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主旋律影視作品近年來展現出了其獨特的魅力,憑借豐富的選材、充實的內容和強烈的反響,贏得了廣大受眾和社會的密切關注,并取得了良好的票房成績,成為新時代背景下影視行業的熱點。這些作品將政治性、知識性、宣教性和審美性進行充分整合,融為一體,成為一種當代青年群體易于接受的文化產品。將這些影視作品融入大中小學思政課的一體化建設中,可以極大地促進思政課教學目標的實現,增強教學內容的說服力,并豐富和完善課堂教學方法。在實施過程中,我們應堅持以知識為核心,以服務教學為宗旨,以學生為中心的開發原則,通過建立長效機制、構建資源庫和提升教師影視素養等多措并舉,切實提升思政課的教學效果,讓學生更好地獲取知識、認知世界。
關鍵詞:高校思政;主旋律影視作品;文化傳承
一、主旋律影視作品引入思政教育背景
主旋律影視作品,作為精神文化的瑰寶與藝術傳播的典范,不僅承載著國家意識形態與社會主流價值觀,更肩負著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任,對提升民眾思想政治素質及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深遠意義。步入新時代,主旋律影視作品須緊扣時代脈搏,致力于打造展現中華民族共同體風采的佳作,以此強化意識形態的引領力,為提升文化軟實力、綜合國力貢獻力量。它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聚焦民眾需求,創作出深受群眾喜愛的作品,不僅滿足了大眾的審美期待,更滋養了民眾的精神世界,實現了以文化人的深遠價值。
(一)主旋律影視作品質量不斷提高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主旋律影視作品在意識形態宣傳領域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它們不僅堅守核心主題,更以大局為重,積極引領社會輿論走向正面,有效改善了網絡輿論環境,激發了大眾對主旋律影視作品的熱烈討論。這種柔和而有力的意識形態宣傳方式,使主旋律影視作品更好地履行了其政治使命。近年來,主旋律影視作品以多樣化的形式生動展現了中國形象,不僅成功構建了國家形象,更讓青年學生在正能量中找到了強烈的認同感。特別是在現實主義題材中,在展示新時代中國當代風貌的背景下也取得了非常好的票房成績,《長津湖》《戰狼 2》《紅海行動》《我和我的祖國》等影片都獲得了30億元以上的票房成績,這些影片都取得了良好的影視口碑和青年學生好評。
通過刻畫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在危急時刻的英勇表現,彰顯了中國精神和中國智慧。這些作品不僅讓青年學生看到了人性的光輝,更激發了他們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文化領域的發展已經成為新時代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主旋律影視作品不僅記錄著當下的社會風貌,更傳遞著新時代的思想意識,激勵著人民群眾與黨和國家共同創造新的輝煌[1]。在創作過程中,主旋律影視作品應深入挖掘社會生活的韻味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靈魂,把握好中華民族特性與世界舞臺共性的關系,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世界優秀文化相結合,實現辯證統一。這樣的作品才能真正體現共性與個性的關系,讓中國精神煥發出宏偉的氣質,讓世界看到一個更加自信、開放、包容的中國。
(二)主旋律影視作品是教育資源的有益補充
主旋律影視作品作為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早已超越了娛樂的邊界,成為傳遞理念、深化教育、引導價值觀塑造的關鍵力量。這些作品憑借引人入勝的故事敘述和細膩生動的人物塑造,巧妙地將愛國主義、社會責任感、民族精神等核心價值觀融入其中。它們不僅豐富了傳統教育資源,還拓寬了思想教育的途徑。在寓教于樂的過程中,青年學生能夠更直觀、更深刻地理解歷史脈絡,洞察社會現實,從而建立健全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2]。主旋律影視作品以其獨特的魅力,在青年學生群體的價值觀塑造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傳統課堂之外,主旋律影視作品能夠不斷拓寬學生文化視野,將涵養文化與凝聚社會共識充分整合。其通過細膩地再現那些舉足輕重的歷史事件,并聚焦于引人深思的社會熱點議題,引發了觀者強烈的思想波瀾與文化共鳴,從而使社會對于價值認同和命運共同體的領會更加深化。此舉在無形中拉緊了社會成員個體間的情感紐帶,無疑進一步促進了社會情感凝聚力的增強與升華。
(三)新媒體時代下高校思政價值引領需要
高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石,應當深刻理解主旋律影視作品在思政教育中的獨特功能與價值,明確其在塑造學生思想品格方面的重要作用。主旋律影視作品,以其鮮明的政治導向功能為核心,緊隨時代潮流,結合影視作品所帶來的獨特時代印記,詮釋主流價值觀,彰顯國家意志。其表現手法豐富多彩,通過貼近群眾、易于接受的宣傳形式,直觀展現國家發展脈絡。《戰狼》《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等一系列展現國家形象的影視佳作,以震撼人心的情節,讓青年學生深刻感受到人民子弟兵在危難時刻所展現出的崇高愛國主義精神和使命擔當,激發情感共鳴,實現精神的升華。
二、主旋律影視作品育人路徑
(一)參與建構社會記憶
在高校教育體系中,思想政治教育對建構社會記憶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不僅是培育青年一代思想道德素質的關鍵環節,更通過豐富的課程設置、實踐活動以及文化傳播,將社會核心價值觀、歷史記憶與文化認同深植于學生的學習與日常生活之中。通過引導學生深入了解國家發展歷程、深刻領悟民族精神、積極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思政教育不僅幫助學生構筑起正確的價值觀念體系,還在塑造集體記憶、強化社會凝聚力方面展現出積極效應。
尤為重要的是,高校思政教育致力于將個體記憶與集體記憶有機融合,借助多元化的教育模式,使學生在理解歷史脈絡與現實境況的基礎上,生發出對未來的深切責任感與使命感。可以說,高校思政教育是聯結社會記憶的堅固橋梁,為文化的傳承與社會的持續進步鋪設了堅實的思想基石。電影《長津湖》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史詩級戰爭巨制,它以革命歷史為創作藍本,通過線性敘事的手法,生動再現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壯闊圖景。影片不僅展現了戰士們在艱苦卓絕的年代里浴血奮戰的英勇身姿,更深刻傳達了他們為保家衛國而堅定前行的崇高信念,以及一往無前、永垂不朽的時代精神。
(二)弘揚傳承傳統文化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于歷史長河之中,中華民族鑄就了偉大精神與優秀傳統文化,此乃民族生生不息、繁榮昌盛的文化根基,更是推動民族復興偉業的強大精神支柱與不竭動力源泉[3]。
《萬里歸途》以“回家”為文化母體,詮釋期盼團圓、渴望和平的主流價值理念。這些內容跨越了民族、國家、文化的障礙,突破了文化差異造成的傳播壁壘,在海內外青年學生中尋找情感的最大公約數,凝聚廣泛的情感共識。通過細節刻畫體現了中國人民的家國情懷和團結精神。這種家國情懷正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思政教育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影片中的人物行為和價值選擇中感悟中華民族的精神力量,從而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三)促進國家意識培育
在當今時代大潮中,主旋律影視作品已成為文化傳播的關鍵力量,尤其在意識形態傳播與國家形象塑造方面,其地位舉足輕重。這些作品,諸如電影、電視劇等,不僅藝術地反映了國家的核心價值觀與主流意識形態,弘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還生動地展示了國家的發展成就與人民的精神風貌。它們不僅是藝術創作者智慧與才華的結晶,更是國家軟實力與文化自信的生動體現。意識形態的傳播,旨在通過特定媒介,向社會成員傳遞特定的思想理念與價值觀念,以凝聚共識。而主旋律影視作品,正是這一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橋梁與紐帶。它們通過精心設計的情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深刻鮮明的主題,將國家的主流價值觀與意識形態,以寓教于樂的方式,潛移默化地傳遞給青年學生,尤其是青年群體。在這過程中,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英雄主義等價值理念的種子,在青年學生心中悄然生根發芽。
三、主旋律影視作品引入思政教育實踐意義
主旋律影視作品作為一種重要的歷史傳播形式,通過藝術再現的方式為青年學生打開了了解歷史的窗口。在當下信息爆炸、注意力分散的社會環境中,這些作品以其獨特的敘事結構、影像質感和情感傳遞能夠吸引青年學生的注意力,特別是對青年產生深遠影響。通過對重要歷史事件和人物的深入挖掘和藝術呈現,主旋律影視作品幫助青年學生建立起對歷史的系統認知,并且在思想上形成正確的歷史觀。這種形式的歷史傳播不僅提供了直觀的歷史學習體驗,也為青年學生創造了一個沉浸式的歷史教育空間,使青年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歷史。通過這種方式,青年學生能夠更好地認識到歷史的重要性,培養正確的歷史觀念,進一步增強文化自信和歷史自覺。
(一)充分發揮思政教育引領作用
優秀主旋律影視作品,猶如鮮活教材,傳遞著中華民族優良品格與精神,彰顯崇高民族信仰與深厚情懷,于無形中引領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4]。此即新時代主旋律影視作品與思想政治教育之深刻契合。
主旋律影視作品通常以真實的歷史事件、英雄人物或社會現實為題材,展現了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正能量內容。例如,電影《長津湖》通過還原抗美援朝戰爭中志愿軍戰士的英勇事跡,讓青年學生深刻感受到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在思政教育過程中,可以通過選取影片中的經典片段,制作成短小精煉、內容突出的影視作品“切片”,引導學生討論“什么是家國情懷”“如何理解個人與國家的關系”等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責任意識。
(二)極大豐富課程思政教學手段
主旋律影視作品, 文化傳播與價值引領的堅實載體,為高校思政教育點亮了新思路與突破口。此類作品,深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愛國主義精神,借助細膩的劇情、鮮活的人物及寓意深遠的敘事,將抽象價值理念具象化,通過情感共鳴觸及學生心靈。相較于傳統理論灌輸,主旋律影視作品更貼近現實,內容多元且富有互動,更利于價值觀教育由“灌輸”向“內化”的蛻變,讓思想教育更趨精致、更具青春活力。
近年來,《我和我的祖國》《山河歲月》《長津湖》等佳作在大學校園內外掀起觀影狂潮。《典籍里的中國》憑借視覺藝術與新穎敘述,重現中華文明瑰寶,激發青年學子對傳統文化與創新擔當的深刻認同;而《長津湖》等歷史改編影片,以高度沉浸的情節與震撼人心的效果,不僅觸動人心,更深植責任使命。此熱潮已延伸至高校,眾多學校將影視作品融入日常教學與思政實踐,通過觀影研討、心得撰寫乃至競賽活動,多維度推動文化傳播。這彰顯出此類影視作品正成為啟迪青年思想、培育愛國情懷的重要教育力量。
(三)積極探索思政教育多元發展
主旋律影視作品在新時代是重要的思政教育媒介,傳播正確歷史認知是其重要使命。通過主旋律影視作品,青年學生可以深入了解歷史事件,增強歷史認知,激發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懷。這種內容具有獨特的感染力和教育意義,能夠引導青年學生形成正確的歷史觀念和思想觀念。因此,主旋律影視作品在思政教育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為社會提供了具有正能量的文化產品,有助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社會向更加文明和進步的方向發展。
主旋律影視作品在傳遞正確歷史認知的同時,也在推動思政和歷史教育的創新發展。傳統的歷史教育和思政教育面臨資源匱乏和方法單一等問題,而主旋律影視作品的引入為教育提供了新的內容和形式。教學方式的創新,結合影視作品,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使歷史教育和思政教育更加生動有趣,提高教育的吸引力和效果。主旋律影視作品在思政教育中傳播正確歷史認知的作用體現在多個方面,包括構建系統性歷史認知、塑造國家和民族形象、引導價值觀念以及創新教育模式。這些作品通過廣泛傳播和深入教育,可以有效提升公民的歷史文化素養,增強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自信,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更多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四、結語
主旋律影視作品通過其思想性、時代性、文化性,在大學生思政教育過程中扮演著越發重要的角色,其在宣教對象、受眾目標、呈現內容與新時代思政教育的指向有高度的重合度和目標的一致性,只有主旋律影視作品、思政教育者、學生群體三方高度整合,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推動主旋律影視作品與大學生思想教育過程的高度融合。在新時代,大學生思政教育的目標、場景、內容等受時空、地域、文化、核心要求等因素不斷變化,需要不斷擴展思政教育的實質內容和傳播載體以適應學生受眾模式,不斷聚焦思政教育與文化傳播載體創造性融合,才能進一步推動思政教育理論和實踐取得發展與突破。
參考文獻
[1]韓文乾.新媒體環境下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途徑探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5(3):68-71.
[2]劉金祥.傳承紅色文化,中國電影敘事一個邏輯起點[N].解放日報,2021-07-01(13).
[3]殷豆豆.近年來主旋律電影中家國情懷的構建[N].中國電影報,2022-03-16(11).
[4]王東明.淺談影視作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J].藝術教育 ,2016(6):280.
本文得到以下項目支持:本文系2023年度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思政專項課題“江蘇省應用型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研究”(2023SJSZ1240)。
(作者單位:南京郵電大學通達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