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組:2020年4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抵達陜西商洛市柞水縣,來到位于秦嶺山脈東段的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步行進入羚牛谷察看自然生態。請你回憶一下當時的情景。關于秦嶺的重要性,習近平總書記當時是怎樣闡述的?給你留下怎樣的深刻印象?
孟如意:雖然時間過去了將近5年,當時的情景我還記憶猶新。
那是2020年4月20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抵達商洛市柞水縣,首先來到位于秦嶺山脈東段的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步行進入羚牛谷察看自然生態,稱贊這里是“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天然氧吧”。
柞水位于秦嶺南麓,是南水北調中線重要的水源涵養地,這里的溪水流到漢江,再匯到丹江口水庫,從丹江口水庫流出的一泓清水一路北上,送到北京。
習近平總書記從羚牛谷離開后,乘車來到海拔1700米的月亮埡,遠眺秦嶺牛背梁主峰,聽取陜西省吸取秦嶺北麓違建別墅問題教訓、抓好生態保護等工作匯報。
采訪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稱贊這里是“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天然氧吧”。請介紹一下這個“天然氧吧”的情況。
孟如意:羚牛谷通往秦嶺主峰牛背梁主梁,全長3.7公里。這里森林密布、溪水清澈,處處是美景,棲息著紅腹錦雞等野生動物,生長著紅豆杉等珍稀植物。山谷中負氧離子含量每立方厘米達到8000至10000個,是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
羚牛谷所在的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始于1980年陜西省政府設立的“柞水羚牛”保護區,1988年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97年,陜西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成立。
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秦嶺東段,長安、柞水、寧陜三縣(區)交界處,占地1.6萬多公頃,地處長江、黃河兩大水系的分水嶺,是西安和陜南的重要水源涵養地,是秦嶺保存相對完好的天然林區之一,更是動植物的天然基因庫。
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也是國家級旅游度假區。保護區內,山地風光優美,有云海、霧凇等氣候景觀觀賞地,還有冰川遺跡、石林、草甸等自然景觀。因為保護區環境越來越好,每年都吸引很多游客來這里感受秦嶺山水。
采訪組:你曾參與過秦嶺生態保護和修復相關工作,請介紹一下當時的情況。
孟如意:在工作中,我和同事們嚴格落實秦嶺生態保護政策,規范景區、民宿、農家樂的經營行為,保護秦嶺生態和發展康養旅游實現了良性互動。牛背梁腳下的朱家灣村被評為“世界最佳旅游鄉村”。
為守衛好大秦嶺,我和同事們一起開展生態環境綜合整治,督促景區完善生態環境方面的管理制度,修編生態環境保護方案。作為牛背梁自然保護區的志愿者,我通過做義務講解員等方式,為近萬人次宣講了秦嶺生態保護的相關政策和知識。
采訪組:在秦嶺生態保護工作中,最困難的是什么?
孟如意:最困難的是怎樣平衡群眾的生活改善、生產發展和生態保護之間的關系。從前,村民靠山吃山,為了換取基本的生活所需,過度向秦嶺索取,在山上砍樹、捕獵、采藥……這些做法對生態造成了破壞,群眾也沒能擺脫貧困。
近年來,生態旅游發展起來,村民辦起農家樂、建起民宿。為了吸引更多游客,群眾會自覺地維護秦嶺的生態環境。現在,溪水是清的,山是綠的,村里的環境也變得更美觀。發展生態旅游和保護秦嶺生態環境之間形成了良性互動。
朱家灣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它原來是柞水縣最窮的村莊。生態旅游搞起來后,現在是全縣最富裕的村之一。通過康養旅游,村民可以在家門口找到致富的機會。
采訪組: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把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工作擺上重要位置,履行好職責,當好秦嶺生態衛士”。請談談你對這段話的體會和感悟。你將怎樣切實踐行好總書記的囑托,當好秦嶺生態衛士?
孟如意:秦嶺保護是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的“國之大者”,保護好秦嶺的生態環境,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教誨,我時刻謹記,努力當好一名合格的秦嶺生態衛士,既要做秦嶺生態的保護者,也要做生態理念的宣講者,用實際行動來踐行保護秦嶺生態的鄭重承諾。
就我所在的文旅行業而言,推動秦嶺生態保護和康養旅游發展的良性循環尤為重要。近年來,我們積極發展康養旅游,培育特色農產品來充實游客的后備箱,培訓一批民宿管家,讓更多人來到柞水共享秦嶺山水。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讓群眾在康養旅游產業中找到就業致富的機會,反過來,群眾也會自發自覺地保護好秦嶺的綠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