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健全新型舉國體制,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陣地,要堅持把學習好貫徹好三中全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大政治任務,切實增強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找準高校工作定位、進一步明確支點建設中的高校努力方向,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北篇章作出高校應有貢獻。
緊緊圍繞改革這個關鍵,在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上做真文章。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深刻領會和把握《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和《中共湖北省委關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的決定》《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的意見》各項要求尤其是對高校的要求,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上來。充分發揮高校的科教、人才優勢,釋放地方高校的“地氣”,發揮高等教育的“才氣”,充分彰顯大學的“思想庫”“人才庫”“科技庫”的新型智庫作用,促進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資金鏈、政策鏈深度融合發展。
緊緊圍繞“用”這個導向,在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上下真功夫。要以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為支撐,在健全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方面作出高校的積極探索。要推動加快建設武漢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積極發揮高校的科技牽引作用,探索建立校地企協同與校內改革一體聯動的高校有組織科研新模式,促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深化以“用”為導向的科技創新供應鏈平臺建設,有組織地服務湖北區域創新與產業發展。要建立高校資源配置激勵機制,支持高校集中優勢資源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深化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大力推進學科學位授權點建設,提升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占比,打造特色優勢專業集群,加快關鍵領域學科專業建設,使高校學科專業的人才供給與社會行業產業的人才需求有機銜接。要主動適應國家對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和基礎學科研究人才的迫切需求,創新人才自主培養模式,從思政引領、招生管理、培養過程、評價體系、導師隊伍、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面全面建立人才自主培養良性機制。著力破解人才培養與科技創新供需不匹配、科技創新牽引教育改革成效不顯著、教育科技人才一體貫通不順暢等結構性矛盾問題,一體化設計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學科發展,突破學科、學院、學校邊界,推動學科交叉融合再出新。
緊緊圍繞“人”這個主體,在團結凝聚上有真作為。作為高校工會工作者,要找準推進支點建設的切入點、結合點、著力點。牢牢把握工會職工群眾工作正確政治方向,強化高校教職工思想政治引領,團結動員全校教職工群眾堅定擁護改革、積極支持改革、自覺投身改革。緊緊圍繞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根本任務,團結引領廣大教職工走好人才自主培養之路,不斷完善立德樹人機制,健全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體系,建立科技發展、國家戰略需求牽引的學科優化調整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建立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激勵廣大教職工開展有目標有組織的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和社會服務,加強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雙輪驅動”。
(作者系江漢大學工會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