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特殊教育領域聽障學生繪本教學的實踐是特殊教育工作關注的熱點。自我敘事繪本的創作是教育實踐中推動個體發展與認同建立的重要工具,本研究旨在討論聽障學生自我敘事繪本創作教學實踐困境,聽障學生自我敘事繪本創作在教學中的作用,自我敘事繪本創作在聽障學生教育中的教學實踐策略,強調自我敘事繪本在促進聽障學生心理發展與敘事表達能力方面的重要性,為未來的教育創新提供重要的理論參考與實踐依據。
關鍵詞:自我敘事繪本,創作,聽障學生教學,實踐策略
自我敘事繪本的創作不僅是藝術表達的一種形式,更是聽障學生教育實踐中推動個體發展與認同建立的重要工具。自我敘事繪本是指聽障學生個體通過圖文結合的方式,將自身經歷、情感及思考系統化表達的創作形式。這種形式廣泛應用于教育領域,以促進個體的自我認知與情感發展。自我敘事繪本通過強調個體的內心聲音與真實體驗,以視覺敘事的方式使得他們能夠在缺乏傳統語言表達的情況下,傳遞自身的感受與思考。相關研究表明,參與自我敘事繪本創作的聽障學生在信息處理與情感表達方面表現出顯著的進步。教育實踐中的大量數據明確指出參與自我敘事繪本創作的學生在敘事能力測評上的顯著提升[1]。因此,進一步探究自我敘事繪本創作在聽障學生教學中的實踐策略有積極的應用價值。
一、當前聽障學生自我敘事繪本創作教學實踐困境
(一)自我敘事繪本創作教材與聽障生教學方法脫節
在當前自我敘事繪本創作的教學方法中,各類教材的應用情況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市場上常見的自我敘事繪本創作教材可以分為理論型和實踐型兩大類[2]。理論型教材通常側重于講解自我敘事的基本概念、構建模塊以及創作邏輯。這類教材的優勢在于為學生提供了系統性知識框架,使其能夠在創作過程中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而實踐型教材則更加側重于案例分析及創作實踐的直接指導。比如,某些教材中包含豐富的繪本實例與創作練習,鼓勵學生通過創作即興表達,從而激發其創意潛能。
實踐中,理論型教材邏輯要求高,更加注重創意理論的講解和創作思維的引導,對創新能力、理解能力有較高預設,聽障學生的認知差距導致了對邏輯建構、敘事設計的欠缺,教學中難以應用;實踐型教材對教學工具與技術的應用的具體探討不足,當前應用于自我敘事繪本創作中的工具和技術也制約了聽障學生的創作過程及學習效果。
(二)聽障學生在創作過程中面臨語言表達的挑戰
聽障學生在創作過程中語言表達的限制是其面臨重大挑戰,不可忽視地限制了其對情感傳達的能力。由于聽障學生在語言學習過程中存在天然的障礙,他們往往在符號使用、句法結構以及語義的深度把握上表現出一定的局限性,這不僅影響了言語的表達,還顯著限制了其作品的深化與豐富性。
聽障學生在書面表達中的一個顯著問題是詞匯量的不足。研究表明,詞匯量直接影響個體對情感的表達能力[3]。聽障學生通常依賴視覺輸入與手勢交流,而缺乏足夠的詞匯概念和復雜句式的訓練。當他們在創作自我敘事繪本時,很難進行更為復雜的敘事構建。例如,聽障學生在描繪個人經歷時,可能止步于表面的事件列舉,而缺乏對內心感受的深刻挖掘和細膩刻畫,在情感表現上趨于單薄。
(三)教師專業素養在教學實踐中形成的瓶頸
自我敘事繪本創作教學實踐中的成功案例所體現的共性因素,為教育策略提供寶貴的理論支持與實證基礎[4]。從成功案例分析,教師的專業素養和個體化教學策略被認為是成功案例中的關鍵因素。好的教師往往具備良好的學科知識以及跨學科整合能力,既能夠結合學生的不同背景與需求進行針對性地指導,又能夠運用多種教學技法手段結合聽障學生在創作實操過程中的具體技能開展創作指導。這種教師的專業能力與靈活應變的教學策略,極大地提升了學生參與創作的積極性與實際成果[5]。
然而,從事聽障學生特殊教育的教師,學科知識以及跨學科整合能力,個別化指導的能力差異,對教學實踐形成了瓶頸。教師的綜合教學素養亟待提升,青年教師對學科知識掌握不夠全面,缺乏跨學科,尤其是繪本創作需要的繪畫表現的專業能力,對創作課程的教學形成了極大的瓶頸。
(四)教學環境和資源匱乏帶來的制約
情境因素的營造是成功開展繪本創作的共性特征之一。教學環境的設計和資源的優化配置被證明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創造力與自我表達能力[6]。某小學通過設立“敘事工作坊”,促進學生在繪本創作過程中進行自我表達[7]。其核心在于鼓勵學生以個人經歷為基礎,創建具有情感深度和文化內涵的敘事作品。這種基于個體化需求的教學方式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創造力,同時也提升了他們對自我敘事的理解能力。自我敘事繪本創作教學的成效揭示了創新性教學實踐應強調個體差異,利用多樣化的教學媒介與情境的現實路徑。
然而,聽障生的教學過程中想要設置適宜的工作室環境,存在教學條件的制約。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提供豐富的創作材料,收集整理與聽障學生認知能力適切的創作材料,受現有繪本素材資源的制約;同時,教師需要借助多媒體技術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敘事欲望,又受制于現有的多媒體資源缺乏手語或字幕的支持帶來的制約。
二、自我敘事繪本在聽障學生教學中的作用
(一)自我敘事繪本的基本作用
自我敘事繪本是指個體通過圖文結合的方式,將自身經歷、情感及思考系統化表達的創作形式。其定義可以從其多重維度進行深入解析,尤其是其在提升個人敘事能力和促進創作表達方面的獨特作用。
自我敘事繪本的核心特征在于其自我表達的性質。這些作品通常是由創作者本人撰寫并插圖,反映個人生活中真實、深刻的經歷。自我敘事繪本在個人敘事能力的培養上也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敘事能力不僅是語言表達的基本功,更是個體社會互動的重要基礎。通過創作這樣一種繪本,學生們可以在編織故事過程中細致地探討情感與經驗的關系,增強對敘述結構的理解。
(二)激活聽障學生敘事需求與表達特點的作用
自我敘事繪本的創作過程對于聽障學生而言,既是表達情感的途徑,也是自我認知與社會互動的重要手段。根據馬斯洛心理需求層次理論,在敘事過程中聽障學生的心理需求更加聚焦于安全需求,聽障學生由于言語溝通的缺乏,可能在與同齡人互動時面臨更多的孤立感,因此,其需求更擴展至心理的安全感。研究表明,通過繪本創作進行自我敘事,增進與教師、同伴之間的互動,能夠有效降低聽障學生的焦慮情緒,增強其參與創作的信心。
從社交需求的層面分析,聽障學生在與他人交流時,依賴于非語言交流與視覺表達,因而在創作自我敘事繪本時,他們常常會表現出強烈的情感表達愿望。通過圖畫與文字的結合,能夠幫助他們構建更為立體的自我觀和世界觀。聽障學生由于聽覺和語言表達的限制,其敘事方式和內容較之于聽覺語言者呈現出獨特的變化,這種變化通常與他們的認知發展、情感表達及社會交往能力緊密相關。
(三)自我敘事繪本適宜開展課程思政應用
自我敘事繪本作為一種既具藝術性又具教育功能的媒介,近年來在教育領域逐漸受到重視。其獨特之處在于能夠通過個體的故事敘述來激發聽障學生的情感共鳴,從而為其價值觀與人生觀的構建提供潛在的土壤。課程思政的核心旨在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合到各學科教學中,而自我敘事繪本的創作無疑為這一目標的實現提供了契機。在學生進行自我敘事繪本創作的過程中,他們不僅僅是在回憶和整理個人經歷,而是在無形中進行了一次深刻的價值審視。通過繪本中的自我敘述,學生們能夠探索諸如責任、情感、夢想等關鍵詞,以此構建起內心深處對于世界的理解與認識。
在此背景下,自我敘事繪本創作的引入,為課程思政這一教育理念注入了新的活力,對學生心理發展及價值觀塑造的意義愈發明顯。
四、自我敘事繪本創作的教學策略
(一)選擇適應聽障學生特點的材料
在自我敘事繪本創作的教學實踐中,選擇適合聽障學生的創作材料是確保其有效參與和表達能力提升的關鍵因素。需要深入理解聽障學生的認知方式、感知能力以及溝通需求,這些特征在材料的選擇過程中應占據重要地位。聽障學生對于視覺信息的敏感度較高,因此,創作材料應強調圖像的表現力和色彩的豐富性,以便更好地激發他們的創造力。
從材料的內容角度來看,選擇的文本需具備簡潔明了的特征,避免使用過多的抽象概念和復雜句式。例如,利用富有敘事性的插圖以及圖文結合的形式,能通過視覺引導他們進行情感投入和深刻的自我反思。與周圍環境、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故事素材,能加強聽障學生的情感共鳴,這在他們的創作過程中尤為重要。
(二)整合課程思政的育人理念
課程思政理念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指導原則,對自我敘事繪本創作的教學策略施加了深遠的影響。需要圍繞繪本創作的具體實踐設計出一系列具有針對性的策略,從而提升作品的教育深度。整合課程思政理念首先要求教師在自我敘事繪本創作的指導過程中,充分激發學生的思想政治意識,鼓勵他們在創作中融入社會價值觀和時代精神。比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探索與國家發展、地方文化、家庭倫理等主題相關的內容,讓他們在敘事中自覺表達對社會和生活的理解與感悟。課程思政理念的融合也為自我敘事繪本的創作增添了新的維度,強調在教育過程中,不僅關注知識的傳授,更要加強對學生價值觀、人生觀的引導,可以有效地促進聽障學生對社會認知的提升,并為其情感的表達提供一個溫和的平臺。
(三)關注個性化創作路徑指導
在研究自我敘事繪本創作的教學實踐策略時,關注個性化創作路徑作為設計原則的重要性不容忽視[8]。特別是對于聽障學生而言,構建尊重與體現聽障學生個性化特征的創作路徑成為一種必要的教育策略。個性化創作路徑強調對學生個體差異的全面認可。應當基于個性化學習路徑框架,通過深入的心理分析與教育需求評估,制定相應的創作目標和內容。例如,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學生日常生活中的興趣點,結合其感知和表達能力,引導他們選擇創作主題[9]。這種以學生為中心的策略,不僅能夠增強他們的創作自主性,還能夠提升其參與感和成就感。
(四)采用多樣化創作媒介和技術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可以采用多樣化的創作媒介和技術手段,以符合不同聽障學生的表現偏好。例如,使用視覺元素如圖像、攝影和視頻,結合觸覺材料,如剪紙和拼貼,鼓勵學生通過多種方式進行敘事創作。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角色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創意引導者和支持者;同時,新媒體技術應用能力也成為對教師教學技能的必要要求。因此,通過建立開放式的創作環境,使學生在探索中自然地發現自身的敘事風格與表達方式,能夠有效地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與創造性。
(五)運用敘事療法于創作教學中
自我敘事繪本創作旨在探討敘事療法如何在教育環境中有效應用,以支持聽障學生的心理發展[10]。在聽障學生心理發展理論的框架下,可以將其心理特征與教育需求相聯系,創作自我敘事繪本作為一種輔助工具,能夠有效幫助這些學生以非語言的方式表達內心世界,促進心理健康的實現。自我敘事繪本的創作不僅為學生提供了藝術表現的媒介,也為他們反思個人經歷及思想情感提供了空間。將敘事療法應用于自我敘事繪本創作的教學實踐中,可以通過構建與學生生活現實相契合的故事情境,促使學生在創作中審視自身身份、價值觀與社會角色。
自我敘事繪本的創作在聽障學生教學的實踐中展現出顯著的價值與潛力。不僅為聽障學生提供了情感表達的途徑,也為其自我認知與身份構建創造了機會。通過視覺敘事,他們能夠超越語言的限制,真實地傳達自我經歷與內心感受。教師通過選擇適宜的材料、整合思想政治元素、關注個性化指導、采用多樣化媒介和運用敘事療法等策略,能夠在創作中引導學生思考與社會相關的主題,增強其對自身角色的理解。
參考文獻
[1]朱蘅初.圖像敘事的迷思——論繪本創作中隱喻的辨識與溝通[J].美術大觀,2021(01):140-143.
[2]滕飛.濟南旅游繪本視覺敘事設計實踐[D].濟南:山東建筑大學,2023.
[3]Wang Yanjun,Jiang Yajie.Study on Picture Book Creativ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heritanc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Taking the Picture Book Design of Yancheng Huai Salt Drying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A].2021.
[4]潘曉虹,王頔怡.基于繪本閱讀實現幼兒繪本創作之我見[J].東方娃娃?繪本與教育,2022(04):33-35.
[5]Yang Shu,Kwon Jae Hwan.Evaluation of the Effect of Aesthetic Education Practice in Children’s Picture Books Based on Data Mining Technology[J].Advances in Multimedia,2022.
[6]Sujing Zhuang.The Application of Picture Book Reading in Primary School English Teaching[J].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Methodology,2021,4(3).
[7]黃蘭.小學美術繪本創作教學研究[J].求學,2021(40):7-8.
[8]任志宏.水墨繪本創作實踐研究[D].曲阜:曲阜師范大學,2022.
[9]何迪怡.鋪“回環”創作之渠,引繪本藝術之水——小學低段繪本創作能力的培養策略[J].生活教育,2021(03):124-128.
[10]費嘉昱.圖像敘事在兒童繪本創作中的應用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21.
本文得到以下項目支持:2022年度云南省教育科學規劃項目“主題繪本在聽障學生紅色文化教育中的實施機制研究”(BFJC22012)。
(作者單位:云南特殊教育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