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書治要·周易》
《象》曰:天地交,泰b。后以財成天地之道c,輔相天地之宜d,以左右民e。上下大通,則物失其節,故財成而輔相,以左右民也。
【注釋】
a 本段選自《泰·象傳》。標題為解讀者所擬。《泰》卦是《周易》第十一卦,乾下坤上。坤為地,為陰,卻在上;乾為天,為陽,卻在下。兩者相向運行交會,天地陰陽和諧,萬物生長,一切通泰。用于社會,君是陽,臣是陰,君子是陽,小人是陰。陰陽交會,則君臣推誠志通。君子居內,小人居外,君子小人各得其所。而且雙方向相反方向運行,則物極必反,否極泰來。
b 天地交,泰:天地交會,萬物皆通泰。
c 后以財成天地之道:在此時君王應當剪裁節制來成就天地大道。后,君王。財,通“裁”。裁制,節制,裁斷。天地之道,指四季變化的道理。《周易正義》:“‘后以財成天地之道’者,由物皆通泰,則上不失節。后,君也。于此之時,君當翦財,成就天地之道。……‘天地之道’者,謂四時也,冬寒、夏暑、春生、秋殺之道。若氣相交通,則物失其節。物失其節,則冬溫、夏寒、秋生、春殺。君當財節成就,使寒暑得其常,生殺依其節,此天地自然之氣,故云‘天地之道’也。”
d 輔相天地之宜:輔助天地以適當的方式運行。相,助。《周易正義》:“‘天地之宜’者,謂天地所生之物各有其宜。”
e 左右:即佐佑,等于說幫助,護佑。《周易正義》:“‘以左右民’者,左右,助也,以助養其人也。”
【譯文】
《象傳》說:《泰》卦的卦象是乾為天在下,坤為地在上,兩者發展運行必定相交,象征和順通泰。君王效法體會,由此裁制以成就天地之道,輔助、順應天地化生萬物的規律,來幫助護佑民眾生存。天在下向上回歸運行,地在上向下回歸運行,兩者交會必有極大的變通,那么萬物會失去節制,所以君王要順應天地變化,裁制和輔佐天地之道,來護佑民眾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