影響政策擴散的行動主體。其一是地方政府,它表現為政策擴散過程受到同級橫向政府間的相互影響。其中,學習機制和模仿機制雖有不同,但均體現了落后地區對先進地區的政策學習,強調政策擴散過程受到全國范圍內地方政府間的相互影響[25]。與之不同的是,競爭機制強調鄰近地區之間的政策競爭效應,認為相鄰地區的地方政府間存在“相互看齊”的政策邏輯。因此,在職業本科教育試點政策擴散過程中,受規范壓力和模仿壓力的影響,組織同形的出現會加快。也就是說,當全國范圍內采納試點政策的省份越多時,尚未采納政策的省份會更傾向于采納政策創新。其二是上級政府,它表現為地方政府的政策擴散過程會受到上級政府的影響。行政指令機制體現了上級政府直接介入政策議程或內容,推動地方政府進行政策擴散。伴隨著中央層面的進一步簡政放權,中央的指令性政策更側重于政策議程的介入,省級政府擁有了更大的自主權[13]14-23。中央政策也更加注重發揮示范引導效應,通過釋放積極的政策信號,引導省級政府進行政策擴散[33]。在職業本科教育政策擴散中,中央層面通過出臺明確的政策文件,釋放積極的政策信號,從而引起省級政府的積極響應。因此,當中央層面釋放積極政策信號時,地方政府會更傾向于采納試點政策。其三則是社會公眾,社會建構機制反映了公民、輿論報道和公共事件對政策擴散過程的影響。我國的政策擴散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社會建構的特點,在面對復雜的治理問題時,民眾需求是影響政策采納的重要因素。當民眾對職業本科教育試點政策的關注度越高、需求越高漲時,越有可能推動省級政府采納試點政策。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設:

H3a:同級橫向政府間采納比例越高,省級政府越傾向于采納職業本科教育試點政策。

H3b:鄰近地區政府間采納比例越高,省級政府越傾向于采納職業本科教育試點政策。

H4:當中央政策釋放積極信號時,省級政府越傾向于采納職業本科教育試點政策。

H5:社會公眾關注度越高,省級政府越傾向于采納職業本科教育試點政策。

三、研究設計

(一)資料收集與樣本選擇

2014年5月,《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首次提出要“探索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這是國家層面首次以正式文本的形式明確開展職業本科教育。因此,本研究以2014年為資料收集時間起點。在具體政策資料收集中,為了保證資料收集的全面性和可靠性,本文從各省級政府官網、教育廳網站、官方媒體報道等多渠道,以“職業教育”為關鍵詞盡可能搜集所有相關政策文本。之后,采用人工篩選的方式,以明確提出“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允許高職院校試辦本科專業”或“建設本科層次職業院校”為判斷標準,逐個省份選擇符合研究主題的政策文本。最后,以出臺時間最早的政策文本為該省試點政策的采納時間。

而在樣本選擇上,截至2021年底,職業本科教育試點政策在全國范圍內完成擴散。因此,本研究以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為研究樣本,樣本考察期時間跨度為2014—2021年,共計8年。最終,本研究形成了31個省級政府的生存數據(survival data),進入模型的“省-年”觀測值共計191個。①

(二)變量設計與測量

1.因變量

本研究的因變量是省級政府對職業本科教育試點政策的采納情況,即i省在t年是否采納試點政策。由于該因變量是二分變量,且為虛擬變量,不能夠直接觀測,所以,若i省在t年采納試點政策,記為“1”,否則記為“0”。此外,若某省在當年采納試點政策后,立即退出觀測,即便后期該省出臺了其他相關政策文本,也不再重復統計。

2.自變量

對于治理邏輯而言,本研究將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在校生規模操作化為人均GDP水平和高等教育普通專科在校生數。其中,人均GDP水平是反映地區經濟發展總體水平的重要指標。而在校生規模中,由于高職院校大多開展普通專科層次教育,所以以高等教育普通專科在校生數衡量高職院校在校生規模較為合理。而對于教育財政支出和地方財政壓力而言,當教育財政支出越多時,職業教育財政支出一般也會越多。對于地方財政壓力的計算,本研究則以i省t-1年的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與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之差除以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進行計算。最后,高職院校規模和第三產業規模則分別用高職院校數量和第三產業產值表示。

而在合法性邏輯中,橫向府際關系既強調全國范圍內地方政府間的相互作用,又強調鄰近地方政府間的相互影響。前者稱為“同儕效應”,一般用i省在t-1年累計采納試點政策的省域數量除以所有省份總和。而后者稱為“鄰近效應”,一般用i省相鄰省份中已實施試點政策的省域數量占比表示。而對于縱向中央信號而言,本研究將其操作化為i省在t年是否有學校首次被教育部批準為職業本科教育試點院校。若當年有試點院校,則記為“1”,直至觀察期結束,否則記為“0”。最后,對于社會公眾關注則用“新聞媒體報道量”表示。本研究以中國知網報紙數據庫為基礎,該數據庫收錄了自2000年以來各級重要黨報、行業報及綜合類報紙500余種,具有較高的權威性。在數據收集中,以“職業本科教育”或“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為關鍵詞進行全文檢索。收集了2014—2021年的新聞媒體報道量,并用t年有關職業本科教育的新聞報道篇數來表示當年社會公眾關注情況。

此外,在控制變量中,有研究認為地方行政首長的年齡和工作經歷等因素可能會對政策擴散產生影響[33]。因此,本研究將2014—2021年各省歷任省長的年齡和是否有教育系統工作經歷納入分析模型。考慮到部分變量效應存在時滯性,本研究還對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教育財政支出、地方財政壓力、在校生規模、高職院校規模和第三產業規模等變量采取滯后一期處理。本研究所有數據主要來自教育部官網、各省政府官網、各省統計年鑒、中國知網數據庫、官方媒體報道等。具體變量及其測量方法如表1所示。

3.模型選擇

本研究采用事件史分析法(EHA)探究兩種邏輯對職業本科教育試點政策創新擴散的影響。由于觀測時間以年為單位,所以適合采用離散時間EHA模型。該模型重點關注個體在特定時間點上發生的性質變化,記錄個體在特定時間點上是否經歷了某個事件。在模型中,因變量為風險率(hazard ratio),稱為概率Pi,t,該變量又為二分變量,因此適合采用Logit模型進行估算。基于此,我們將采用Stata 17.0統計軟件,結合前文研究假設和離散時間EHA模型估計假設變量對政策創新擴散的影響,模型建立如下:

Logit(Pi,t)=log(Pi,t/1-Pi,t)=b0+b1pergdpi,t-1

+b2eduoutputi,t-1+b3pressurei,t-1+b4vocpersoni,t-1

+b5vocorgani,t-1+b6industriali,t-1+b7fellowi,t+

b8neari,t+b9experimenti,t+b10newsi,t+b11agei,t+b12 experiencei,t+Ui,t

其中,Pi,t為i省在t年采納了職業本科教育試點政策的概率,Pi,t/1-Pi,t為事件的發生比,b0為常數項,b1至b12是各自變量的回歸系數,Ui,t為誤差項。

四、實證分析與結果

(一)職業本科教育試點政策創新擴散的時空演進分析

本研究以“年份”為橫坐標,以“政策采納數”和“政策累積采納率”為縱坐標建立坐標軸。分別觀察職業本科教育試點政策在各省份中的擴散趨勢,以及在不同區域間的擴散情況,從而分析政策創新擴散的時空演進特征。

1.政策創新擴散的時間演進:近似的“S形”擴散曲線

基于政策擴散曲線圖(圖1)可知,職業本科教育試點政策在全國范圍內的擴散過程大致呈現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政策擴散平穩期(2014—2018年)。為了響應國務院提出的“探索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的號召,湖北省2014年11月頒布了《湖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率先提出“探索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選擇部分高水平高職院校的部分專業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作為試點政策的先行者,這種支持高職院校獨立試辦本科專業的做法在當時尚未完全得到中央政策確認。因此,在政策擴散初期,從2014年到2018年,僅有湖北、云南、海南、西藏、青海、山東、廣西等7個省(區)相繼出臺了類似的試點政策。試點政策采納率僅為22.6%,政策擴散過程整體緩慢。

第二階段是政策擴散加速期(2019—2020年)。2019年1月,伴隨著《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頒布,“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正式得到了中央政策確認。與此同時,教育部也公布了首批15所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學校。在中央政策支持和激勵下,省級政府采納試點政策的動力大大增強,試點政策由此進入政策擴散加速期。僅2019年就有6個省(區、市)采納試點政策,2020年則更是有10個省(區、市)采納試點政策。試點政策當年采納數達到了峰值,政策采納率整體達到74.2%。

第三階段則為政策擴散完成期(2021年)。經過上一階段的政策擴散,職業本科教育試點政策采納率趨于飽和,試點政策當年采納數開始下降。2021年,隨著最后8個省(區、市)采納試點政策,試點政策就此在全國范圍內完成擴散。

基于職業本科教育試點政策在時間維度上的擴散分析,發現試點政策的擴散趨勢呈現出近似的“S形”擴散曲線。雖然與學界普遍認可的“S形”擴散曲線有些許差異,但整體符合政策擴散的普遍規律。并且,這種近似的“S形”擴散曲線在我國政策實踐中多有出現,也得到了學者們的一致認同[34]。

2.政策創新擴散的空間演進:由中西部地區向東部地區“反向”擴散

如圖2所示,2014—2021年,職業本科教育試點政策在31個省(區、市)的擴散過程中,呈現出由中西部地區向東部地區“反向”擴散的空間特征。通過對比不同年份的政策累積采納率可以發現,中西部地區存在明顯的政策先發效應。試點政策在西部地區的擴散速度最快,其次則分別是中部地區和東部地區。其中,僅2015年東部地區的政策累積采納率略高于西部地區,其余年份東部地區的政策累積采納率均普遍低于西部地區。

值得關注的是,在既有研究中,學者們大多認為經濟越發達的地區,其采納政策創新的可能性越高。因此,政策擴散一般是從經濟發達的東部地區向經濟相對落后的中西部地區“正向”擴散。但本文在分析試點政策擴散的空間演進時,卻發現了由中西部地區向東部地區“反向”擴散的現象。這一現象雖然并不普遍,但在既有的政策實踐中也有出現[14]395-415,本文將在后文結合實證研究結果進行分析。

(二)職業本科教育試點政策創新擴散的實證結果分析

1.描述性統計分析結果

通過對31個省(區、市)191個觀測值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可以發現地方財政壓力、在校生規模、高職院校規模、同儕效應、鄰近效應、社會公眾關注等變量間存在較大的差異,其標準差分別為19.110、23.512、21.851、16.972、20.675、23.075,而其余變量間的差異較小(表2)。這說明不同變量之間的數據離散程度較高,有較大的解釋空間。此外,從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教育財政支出、第三產業規模來看,東部地區的均值整體高于中西部地區,而且地方財政壓力也明顯小于中西部地區。而就在校生規模和高職院校規模來看,東部和中部地區整體規模較大,且均值明顯高于西部地區。

2.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如表3所示,其中模型1是將治理邏輯和合法性邏輯兩類變量同時納入回歸模型,分析兩者對省級政府采納職業本科教育試點政策的影響。從模型的偽R2值和Wald卡方值可知,模型的整體擬合優度較高,說明模型的解釋力較強。在模型1中,還報告了各個變量的系數、標準誤、顯著性和發生比。其中,發生比代表省級政府采納試點政策與不采納試點政策的概率之比。當發生比等于1時,表示采納試點政策與不采納試點政策的概率相等;當發生比大于1時,則表示該變量能夠正向影響試點政策的采納;而當發生比小于1時,則正好相反。通過發生比可以有效觀測到,當其他變量不變時,某一變量的變動會對政策的采納概率產生多大程度的影響。

(1)治理邏輯

從治理邏輯因素來看,教育財政支出、在校生規模、高職院校規模、第三產業規模等四個變量對省級政府采納試點政策有顯著的影響,其相關系數分別為-0.585、0.144、-0.149、0.250。其中,教育財政支出、高職院校規模與職業本科教育試點政策采納之間存在顯著的負相關有關系。此時,假設H2b得到驗證,即當高職院校規模越小時,地方政府反而更傾向于采納試點政策。這說明組織規模對地方政府的政策采納有重要影響,組織規模越小,地方政府進行政策創新的制度成本會越低,其會更愿意接受政策創新;此外,教育財政支出雖然與試點政策采納間存在顯著關系,但卻與原假設不完全相符。即教育財政支出越少的地區,反而更傾向于采納試點政策,假設H1b僅得到部分驗證。

而在校生規模、第三產業規模與試點政策采納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有關系,假設H2a得到驗證。即高職院校在校生規模越大時,地方政府更傾向于采納試點政策。人口規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某個地區社會問題的復雜程度,當地區高職院校在校生規模越大時,其對試點政策的需求必然會更高。這會強化地方政府對試點政策的關注,提高政策創新采納的可能性。例如,作為人口大省、職教高地的山東省,早在2017年就采納了試點政策,是東部地區較早開展試點的省份之一。假設H2c也同樣得到驗證,即第三產業規模越大的地區,地方政府采納試點政策的可能性會越大。第三產業規模越大、發展越好的地區,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會更強烈。因此,為了保證地區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地方政府會更傾向于通過采納試點政策來提高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

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地方財政壓力與試點政策采納之間則不存在顯著的相關關系,假設H1a、H1c均未得到驗證。值得注意的是,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教育財政支出與因變量間的實際相關性,和H1a、H1b所提出的研究假設完全相反。其原因可能在于,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教育財政支出兩個變量除了體現地區的經濟發展程度和資源稟賦狀況外,也能反映該地區的資源緊缺度和問題急迫度。與東部地區相比,中西部地區高等教育的資源投入不足、布局結構和層次結構失衡問題嚴重。中西部地區所面臨的社會需求和治理壓力,明顯要比東部地區更為突出。而試點政策對于提升職業教育辦學層次,優化人才培養質量有重要意義。在此背景下,經濟發展相對落后、教育資源投入相對不足的中西部地區反而會更有動力采納政策創新,以改變當前現狀。例如,在試點政策擴散歷程中,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后的云南省早在2015年就出臺了試點政策,而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高的福建、北京等東部地區省市卻直到2021年才采納試點政策。

從發生比來看,第三產業規模和在校生規模的發生比相對較高,分別為1.283、1.155。這說明當第三產業規模和在校生規模各增加一個單位時,省級政府采納職業本科教育試點政策的可能性分別會增加1.283倍和1.155倍。此外,高職院校規模和教育財政支出的發生比則分別為0.862、0.557。這意味著當高職院校規模和教育財政支出每增加一個單位時,試點政策采納的可能性就會降低0.862倍和0.557倍。

(2)合法性邏輯

從合法性邏輯因素來看,橫向府際關系中的同儕效應、縱向中央信號、社會公眾關注等三個變量均與因變量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其相關系數分別為0.082、2.320、0.032。假設H3a得到驗證,即在全國范圍內,采納職業本科教育試點政策的省份越多,未采納省份則越有可能出臺試點政策。這說明當試點政策在全國范圍內逐漸擴散開時,就會對未采納政策的省份形成規范性壓力,使這些省份及時跟進政策,從而推動“制度同形”的出現。假設H4也同樣成立,即當中央層面釋放積極政策信號時,省級政府會更傾向于采納試點政策。教育部確定職業本科院校試點名單,無疑代表著中央層面對試點政策的合法性確認。這種積極的政策信號能夠有效提升省級政府采納試點政策的信心,加快政策在全國范圍內的擴散。在2019年之后,東部地區相繼有8個省(區、市)采納了試點政策,而中西部地區也各有5個省(區、市)推進了試點工作,政策擴散歷程大大加快。最后,假設H5也同樣成立,即當社會公眾關注度越高時,省級政府會更傾向于采納試點政策。社會公眾關注反映了民眾政策需求和媒體輿論導向對政策采納的影響,當民眾有強烈政策需求時,會形成強勢的輿論導向,促使省級政府對試點政策予以關注并采取行動。此外,假設H3b在研究中未得到驗證,即橫向府際關系中的鄰近效應并不能顯著影響試點政策的采納。這可能是因為同一地區的相鄰省份所面臨的資源稟賦狀況、經濟發展水平、政策外部壓力等均有不同,很難完全引起相鄰省份間的政策模仿。

從發生比來看,縱向中央信號的發生比明顯高于其他變量,為10.177。這說明當縱向中央信號每增加一個單位時,省級政府采納試點政策概率會增加10.177倍。可見,縱向中央信號對各省是否采納試點政策有重要影響。而橫向府際關系中的同儕效應和社會公眾關注兩個變量的發生比分別為1.086、1.033。因此,當同儕效應和社會公眾關注每增加一個單位時,試點政策被采納的可能性則分別增加1.086倍和1.033倍。

3.穩健性檢驗

為了檢驗上述結果的穩健性,本文分別采用對變量滯后一期和新增可能遺漏變量的方式進行檢驗。模型2是對所有變量采用滯后一期的方式進行檢驗,結果與模型1有些許差異,但兩個模型的結果基本保持一致。而模型3則是新增了各個省(區、市)的區位因素進行檢驗,既有研究中也有將區位因素視為影響政策創新擴散的重要因素的。而且結合上文中所分析的試點政策空間演進特征,可以猜想區位因素可能影響試點政策擴散過程。因此,本研究將各個省(區、市)的區位因素納入模型進行檢驗。結果發現,區位因素不顯著,其余變量基本與原模型一致。由此,可得出原模型結果具有較強的穩健性。

(三)職業本科教育試點政策創新擴散的邏輯理路

1.基于現實問題導向的治理邏輯驅動省級政府自發開展政策創新

從資源松弛理論來看,組織擁有越多的資源就越有可能實施創新行為。因此,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能夠影響地方政府采納政策創新的觀點具有合理性。但這種觀點的不足之處在于只關注到資源稟賦因素的影響,而忽視了問題驅動因素同樣也是影響政府主動開展政策創新的重要因素。在職業本科教育試點政策創新擴散過程中,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供需關系矛盾和區域優質教育資源不足等現實問題,不斷影響著省級政府行為邏輯的選擇。

一方面,我國高端制造業和新型服務業快速發展,已逐漸成為經濟發展新增長點。然而,在產業發展欣欣向榮的背后,卻也面臨著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供給不足、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需求契合度不高等問題,不斷制約著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升級。而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之間存在天然的聯系,職業教育應當為現代職業培養面向一線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并主動適應產業發展和技術進步[28]12-21。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導致其對人才結構需求的變化,而合適的人才結構又為產業結構變革提供了人才支撐。因此,在產業人才需求旺盛與供給不足的現實問題影響下,地方政府更傾向于開展職業本科教育試點,以提升職業教育辦學層次,優化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為地區產業發展積蓄力量。

另一方面,區域優質教育資源不足也是影響省級政府采納試點政策的重要因素。從現實情況來看,西部地區的省(區、市)級政府作為職業本科教育試點政策的先行者,可能是基于優質教育資源不足背景的無奈選擇。發展職業本科教育旨在架起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之間的人才培養“橋梁”,因此職業本科教育的發展會受到區域內既有高等職業教育資源和普通本科教育資源的共同影響。而受財政資源投入不足的影響,西部地區的高等教育資源在院校數量、結構規模、辦學條件、辦學質量等方面整體不如東部地區。在試點政策出臺前,一些東部地區省(區、市)就早已探索出了多種職業本科教育發展模式。例如,江蘇省開展的“3+4”“5+2”分段培養項目,上海市實施的“3+4”貫通培養模式,以及山東省探索的引導普通本科院校向應用型院校轉型發展路徑等。然而,這些政策實踐多是基于東部地區豐富且優質的本科教育資源所開展的,對于優質本科教育資源本就匱乏的西部地區來說,顯然并不完全適用。因此,東部地區的政策實踐經驗,尚不能完全有效推動西部地區職業本科教育的發展。此時,西部地區的省(區、市)級政府會更傾向于另辟蹊徑,創造或引入一種既符合省(區、市)域發展實際,又能夠有效推動職業本科教育發展的政策方案。因此,這也是在試點政策擴散過程中,中西部地區政策采納速度要快于東部地區的原因所在。

2.基于政策試點導向的合法性邏輯為政策擴散提供合法性保障

政策試點是指在正式的政策或制度出臺前,在特定范圍內開展的具有改革和探索性質的試驗活動[35]。在政策試點中,中央層面的合法性認可是推動政策創新走向擴散的重要舉措。在職業本科教育試點政策創新擴散過程中,中央層面的合法性認可為省級政府采納試點政策提供了合法性保障。

在職業教育政策探索過程中,其實一直存在著“類型”與“層次”定位政策模糊的困境,對于職業教育究竟是“教育層次”還是“教育類型”一直未有明確定論。因此,要想推動職業本科教育的發展,首先必須明確職業教育的類型定位。變化始于2014年6月,《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中首次將職業教育確定為一種“教育類型”。這才為我國職業教育的類型化發展打開了缺口,同樣也為職業本科教育的政策試點給予了合法性保障。然而,政策試點也存在一定風險,基于風險管控的考量,中央層面在當時雖然釋放了積極的政策信號,但也作出了嚴格的限制,如職業教育作為教育類型的政策表述在2014年之后的政策中就鮮有提及。而且在《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中雖然提出了探索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但也明確禁止了高職院校升格或并入本科院校,這些規定都會引起地方政府對試點政策合法性和正當性的質疑。基于風險規避和制度慣性的考量,地方政府會更傾向于選擇聯合培養、轉型發展等由中央政策明確承認的實踐路徑。即便是湖北、云南、青海等首批采納試點政策的中西部省份,在出臺試點政策時也非常謹慎,在政策中作出了諸如“在政策許可下”“選擇部分國家示范(骨干)高職院校”“遴選部分專業”等特別限定。而這也是在政策擴散初期只有少數省份開展政策試點,而多數省份觀望的重要原因,與試點政策的擴散特征相符。

直至2019年之后,中央層面對試點政策正式予以合法性認可,并從兩個層面打開了試點政策的實踐通道。一是從制度層面予以合法性認可。在2019年出臺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正式明確了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兩種不同教育類型。而且,在2021年頒布的《教育部關于“十四五”時期高等學校設置工作的意見》中,也正式刪除了“高等職業學校原則上不升格為本科學校”的表述,徹底放開了高職院校獨立升本的通道。這些政策明確了職業教育的基本定位,從制度層面為地方政府的政策試點提供了合法性依據。二是有組織地引導地方政府開展政策試點。政策試點在得到中央層面認可后,就會進入“由點到面”的政策擴散過程,這個階段是由中央層面有計劃地、循序漸進地引導政策擴散。2019年6月,教育部批準了全國首批15所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院校,并在其后的三年時間內相繼公布了第二批、第三批試點院校名單。這種自上而下的行政指令型命令既向獲得“試點”資格的省級政府施加了壓力,又激發了“落選”省份進行政策競爭和學習的積極性,大大加快了試點政策的擴散進程。結合試點政策擴散的階段特征來看,職業本科教育試點政策能夠在2019之后在全國范圍內快速擴散開來,與政策試點所賦予的合法性認可密不可分。

五、結論與討論

本研究基于政策創新擴散理論,建構起了治理邏輯和合法性邏輯的雙元邏輯分析框架。通過系統搜集2014—2021年我國31個省(區、市)的面板數據,并結合事件史分析法進行分析。在研究中,本文關注了職業本科教育試點政策在不同省域間的擴散過程,以量化研究的方式探究了省級政府采納試點政策的影響因素。此外,本研究還對治理邏輯和合法性邏輯的具體作用機制進行探索,揭示了試點政策創新擴散的動因和機理,增強了對試點政策擴散過程中動態性和復雜性的理解。具體研究結論如下。

首先,職業本科教育試點政策在擴散過程中,先后經歷了政策擴散平穩期(2014—2018年)、政策擴散加速期(2019—2020年)、政策擴散完成期(2021年)三個階段,其擴散趨勢呈現出近似的“S形”擴散曲線。在政策擴散初期,政策實踐表現出少數省份試點而多數省份觀望的現象。自2019年之后,試點政策擴散加快趨勢明顯,并迅速在全國范圍內擴散開來。而從空間維度來看,中西部地區存在明顯的政策先發效應,即試點政策最先被中西部地區省(區、市)采納,其后才逐步擴散至東部地區。此時,職業本科教育試點政策則表現出了由中西部地區向東部地區“反向”擴散的特征。

其次,基于現實問題導向的治理邏輯是驅動省級政府自發開展政策創新的重要動力。在政策擴散前期,省級政府采納試點政策的態度較為審慎,一般會結合省域實際,綜合考慮其所面臨的社會需求和治理壓力。此時,第三產業規模、在校生規模對省級政府采納試點政策,存在顯著的正向影響。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對人才結構調整提出了新需求,而高職院校學生群體對提升職業教育辦學層次也提出了需求。因此,在強烈的社會需求作用下,省級政府會更傾向于采納試點政策。此外,本研究還發現教育財政支出和高職院校規模對省級政府采納試點政策存在顯著的負向影響。對于教育財政支出相對不足的地區來說,其教育資源相對匱乏,地方政府所面臨的治理壓力更為突出。因此,其更加需要借助試點政策來優化高等教育資源,調整高等教育的布局結構和層次結構。而當高職院校整體規模越大時,地方所面臨的組織改造壓力就會越大,這種壓力反而會束縛省級政府采納試點政策。可見,省級政府在采納試點政策時,會受到多重社會需求和治理壓力的共同影響。

最后,基于政策試點導向的合法性邏輯為試點政策的創新擴散提供了合法性保障。在央地縱向關系中,縱向中央信號對省級政府采納試點政策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來自中央的政策合法性認可能夠增強地方進行政策創新的信心和積極性,從而有效推動省級政府采納試點政策。而在橫向府際關系中,同儕效應對試點政策的擴散有顯著的正向影響。這表明伴隨著全國范圍內試點政策采納省份比例的增加,會在無形中產生強烈的規范效應,從而驅使其他省份采納政策創新。但與此同時,鄰近效應卻并不顯著,這意味著區位因素中的鄰近關系并不會明顯影響相鄰省份采納試點政策。此外,社會公眾關注所形成的輿論導向,也會有效增強政策合法性,從而驅使省級政府采納試點政策。

本研究的理論貢獻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創新性地將政策創新擴散理論引入職業本科教育政策研究領域中,有利于識別出影響政策擴散的內外部因素,進而打開地方政府政策采納的“暗盒”。第二,既有的研究大多僅關注政策創新擴散的影響因素本身,但本研究嘗試基于多維度影響因素,探討其如何影響地方政府的行為邏輯選擇,從而更好地理解試點政策創新擴散的內在規律,強化政策創新擴散理論的解釋力。

誠然,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其一,本研究選用了事件史分析模型,因變量為二分變量。這僅能反映出在一段時間內某省份是否采納了試點政策,但卻難以呈現各省(區、市)在政策執行效果和政策執行力度上的差異。后續可嘗試更換分析模型或優化因變量,力圖能夠反映出政策采納程度與狀況的差異性。其二,本研究采用量化研究方法,從雙元邏輯的視角探究了試點政策的擴散邏輯,但是對于治理邏輯與合法性邏輯如何具體影響試點政策演變過程并未進行深入探討。未來可以采用多案例比較研究和定性分析方法,納入時間跨度更大、涵蓋范圍更廣的政策文本,檢驗雙元邏輯的具體影響機制。

參考文獻

[1] 邢暉,郭靜.職業本科教育的政策演變?實踐探索與路徑策略[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21(5):33-41,86.

[2] 劉旭東.大眾化以來美國聯邦政府職業教育政策價值取向的歷史變遷[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3):129-135.

[3] 鄧優.“必然”事實與“應然”價值:職業教育治理現代化價值定位、有機條件與實現路徑[J].現代教育管理,2020(2):117-122.

[4] 亓俊國.利益博弈:對我國職業教育政策執行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10.

[5] 李陽,潘海生.變通執行:地方政府職業教育政策執行的一種行動策略[J].職業技術教育,2022(15):48-54.

[6] 董仁忠,李添翼.職業教育政策執行監督問題探析[J].職教論壇,2018(9):74-77.

[7] 崔志鈺,陳鵬,倪娟.職業教育政策試點:邏輯特點、問題解析與改革建議[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 (5):123-133,225.

[8] 周建松,陳正江.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政策的演進[J].教育學術月刊,2019(12):3-8.

[9] 崔志鈺,陳鵬,倪娟.我國職業教育政策制定的基本邏輯、現實問題與對策建議[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3):167-177.

[10] Walker J L.The diffusion of innovation among the American states[J].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1969(3):880-899.

[11] 朱亞鵬.政策創新與政策擴散研究述評[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4):565-573.

[12] Hipan C R,Volden C.The Mechanisms of PolicyDiffusion[J].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2008(4):840-857.

[13] 王浦劬,賴先進.中國公共政策擴散的模式與機制分析[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6):14-23.

[14] Berry F S,Berry W D.State Lottery Adoptionsas Policy Innovations:An Event History Analysis[J].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1990(2):395-415.

[15] Berry F S,Berry W D.Tax Innovation in the States:Capitalizing on Political Opportunity[J].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1992(3):715-742.

[16] 楊代福.中國政策創新擴散:一個基本分析框架[J].地方治理研究,2016(2):3-11.

[17] Frances S B,William D B.State Lottery Adoptions as Policy Innovations:An Event History Analysis[J].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1990(2):95-415.

[18] 李健,張文婷.政府購買服務政策擴散研究:基于全國31省數據的事件史分析[J].中國軟科學,2019(5):60-67.

[19] 金東日,鮑偉慧.發展型社會政策的演進機理與擴散邏輯研究:以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為例[J].求實,2023(2):55-68,111.

[20] 許建兵,宋喜存,李慧芳.公共政策分析[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16:3.

[21] 季飛.效率與合法性:我國政策擴散的雙重邏輯:基于新高考綜合改革的事件史分析[J].江漢論壇,2020(9):62-68.

[22] Damanpour F.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A Metaa-nalysis of Effects of Determinants and Moderators[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1(3):555-590.

[23] Berry W D,Lowery D.Understanding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Growth: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Postwar Era[J].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2014(3):1013.

[24] 謝貞發,嚴瑾,李培.中國式“壓力型”財政激勵的財源增長效應:基于取消農業稅改革的實證研究[J].管理世界,2017(12):46-60,187-188.

[25] 劉杰,韓自強.安全發展示范城市政策采納與執行力度:基于281個地級市的比較分析(2010—2021)[J].公共管理與政策評論,2023(2):111-126.

[26] 韓嘯,吳金鵬.政府信息公開制度擴散的多重邏輯:面向中國省份的事件史分析[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5):489-496.

[27] 朱旭峰,張友浪.創新與擴散:新型行政審批制度在中國城市的興起[J].管理世界,2015(10):91-105,116.

[28] 陳友力.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高等職業教育政策的變遷:歷史、結構與動力[J].教育學術月刊,2018(12):12-21.

[29] 肖鳳翔,肖艷婷,于晨.高等職業教育治理能力的特質與提升策略[J].高校教育管理,2018(6):22-28.

[30] 宗誠,聶偉.試論我國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發展的理路[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4):137-141.

[31] 張勇杰.漸進式改革中的政策試點機理[J].改革,2017(9):38-46.

[32] 韓萬渠.決策咨詢制度擴散機制及其區域差異:基于中國城市政府的實證(1983—2016)[J].公共管理與政策評論,2019(4):3-17.

[33] 王洛忠,龐銳.中國公共政策時空演進機理及擴散路徑:以河長制的落地與變遷為例[J].中國行政管理,2018(5):63-69.

[34] 劉偉.政策試點:發生機制與內在邏輯:基于我國公共部門績效管理政策的案例研究[J].中國行政管理,2015(5):113-119.

Exploring the Logical Drivers of the Diffusion of Pilot Policy Innovation for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Event History Analysis Based on Data from 31 Provinces in China

WUnbsp; Keyu" "WEI Shuguang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s a key component in improving China’s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and its rapid development is attributed to the widespread diffusion of pilot policies across the country.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olicy innovation diffusion, this study uses event history analysis to analyze panel data from 31 provincial regions in China between 2014 and 2021, aiming to explore the diffusion characteristics,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underlying logic of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pilot policies across different provinces. The research finds that the diffusion trend of pilot policies follows an S-shaped diffusion curve, and in terms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it shows a reverse diffusion from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to the eastern regions. The governance logic based on real-world problem orientation and the legitimacy logic based on policy pilot orientation are the binary logics that influence the diffusion of" pilot policy innovation. Among these, education fiscal expenditure, student enrollment scale, vocational college scale, size of the tertiary sector, peer effects, vertical central signals, and public attention are key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adoption of pilot policies by provincial governments.

Key words: policy diffusion; event history analysis;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binary logic

(責任編輯" 陳劍光)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學一般項目“普及化時代我國高校決策支持研究:基于院校研究的立場”(BIA220089)。

作者簡介:吳柯豫,河南鄭州人,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高等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高等教育管理研究;魏署光(通信作者),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院校發展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導生導師。武漢,43007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看久久精品99|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观看你懂的| 亚洲欧洲综合| 亚洲成人精品|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7777人| a毛片在线播放| 91麻豆国产视频| 日韩欧美国产综合| 久久无码高潮喷水| 一本大道无码高清| 91av成人日本不卡三区| 成人日韩视频| 欧美精品v| 69av在线| 久久福利网| 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99re热精品视频国产免费| 美女高潮全身流白浆福利区| 国产极品美女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福利视频| 亚洲国模精品一区| 亚洲人成日本在线观看| 无码专区国产精品一区| 亚洲第一区欧美国产综合| 亚洲国产系列| 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 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 亚洲欧美另类中文字幕|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AV| 无码国内精品人妻少妇蜜桃视频| 欧美亚洲欧美| 麻豆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丁香婷婷综合激情| 亚洲中文字幕97久久精品少妇| 亚洲日韩精品综合在线一区二区| 真实国产乱子伦高清| 国产精品偷伦视频免费观看国产 | 手机在线免费毛片| 91最新精品视频发布页| 免费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 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欧美激情视频二区三区| 99久久性生片| 综合色88| 无码丝袜人妻| 激情视频综合网| 日韩中文无码av超清| 国产女人18水真多毛片18精品| 亚洲美女视频一区| 免费观看亚洲人成网站| 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人人添| 在线观看av永久| 2020国产在线视精品在| 国产精品99久久久| 国产精品冒白浆免费视频| 538国产在线| 亚洲精品国产日韩无码AV永久免费网 |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高清视频| 色亚洲成人| 中文字幕1区2区| 91破解版在线亚洲| 国产高清不卡| 91丝袜乱伦| 热伊人99re久久精品最新地| 国产在线高清一级毛片| 国产福利微拍精品一区二区| 天堂成人在线| 国产区福利小视频在线观看尤物| 日本在线视频免费| 日本精品αv中文字幕| 免费国产高清精品一区在线| 久草视频福利在线观看| 四虎综合网| 在线观看欧美国产| 国产黑丝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97色| 欧美色99| 免费看美女毛片| 亚洲人成影院午夜网站| 欧美日韩专区| 国产专区综合另类日韩一区|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