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幾年來,隨著老齡化現象逐漸加重,關注老年群體的身心健康成為熱點話題。養老服務質量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幸福程度,提升服務質量有利于養老事業的發展,解決社會問題。本文主要針對河北省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質量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探討利用供給側結構改革來推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供給側結構改革;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質量
河北省自1999年進入人口老齡化階段,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60周歲及以上人口1644萬人,占總人口的22.2%;65周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數量為1200萬人,占總人口數量的16.2%,已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另外,按照京津冀區域養老服務協同發展的戰略需要,河北省需要承接京津冀三地的養老服務需求,使得養老服務質量的提升更為重要。面對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的現實情況,河北省不斷出臺老齡工作相關政策,按照人口老齡化“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等要求制定《加快建設京畿福地、老有頤養的樂享河北行動方案(2023-2027)》等政策文件,截至2024年8月河北省建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5561個,建成養老機構1962家,新增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登記證書持證人員8000余人。養老模式有多種,近幾年來,社區居家養老模式成為主流模式。但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質量方面存在較多的問題,無法滿足當前階段老年人對養老服務質量方面的需求。本文針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需求的不斷提升,從供給側結構角度出發分析服務質量提升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一、影響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質量因素分析
肖璽的研究指出開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干預后,老年人的生理、精神等多方面的生活質量評分均優于未干預之前,說明該種養老模式有利于提升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因此提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質量水平有利于老年人高水平生活質量的實現。通過網絡調研了解到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質量受到多方因素的影響,利用關鍵成功要素分析法分析其作用關系,如下圖1所示。
由圖1可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質量主要受到政府支持方面、相關養老服務機構、服務人員、相關配套設施以及服務內容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
二、河北省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現狀
(一)供需錯位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我國空巢老人約1.2億人,占我國60歲以上人口的45.1%,其中天津、河北、山西等11個省(市)有五成以上的老年人呈空巢狀態[1]。由表2可以看出河北省排在第7位,空巢家庭數量為485萬,空巢老人數量為771萬人,占60歲以上人口比例為53.1%;天津和北京的空巢老人占60歲以上人口的比例也維持在較高的水平,分別為53.3%和44%,按照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需要,這些群體都將為河北省的養老服務工作帶來一定的壓力。

截至2020年底河北省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有1100多萬,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約240萬,失智老年人70多萬,是全國失能老年人口數量最多的五大省份之一(四川、河南、山東、河北、江蘇,四川最多),促進老年人健康工作任重道遠[2]。

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是近幾年的新型養老服務模式,目前所建立的養老服務設施還不能滿足養老服務需求,特別是在部分農村地區對居家養老服務的需求量較大,但是相關服務設施、服務人員等供給量較少,使得農村空巢、獨居、留守老人、失能、患有慢性病老人的養老問題沒有辦法得到有效解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覆蓋面依然有待提高,很多社區沒有養老服務中心。
(二)人才短缺
服務人員是影響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表現在服務人員的數量以及服務人員的質量兩個方面。
1.服務人員數量不足
首先,缺乏專業的護理團隊。截至2023年底,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數量將近2.97億,養老護理員的需求量為600萬名,以此估計河北省對養老護理員的需求量為33.2萬人,根據河北省政府相關部門發布的數據,持證養老護理員供給量為1.6萬人,遠小于所需要的數量,因此河北省在專業養老護理員方面還存在較大的缺口[3]。其次,服務人員供給渠道有限。現有養老服務人員的供給多是由養老服務機構通過網絡或者線下等社會招聘的形式獲取,獲取途徑有限,并且所錄用人員中專業人才數量較少,年齡偏大,學歷偏低,無法滿足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需求,特別是在醫養結合方面人才缺口較大。最后,現有養老服務人才流失嚴重。由于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工作量較大,工作過程中存在的風險較高,并且薪酬體系建設不完善、激勵措施效果不明顯,導致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人才流失現象較為嚴重,工作人員的工作時間較短,不利于養老服務質量水平的提升。
2.養老服務人員綜合素質欠缺
首先,養老護理員方面。河北省現有的社區居家養老護理員從業者中持證護理員占比76.2%,相較于以前年度有所提升,但依然需要進一步加強對相關護理員的培訓工作[4]。其次,其他養老服務從業者。除養老護理員外的其他養老服務從業者的年齡偏大,在養老服務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上較差。按照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內容進行分析,老年人的需求呈現多層次、多樣化,現有工作人員不能準確、快速識別他們的需求,響應能力較差。最后,醫養結合是保障養老服務質量的重要舉措,現有養老服務人員在醫療衛生知識方面的儲備較少,不能滿足老年人醫療方面的需求。
(三)設施不足
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質量的提升對配套設施要求較高,主要包括家庭適老設施、老年食堂(餐桌)、老舊小區改造以及醫療衛生機構的配合。河北省要求各市推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進程,加快完善相應配套設施,但在老舊小區改造以及家庭適老設施改造方面還存在較多的問題。
(四)服務弱化
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內容中老年人關注程度比較高的主要包括醫療、文化娛樂、助餐服務、陪伴、心理咨詢、法律等。河北省已經實現所有二級及以上的公立醫院為老年人開通綠色通道,開展老年保健與康復等醫療服務,但是對于私立醫院并沒有做出明確的要求,對于社會醫療資源的使用不足,在醫養結合方面進一步完善。另外,由于生理功能減退、角色轉變以及長期慢性病的困擾等方面的原因,老年人出現各種心理問題。據中國科學院研究結果反映我國城市老年人心理健康率為30.4%,農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率僅為26.8%,而在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內容中對老年人心理方面的關注度不高,文化娛樂活動較少,對老年人的陪伴時間短以及陪伴方式單一,這些均是導致養老服務質量較低的原因[5]。
(五)支持乏力
政府支持主要包括制定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推行的相關政策法律以及提供相應的資金支持。為了推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健康發展,河北省制定了關于人才培養、養老服務機構管理等一系列的政策及法律法規,但在資金支持方面多依賴于政府自身,對于社會資金來源的挖掘和使用較少,使得在配套設施建設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六)機構低效
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機構主要包括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以及日間照料中心(站),其衡量指標包括數量以及其所提供的服務內容。河北省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及日間照料站的覆蓋率較高,日間照料站的覆蓋率達到90%以上,但其提供服務的內容較為單一,并且使用率較低,多以提供餐飲為主,其他的養老功能并沒有得到有效的開發和利用。
三、借助供給側結構改革提升養老服務質量
通過以上描述可以了解到河北省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方面依然存在著較多的問題,服務質量有待進一步提升。河北省承載京津冀三地的養老任務,需要不斷提升養老服務質量,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元化的服務需求。借助供給側結構改革,優化養老服務相關資源供給,從而達到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目的。
(一)加大人才供給
通過增加人才供給渠道、完善薪酬體系以及激勵措施增加人才數量方面的供給,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對醫務工作者的培訓完善醫養結合人員供給,養老服務機構以及社會其他組織的培訓強化志愿者素質,高等院校完善醫養結合所需專業人才的培養體系向社會輸送更多專業人才,以達到緩解養老服務質量提升過程中人才等多種資源供需不平衡的目的[6]。
1.數量方面
首先,拓展人才來源渠道。高校、社區社工、物業、志愿者等均可以作為養老服務人才的獲取渠道,并可以鼓勵活力老人退休后參加社區老年志愿者活動,既可以增加服務人員的來源,同時又可以豐富活力老人的生活,減輕他們出現心理疾病的概率。其次,制定人才吸引計劃。調查現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從業人員的需求,消除工作中的不滿意因素,降低人員流失率。同時調整行業薪酬體系結構,完善激勵措施,提高職業補貼、培訓補貼等,吸引更多人加入養老服務隊伍。
2.素質方面
首先,加強對于在崗相關工作人員的培訓。利用課堂教學、模擬訓練等方法對在崗工作人員進行養老護理服務相關的培訓,通過培訓補貼以及職業等級認證等激發其接受繼續教育和培訓的動力,提升培訓效果。其次,提升高校養老服務相關專業學生能力培養。河北省內共有128所高等院校,其中有30余所高校培養醫、藥學人才,有38所高校培養護理人才,但老年醫學、老年護理學、老年康復、老年保健等相關專業設置較少。應鼓勵加強校企合作,利用產教融合、訂單班設置等方法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機構輸送專業人才[7]。
(二)完善配套設施
在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開展中對基礎設施的需求程度較高,河北省各市、縣、鎮應當結合當地老齡化程度及老年人的實際需求進行社區的適老化改造,包括信息化建設、無障礙改造、家庭養老床位的改造,避免出現“一刀切”行為,根據每個家庭中老年人的具體養老服務需求進行個性化改造,提升養老服務質量滿意度。
(三)完善服務內容
首先,完善醫療與養老的結合。醫療衛生體系智能化水平的不斷提高,老年人在就醫方面由于對智能終端使用存在盲區,造成就醫困難的局面。在公立醫院建立綠色通道的基礎上,應當進一步提高對公、私立醫院的要求,簡化就醫流程、增加老年人就醫專線服務人員。其次,關注老年人心理健康。根據網絡統計結果,老年人心理健康方面同樣存在較大的問題,不健康群體占據較大比例,因此應當在提供養老服務的過程中關心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聘請專業心理醫師、心理咨詢師等上門為居家養老群體提供心理指導,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可以通過舉辦專題講座等形式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最后,有效資源整合。發揮社區志愿者作用,積極引導社區中物業等社會服務機構組織適老文化娛樂活動,提供法律援助與咨詢,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上門助餐服務、家務服務等。
(四)加大支持力度
在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項目推進過程中應當適時更新相關政策及法律制度,維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另外,在適老化改造以及其他基礎設施的建設方面應當加大投資力度,尋找企業等社會組織合作伙伴,增加資金的來源渠道,保障養老服務質量提升的物質基礎。
(五)提高養老服務機構的利用率
養老機構以及養老設施的建立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因此從投入產出比的角度出發應當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日間照料服務中心(站)等養老服務機構的功能借助于互聯網以及線下渠道進行宣傳推廣,一方面讓養老服務從業人員清楚工作定位,另一方面讓服務范圍內的老年人明確在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機構中可以享受到的服務,提升養老服務質量。
四、結論
河北省作為承載京津冀三省市養老工作的重要責任方,為了提升養老服務質量需要不斷完善服務的供給側結構改革,利用政府、社區、家庭等多方面的力量優化養老服務供給,加大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人才的培養與供給,讓更多力量參與到提升養老服務質量工作行列當中,讓每一位老年人都可以度過快樂的晚年生活。
參考文獻
[1]肖璽.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干預對老年人生活質量的影響[J].黑龍江科學,2024,15(03):38-40.
[2]張琳,高盈菊,閆強,等.北京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質量影響因素及評價研究[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26(03):32-45,91.
[3]姜晴怡.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質量及其影響因素分析——以青島市為例[J].科技和產業,2024,24(11):135-141.
[4]王國妹,蔣黎潔.“互聯網+”背景下廣西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提升路徑研究[J].商業2.0,2024(27):72-74.
[5]車小雯.健康老齡化視域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質量提升路徑研究[C]//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2023年學術大會論文集.重慶醫藥高等專科學校,2023:6.
[6]李立清,彭德順.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與老年人消費福利增進[J/OL].消費經濟,1-15[2025-02-21].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3.1022. F.20250217.1126.002.html.
[7]崔玲玉,許艷.湖南省益陽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優化路徑研究[J].中華志愿者,2025(02):60-62.
(作者單位: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