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文化消費市場中,最火熱的話題莫過于國產動畫。《哪吒之魔童鬧海》(以下簡稱《哪吒2》)登頂全球動畫票房榜首,不僅點燃了觀眾的熱情,也帶動動畫產業(yè)迎來新一輪發(fā)展高潮。
“‘哪吒’電影將中國傳統(tǒng)神話與現(xiàn)代技術、價值觀巧妙融合,這種‘文化破壁’的能力,正是國產動畫走向世界的底氣。”熱播動畫《我是不白吃》總導演、出品人朱宇辰如此評價。《哪吒2》延續(xù)前作的輝煌,不僅在視覺效果上再度突破,還深耕角色性格塑造、中華文化表達,讓中華文化自信在動畫中厚積薄發(fā),浸潤觀眾心田。
《哪吒2》的成功,不僅在于票房屢破新高,更是中華文化、動畫產業(yè)的頻頻“出圈”。“影片在追求技術極致的同時,始終以情感共鳴為核心。李靖夫婦與哪吒、東海龍王與敖丙的親情線,太乙真人與哪吒的師徒線等,都用細膩的東方敘事打動了不同文化背景的觀眾,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國故事,世界表達’。”朱宇辰說。電影中,哪吒被塑造為“魔童”,翻鼻孔、黑眼圈、鯊魚牙,頗有一副玩世不恭的面孔,但人物內核卻是善良與正義,最終長成一位愿意犧牲自我、拯救蒼生的小英雄。相比于臉譜化的正面形象,哪吒的角色有血有肉,更加鮮活,這正是如今的觀眾期望看到的。跳出對傳統(tǒng)文化的簡單復制,加以當代視角的創(chuàng)新性轉化,‘哪吒’系列電影讓經典IP煥發(fā)新生,也讓全球觀眾看到中國文化的包容性與生命力。
“這是中國動畫產業(yè)在爆發(fā)之前的一次震動。”朱宇辰說。在他看來,一個百億票房的IP,還不足以代表中國動畫產業(yè)的成功,“但正是這樣一次又一次的震動,會帶動整個產業(yè)快速、蓬勃發(fā)展”。朱宇辰充滿期待和信心:“中國動畫的未來,遠遠不止國內十幾億用戶的市場規(guī)模。因為中國的文化底蘊可以承載全球文化輸出載體,而全世界將會成為中國動畫的巨大平臺。”
國產動畫正處于產業(yè)升級與文化自信并行發(fā)展的關鍵階段。《哪吒2》不僅證明了中國動畫擁有制作高質量作品的能力,也展現(xiàn)了中國動畫IP影響力的進一步擴大。這場“震動”之后,國產動畫更有機會迎來大規(guī)模崛起,更讓中國動畫真正成為國際動畫市場中不可忽視的力量。
文化元素是文藝作品的靈魂,能夠賦予作品深度和內涵,引發(fā)觀眾情感共鳴,“任何成功的動畫都離不開‘文化’兩個字”,朱宇辰深知文化對于內容傳播的重要性。他認為,成功的IP,團隊、導演和藝術創(chuàng)作等占50%左右,另外的50%依靠“無形的大手”——文化來推動。
“哪吒”系列電影的成功也印證著這一點——太乙真人施法時融入川劇變臉技巧,瞬間切換喜怒哀樂,既增添喜劇效果,又致敬非遺文化;陳塘關百姓慶祝“哪吒生辰”的場景,燈籠、舞龍、爆竹等元素密集出現(xiàn),強化文化沉浸感。同樣,《我是不白吃》以其鮮明的形象特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備受粉絲喜愛。“吃了不能白吃,要掌握知識”。2019年,身背長箸、臉型圓潤、嘴巴微張的卡通形象“不白吃”面世。其聰明博學而又貪吃好奇的“聰明吃貨”屬性,讓人看完既能收獲知識,又倍感輕松愉快。
“中華美食中蘊含歷史、人文、地理等豐富的內容,能構建出龐大的知識體系。通過講述各種美食,展現(xiàn)與之相關的歷史故事、民俗風情等,能讓讀者深入領略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談到“不白吃”,朱宇辰介紹。
對于“不白吃”而言,文化同樣是其核心競爭力。借由萌態(tài)可掬的“美食探險家”形象,“不白吃”追溯美食歷史脈絡,打開地域人文密碼,將厚重的文化積淀轉化為有趣的敘事語言。當觀眾沉浸于動畫內容時,燦爛輝煌的中華文化便春風化雨般融入生活日常。
目前,《我是不白吃》已譯制成英、泰、印尼、馬、越5國外語版,海外粉絲超百萬,成功吸引海外觀眾的目光。豐富的文化元素也創(chuàng)造出更多商業(yè)價值,《我是不白吃》圍繞美食文化開發(fā)圖書、文創(chuàng)、快消品等周邊產品,將文化元素轉化為商業(yè)價值。近期,《我是不白吃》將與人民日報出版社合作推出圖書《這就是漢字》,這是《我是不白吃》系列漫畫中首本加注拼音的圖書,以期讓更多小讀者了解漢字的讀法、寫法,了解漢字代表的中國文化在幾千年中的傳承。
“無論是動畫的制作質量,還是動畫產業(yè)的發(fā)展,目前都是我們可見的未來黃金時代的開始。”朱宇辰堅定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