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聚焦精神文明建設領域檔案管理工作,探討分析其核心價值及實踐要點,并提出三點工作創新路徑,旨在為精神文明建設領域檔案管理工作提供一些思考和建議。文章圍繞“存史、資政、育人”三方面剖析了精神文明建設領域檔案管理工作的價值,詳細解析了檔案收集的全面性與時效性、檔案整理的科學分類與規范編目、檔案鑒定的價值評估與去偽存真、檔案保管的安全性與環境適應性以及檔案利用的開放共享與服務社會等關鍵管理要點,并提出檔案信息化建設、資源收集路徑拓展及深化檔案應用等創新路徑,推動精神文明建設領域檔案管理工作的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精神文明建設;檔案管理;價值及要點
中圖分類號:G271 文獻標識碼:A
精神文明建設檔案是國家文化底蘊及社會文明的見證,能充分展現各個時期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歷程與成果。隨著社會精神文明建設水平的持續提升,檔案管理工作作為助推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環節,必須堅持與時代發展同頻共振,才能更好地發揮其文化價值,在新時代持續推動社會精神文明建設高質量發展。
一、精神文明建設領域檔案管理工作的價值
檔案作為最直接、最權威的歷史原始記錄,真實反映了各個領域的活動,有助于維護真實性、傳承文化遺產和激發創新思維。檔案工作存史資政育人,是一項利國利民、惠及千秋萬代的崇高事業。檔案工作在國家和民族發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不僅承載著過去,還連接著現在與未來,是推動社會進步和文明發展不可或缺的寶貴資源,具有深遠的意義,將其概括為“存史、資政、育人”六個字,不僅凸顯了檔案工作的核心價值,還為進一步理解和豐富精神文明建設領域檔案管理工作的內涵提供了指導。
1.存史
所謂存史,就是“以檔存史”,即“檔案記載歷史,歷史依托檔案而存續”。該過程涉及檔案的征集、科學分類、精心保管及長期維護,旨在確保歷史信息的完整性和連續性,為后續研究提供第一手資料。通過檔案這一獨特的信息載體,人類社會精神文明發展的軌跡得以清晰呈現,文明成果得以有效傳承,為歷史學者、研究人員乃至廣大群眾提供深入探索過去的窗口。
2.資政
所謂資政,就是“以檔資政”,即“檔案賦能決策,助力政務智慧化”。該過程強調通過對檔案資源的深度挖掘,實現檔案資源的價值轉化,為政府相關機構提供決策參考及政策建議。精神文明建設檔案中蘊含的文化歷史數據、政策法規、經驗做法、地域特色及改革變遷信息等,可為精神文明建設提供歷史參考,有效促進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系統性、持續性、科學性和前瞻性,為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提供堅實的歷史支撐和數據支撐。
3.育人
所謂育人,就是“以檔育人”,即“檔案啟迪智慧,滋養社會文明之根”。各級綜合檔案館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平臺,應充分利用其豐富的檔案文化資源,通過檔案編研成果的深度挖掘、檔案展覽的創意策劃、檔案網站的數字化建設以及社交媒體的廣泛傳播,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檔案文化傳播體系。依托檔案文化資源,弘揚中華文化,傳承民族精神,為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群體提供豐富的精神文化滋養,激發其愛國情感,培養其歷史意識,樹立其文化自信,進而促進全社會文化素養與道德水平的整體提升。
二、精神文明建設領域檔案管理工作要點
1.檔案收集:注重全面,并重時效
在精神文明建設領域,檔案作為歷史記憶的載體,其收集工作不僅是對過往成就的總結,還是對未來發展的指引。因此,檔案收集工作不僅需要注重全面性,還需要兼顧檔案的時效性。其中,全面性要求檔案收集工作全面而深入,既要把握宏觀層面的政策導向、社會風貌,也要細致入微地捕捉微觀層面的生活變遷。具體而言,除收集傳統的政策文件、會議記錄、活動方案及圖片視頻等官方資料外,還應加大對民間故事、口述歷史、地方戲曲、民間藝術和民俗活動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檔案化整理力度。并且,應充分利用大數據、區塊鏈等信息技術,及時收集網絡熱點輿情、網絡文化活動和網絡道德事件等相關資料,形成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全面檔案收集體系。
精神文明建設是動態發展的過程,新的文化現象、道德模范和先進事跡不斷涌現。為確保檔案內容的時效性,需建立高效的信息收集機制。一方面,可以設立定期收集制度,如每季度或每年度對精神文明領域的重要事件、成果匯總整理;另一方面,還應建立即時收集機制,快速響應突發事件、熱點話題等,確保第一手資料能夠及時歸檔。
2.檔案整理:分類清晰,編目規范
檔案收集工作結束后,檔案工作人員需要分類整理檔案,以方便后續檔案管理工作的開展。在檔案分類管理工作實踐中,基于精神文明建設視角,應根據檔案內容的不同,采取主題分類法、時間分類法、地域分類法或組織單位分類法等方法展開檔案分類。比如,可以按照文明實踐、文明培育或文明創建等主題展開分類。
檔案初步分類后,需要編目檔案,確保每件檔案都有唯一編號,并詳細記錄檔案的關鍵信息。在制定編目規則時,應確保規則的統一性和規范性,避免出現混亂。具體而言,每件檔案都應著錄題名、形成時間、責任者和內容摘要等關鍵信息,以便用戶快速了解檔案的基本內容。
3.檔案鑒定:價值評估,去偽存真
在完成檔案分類后,需要評估檔案的價值,確保檔案信息的準確性。在精神文明建設領域,檔案的價值主要體現在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社會價值等方面。因此,在鑒定過程中應組織行業領域專家學者、專業團隊多維度考量檔案,區分不同檔案的保管期限。具體而言,可以根據檔案的歷史重要性、文化獨特性、社會影響力及人群覆蓋面等因素展開判定,將檔案劃分為永久保存、長期保存和短期保存等不同類別。
在檔案去偽存真的過程中,應嚴格遵循檔案工作的基本原則,落實規范要求,嚴格甄別檔案的真實性、完整性和準確性。具體而言,可以通過對比驗證、專家鑒定等方式甄別檔案,剔除虛假、重復或無關緊要的材料。建立檔案審核制度,對檔案的收集、整理和鑒定等各環節全程監督,確保檔案庫藏的質量。
4.檔案保管:安全為先,環境適宜
經過篩選后的檔案,需要根據類別劃分和保存,以便后續查閱。在檔案保管過程中,確保檔案實體的安全是首要任務。因此,應建立符合標準的檔案庫房,并配備相應的安全設施以應對各種潛在風險。具體而言,應安裝防火系統以應對火災風險;設置防水設施以防止水患侵襲;采用防潮、防蟲、防塵等措施保持庫房環境的干燥;還應考慮防光、防磁等要求以保護電子檔案的安全。
信息技術的發展,電子檔案數據庫的應用,極大程度上降低了檔案保管工作的難度,但隨之而來的是電子檔案信息安全的挑戰。為確保電子檔案的安全性、可靠性,檔案管理單位應使用安全加密技術對電子檔案實行加密處理,以防止信息被泄露。
5.檔案利用:開放共享,服務社會
檔案的有效利用,是助推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發展的關鍵環節之一。在檔案利用環節,檔案館應秉承開放共享的理念,致力于將豐富的檔案資源轉化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強大動力。一方面,應根據檔案的密級、保管期限,制定開放政策,以促進檔案資源的共享。在線下,可通過設置閱覽室、舉辦展覽和出版編研成果等方式,增進群眾對精神文明建設領域的了解。線上可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化信息技術,開放檔案數字化服務平臺,提供在線查詢、遠程利用和智能推進等便捷的檔案服務,從而拓寬檔案利用渠道,提升服務效能;另一方面,對具有教育引導價值意義的宣傳宣講視頻、公益廣告等精神文明領域檔案資源,可通過學習強國、融媒體平臺及兩微一端等平臺向群眾宣傳推介,進一步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精神文明建設領域檔案管理工作創新路徑
1.推進精神文明檔案信息化建設,引領檔案全面數字化升級
在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當下,為確保精神文明建設領域檔案管理工作能夠滿足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的社會需求,檔案管理人員需緊跟時代步伐,積極推動檔案信息化建設的深入發展,以實現檔案工作的現代化轉型。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首先,推進檔案數字化建設。通過OCR等技術手段將傳統紙質檔案轉化為易于存取、處理與傳播的電子檔案。該過程需要確保檔案數字化處理既能保持原始資料的完整性,又能提高信息檢索與利用的效率。例如,采用高清掃描設備精細化掃描紙質檔案,確保數字化副本的清晰度。隨后,構建安全可靠的電子檔案庫,實現檔案信息的云存儲和集中管理。
其次,為保障數字化檔案的質量,必須確保元數據得到妥善保護。元數據作為描述檔案內容與屬性的結構化數據,其完整性直接關系到檔案信息的檢索效果以及利用價值。因此,在檔案數字化過程中,需全面收集并規范記錄檔案的元數據,如文件名稱、作者、創建日期和關鍵詞等,以便為用戶提供高效、精準的檢索服務。
最后,針對數字化檔案的安全問題,需構建全方位的保護策略。具體包括:定期備份檔案數據至多個物理位置,以防止單點故障導致的數據丟失。采用先進的加密技術加密處理備份數據,確保數據在傳輸與存儲過程中的安全性。實施分權訪問控制機制,嚴格限制不同用戶對檔案資源的訪問權限,防止未授權訪問造成的數據被泄露。制訂應急恢復計劃,明確在數據丟失、系統故障等緊急情況下的應對措施,確保檔案數據的完整性。
2.拓展精神文明檔案資源收集路徑,豐富檔案內涵領域
在精神文明建設領域,檔案管理工作是對歷史脈絡的追溯以及對新時代發展成就的精準刻畫。在檔案管理工作中,檔案管理人員應秉承持續發展以及動態適應的心態,積極拓寬檔案資源的采集途徑,以實現對精神文明建設進程的全方位、多層次的映射。檔案收集工作應體現出多元性與包容性,即全面記載黨史、國史中的里程碑事件,細致記錄國家重大慶典與活動的每個精彩瞬間,深入剖析社會熱點議題背后的復雜邏輯,追蹤科技創新領域的突破性飛躍,珍藏文化藝術領域豐富多彩的創作成果以及深入挖掘并展現鄉村文化所蘊含的獨特韻味。通過各種的策略,構建既豐富又立體的歷史文化記憶庫,為精神文明建設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認知視角。
更為重要的是,在檔案收集的實踐操作中,檔案管理人員必須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確保檔案內容的真實性,注重保護檔案隱私,確保信息來源的可靠性及可追溯性。除此之外,管理人員需展現出高度的專業素養,具備強烈的責任意識,嚴謹細致地審核每一份檔案材料,確保檔案質量達到行業最高標準,從而為后續的研究探索與有效利用奠定堅實可信的基礎。還應構建完善的檔案追溯體系,實現檔案從生成、記錄到保管全過程的清晰追溯,有效保障檔案資源的完整性、連續性與安全性,為精神文明建設領域檔案管理工作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3.深化精神文明建設檔案的應用,提高檔案影響力
精神文明建設領域檔案的應用,是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力量。因此,在精神文明建設過程中,應注重檔案的高效利用,充分發揮檔案所蘊含的宣傳、教育及引導作用。一是各部門應精心篩選具有代表性及教育引導意義的檔案資料,通過多樣化的宣傳教育活動,提升群眾文明素養,促進社會文明風尚的形成。二是為擴大檔案資源的教育價值共享范圍,需構建開放的檔案資源平臺,采用用戶友好的門戶設計,確保操作簡便快捷,使群眾能夠輕松訪問并獲取所需信息。并且,在檔案資源平臺中應具備清晰的檔案分類體系,開發高效的檢索機制,以此提高檔案查找的效率,促進在線瀏覽、下載的便利性,進一步增強用戶體驗。三是在平臺功能拓展方面,引入智能推薦系統,根據用戶興趣與需求,個性化地推送檔案內容,提升用戶的滿意度。利用在線展覽等形式,展現檔案的文化魅力,為群眾提供豐富的精神文化盛宴。四是為鼓勵學術研究,傳承文化發展,檔案館應積極舉辦專題講座、研討會等活動,傳播檔案所承載的文化精髓,提高檔案資源的社會影響力。將檔案作為文化創意產業的靈感源泉,通過跨界合作,開展檔案的創意轉化,推動文化產業繁榮發展,實現檔案價值的最大化利用。
四、結語
綜上所述,精神文明建設領域檔案管理工作是記錄社會精神文明發展歷程、提高精神文明建設決策科學化水平以及促進社會公民文化素養提升的重要基石。通過實施全面且及時的檔案收集、科學規范的檔案整理、嚴謹細致的檔案鑒定、安全高效的檔案保管以及開放共享的檔案利用策略,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檔案管理的“存史、資政、育人”價值。同時,積極探索信息化建設、資源收集路徑拓展及檔案應用深化等創新路徑,也是推動精神文明建設領域檔案管理工作不斷邁向新高度的必然選擇。
參考文獻:
[1]張 憲.精神文明建設檔案管理工作的文化價值和建設途徑分析[J].辦公室業務,2024(10):33-35.
[2]張 憲.關于文明城市創建檔案管理與利用的幾點思考[J].蘭臺內外,2023(36):34-36.
[3]田 靖.醫院精神文明建設檔案管理工作的改進策略[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22,13(21):11-15.
[4]郭 瑩.精神文明建設檔案管理工作的要點思考研究[J].活力,2022(14):130-132.
[5]孫曉英.檔案管理在醫院文化建設中的優化措施探究[J].黑龍江檔案,2022(03):251-253.
[6]崔彩萍.淺談做好新時期村級檔案管理工作重要性[J].檔案天地,2020(10):55-57.
作者單位:寶雞市新時代文明實踐指導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