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航天領域的持續發展鑄就了深厚的航天精神,并逐步塑造了具有行業特色的文化底蘊。航天領域的宏觀系統思維有助于提升政治辨識能力,增強高校基層黨組織在政治領導方面的核心作用;航天精神的傳承有助于增強政治理解,為高校基層黨組織在思想建設上打下堅實基礎;航天實踐中的雙向融合機制有助于加強政治執行效率,鞏固高校基層黨組織的組織戰斗堡壘作用;航天工作中的雙重清零法則有助于提升紀檢監察監督效果,確保高校基層黨組織在作風和紀律建設上的保障作用。基于此,本文探究了將中國航天精神融入高校黨建工作的價值,并提出了詳細的融合策略。
關鍵詞:航天精神;高校黨建;基礎黨建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這一論斷不僅強調了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極端重要性,也為我們在新時代加強和改進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回顧我國航天事業六十余年的輝煌歷程,每一步都凝聚著無數科學家和航天人的心血與智慧。他們矢志不渝地追求航天強國夢想,不僅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科技成就,更孕育了豐富的航天精神,塑造了獨特的航天文化。這一文化,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蘊含著深厚的內涵和獨特的魅力。航天文化涵蓋了“大系統觀”的思維方式,強調從全局和整體出發,注重系統性和協同性,這為我們解決問題提供了全新的視角和方法。同時,航天文化還蘊含著“精神譜系”的價值理念,包括愛國奉獻、艱苦奮斗、精益求精等,這些精神品質是激勵我們不斷前行的強大動力。在航天文化的運行機制中,“雙向融入”是一個重要的特點。它強調航天文化與行業發展的深度融合,既促進了航天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又推動了航天事業的持續發展。此外,“雙重歸零”的工作方法,即問題歸零和管理歸零,體現了航天人對工作的嚴謹態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為我們在工作中追求卓越提供了寶貴的經驗。航天文化不僅傳承了我國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還吸收了國際航天文化的精華,實現了創新發展。這一文化成果,不僅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杰出代表,也充分展示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航天領域的生動實踐。高校基層黨組織作為培養未來人才和立德樹人的重要陣地,承擔著不可替代的核心使命。航天行業的這些先進思維、價值、機制和方法,對于增強高校基層黨建工作的領導能力、基礎工作、戰斗力、保障力具有重要意義。
一、航天精神融入高校黨建的價值
(一)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航天精神融入高校黨建工作中,對于培養師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集體主義精神具有深遠的價值。
航天精神能夠有效增強高校師生的愛國主義精神。航天事業的發展始終與國家的命運緊密相連,航天人在面對技術難題和國際壓力時表現出的不畏艱難、勇于創新的精神,體現了對祖國的無限忠誠與熱愛。在高校黨建中,傳承航天精神能夠讓師生深刻認識到個人命運與國家發展、民族復興的密切關系[1]。尤其是在當前全球化背景下,國家的強大離不開科技創新與自主研發,而航天事業正是這一重要領域的代表。通過學習和弘揚航天精神,師生不僅能夠增強對國家發展的信心,還能激發他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進一步堅定“愛國強國”的信念,將個人的奮斗目標與國家的未來緊密結合,做到心系祖國,立足本職,服務社會。
航天精神強化了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航天事業的成功離不開無數科研人員的共同努力和協作精神。在航天工程中,任何一個環節的失誤都可能影響整個項目的成敗,這要求團隊成員必須時刻保持高效協作和無私奉獻的精神。高校黨建工作在傳承航天精神的過程中,能夠讓師生意識到集體的力量與個人的命運息息相關。集體主義精神強調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統一,倡導在集體中發揮自己的特長,同時也要為集體的利益和目標而努力。通過航天精神的熏陶,師生不僅能在科研、教學和社會服務等領域增強團隊合作意識,還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更加重視集體榮譽和集體責任。
將航天精神融入高校黨建工作,有助于在全校范圍內培養師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和集體主義精神,為學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注入新的活力,也為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和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提供了強大的思想動力和文化支撐。在新時代背景下,航天精神無疑為高校黨建和人才培養提供了重要的精神資源和實踐指南。
(二)促進創新和探索精神
航天精神融入高校黨建的價值在于它極大地促進了師生的創新和探索精神,這種精神源自航天事業對未知領域的不斷挑戰和對科技創新的不懈追求。航天精神融入高校黨建工作,能夠有效促進創新和探索精神的培育[2]。航天事業本身代表了科技的前沿與未知領域的探索,其背后蘊含的創新精神和探索精神,對高校的發展至關重要。
航天精神強調勇于創新和攻堅克難。在航天工程中,科研人員不斷挑戰技術難題,推動技術突破,這種“敢為人先”的精神與高校培養創新型人才的目標高度契合。高校黨組織在黨建工作中融入航天精神,能夠激發師生的創新意識,鼓勵他們在學術研究、技術開發及社會實踐中勇于探索,不拘一格,追求卓越。
航天精神強調團隊協作與集體智慧的力量。在航天事業中,任何一次成功的發射背后,都是成千上萬科研人員的共同努力和智慧碰撞。高校黨組織通過弘揚航天精神,能夠培養師生在團隊合作中的探索精神,推動跨學科的合作與交流,從而促進科研創新和問題解決的多維度思考。
將航天精神融入高校黨建,能夠營造一個鼓勵創新、尊重探索的學術環境,使師生在面對挑戰時不畏困難,勇于嘗試,不斷超越自我,最終為國家的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
(三)提升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的實效性
航天精神融入高校黨建的價值在于顯著提升了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的實效性,這種精神本身就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集中體現。航天精神融入高校黨建工作的價值還在于,它能夠為黨員和師生提供一個崇高的榜樣和精神指引,激勵他們在追求卓越、攻堅克難的過程中始終保持對黨和人民的忠誠。航天事業是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背后蘊藏的堅定信念和為民族復興而不懈奮斗的精神,正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體現[3]。通過航天精神的引領,黨組織能夠在高校中強化愛國主義教育,激發師生為國家發展、民族振興貢獻力量的熱情。
此外,航天精神注重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這與高校的學術氛圍不謀而合。將航天精神與黨建工作結合,能有效增強師生在學術研究和社會實踐中的責任感與使命感,促進他們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社會進步的過程中,始終堅持理性思考和實事求是的原則,增強集體主義和協作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智慧和力量。總之,航天精神的融入,不僅能提升政治理論教育的吸引力和影響力,還能培養一代又一代具有家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的青年人才。
二、中國航天精神促進高校黨建策略
(一)以航天“大系統觀”思維增進政治建設
航天工程結合了尖端的科技和嚴格的工業標準,形成了一個復雜的巨型系統。此觀點注重從全局角度統一指揮各分系統,確保環節間的順暢銜接和深度融合,以達到最優成果。航天項目通過將復雜需求轉化為具體目標,逐級分解至最基礎的元件,關鍵在于整體優化和系統協同。“大系統觀”助力中國航天實現了從追趕到領先的飛躍,并推動了其高質量發展[4]。
基層黨組織應發揮導向功能,結合國家教育方針和學校發展戰略,確定單位總體目標,包括辦學定位和發展路徑,以堅定的政治立場推進黨建與單位目標的協同。加強政治領導,實現黨政子系統的協同。基層黨組織應從政治高度出發,統籌黨建和行政子系統的整合,優化黨建活動,統籌資源,建立協同治理結構。
(二)以航天“精神譜系”價值夯實思想建設

中國航天“精神譜系”融合了航天傳統、“兩彈一星”、載人航天等精神,展現了航天人的精神風貌,傳承了中華文化的精華,反映了社會主義文化的時代特色。在這一精神指引下,中國航天實現了多項歷史性突破。這一精神體系,不僅豐富且層次分明,跨越時間軸不斷進化,融合了中華傳統與全球航天追求,飽含對未知世界的探索欲。它蘊含的價值觀,不僅助力中國航天進步,也助力民族復興和全球福祉。在高校黨建中借鑒航天“精神譜系”,有助于提高師生的政治認識。
加強理論教育,是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的關鍵途徑。高校基層黨組織在這一進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們應當充分利用航天精神這一寶貴的教育資源,通過實施感召性教學,將航天精神中蘊含的愛國情懷、無私奉獻、勇于探索等核心價值理念,深植于師生心中。這不僅有助于師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更能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和創新精神,為國家的繁榮富強貢獻力量。為了進一步強化思政工作,筑牢師生的思想基礎,高校基層黨組織應深入挖掘航天精神的思政價值。航天精神不僅是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精神支柱,更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航天領域的生動體現。基層黨組織應以此為引領,創新思想文化宣傳方式,將航天精神與思政教育緊密結合,通過舉辦講座、展覽、研討會等形式,讓師生在感受航天精神魅力的同時,深刻理解思想的力量,銘記時代賦予的使命。
(三)以航天“雙向融入”機制強化組織建設
深入分析該機制,航天系統不斷試驗基層組織建設新方法,通過在重點項目中設立黨支部、強化黨支部作用等舉措,確保了黨的工作與任務同步推進,實現了黨建工作的全面覆蓋和連續性。這種機制促進了黨建與航天事業的相互滲透,為事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組織支撐。
高校作為培養人才的主陣地,其基層黨組織是實施黨的教育方針的基石。借鑒航天“雙向融合”模式,可以推動高校黨組織建設從單向發展轉向互動融合,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一是結合黨建與業務,實現立德樹人任務與學校目標的統一,培養優秀團隊,推動黨建與業務相輔相成。二是以黨的領導為核心,促進黨建與基層治理的融合,實施“黨建+”項目,確保黨組織與業務機構的有效對接。三是在院(系)改革中,結合黨建理論學習與業務實踐,通過制度提升黨建對業務的指導作用,解決改革難題,推動高質量發展。
(四)以航天“雙重歸零”方法促進紀律建設
中國航天發射的高成功率,不僅是中國航天科技實力的體現,更是“大系統觀”科學思維與航天精神深度融合的結晶。在這一輝煌成就的背后,“雙重歸零”策略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該策略通過問題歸零和管理歸零的雙重機制,有效降低了航天工程的故障和事故風險,確保了航天任務的順利實施。其科學性、先進性和實用性,不僅為航天領域的質量管理樹立了標桿,也在多個技術領域得到了廣泛推廣和應用。在“雙重歸零”策略中,強調了“一把手”對歸零工作的領導責任,這體現了對質量高標準、嚴要求的治理理念。作為質量首要責任人,“一把手”在歸零工作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他們的決策和行動直接影響著歸零工作的成效。這種對“一把手”的嚴格要求和監督,與黨內作風建設和管理中加強對“一把手”的監督、堅持“嚴”字當頭的要求不謀而合。因此,“雙重歸零”策略不僅適用于航天領域,同樣可以應用于黨的建設和全面從嚴治黨的系統工作中。將航天領域的“雙重歸零”法則引入高校黨建,對于提升紀檢監察效能、保障基層黨組織作風建設具有重要意義。高校作為培養未來人才和傳承文化的重要陣地,其黨風建設直接關系到校風、教風和學風的形成。良好的黨風能夠引領和帶動校風、教風和學風的健康發展,為學校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三、結語
本文通過深入研究中國航天精神在高校黨建中的價值,提出了將航天精神融入高校黨建的策略。實踐證明,航天精神中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創新探索精神,以及“大系統觀”“精神譜系”“雙向融入”機制和“雙重歸零”方法,對于提升高校基層黨組織的領導力、思想基礎、組織戰斗力和紀律保障具有重要意義。將這些航天精神融入高校黨建,有助于推動高校黨建工作不斷邁上新臺階,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培養更多優秀人才。總之,航天精神與高校黨建的深度融合,是新時代高校黨建工作創新發展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劉洋, 李思瑤.新時代航天精神融入高校人才培養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 2024(20): 89-91.
[2]劉婷, 黃永衛.將傳承弘揚航天精神融入青年員工思想政治工作[J].企業文明, 2024(10): 96-97.
[3]趙淑霞, 衣佳.“青品牌”點燃傳承弘揚航天精神的星星之火[J].中國共青團, 2024(19): 80.
[4]航天點亮夢想 讓航天精神在薪火相傳中凝聚力量[J].中國共青團, 2023(22): 66.
(作者單位: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