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柳城縣古砦仫佬族鄉大戶村的肉鴿養殖場內,陸礎成正站在整齊排列的鴿籠前認真地查看肉鴿生長情況。見到來訪的農行工作人員,陸礎成激動地說:“能達到今天的養殖規模,除了感謝政府的政策外,還要感謝農行的大力支持。”
陸礎成2019年開始返鄉創業,先后投資400多萬元建立了20個養鴿大棚,因前期投入較大,資金周轉陷入困境。為此,陸礎成奔走各家銀行申請貸款支持,幾經波折后,了解到農行惠農貸款政策便到農行柳城縣支行進行咨詢。客戶經理了解相關情況后,立刻跟隨陸礎成到其養殖基地開展調查并核實經營情況,簡化審批流程、加快放款速度,累計發放農村經營性貸款200多萬元,幫助陸礎成順利解決了資金困難的問題。
如今市場行情不錯,陸礎成高興地說:“現在,肉鴿養殖前景廣闊,有了農行的支持,我賺到了錢,養殖規模也擴大了。”目前,陸礎成的肉鴿年收購量達40多萬只,肉鴿屠宰經營收入達800多萬元,同時每年銷售肉鴿飼料3萬噸,專供當地養殖基地的養殖戶,肉鴿飼料銷售收入300多萬元,年總收入達1100萬元。在他的帶動下,目前周邊已有100多戶村民開始養殖肉鴿。
在金融服務鄉村全面振興實踐中,農行廣西分行聚焦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要求,通過建立農戶貸款的“生態圖譜”,積極支持當地覆蓋范圍廣、聯農帶農作用強的特色產業,擴大農戶貸款覆蓋面。聚焦特色產業發展,結合“信用村信用戶”建設,創新農戶金融服務模式,整村整片批量建檔,提升業務經營服務效率。聚焦城鄉融合發展,依托城區涉農市場和縣域鄉村市場“兩個市場”聯動推進農戶貸款,打造農戶貸款業務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
“去年,我在農行辦了惠農貸款,我的沙糖橘現在種了60畝。今年,水果批發商到場采摘的批發價大約7元每千克,比起前兩年可謂天壤之別。”湯連喜說。
湯連喜是桂林荔浦市大唐鎮人,種沙糖橘也有16年了,見證了荔浦沙糖橘由盛而衰到如今回歸正軌全過程。
與湯連喜感覺相似,作為沙糖橘的收購大戶、中間商鄒濘駿也對今年水果市場充滿信心。去年,他從農行貸了惠農e貸幾十萬元,用來收購沙糖橘,他建造的廠房占地20畝,將收購柑橘類5000噸左右,年產值近2000萬元。
走進鄒濘駿的廠房,近百名工人正在分揀、清洗沙糖橘。幾臺自動分揀機也在不停地運轉,從果場收購來的沙糖橘源源不斷地“涌”向自動分揀機,它們按個子大小歡快地從分揀機上“跳”出來,實現不同價值。
一旁整裝待發的叉車司機不停地把分揀好、打好包的果框叉上高大的卡車冷庫,從溫暖的南方運往遙遠的哈爾濱、沈陽等東北地區,甜進北方人的胃。
2024年,農行桂林分行在桂林市荔浦、全州、靈川、永福、平樂、恭城等10多個縣區發放惠農貸款、普惠小微貸款約4億元,大力支持果農種植、加工、收購沙糖橘。
在廣西百色市田東縣林逢鎮壇河村,放眼望去甘蔗林郁郁蔥蔥、挺拔茂盛,微風吹拂,空氣中飄散著甘蔗的甜蜜清香,機器轟鳴,蔗農們準備開始收割甘蔗。
“2023年,我在林逢鎮壇河村承包100畝地種植甘蔗,向農行貸款20萬元用來購買新蔗種、化肥、農藥,機械化種植、護理等,最后純收入5萬多元。2024年,我叫來兩個親戚一起干,承包400畝,向農行貸款60萬元。目前甘蔗已成熟,收割入廠,這下增收有盼頭了。”田東縣思林鎮龍邦移民新村蘭貴生高興地說。
田東縣地處右江河谷盆地,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種植甘蔗歷史悠久,常年種植面積約20萬畝,是廣西糖料蔗基地之一。近年來,當地政府依靠改革創新機制,以田東南華糖業有限責任公司為核心,采取“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大力推進甘蔗優良品種規模化、機械化、高效化發展,不斷提升甘蔗產量,促進農民增收和糖業持續高質量發展。
在農行廣西分行的指導下,農行田東縣支行緊盯甘蔗產業發展,把支持蔗糖企業產能升級、助推農民增收作為服務“三農”的重要工作來抓,不斷提升信貸產品針對甘蔗季節性種植的適用性和靈活性,圍繞甘蔗種植重點客戶開展進村到戶“送服務上門”活動。同時,針對甘蔗種植、收割、運輸入廠加工的各個生產環節,重點支持制糖企業、村企合作社、甘蔗種植致富帶頭人等客戶,按照“一戶一策”制定服務方案,加大對制糖企業信貸支持力度,積極開展農戶信息建檔,利用農戶貸款利率優惠等政策,全力滿足種植甘蔗和制糖企業的融資需求,助力農戶開展甘蔗種植生產。
“黃總,最近你的冬瓜種植情況怎么樣?”“挺好的,有了農行的信貸支持,我的冬瓜種植基地全部采用了地膜覆蓋栽培,防蟲防凍,瓜苗長勢不錯。”2025年1月22日,南寧市西鄉塘區壇洛鎮上正村冬瓜種植大戶黃寶強的地里,來了幾位熟悉的老朋友——農行南寧江南支行的客戶經理。最近南寧市晝夜溫差大且有霜凍出現,農行南寧江南支行上門走訪轄內的村鎮蔬菜種植戶,了解他們的生產情況和金融服務需求。
南寧市西鄉塘區壇洛鎮是傳統農業大鎮,主要種植生姜、南瓜、茄子、冬瓜等蔬菜,種類比較豐富,主要銷往南寧及周邊省份。
近年來,壇洛鎮通過推廣冬瓜種植,帶領越來越多農民走上致富路。上正村冬瓜種植大戶黃寶強是當地的致富能人,今年他種植了450畝冬瓜,人工、種苗、地膜材料等總投入超150萬元,預計這批冬瓜在4月中旬即可集中上市,主要銷往北京、哈爾濱等北方城市。“想要確保好收成,前期要大投入,我有50萬元的資金缺口,就是通過農行的信貸支持解決的。”
蔬菜種植產業的發展,離不開金融活水的滋潤。農行南寧分行主動與南寧市壇洛鎮政府、各村委開展合作,通過“惠農e貸+信用村”的模式,讓種植戶依托村委和自身信用即可獲得農行的貸款支持,辦貸申請、貸款審批、用款還款全流程線上化,實現“讓百姓少跑腿,讓信息多跑路”,有效解決種植戶土地租金、購買設備設施、采購生產農資等方面的資金需求。
“農行給我們村整體授信1400萬元,村民不需要抵押和擔保,就可以獲得貸款。”壇洛鎮上正村黨支部書記黃毓平說,過去,村里蔬菜種植戶缺乏資金支持,導致蔬菜生產投入不足、規模基礎差,對蔬菜市場價格波動風險應對能力也較弱。現在,農行“惠農e貸+信用村”的模式,把上正村的種植資源優勢轉化成鄉村全面振興的發展優勢,讓廣大農民品嘗到優質農產品帶來的幸福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