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人口老齡化日益嚴峻的背景下,農村地區獨居老人居家養老成為一種普遍現象,但農村地區的經濟、設施、環境等物質基礎有限,在居家養老的過程中潛在的風險因素較多。基于此,本文簡要分析了農村獨居老人居家養老安全危險較多的誘因后,采用量性結合質性的混合性研究方法,實證各類安全危險因素,旨在為農村獨居老人居家養老干預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論參考和實踐指導,以期為從業人員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農村地區;獨居老人;居家養老;安全危險因素;質性量性混合研究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表明,60歲、65歲及以上人口在總人口中的占比分別為18.70%、13.50%,相較于城市地區,農村地區的老齡化比重明顯要更高,60歲及以上老人的比重在23.81%左右,65歲及以上老人的比重在17.72%左右,二者分別比城鎮地區高出7.99%、6.61%。在這一背景下,農村獨居老人居家養老現象越來越普遍,但老年人本身的健康狀況不佳,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身體機能日益下降,加之農村地區缺乏良好的經濟基礎與物質環境,導致老人居家安全得不到有效的保障。故而,深層次分析并研究農村獨居老人居家養老安全危險因素,助力居家養老干預方案的制定,對于我國養老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一、研究背景
全國老齡辦調查數據顯示,在老年群體中有接近50%的老年人處于空巢家庭的生活狀態,截至2030年底,這類老年人的數量將增長至2億人左右,而空巢家庭在某種程度上就代表著獨居老人,即年齡≥60周歲且無子女或者不與子女居住在一起,獨自生活的老年人[1]。隨著新增人口數量的不斷下降,我國戶均人口數現已不足3人,使得家庭規模呈現出了日益減少的趨勢,進一步加劇了養老難的局面,而對比城市地區,農村地區不僅老齡化程度較深,且老年人獨自生活的現象也要更加嚴重[2]。在居家養老的過程中,家庭環境是各種意外風險發生率最高的地方,如跌倒、燙傷、噎嗆、用藥錯誤等一系列安全危險,均產生在家庭環境中,以跌倒這一安全風險為例,我國老年群體跌倒風險的發生率在14.7%左右,跌倒后受傷的比例接近80%,其中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的跌倒率在 30%~40%之間,而有接近1/2的老年人會反復發生跌倒這一問題,危及老年人的生命健康安全。
總體而言,農村獨居老人居家養老這一現象日益嚴峻,且在短時間內無法緩解,一旦在居家養老的過程中發生意外傷害,不僅會影響到老人的生活質量,加大住院的概率,還會給整個家庭和社會造成嚴重的負擔。因此,綜合分析農村獨居老人居家養老安全危險因素,再有針對性地制定干預措施,對于我國養老事業的高質量、高效率發展,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有利于社會經濟的和諧穩定發展。
二、農村獨居老人居家養老安全危險誘因分析
對于農村獨居老人而言,在居家養老的過程中潛在的危險因素較多,而這些危險因素的誘因存在一定的差異性,主要體現在經濟、個人、環境以及救助四個維度,如下所述:
(一)經濟因素
農村地區60歲及以上人口普遍沒有退休金,存在經濟困難、生活拮據的情況,主要經濟來源是農作生產,但老人身體機能下降,生產能力也會隨之下降,加之農業生產受氣候環境以及地理位置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使得老人的經濟來源也存在不確定性;還有部分老人的經濟來源于子女以及政府部門的補助,但由于人口規模較小,子女在贍養老人的同時,還需要養育孩子,給予獨居老人的經濟支持有限,并且政府部門本身的財政壓力較大,對居家老人的經濟扶持也十分有限。這種情況下,農村獨居老人缺乏堅實的物質基礎以及穩定的經濟來源,也就無法改善居家環境,提高生活品質,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安全危險的發生概率[3]。
(二)個人因素
權威數據表明,獨居老人對安全危險、衛生風險等因素的防控存在忽視的情況,而農村地區獨居老人自我忽視的程度明顯要高于城市,究其原因,農村獨居老人受教育水平較低,甚至有老人未接受過教育,對安全、衛生等危險的認識不到位,存在嚴重的自我忽視情況,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這一現象將會危害到老人的身心健康,增加跌倒、燙傷等安全風險發生的可能性。
(三)環境因素
隨著老齡化時代的到來,社會各界高度關注適老化建設,并展開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分析現有研究成果發現,以農村為背景的適老化研究較少,大多研究成果都在探討城市應如何開展適老化建設,在理論成果較為匱乏的情況下,有關農村住宅適老化建設的實踐項目自然也少之又少,長期居住在較差的環境中,老人的身心安全難以得到有效保障,不僅無法預防跌倒、衰弱等一系列疾病,一旦出現突發疾病,還可能會發生救治不及時的情況。因此,農村地區獨居老人的居住環境較差,是導致安全危險發生概率較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救助因素
農村地區獨居老人大多缺少家庭救助,并且在遇到生活困難時,受內外部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也很難得到鄰里、社會機構的救助,使得獨居老人長期處于孤立無援的狀態,基本生活質量都難以得到保障[4]。
結合上述內容可知,獨居老人屬于整個社會中的弱勢群體,而農村地區的獨居老人受經濟、環境以及個人等因素影響,更是成為弱勢群體中的特殊群體,這類群體的安全問題應得到整個社會的重點關注,需要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將農村獨居老人居家養老安全問題的發生概率控制在最小范圍內,促進和諧社會的高水平建設。
三、農村獨居老人居家養老安全危險因素的混合性研究方法
(一)量性研究
1.研究基礎
本研究于2022年對浙江省農村地區200名獨居老人展開半結構式訪談,選擇訪談對象的標準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年齡60周歲及以上,另一個是在農村地區獨居生活半年以上,同時受訪對象還要具備一定的溝通交流能力且意識清晰,部分受訪人員的資料,見表1。


2.研究工具
研究人員自行規劃制作一般情況量表后,展開人口學調查,了解受訪者的性別、年齡以及婚姻狀況等關鍵信息數據后,利用符合我國老年人真實居住情況的《家居環境危險因素評估表》,對農村地區獨居老人居家養老環境進行評分,其中包括廚房、門廊以及廁所等,一共有33個條目,其中勾選條目的數量越多,意味著老人居家養老的環境就越危險。同時還要對進食、小便控制、大便控制以及個人衛生等十個項目進行評分,最終的評分結果代表著老人的自理能力,主要的評分方法,見表2。

3.研究方法
在統計、處理各種資料信息的過程中,利用SPSS 19.0軟件,對受訪者的資料展開統計描述,形成完整且真實的量性研究成果后,為后續質性研究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
(二)質性研究
質性研究是一種以現象學為依托的半結構式訪談研究方法,主要是通過訪談的方式,深層次分析了解農村地區獨居老人居家養老存在的安全危險因素。在具體實踐中,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研究內容
基于研究目標,確定受訪對象后,還要科學合理地制定訪談提綱,見表3。

2.資料采集
在采集資料的過程中,通過溝通交流的方式,將研究問題以及內容等簡單地介紹給受訪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在自愿參與的前提下展開深度訪談,整個訪談過程要嚴格保護受訪者的隱私。同時,采訪人員還要立足于專業的角度,結合受訪者的現實情況,優化改進訪談方法,通過試探、追問以及反復確認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訪談技巧,確保訪談資料具有高度的準確性、全面性與深入性,不僅要著重記錄受訪者言語表達的內容,還要密切觀察其神態、情緒以及肢體語言的變化,并在征得受訪者同意的基礎上,利用電子設備,將整個訪談過程以錄音、視頻的方式記錄下來,以便于后續的分析和研究[5]。
3.資料分析
本研究的資料采集與資料分析工作同步推進,利用早期訪談期間發生的問題,為后期深度訪談的高質量推進,提供科學的依據。在實際訪談過程中,結合受訪人員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改進調整訪談策略,考慮到老年人的精力、體能有限,每次訪談時間要控制在35min左右,反復追問、核實重要問題,確定研究資料處于飽和狀態,可支撐后續研究工作的順利推進后,在訪談結束后的24h內,將音頻、視頻資料轉換成文本資料。同時,本研究還將質性分析軟件Nvivo11與Colaizzi 7步分析法有機結合到一起,實現對受訪者語氣、神態、動作等要素的全方位、深層次分析,形成完整且系統的研究資料后,還要對資料的可信度、真實性以及可確認性等進行信度、效度檢驗。經過科學的信度檢驗與效度檢驗,確定本研究采集獲取到的資料具有遷移性以及可信性等,可在最大程度上保證后期研究成果的可靠性。
4.研究結果
質性研究結果表明,農村地區獨居老人居家養老的境況不一,因此面臨的安全危險也有所不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維度:
其一,跌倒危險發生概率較高:大部分受訪者均表明在半年之內曾發生過跌倒的情況,A3表明6個月內曾有過2次跌倒的經歷,且因無人幫助救助不及時,入院治療過2周;B2在采訪期間挽起褲腿,將半個月前跌倒后的淤青展示給研究人員,并表明在院子中走路時受障礙物的影響,不慎跌倒,坐在地上一個多小時,最終村子里路過的村民發現后攙扶起來。
其二,錯用藥、忘用藥問題頻發:受訪者普遍患有各種慢性疾病,如肝硬化、高血壓、腦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等,受訪人員中有超過1/2人患有高血壓,有1/3左右患有糖尿病,這兩類老年人需要定期服用降壓藥、注射胰島素,但訪談結果表明大部分老人都存在服藥依從性較差問題,表現在兩個層面,一個是自我認定當天已經服藥,但實際情況是未服藥,引發忘用藥問題;另一個是已經服藥后,但認定當天還未用藥,再次服藥,導致錯用藥、過量用藥的問題;A4就曾發生過錯用藥的問題,暈倒在家中。兒女反復打電話,老人未接聽,兒女便尋求鄰居幫助,鄰居到家中查看,發現老人暈倒,將其送至醫院救治,最后發現老人因低血糖而暈倒,而誘發低血糖的原因,很可能是一日之內多次服用降糖藥。
其三,身體機能下降導致安全問題:除跌倒危險與藥物危險外,農村獨居老人居家養老期間,還存在燙傷、消防隱患以及食品安全等風險,如記憶力下降食用過期食物、留置時間過久的食物;身體機能下降在燒水做飯期間,存在操作失誤的情況,引發火災事故等。
其四,自我忽視問題嚴重誘發安全風險:200例受訪者的經濟來源普遍為子女和政府補助,沒有退休金,導致生活條件較差,且經濟水平不足以支撐良好的醫療條件,在這種情況下,農村獨居老人的自我忽視程度較為嚴重,在日常的居家生活中,對自身安全問題的關注較少,并且社交狀況也十分差,遇到問題后,很難在短時間內尋求到有價值的幫助,使得農村獨居老人的身心健康安全每況愈下。
具體而言,本研究結果充分證明,農村地區的獨居老人在居家養老期間,面臨的危險較多,許多自理能力較差、癡呆、行動受限的高齡老人,發生意外情況的概率較大,一旦發生意外,后果不堪設想,直接危及老人的生命安全,因此干預農村獨居老人居家養老問題迫在眉睫,是社會經濟實現和諧穩定發展的必由之路。
四、結論
綜上所述,人口老齡化問題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征程中一個基本國情,我國老年人口規模龐大,且老齡化速度較快,使得居家養老問題成為社會各領域關注的焦點,而農村地區的獨居老人作為弱勢群體中的特殊群體,更是得到廣泛關注。對此,本研究深入探討農村獨居老人居家養老安全危險,形成完整的研究成果,能夠為有關部門和社會機構,干預農村獨居老人的居家養老問題,提供理論參考和實踐指導,為我國養老事業的長效健康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參考文獻
[1]劉赟琦,張先庚,梁小利,等.四川省某市老年人自我忽視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J].當代護士(下旬刊),2022,29(11):6-9.
[2]張琳,高盈菊,閆強,等.北京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質量影響因素及評價研究[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26(03):32-45,91.
[3]易子涵,李茜,張海茹,等.農村獨居老年人老年自我忽視的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護理學報,2021,28(18):7-11.
[4]本刊編輯部.加強頂層設計著力化解特殊困難老年人居家養老安全風險[J].社會福利,2022(11):6-8,1.
[5]郝振華,武偉,田青.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居家養老延續護理風險防控機制研究[J].智慧健康,2022,8(05):7-10.
本文得到以下項目支持:2022年度麗水市本級公益性技術應用研究計劃項目“農村獨居老人居家養老安全危險因素的混合性研究”(2022GYX42)。
(作者單位:麗水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