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硬指標”考“真效果”
對基層開展考核無可厚非,但要考慮基層實際,指標要短小精悍、客觀科學,既能考出實績,又能促進工作。要抓社會發展,將經濟發展、安定和諧、鄉風文明等納入考核指標,看生活環境是否變美、群眾腰包是否變鼓、經濟發展是否上升、社會是否安定有序。要抓干部隊伍,將擔當作為、攻堅克難、風清氣正等納入考核指標,看班子是否有戰斗力、執行力,干部是否顧大局、能干事、守底線。要抓實績實效,將具體實事納入考核指標,看是否辦到群眾“心坎”,讓群眾得到實惠,贏得良好口碑。同時,考核不能搞“一刀切”,要因地制宜,設置個性指標,以變化程度、增量多少為衡量標準,確保考核公正客觀、激勵人心、考出實效。" " " " " " " " " " " " " " " " " nbsp; " " " " " "(鄖西 陳超)
聚焦核心指標
基層工作千頭萬緒,且往往存在人手不足、經費緊張的客觀事實。紛繁多樣的考核指標,容易導致基層人員在開展工作過程中顧此失彼、疲于應付甚至無所適從。鑒于此,基層不妨抓大放小,以便更加有的放矢。盡可能地把有限的條件聚焦在核心指標上,打造某一方面的優勢,從而突出工作亮點。這樣基層面對多樣化的考核指標時不會眼花繚亂,能更好地騰出手、抽出身,集中精力錨定核心指標,從而保證工作取得實效且亮點突出。
(陽新 柯瑞昌)
精準提煉關鍵指標
相關部門應深入基層,依據不同區域、領域特點,精準提煉關鍵指標。比如社區治理,重點考核民生服務滿意度、矛盾調解成功率等實質性指標,去除繁瑣無意義項。采取多元化考核方式,避免單純依賴數據匯報。比如引入第三方評估,保證公正客觀;組織實地考察,直觀了解工作成效;搭建線上平臺,讓群眾參與評價。同時,落實獎懲機制,對考核優秀的基層單位和個人,給予物質獎勵與榮譽表彰,樹立標桿;對不達標者,分析原因,針對性培訓幫扶;對敷衍塞責、數據造假的,嚴肅問責。(武漢 王疾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