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譽戰旗名稱:白刃格斗英雄連
授旗時間:1940年11月
授旗時戰斗序列:八路軍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第1縱隊25團3營8連
授旗領導機關:八路軍總部
授旗前后主要戰斗序列沿革:1937年8月1日,組建山西青年抗敵決死1總隊,為3大隊11中隊;同年10月,為決死隊1縱隊1總隊3大隊11中隊;1940年1月,為八路軍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第1縱隊25團3營8連,后編入八路軍第129師暨晉冀魯豫邊區太岳軍區;1941年8月,整編為八路軍第129師暨晉冀魯豫邊區太岳縱隊決死1旅25團3營8連;1943年3月,為八路軍太岳軍區1軍分區25團3營8連;1945年6月,為八路軍太岳縱隊1旅25團3營8連;1945年8月,整編為晉冀魯豫軍區太岳縱隊1旅25團3營8連;1945年10月,整編為晉冀魯豫軍區4縱隊11旅25團3營8連;1947年7月,為晉冀魯豫野戰軍4縱隊11旅25團3營8連;1948年8月,改為中原軍區暨中原野戰軍4縱隊11旅25團3營8連;1949年2月14日,為第二野戰軍第4兵團14軍40師118團3營8連;1950年2月14日,為第二野戰軍暨西南軍區4兵團14軍40師118團3營8連;1955年8月,為昆明軍區14軍40師118團3營8連;1985年8月,為成都軍區14集團軍40師118團3營8連;現為南部戰區陸軍75集團軍特戰某旅3營8連。
“白刃格斗英雄連”誕生于抗日烽火之初,獲此殊榮時為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第1縱隊25團3營8連。面對猖獗兇蠻的日本侵略軍,8連指戰員抱定決死之心,憑著鋼槍上的刺刀一戰成名,令日寇聞風喪膽,讓同胞欽佩贊嘆。在“白刃格斗英雄連”迎風舞動的戰旗里,永遠留下了一個令人血脈僨張的戰斗故事。
1940年8月20日晚8時,針對日軍在抗日根據地推行的鐵路為柱、公路為鏈、碉堡為鎖的“囚籠”政策,八路軍對日軍發起了百團大戰。抗敵決死隊第1縱隊25團,承擔了破襲正太鐵路山西壽陽境內馬首火車站、斷敵交通命脈的重任。
25團從太岳區駐地出發,跨過日寇封鎖線,經8天晝夜行軍,到達了大落坡村。這里位于馬首火車站和日軍布有重兵、建有據點的龍化山之間,便于機動作戰。
戰斗打響后,25團團長鄒魯、政委凌則之指揮部隊圍攻日軍盤踞的馬首車站,只留下3營8連在團指揮所駐地大落坡村擔任預備隊,同時負責保衛團指揮所和村民安全。
狡猾的日寇一邊在馬首火車站拼命抵抗我軍攻擊,一邊打起偷襲我方25團團部的主意,妄圖既報復我軍,又解馬首之圍。為此,日軍登木小隊長率50余人特別行動小隊,趁著夜黑雨急,利用青紗帳作掩護,偷偷繞過龍化山,從八路軍部隊的戰斗分界線中間隱蔽穿過,悄悄向大落坡村接近。
大落坡村位于馬首火車站東側不遠處,有40多戶人家,村南面對一條大溝,村北是大路和農田,整個村子從東至西呈一字形排列,布局簡單,易攻難守。

8連進駐大落坡村后,立刻與群眾融為一體。戰士們為村民擔水、劈柴,做好事;鄉親們為戰士燒水、燙腳。
聽著馬首火車站和龍化山兩個方向傳來激烈的槍炮聲,大家心急火燎,求戰心切。指導員張萬清挨班做工作,告訴大家:“耐心等待,仗有我們打的。”
8月21日清早,天色蒙蒙,8連炊事員張生旺在村東頭半坡水井打水時,發現溝底有些戴著鋼盔的黃色人影在晃動,正順著小道向上攀爬。他猛然意識到:敵人來了!立刻放下擔子跑回連隊報告。
幾乎同時,在團部留守的25團參謀長李懋之也接到了2營匡慶元營長的緊急電話:日寇已摸到眼皮底下,事不宜遲!
作為留守團部的最高指揮員,李懋之立即讓哨兵鳴槍示警。命令特務連連長張豐志帶人去村東頭設防,團部所有可以作戰的人員做好迎敵準備,并派偵察參謀楊玉中跑步通知8連緊急集合,快速出擊,不惜一切代價在大落坡村外消滅這股日軍。
李參謀長如此調兵布陣,是為了確保團部和大落坡村民的安全,因為當時還不知日寇虛實,擔心這股敵人是先頭部隊,后面可能還會有一兩個中隊的敵人。
不久,情況探明,偷襲的日軍只是一股敵人。李懋之遂將情況報告給正在猛攻馬首火車站的蘇魯團長,告之不必擔心,以免中了日寇調虎離山詭計。
遵照李參謀長的命令,8連連長任尚琮迅速帶領1排和3排,搶占了村東北高地,立即對日軍進行阻擊。指導員張萬清則率2排趕往村東南方向,準備在翼側截擊敵人。
日軍小隊長登木聽到尖厲的槍聲,知道行動敗露,偷襲不成,雖只有50人,但仗著手里有幾挺機槍,隨即拉開架勢,轉為強攻8連高地。
相比之下,我軍雖有人數優勢,但裝備卻落后許多,很多戰士都缺少子彈甚至沒有槍,就連副指導員董躍先也只配備了一顆手榴彈。
很快,日軍的火力優勢就顯現出來,呼嘯的子彈暴雨般傾瀉在我方陣地上,壓得8連抬不起頭來,接著日軍便嘰里呱啦怪叫著發起了沖鋒。快沖到跟前時,8連陣地里突然飛出了十幾顆手榴彈,炸得敵人人仰馬翻。
常言道,來者不善,善者不來。日軍小隊長登木畢竟是特戰老手,慣搞偷襲作戰,一夜風雨兼程好不容易摸到了大落坡村,不搞出點名堂是決不肯收手的。他一面指揮日軍繼續強攻8連高地,一面派一部分日軍順坡南下,向大落坡村口氣勢洶洶地殺了過去。剛好,指導員張萬清帶著2排也趕到了村口,兩隊人馬相距只有10多米遠。
見到近在咫尺的日寇,2排戰士國恨家仇涌上心頭,邊跑邊上刺刀。張萬清高喊:“同志們,殺敵立功的時候到了,跟我沖呀!”隨即手持步槍,怒吼一聲:“殺——”一馬當先沖入敵群。
經過一陣慘烈地格斗,自恃具有特戰經驗的日本兵,被我剛剛組建兩年的2排戰士用鐵血鋼槍阻斷在了村口。
狡詐的登木小隊長又派了一個機槍小組向村西北迂回,打算抄我軍后路,恰被25團派回偵察的李金標三人遇上。李金標毫不遲疑,奮不顧身撲向日軍,先敵開火,擊斃了敵機槍手,繳獲輕機槍一挺。日軍機槍小組誤認為中了八路軍的埋伏,飛也似的逃回本隊。
登木偷襲不成,強攻受阻,迂回失敗,面對高地和村口八路軍的兩邊夾擊,無奈之下撤進了村東北的一片莊稼地里。
8月的農田,長滿了一人多高密不透風的高粱,給我軍射擊增加了難度,幾十個敵人得到了片刻喘息。戰場突然出現短暫的寂靜,氣氛顯得更加緊張。
噴著粗氣的登木豎起耳朵聽著動靜,氣得咬牙切齒。他怎么也想不明白,大日本皇軍訓練有素,從來都是不可戰勝的,今天這些不起眼的“土八路”,怎么竟敢如此硬拼?
還沒等敵人完全回過神來,為了防止敵人利用青紗帳迂回進村,從側面進攻的2排戰士便緊追其后,一個個端著刺刀也沖進了高粱地。頓時,殺聲再次大作,大片高粱搖曳著豐滿的穗頭,好似涌起的紅潮劇烈翻騰,敵我兩軍又纏斗在了一起。
困獸般的登木惱羞成怒,揮舞指揮刀歇斯底里哇哇大叫,命令所有部下3人背靠背形成防御陣形,拉開一副以武士道精神決一死戰的架勢。
拼刺刀一直是日軍引以為傲的看家本領,自認為天下無敵,并確有一套變態的訓練方法和令人恐怖的格斗實力。他們從孩提時便組織劈刺訓練,侵略中國后還拿戰俘和老百姓作靶子練膽。
然而,此時此刻,他們在敢打敢拼的8連指戰員面前,卻顯不出任何優勢。
面對在中國土地上無惡不作、狂妄至極的日本侵略軍,英勇的2排戰士把所有的仇恨都凝聚在寒光閃閃的刺刀尖上,堅定沉著,無所畏懼,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與日寇展開了殊死拼殺。
排長毛占緒一人就刺死兩個、刺傷一個敵人,但自己也被對手刺得遍體鱗傷。
5班17歲的小戰士張臘生,將刺刀捅進了一個敵人的肚子,由于用力過猛,刺刀竟拔不出來。當他彎腰去揀旁邊一支三八大蓋槍時,卻被身后的敵人刺傷右背。他忍痛咬緊牙關,站立不倒,扭頭見班長和另一個戰友也同時刺中了這個敵人。在敵人正下意識地且看傷口且后退之際,張臘生迅疾出槍,一掃一捅,送這個敵人上了西天。
不多久,2排戰士就接連刺死了七八個日寇,雙方拼得難解難分,傷亡都在增加,青青的高粱葉子上被噴濺上鮮紅的血跡。指導員張萬清雖身負重傷,但仍堅持指揮戰士們與日軍殊死搏斗。
緊急關頭,8連連長任尚琮當機立斷,除留3排一個班打掩護外,其余人全部上刺刀,增援2排。
剎那間,沖鋒號響起,年輕的8連戰士們殺聲震天動地,如猛虎般躍出陣地,面無懼色地沖向了敵人……敵我雙方陷入了更為殘酷、慘烈的肉搏戰。
廝殺中,8連戰士倒下一個,又撲上去一個,前仆后繼,奮不顧身。6班一個年輕的戰士被敵刺中腹部,身負重傷,依然沒有放過敵人,順著槍身往前一挺,抱住了敵人,愣是用牙齒咬斷了敵人的咽喉。
刺刀捅彎了,戰士們就用槍托砸;槍托砸碎了,就用小鍬砍;小鍬砍斷了,就用牙齒咬……戰場上的沖殺聲、吶喊聲、刺刀撞擊聲、痛苦慘叫聲交織混雜,此伏彼起,久久回蕩在山谷中。
兩軍相搏勇者勝!最終,敵人硬是被8連這種英勇無畏、視死如歸的氣勢震撼了,嚇倒了!忽有一個敵人帶頭退縮,其他敵人頓如鳥獸散般狼狽逃竄。
登木小隊長見大勢已去,斗志盡喪,與殘兵一起抱頭鼠竄,鉆入村東北高粱地的深處,又被隱蔽在那里的3排堵截追擊,不得已再從高粱地里竄出,只怨爹媽少生了兩條腿。
慌不擇路奔逃時,登木陷進一個泥潭,拼命拔也拔不出腿來,“武士道”精神瞬間全無,只剩求生欲望,內心哀號著祈禱天皇保佑,卻被8連戰士一槍擊中。剩下的幾名殘敵見狀,不管不顧地向東潰逃。
打掃戰場時,團部炊事員張喜碰到了泥潭中耷拉著腦袋裝死的登木,上去就繳他的“王八盒子”(南部十四式手槍),沒想到詭詐的登木突然開槍擊中了張喜腿部。
張喜大怒,忍痛猛撲過去,一手抓住登木的“王八盒子”,一手拔出手榴彈向敵人頭上砸去,直到把登木的腦袋砸成了一個爛倭瓜。
見敵人斷了氣,張喜奪過手槍高興地喊:“我這個火頭軍殺了個小太君,炊事員也能殺敵立功!”
司務長牛顯躍聽到一個山洞里有動靜,便悄悄守在洞口,等藏在里面的日本兵探頭張望時,便猛撲上去狠狠掐住了敵人的脖子,直接將其斃命。之后,牛顯躍喜不自勝,舉著手中的步槍逢人便說:“俺老牛也繳來一桿槍。”
這次大落坡戰斗,從反偷襲到雙方搏殺,再到戰斗結束,僅用了一個小時,而殘酷慘烈的白刃格斗就持續了半個多小時。8連以犧牲、負傷30多人的代價,殲滅了包括小隊長登木在內的敵人,繳獲輕機槍2挺、步槍48支、手槍1把。
硝煙過后,大落坡村恢復了以往的寧靜,戰士和鄉親們開始打掃戰場,收殮烈士們的遺體。他們默默取下烈士緊握的染成血色的鋼槍,松開他們死掐著日寇喉嚨的雙手,沒有眼淚,沒有話語,只有對日寇的仇恨和對烈士的緬懷。
這些倒下的八路軍戰士都還如此年輕,有的是失去家園的普通農民,有的是來自北平的熱血青年,為了不當亡國奴,為了多消滅一個敵人,永遠長眠在了大落坡這片土地上……
大落坡一戰,使“白刃格斗連”威名遠揚。在彈藥奇缺的八路軍中,刺刀是最能體現忠勇和無畏的兵器,在他們眼里,敢于端起刺刀拼殺的軍人,才是真正的強者和無敵的戰士。
8連指戰員用鮮血和生命,打破了“八路軍拼刺刀拼不過日軍”的誣陷,挫敗了日軍打亂八路軍25團作戰部署的企圖,斗出了戰勝日軍的信心,殺出了八路軍的血性。
捷報上傳后的一天傍晚,大落坡村殘陽似血,十幾匹戰馬疾馳而來,八路軍野戰政治部主任羅瑞卿專程來到8連駐地慰問官兵。聽了匯報,羅瑞卿激動地夸贊道:“8連是個白刃格斗英雄連,打得英勇頑強。一個年輕的部隊敢與敵人刺刀見紅,我們回去要通報表揚,戰后要授予獎旗。”

百團大戰結束后,八路軍第129師師長劉伯承、政委鄧小平通電表彰8連不怕犧牲、奮勇殺敵的英雄事跡,獎勵8連“英勇頑強”錦旗一面。
1940年11月,八路軍總部授予8連“白刃格斗英雄連”光榮稱號,張萬清、李金標、牛顯躍、張臘生等被評為戰斗英雄。
縱觀世界軍旅,有戰斗士氣的軍隊不算少,但是有白刃格斗勇氣的軍隊并不多,有“白刃格斗英雄連”視死如歸精神的軍隊更是鳳毛麟角。
“白刃格斗”,充斥血腥味,過程異常慘烈。染血的刺刀,耀眼的戰旗,忠實記錄了抗日先烈與侵略者刺刀見紅的血戰過程,有力見證了八路軍與兇殘日軍不惜同歸于盡的英雄氣概。
如今,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的中國,比任何時候都需要鋼鐵長城的堅強支撐。傳承了“白刃格斗英雄連”精神的中國軍人,是共和國和平安寧的可靠保證,必將把各類犯我中華者再次送到注定失敗的“大落坡”!
(執筆人為葉征、歐陽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