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大省勇挑大梁,是時代賦予的重任,是邁向共同富裕的關鍵引擎。
今年以來,以杭州宇樹機器人、DeepSeek為代表的浙江一系列科技創新成果令世界矚目。“杭州六小龍”引發廣泛關注和熱議。
在共同富裕的宏偉藍圖下,浙江省以科技創新為引擎,以人才集聚為基石,以民營經濟為支柱,全力打造“山海共富”實踐范例。
“浙江將以長期主義者的堅定,真正做好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這篇大文章。以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之路,我們越走越堅定。”3月6日,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浙江代表團開放團組活動上,浙江省省長劉捷給出答案。
在浙江,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人才高地與產業高地雙向奔赴,市場活力與民生福祉同頻共振。劉捷介紹,2024年,浙江研發投入強度達到3.2%,區域創新能力連續3年排在全國第四。目前,浙江擁有國家實驗室1家、全國重點實驗室38家,更多的概念驗證中心、中試基地以及產業孵化器正加速落地發揮作用。
“經濟大省挑大梁,最主要的是人才挑大梁。”溫州醫科大學校長李校堃接受《民生周刊》記者采訪時說,浙江高校聯合龍頭企業、科研院所共建全國重點實驗室,覆蓋“互聯網+”、生命健康和新材料三大科創高地,瞄準未來科技。
創新的核心在于人。2024年,浙江新增重大科技成果110項,新引進頂尖人才41人,新增高技能人才39萬人。
近年來,浙江始終秉持“我負責陽光雨露,你負責茁壯成長”的理念,用心做好“店小二”“保姆式”服務,大力推動青年友好型社會建設,賦予企業和用人單位更多人才自主認定權,全力營造最優人才生態。
如何把“會讀書的人”變成“會創造的人”?“要堅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積極探索以科技創新為導向的人才培育新模式,推動形成以人才引領為核心的科技發展新路徑。”近日,科學技術部黨組書記、部長陰和俊在浙江杭州調研時說。
浙江一直高度重視人才培養和引進。2024年,浙江新增常住人口43萬,大量大學生到杭州創新創業。
“這些數據充分說明浙江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對青年人才的巨大吸引力。浙江將扎實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高效統籌高能級科創平臺打造、高水平大學建設和高層次人才引進,加快形成一批標志性成果。”劉捷說。
“杭州大批科技初創企業崛起和創新成果涌現并非偶然現象。”陰和俊說。
近年來,浙江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時提出的打造“硅谷天堂,高科技的天堂”重要指示,堅持英雄不問出處,創新不問出身,寬容對待創新失敗,耐心對待企業成長,形成了想創新、敢創新、能創新的創新土壤。
“在AI快速發展的當下,企業更要大膽起用年輕且富有創造力的科技人才。既要立足于自主培養領軍人物和專家,也要引進外部人才,包容人才的個性化差異,接納探索中的創新失敗。”三花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副主席張亞波說。
民營企業是人才發展的重要舞臺,人才是民營企業創新發展的核心動能。
《2024年浙江省民營企業發展簡報》顯示,截至2024年底,浙江省民營企業在冊總量達350.53萬戶,占企業主體總量的92.06%,同比增長5.41%,每千人擁有56家民營企業,民營經濟優勢愈發凸顯。
“浙江是民營經濟大省,政府給企業創造創新環境,‘陽光雨露’特別充分,企業在創新道路上奮勇攀登,雙向奔赴讓浙江大地呈現出澎湃的創新活力。民營企業家咬住創新發展高質量發展目標不放松,在創新道路上不斷攀登。浙江大地的活力澎湃,充分證明民營企業在新時期大有可為。”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說。
政府“保姆式”服務,是培育企業的關鍵。“數據多跑路,企業少跑腿,已經成為浙江的一個鮮明標識。浙江優秀的營商環境也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劉捷說,浙江正搶抓人工智能的發展機遇,大力實施“人工智能+”行動,前瞻布局算力、數據、大模型等基礎設施建設,深化人工智能產業鏈上下游強鏈補鏈及協同創新,推動更多新技術、新產品、新應用場景、新商業模式加快落地。
劉捷透露,浙江將努力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加快布局具身智能、量子信息、類腦科技、合成生物、空天信息和低空經濟等新產業新業態。

“在發展過程中,我們將高度尊重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各種規律,堅持做到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結合,政府服務不叫不到、隨叫隨到,政策兌現說到做到、直達快享,不遺余力支持新興產業、新模式和新業態的發展,努力實現‘有求必應、無事不擾’的目標。”劉捷說。
2024年,浙江省地區生產總值突破9萬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5%;進出口規模首次突破5萬億元大關;寧波舟山港年貨物吞吐量連續16年位居全球第一……作為經濟大省,2024年浙江經濟呈現穩中有進、進中提質、趨勢向好的良好發展態勢。
共同富裕是一場以縮小城鄉差距、地區差距、收入差距為標志的社會變革。在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也是經濟大省挑大梁的一個重要著力點。
“十四五”開局,浙江承擔起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使命,成為探路省份。劉捷介紹,2024年,浙江城鄉居民收入倍差縮小至1.83左右,今年浙江將以“千萬工程”牽引城鄉融合發展、縮小“三大差距”,推進共同富裕先行示范。

在浙江安吉,“全球合伙人”計劃讓余村越來越年輕、時尚、國際范兒,余村村黨支部書記汪玉成帶領村民們探尋鄉村振興的新路徑。
“從2023年年初開始,我們提出了建設高能級、現代化、國際范兒的大余村。通過兩年多的建設,小余村在加快自身建設的同時,把周邊的村帶動起來了。通過品牌輻射效應,真正讓村與村、景區與景區、鄉鎮與鄉鎮實現了聯動發展。”汪玉成說。
在浙江義烏市后宅街道的大李祖片區,各項工程建設正緊鑼密鼓地進行。2024年,以李祖村為龍頭,與周邊8村結成共富聯盟,從“一村奔富”到“抱團共富”,共謀富民項目。
“今年希望通過提升鄉村發展規劃管理效能、加強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推動鄉村產業融合發展等一系列措施,推動鄉村組團發展,做好融合這篇大文章。”李祖村黨支部書記方豪龍說。
在永康市舟山鎮,“同舟共富工坊”辦得熱火朝天。為守護永康市民的“大水缸”,舟山成為永康市唯一全域不能發展工業的鄉鎮。2023年,舟山鎮被列入全省首批共同富裕實踐觀察點。
在浙江原始人品牌管理有限公司行政人力資源部行政專員黃美媚積極推動下,2023年,原始人公司與舟山鎮合作設立“同舟共富工坊”,目前吸納80名村民就業,去年人均增收3萬元,為工坊所在村的村集體增收14萬元。
“希望通過制度創新、政策優化,舟山鎮這樣的水源地保護區能走出發展新路徑,山區群眾能端穩生態碗、吃好生態飯、走穩共富路。”黃美媚說。
從實驗室到生產線,從創業孵化器到鄉村振興工坊,浙江正奮力夯實共富根基,以新動能書寫高質量發展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