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高度城鎮化背景下太湖流域防洪治理格局優化研究

2025-04-08 00:00:00劉克強何爽徐天奕
人民長江 2025年3期

摘要:當前太湖流域的流域、區域、城市(含圩區)3個層次防洪治理格局不協調的問題日益凸顯,防洪風險越來越大。回顧了太湖流域3個層次防洪治理格局形成過程,采用太湖流域水動力數學模型模擬了高度城鎮化背景下不同情景的洪水運動狀態,剖析了當前流域防洪治理格局不協調問題的具體表現及原因,從加強流域性骨干行洪通道周邊及省界地區防洪治理布局協調的角度,研究提出優化方案。研究表明:高度城鎮化背景下遇50 a一遇以上降雨時,太湖流域河網洪水位抬高較多,流域性骨干通道行洪能力降低,防洪規劃既定的防御流域100 a一遇標準洪水目標已無法實現;提出的黃浦江沿線“拓卡口、增出路,擋高潮、增泄量”、吳淞江沿線“澇水先排、中低水行洪、適當地分”、望虞河西岸地區“擴北排、減東排”等優化方案,可實現規劃目標,促進3個層次治理格局相協調。研究成果可為新時期太湖流域防洪治理提供參考。

關 鍵 詞:防洪治理格局; 高度城鎮化; 優化方案; 水動力數學模型; 太湖流域

中圖法分類號: TV87 文獻標志碼: A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5.03.006

0 引 言

太湖流域地處長江三角洲南翼,流域面積約3.7萬km2,行政區劃分屬滬、蘇、浙、皖三省一市,是中國城鎮化高度發達的地區之一,也是典型低洼感潮平原河網地區,平原區面積約占總面積的80%,一半以上的平原區低于洪水位,且受潮水頂托影響,極易發生洪澇災害。為防御洪澇災害,新中國成立以來,太湖流域不斷完善水利工程體系,逐步形成了獨特的流域、區域、城市(含圩區)3個層次的防洪治理格局[1]。

近年來,為保障平原低洼地高度城鎮化地區防洪除澇安全,各地開展了大規模的城市及圩區治理,城市和圩區澇水外排需求不斷增長,遠超流域及區域外排河道能力,3個層次防洪治理格局不協調的問題日益凸顯,遇50 a一遇以上降雨,流域河網洪水位越來越高,既定的規劃目標已不能實現,防洪風險越來越大[2]。針對流域區域洪澇治理不協調的問題,國內外學者重點開展了洪水管理及調度等非工程措施相關研究[3-4]。如李曦亭等[3]研究的流域、區域和城鎮防洪工程工況與調度變化的洪澇互饋效應,重點以太湖流域現狀工況為基礎對工程調度進行優化,采取提前預降太湖及河網水位、城市大包圍及圩區排澇調度限排禁排等調度措施,提出了現狀工況下協調流域、區域、城市防洪除澇的建議,但未研究擴大流域洪水出路的工程措施,難以從根本上解決3個層次不協調的問題,同時規劃階段不宜對管理及調度措施過度挖潛。

本文以擴大洪水出路為目標,回顧了太湖流域3個層次防洪治理格局的形成過程,采用全流域河網水動力數學模型,模擬了高度城鎮化背景下不同情景的洪水運動狀態,深入剖析了當前流域3個層次防洪治理格局不協調的具體問題,從加強流域性骨干行洪通道周邊地區治理布局優化協調的角度,研究提出了太浦河-黃浦江、吳淞江、望虞河等流域性骨干通道周邊地區工程布局優化方案,從根本上解決流域、區域、城市不協調的問題,實現規劃目標,為新時期太湖流域防洪治理提供參考。

1 太湖流域防洪治理格局形成回顧

新中國成立以來,在充分吸取古人治水經驗和教訓,經過系統規劃,太湖流域水利工程建設得到全面加強,特別是歷經“一輪治太”和“二輪治太”,建成了流域、區域、城市3個層次的防洪治理格局和水利工程體系,有效地抵御了洪澇災害。這種治理格局有別于一般樹狀河流按干支流劃分的治理方式,主要根據流域獨特的低洼平原地形地貌、網狀水系和水利工程等特征發展形成,是多年治理實踐的經驗總結。

(1) “一輪治太”,按防御1954年洪水設防(約相當于50 a一遇防洪標準),1991年大水后實施,2000年左右完成,著重解決了太湖洪水出路問題和省際邊界排水出路問題,形成了流域洪水“利用太湖調蓄,北排長江、東出黃浦江、南排杭州灣”的水利工程體系,并根據地形高差變化、水系分布及洪澇特點等,建立了多條高、低水之間控制線,將流域劃分為太湖區、浙西區、湖西區、武澄錫虞區、陽澄淀泖區、杭嘉湖區、浦西區和浦東區8個水利分區[5-6]。

(2) 2007年無錫供水危機后,以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為契機,大力推進太湖流域防洪規劃、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總體方案等流域規劃確定的工程,開展“二輪治太”。太湖流域防洪規劃在8個水利分區的基礎上明確提出構建流域、區域、城市防洪治理格局,確定了3個層次治理的任務和標準:① 流域層面重點防御長歷時、大范圍梅雨型洪水,按照防御流域100 a一遇的洪水標準,重點研究太湖洪水安全蓄泄,其次關注骨干河道兩岸地區及省際邊界地區治理需求,提升太湖洪水蓄泄能力和重點河網地區洪水外排能力,以1997年城市及圩區排澇規模為邊界,確定太湖防洪設計水位、流域洪水外排規模和規劃工程方案,為區域、城市和圩區防洪排澇提供防洪屏障和外排條件[7-9]。② 區域層面重點防御區域性短歷時梅雨和臺風雨型洪水,按照防御區域50 a一遇洪水標準,以流域治理開通的行洪通道為邊界條件,根據各區域特點,以1997年城市及圩區排澇規模為邊界,確定區域河網代表站防洪設計水位,拓浚整治區域骨干行洪通道,加高加固河道堤防,為城市和圩區防洪排澇創造條件。③ 城市和圩區層面在流域和區域治理的基礎上重點加強自保,按照50~200 a一遇防洪標準和10~20 a一遇除澇標準,以流域和區域打通的行洪通道為邊界條件,確定城市防洪設計水位,實施包圍圈建設、地面抬高、內部水系連通、排澇泵站增設等措施,提升自保能力。3個層次的防洪治理格局各有側重,又相互依存、相互影響,共同發展形成了太湖流域水利工程體系[10]。

截至2024年底,流域規劃確定的大部分水利工程實施完成,但望虞河拓浚、吳淞江、太浦河后續3項擴大太湖洪水出路工程尚未實施完成,流域性骨干通道行洪能力未得到實質性提升[11-12]。然而,城市及圩區洪澇治理訴求越來越強烈,特別是1991年大水、1999年大水和2013年“菲特”臺風后,各地開展了3輪大規模的城市大包圍和圩區建設。2020年,縣級及以上城市大包圍和圩區治理格局已基本形成,面積達1.77萬km2,超過平原區面積的60%。太湖流域水利分區與“二輪治太”工程布局見圖1。

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太湖流域數學模型作為研究工具,重點從水利計算角度,研究了3個層次防洪治理格局不協調的具體問題和治理優化方案。該模型已廣泛應用于太湖流域防洪規劃、水資源綜合規劃、工程調度及科研等多方面,耦合了產匯流模型和一維河網水動力模型,平原區和湖西山丘區按水面、水田、旱地、建設用地4類下墊面分別采用不同方法計算產流,再按圩內、圩外不同方式進行匯流計算,浙西山丘區采用新安江模型進行產匯流計算,一維河網水動力模型主要通過圣維南方程組求解河網水流運動狀態。太湖流域模型計算原理詳見文獻[13],2020年洪水期間太湖水位率定結果見圖2。

太湖流域的流域、區域、城市防洪訴求各有側重,各層次治理優化的內涵實質是要妥善處理好各方訴求,協調好總體與局部、局部與局部之間的關系,管控好各方訴求,實現流域整體風險最低、各方安全有保障的目標,達到整體效益最優狀態。要達到這種狀態,需做好流域、區域、城市的防洪除澇標準、設計暴雨、工程布局和調度等方面的協調,其中關鍵是要做好3個層次的治理工程布局的協調,流域及區域治理要為城市及圩區治理提供可靠的外部屏障和較充足的洪澇水承泄空間,城市及圩區澇水外排需求也不應無限制地超過流域及區域治理確定的外排能力。

本文研究太湖流域防洪規劃確定的流域工程全部完成后,原規劃采用1997年城市及圩區排澇工況確定的流域洪水外排能力與2020年城市及圩區排澇工況對流域洪水外排的需求差別,并以2020年城市及圩區排澇工況為邊界條件,從流域、區域、城市治理工程布局協調角度,重點研究提出流域性骨干通道周邊地區的工程布局優化方案,提升流域洪水外排能力。分析3個層次防洪格局協調的主要指標為:遇標準內洪水,太湖及河網地區水位不超過防洪設計水位,流域性骨干通道行洪能力不降低等,分析范圍主要包括太浦河-黃浦江、吳淞江、望虞河及省界周邊地區。由于湖西區、杭嘉湖區南排片等區域擴大北排長江和南排杭州灣工程措施涉及省際協調、流域協調問題較少,本文不再闡述。

3 太湖流域防洪治理格局模擬分析

當前太湖流域3個層次防洪治理格局不協調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城市和圩區澇水外排的需求遠超流域及區域外排通道行洪能力,遇同等降雨時太湖及圩外河網洪水位越來越高[14-16]。經調查,與1997年比較,2020年城市大包圍及圩區澇水外排流量增加超1萬m3/s,增幅超100%,極大增加了城市及圩區澇水外排需求。再加上城市及圩區實施了大規模聯圩并圩,圩外河網水面積減少超10%,河網洪水調蓄能力降低,大大增加了洪澇水外排需求。太湖流域防洪規劃以1997年城市及圩區治理規模為邊界條件確定流域外排能力,規劃工程全部完成后,流域外排能力僅增加3 575 m3/s,增幅僅22%,遠小于城市和圩區澇水外排增加的需求[17-19]。考慮到2020年城市和圩區治理已基本完成,本文采用太湖流域河網水動力模型,模擬2020年城市及圩區治理格局下太湖流域防洪規劃工程全部實施后的水流運動狀態,并與原規劃成果比較,分析1997年以來城市及圩區治理等因素變化后的全流域蓄泄比、太湖及河網洪水位、骨干工程排水量變化情況等具體問題及原因,為工程布局優化提供方向。水利計算水位代表站位置示意圖詳見圖3,計算結果見表1~2。

從全流域蓄泄比看,遇流域100 a一遇“99南部”設計暴雨時,造峰期(時間為30 d,下同,無特別注明除外)蓄泄比變化不大,基本維持在4∶6,但由于圩外河網面積減少10%,相當于河網洪水調蓄壓力增加。從流域100 a一遇不同典型設計暴雨水位成果看,太湖水位上漲幅度不大,最高日均水位上漲0.03 m,基本保持太湖防洪設計水位4.80 m。河網水位普遍上漲0.30 m以上,大部分站點最高日均水位遠超防洪設計水位,規劃既定的防御流域100 a一遇洪水標準的目標無法實現。

受城市大包圍及圩區整治影響,洪水歸槽加劇,增加了太浦河-黃浦江、吳淞江、望虞河3條流域性骨干通道排澇壓力,降低了排泄太湖洪水能力,造峰期3條河排泄太湖洪水量比規劃確定的任務減少20%。太浦河出湖口太浦閘造峰期排水量減少高達30%,主要原因是兩岸地區浙江省和江蘇省洪水歸槽加劇,平望站水位全過程上漲,縮小了上游太湖與下游平望站水位差(圖4),極大地削弱了太浦閘行洪能力。黃浦江上游江蘇省和浙江省洪水歸槽加劇,造峰期東排水量增加1.4億m3,現狀流域東排能力未降低,但增加了下游上海市的防洪排澇壓力,同時也存在上游蘇浙省界等以東排為主的地區洪水位超設防水位、洪水出路不足的矛盾;從黃浦江水系結構看,上游太浦河、攔路港、紅旗塘、大泖港4條支流河道斷面總規模達4 300 m2,下游干流斜塘-橫潦涇河道斷面規模僅1 600~3 100 m2,存在河道卡口問題,嚴重制約流域洪水經黃浦江東排能力;同時,由于黃浦江干流兩岸口門全線控制,東海潮水特別是臺風期高潮潮水由下游上海市吳淞口直達黃浦江上游,再加上上游洪水歸槽加劇的雙重影響,近年來黃浦江干流上中游潮位呈抬高趨勢(表3),也對上游浙江省嘉興市及江蘇省蘇州市感潮頂托洪水下泄的影響越來越大[20]。吳淞江由于江蘇段兩岸地區洪水歸槽加劇影響,淀泖片陳墓站水位超設防水位,洪水出路不足,也導致吳淞江造峰期排泄太湖洪水量減少19%;同時,現狀工況下非太湖行洪期間吳淞江江蘇段出現排澇出路不足的新問題,雖然下游上海段按照既定的蕰西閘和蘇西閘至少保持一個口門敞開的原則排泄江蘇區域澇水,但趙屯站最高日均水位仍遠超堤防設計水位0.19 m。望虞河受西岸地區洪水歸槽影響,河網洪水位上漲,若再加上西岸蠡河船閘應急分泄京杭運河洪水入望虞河,望虞河行洪能力降低較多。

4 太湖流域防洪治理格局優化方案研究

4.1 太浦河-黃浦江沿線地區

為解決當前太浦河-黃浦江沿線治理格局不協調的問題,本文按照“拓卡口、增出路,擋高潮、增泄量”的思路,研究擴大流域東排地區洪水出路,設計方案及計算結果見表4~6。黃浦江河口閘初擬位置、黃浦江周邊水系及水位代表站位置見圖5。

(1) “拓卡口、增出路”下,初擬方案1-1至1-3三組方案,即聚焦上游省界洪水出路不足、下游上海城區防洪除澇壓力增加、黃浦江卡口的問題,拓浚斜塘—橫潦涇卡口段河道,擴大流域及一體化示范區東排能力;為減少斜塘—橫潦涇河道拓浚后對下游上海城區防洪排澇壓力,兼顧平湖、金山地區澇水快速外排和長三角航運海河聯運需求,發揮排水線路短、潮差大的優勢,經惠高涇—放港河—朝陽河向南新增杭州灣排水口門,增加洪水由東往南排杭州灣的能力。

(2) “擋高潮、增泄量”下,初擬方案2-1至2-3三組方案,即聚焦黃浦江潮位越來越高的問題,結合上海市中心城區防潮需要,新建黃浦江河口閘,重點從流域層面研究黃浦江河口閘不同調度對流域防洪的作用,提出流域層面的建議。

由表5可知,方案1-1擴大流域東排地區洪水出路的效果最大,遇100 a一遇“99南部”設計暴雨,較方案1-0造峰期惠高涇—放港河—朝陽河新通道排水量新增4.7億m3,黃浦江米市渡站減少1.5億m3,東排水量總體增加3.2億m3,也減輕了上海市區防洪壓力;東排地區包括國家確定的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洪水位下降顯著,河網最高日均水位下降0.08~0.20 m,大部分地區洪水位可控制在防洪能力可承受范圍內;平望站水位全過程均有降低,有利于全過程恢復太浦河行洪能力;太湖最高日均水位下降0.05 m,也有助于提升太湖防洪能力。與方案1-1相比,方案1-2水量和水位效果略差,但相差不大,對擴大東排行洪能力、降低東排地區河網水位效果也較明顯,同時占地面積少,總體效果占優。方案1-3沒有對斜塘—橫潦涇卡口段拓寬,僅新辟惠高涇—放港河—朝陽河外排通道,對平湖地區排水效果較好,對太浦河、攔路港排水有一定效果,平望和陳墓站最高日均水位僅下降0.05 m。結合現場查勘分析,方案1-1至1-3不存在生態紅線等一票否決性制約因素,兩個方案均有可行性。綜合來看,黃浦江上游斜塘—橫潦涇卡口段拓寬是擴大流域東排地區洪水出路的有效措施,建議統籌土地等因素適當拓浚,并考慮卡口段拓浚對上海城市防洪的影響,兼顧金山、平湖地區澇水快速外排和航運需求,對惠高涇—放港河—朝陽河進行拓浚,新增南排杭州灣通道,擴大流域洪水東排和南排能力。

由表6可知,黃浦江河口建閘后,若按方案2-1調度,遇2021年“煙花”臺風雨型,河口閘僅關閘2個潮次(約1~2 d),吳淞口閘內水位降低幅度高達1.42 m,對上海市中心城區防潮十分有利,但對黃浦江上游上海市青浦、松江、金山等地區及太浦河、杭嘉湖區、淀泖片防潮防洪作用不大,基本仍高于防洪設計水位。若按方案2-2調度,在考慮上海市中心城區防潮需求基礎上,統籌黃浦江上游及東排地區需求,延長河口閘調度時間,關閘6個潮次(約3~4 d),7月24~28日吳淞口站洪水下泄量增加1.5億m3,米市渡、嘉善、陳墓站基本維持在防洪設計水位左右,大部分地區洪水位可控制在區域防洪能力可承受范圍內,但平望站水位仍高于防洪設計水位。遇流域100 a一遇“99南部”設計暴雨,黃浦江河口建閘若按方案2-3調度,關閘10個潮次(約5~6 d),可增加洪水下泄量1.8億m3,嘉善、平望、陳墓站最高日均水位均下降0.08 m,太湖水位沒有發生變化。黃浦江為Ⅰ級航道,臺風期航運停航較多,水利與航運矛盾不大;梅雨期停航較少,水利與航運有一定沖突,有待加強協調。長江口潮汐屬半日非正規潮,一日漲潮兩次,一次約4~5 h;為抵御此種高潮影響,需一日關閘兩次,且連續多日啟閉,這就需要巨型河口閘具備靈活調度條件。綜合來看,黃浦江河口建閘可作為臺風期減少上海城區高潮影響、避免高潮對上游地區行洪影響的關鍵措施,遇梅雨型洪水需加強與航運協調。

4.2 吳淞江沿線地區

吳淞江是規劃確定的太湖第三條行洪通道,線路長達126 km,穿過江蘇省淀泖片低洼地區及上海市嘉寶北片大包圍。規劃將打開嘉寶北片大包圍蕰西閘行洪,并將吳淞江江蘇段兩岸支河建閘控制,將工程定位為“澇水先排、中低水行洪”,即太湖行洪時若遇上海地區暴雨關閉嘉寶北片大包圍蕰西閘,先排泄上海地區澇水,此時瓜涇口閘關閉;待上海地區水位下降后,再開啟瓜涇口閘排泄太湖洪水,但瓜涇口閘需考慮江蘇省淀泖片水情,當陳墓站水位低于4.00 m時才啟用瓜涇口閘行洪。為解決現狀治理格局下吳淞江江蘇段排澇及淀泖片出路不足的問題,本文秉承規劃既定的“澇水先排、中低水行洪”格局,補充“適當地分”的思路,即在擴大流域東排地區出路的同時,本著風險共擔的原則,擴大洪水北排長江能力,擬對青陽港—瀏河河道進行浚深并在沿江口門增設排水泵站,當蕰西閘關閘時打開青陽港河口閘適當地分泄,增加吳淞江江蘇段排澇出路,并當陳墓站水位較高時拉動淀泖片洪水北排長江,同時兼顧昆山、工業園區防洪除澇治理需求。設計方案3-1至3-3及水利計算成果見表7~8,吳淞江樞紐工程、周邊水系及水位代表站位置見圖6。

由表8可知,采用方案3-1時,遇流域100 a一遇“99南部”設計暴雨,在蕰西閘關閘期間打開青陽港閘,可大幅降低吳淞江干河水位,趙屯站水位降至防洪設計水位4.38 m以下,吳淞江干流堤防安全得到保障,兩岸地區防洪風險明顯降低,但對降低淀泖片效益不大,且青陽港和瀏河地區昆山、太倉最高日均水位分別上漲0.13 m和0.11 m,對青陽港和瀏河地區防洪造成影響。采用方案3-2時,青陽港—瀏河河道按底高-5 m浚深,可有效拉動淀泖片澇水北排,造峰期青陽港北排水量較方案3-0增加2.2億m3,陳墓站水位下降0.10 m,淀泖片最高日均水位接近防洪設計水位,可控制在區域防洪能力可承受范圍內;受陳墓站水位下降影響,瓜涇口出湖水量增加0.5億m3,有利于緩解吳淞江洪澇矛盾,吳淞江行洪能力得到一定恢復;青陽港—瀏河河道拓浚后,昆山、太倉站水位下降,可消除青陽港閘打開對相關地區的影響。方案3-3較方案3-2對拉動淀泖片洪水北排的效果相差不大,昆山、太倉站水位接近青陽港閘打開前的水平。結合現場查勘分析,方案3-1至3-3不存在生態紅線等一票否決性制約因素,3個方案均有可行性。綜合來看,在蕰西閘關閘期間打開青陽港閘,可有效解決吳淞江江蘇段排澇出路不足的問題;若不對青陽港—瀏河河道進行拓浚,打開青陽港閘將對昆山、太倉地區防洪造成影響,也難以拉動淀泖片澇水北排長江;青陽港—瀏河拓浚規模既要能避免打開青陽港閘產生的影響,也要能對昆山、太倉地區創造效益,還要能拉動淀泖片洪水北排,緩解吳淞江洪澇矛盾;青陽港—瀏河河道拓浚后,吳淞江行洪仍以蕰西閘東排為主,僅需在蕰西閘關閘或淀泖片洪水位較高時適時打開青陽港閘分泄洪澇水。

4.3 望虞河沿線地區

為解決西岸地區洪水位高、望虞河行洪能力降低的問題,本文按照“擴北排、減東排”的思路,研究進一步擴大武澄錫虞區北排長江的能力,降低河網水位,減少東排入望虞河水量,恢復規劃確定的望虞河行洪任務。初擬優化走馬塘功能定位,在引江濟太期間排水功能的基礎上,增加汛期走馬塘行洪排澇功能,并拓浚走馬塘河道,擴大走馬塘行洪能力。設計方案4-1至4-3及水利計算成果見表9~10,望虞河樞紐工程、周邊水系及水位代表站位置見圖7。

由表10可知,方案4-1,遇100 a一遇“91北部”設計暴雨,較方案4-0澄錫虞高片陳墅站最高日均水位下降0.03 m,造峰期36 d西岸入望虞河水量減少0.9億m3,望虞河望亭立交排泄太湖水量增加0.4億m3,但仍未達到規劃確定的任務,河網水位也超防洪設計水位。方案4-2效果好于方案4-1,陳墅站最高日均水位基本接近防洪設計水位,地區洪水位可控制在區域防洪能力可承受范圍內;望虞河望亭立交排泄太湖水量增加至12.6億m3,與規劃確定的任務基本一致,恢復望虞河行洪能力。結合現場查勘分析,方案不存在生態紅線等一票否決性制約因素,2個方案均有可行性。綜合來看,對走馬塘錫北運河—江邊段河道進行拓浚并增設300 m3/s沿江泵站,可有效降低澄錫虞高片河網水位,也有利于恢復望虞河行洪能力,但需結合拆遷量、投資深化論證。

5 結 語

近年來,流域、區域、城市(含圩區)3個層次防洪除澇治理格局不協調的問題日益凸顯,城市和圩區澇水外排的需求遠超流域及區域外排河道能力,遇50 a一遇以上降雨時,太湖及河網洪水位越來越高,流域性骨干通道行洪能力降低,規劃防御流域100 a一遇洪水的目標已不能實現。本文針對流域3個層次防洪治理格局不協調的問題,建議流域層面重點加強流域性骨干工程沿線及省界地區防洪治理布局的優化,可按照太浦河—黃浦江沿線地區“拓卡口、增出路,擋高潮、增泄量”,吳淞江沿線地區“澇水先排、中低水行洪、適當地分”,望虞河西岸地區“擴北排、減東排”的思路,在進一步加強調研察勘和省際協調的基礎上,確定工程措施,擴大洪水外排能力,降低河網水位,減少洪水風險,推動流域、區域、城市3個層次防洪治理格局相協調,實現既定的規劃目標。

參考文獻:

[1] 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太湖流域防洪規劃[R].上海: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2007.

[2] 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城鎮化快速發展背景下太湖流域防洪關鍵問題研究[R].南京: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2019.

[3] 李曦亭,王磊之,商守衛,等.流域、區域和城鎮防洪工程工況與調度變化的洪澇互饋效應研究[J].河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4,52(2):12-18.

[4] WESSEL J.Institutional frameworks for flood management[M].Ox-fordshire:Elsevier Science Ltd.,1996.

[5] 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太湖流域綜合治理總體規劃方案[R].上海: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1987.

[6] 吳浩云,陸志華.太湖流域治水實踐回顧與思考[J].水利學報,2021,52(3):277-290.

[7] 吳泰來.太湖流域1999年特大洪水和對防洪規劃的思考[J].湖泊科學,2000,12(1):6-11.

[8] 林澤新.太湖流域防洪工程建設及減災對策[J].湖泊科學,2002,14(1):12-18.

[9] 章杭惠.淺論太湖在太湖流域防洪中的作用[J].浙江水利科技,2010(6):22-26.

[10]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太湖流域綜合規劃[R].上海: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2013.

[11]劉克強,何爽.太湖流域防洪治理實踐與思考[J].人民長江,2024,55(2):9-17.

[12]徐家貴,張宇虹,薛濤.太湖流域防洪工程體系能力提升對策[J].中國水利,2022(9):13-16.

[13]程文輝,王船海,朱琰.太湖流域模型[M].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2006.

[14]王柳艷,許有鵬,余銘婧.城鎮化對太湖平原河網的影響:以太湖流域武澄錫虞區為例[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12,21(2):151-156.

[15]王躍峰,許有鵬,張倩玉,等.太湖平原區河網結構變化對調蓄能力的影響[J].地理學報,2016,71(3):449-458.

[16]孫輝,汪大為,汪院生.江南運河防洪形勢分析[J].人民長江,2020,51(2):8-12,37.

[17]劉克強,蔡文婷.太湖流域圩區治理現狀調查與思考[J].中國防汛抗旱,2023,33(8):19-22,28.

[18]單玉書,蔡文婷,薛宣,等.環太湖城市群防洪大包圍建設影響及對策[J].中國防汛抗旱,2018,28(2):56-59,65.

[19]徐天奕,劉克強,李琛,等.太湖流域大尺度洪澇淹沒仿真模型的建立及應用[J].水利水電科技進展,2020,41(4):40-45.

[20]諸發文,陸志華.風暴潮對太湖流域防洪影響及對策研究[J].人民長江,2016,47(12):6-9,27.

(編輯:謝玲嫻)

Study on coordin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flood control and management patterns in Taihu Basin under high-level urbanization

LIU Keqiang HE Shuang XU Tianyi1,2

(1.Water Conservancy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Taihu Basin Authority of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Shanghai 200433,China; 2.Key Laboratory of Water Management in Taihu Basin,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Shanghai 200433,China)

Abstract:

The current flood control and management patterns at basin level,regional level,and urban level (including polder areas) in the Taihu Basin are increasingly incoherent,escalating flood risks.In this paper,we reviewed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the flood control and management patterns at the three levels in the Taihu Basin,employed a hydrodynamic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Taihu Basin to simulate flood routing under various scenarios in the context of high-level urbanization,analyzed the specific manifestations and causes of the current incoherence in the flood control and management pattern,and proposed optimization pla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hancing the layout coordination of the major flood-conveyance channels and the provincial-border area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under the backdrop of high-level urbanization,in the event of rainfall over 50-year recurrence,the flood levels in the river network of the Taihu Basin rise considerably,the flood discharge capacity of the main channels diminishes,so it becomes impossible to achieve the target of defending against the 100-year flood.We propose optimization schemes containing three aspects:along the Huangpu River by \"expanding the blockage,increasing the outlet,blocking the high tide and increasing the discharge\";along the Wusong River by \"primarily discharging waterlogging,discharging flood in medium and low river level,appropriately diverting flood\";and in the west bank of Wangyu River by \"expanding the northward drainage and reducing the eastward drainage\",which can achieve the planning objectives and promote the coordination of the three-level management pattern.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flood control and management in Taihu Basin in the new period.

Key words: flood control and management pattern; high-level urbanization; optimization schemes; hydrodynamic mathematical model; Taihu Basin

收稿日期:2024-05-28 ;接受日期:2024-09-09

基金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021YFC3000101)

作者簡介:劉克強,男,正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平原河網地區水利規劃前期、防洪減災及綜合調度研究等。E-mail:15117438@qq.cn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日韩丝袜一二三区| 日韩a级片视频|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欧美日韩国产一级| 国产尤物视频网址导航| 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免费a级毛片视频| 亚洲午夜福利在线| 五月婷婷激情四射| 综合色在线| 97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亚洲天堂精品在线| 三上悠亚精品二区在线观看| 91成人免费观看在线观看|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无码电影在线观看| 一级毛片免费的| 无码又爽又刺激的高潮视频| 婷婷色在线视频| 日韩欧美视频第一区在线观看|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66| 久久久久免费看成人影片|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业不| 91精品网站|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无码| 福利国产在线| 日韩免费毛片视频| 国产综合另类小说色区色噜噜| 在线国产毛片| 国产精品性|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亚洲中文制服丝袜欧美精品| 九色视频一区| 欧美日韩动态图| 欧美三级自拍| 中文字幕第1页在线播| 日本午夜影院| 精品国产香蕉在线播出| 伊人久久大线影院首页|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电| 日韩少妇激情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九九九| 欧美视频在线不卡| 亚洲男人在线天堂|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 久久视精品| 欧美一级特黄aaaaaa在线看片|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国产 | 91在线播放免费不卡无毒|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爽爽| 亚洲 成人国产| 尤物特级无码毛片免费| 欧美有码在线| 久久婷婷国产综合尤物精品| 国产麻豆aⅴ精品无码| 亚洲视频免费播放| 免费毛片a|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专区第一页| 在线看国产精品| www.国产福利| 免费Aⅴ片在线观看蜜芽Tⅴ| 国产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观看| 欧美高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免费| 色综合久久久久8天国| 欧美日韩在线成人| 日韩无码黄色网站| 欧美日韩久久综合| 极品国产在线| 国产精品免费p区| 久久99热66这里只有精品一| 一级全免费视频播放| 亚洲精品综合一二三区在线| 男女猛烈无遮挡午夜视频| 国精品91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88| 欧洲日本亚洲中文字幕| 国产极品美女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欧洲精品路线久久| 美女毛片在线|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