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之后,似是一夜之間,人間便被春風悄然喚醒。當那第一縷溫柔的風,穿過街巷,拂過田野,吹向河畔時,我知道,新柳又該登場了。
民間諺語《九九歌》唱道:“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九九歌》告訴我們,柳樹是在冬眠中醒來最早的樹種,是報告春歸人間的使者。
春回大地,人們最先想到的是春天的新綠,可事實上,報告春回人間的柳樹最初是黃色的,剛剛萌發的柳芽是鵝黃色的,柳條是鵝黃色的,柳絮也是鵝黃色的。
初春時節,漫步至河邊,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那一排排裊裊婷婷的柳樹。它們像是一群剛剛睡醒的少女,惺忪著睡眼,卻又迫不及待地想要展現自己的新妝。披著一襲黃色紗衣的柳枝,在微風中輕輕擺動,每一條都帶著靈動的韻律。
柳枝上,先是露出一點點鵝黃的芽尖,怯生生地探出腦袋,小心地試探著這個世界。不過幾日,便長成了飽滿、堅挺的柳苞,仿佛積蓄著無盡的力量,只等一個合適的時機,便會蓬勃而出。柳苞毛茸茸的、鵝黃、明亮,像是被陽光浸透,又像是被春天最純凈的顏料精心暈染過。
誰為新柳染鵝黃?當然是大自然這位畫師,它循著季節的筆觸,蘸著東風的深情,一筆一劃地精心勾勒。從寒冬的蟄伏,到春日的萌發,柳樹經歷了漫長的等待,它積蓄著能量,只為了在這一刻,以最美的姿態迎接春天。早春,乍暖還寒時節,葉綠素有點怕冷,畏首畏尾地不敢亮相,一襲暖色調的鵝黃外衣,是柳樹凌寒報春的最大底氣。
元末明初詩人王祎在《春早漫興二首其一》中寫道:“泄云漏日淡無光,薄暖輕寒互送將。醉眼莫嫌春色淺,東風新染柳絲黃。”
但是,要不了多久,在“吹面不寒楊柳風”的吹拂下,“萬條垂下綠絲絳”的景象就會翩然而至。
在美好的春日里,讓我們停下匆忙的腳步,靜下心來,去欣賞新柳,感悟生命的奇跡與美好。這一抹抹鵝黃,不僅僅是早春的色彩,更是生命的色彩,它承載著希望、夢想與無限的可能。
選自《燕趙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