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農歷正月十五,恩施州建始縣業州鎮,兩位“媽媽”拎著年貨,敲響了鵬鵬(化名)的家門。今年17歲的鵬鵬,是高二學生。因父親去世、母親離家出走,他只能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兩位“媽媽”分別是建始縣義工協會會長李忠香和會員康紅玲。這不是一次簡單的走訪,在近兩年幫扶期間,兩位“媽媽”一直都在關注鵬鵬的動態,還前往學校走訪了解情況。
“鵬鵬,我記得上次來的時候你說過想吃車厘子,今天我帶了一大盒來。”“李媽媽”關切地說。可面對關心,鵬鵬一反常態,沉默不語。
“學校的老師跟我說,你和同學們相處得都挺好,可奶奶說,你在家里總是鬧情緒。發生了什么事可以跟我們說說嗎?”為探得鵬鵬的內心想法,兩位“媽媽”將他拉到了里屋。
在“媽媽”們的耐心疏導下,鵬鵬總算打開了話匣子,將一個月前與奶奶發生的矛盾一股腦說了出來,“奶奶錯怪了我,其實我不是那樣的人……”
一個多小時的相處中,兩位“媽媽”與祖孫倆分別進行了一番長談,最終化解了奶奶與孫子間的誤解。講到動情之處,祖孫兩人的眼眶泛起了淚花。
“李媽媽、康媽媽,謝謝你們,改天有空了再來玩!”臨別時,鵬鵬熱情邀約。
身為長梁鎮龍潭村紀檢委員、婦聯主席,李忠香一直都是個“熱心腸”。2016年,在她的牽頭下,全縣的愛心人士聚合到一起,成立了一支成規模、有組織的義工隊伍。
如今,越來越多的山區孩子,都稱她為“李媽媽”。9年間,這支“媽媽”隊伍的成員已壯大到1600余名,足跡遍布恩施數十個山村,先后開展愛心活動100余場,為60多戶貧困家庭搭起受助愛心橋梁,捐資助學14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