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學科項目化學習是實現新課標中跨學科主題學習的有效方式。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開展跨學科項目化學習,教師要分析跨學科項目化學習的特征與模型,圍繞項目選擇、學習目標、項目內容三方面進行設計,同時,在實施過程中注重創設情境、初步感知、深入探究、遷移應用等要點,努力實現“以科學賦能,讓項目映照真實世界;以綜合實踐,讓活動滲透生活點滴;以家校聯動,讓習慣成就美好未來”。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明確指出“積極開展主題化、項目式學習等綜合性教學活動”,強調“綜合實踐活動側重跨學科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鐚W科項目化學習是指為了解決一個真實而復雜的問題,學生學習并創造性地整合不同學科的核心知識和能力,以形成整合性的項目成果和新理解。如何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開展跨學科項目化學習,成為一線教師探索的重要課題。
一、跨學科項目化學習的特征與模型
(一)跨學科項目化學習的特征
第一,跨學科項目化學習具有真實性。探究的驅動性問題來源于真實世界,符合學生自主發展的需要,這類問題不是一般的簡單問題,而是十分復雜,需要學生運用跨學科的知識和能力才能解決。
第二,跨學科項目化學習具有綜合性。學生圍繞驅動性問題,在真實情境中綜合運用知識和能力協同解決問題。這類問題的解決不是簡單地將多門學科知識進行疊加與組合,而是需要學習不同學科的知識,再將所學知識與方法綜合運用,在學習探究的過程中整合解決問題。
第三,跨學科項目化學習具有持續性。完成一次跨學科項目化學習,需要經歷一次中長周期的持續探究。根據問題解決的邏輯,學生在不同階段會經歷不同的探究過程。例如,在某個階段只需用到A學科知識,但到了下一階段可能就需要同時用到B學科和C學科的知識,而這些知識如果學生沒有學習過,則需要學習理解后再進入下一階段。學生通過不同學科知識的靈活組合運用,持續探究,最終才能完成整個項目的學習。
第四,跨學科項目化學習具有物化性。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跨學科學習產生整合性理解,但最終還需要把項目成果創意物化。這樣的跨學科成果可以是一份綜合性的研究報告,還可以是某一項模型或作業,但都應該是指向現實世界、有價值的、能解決前期驅動性問題的物化成果。
(二)跨學科項目化學習的模型
跨學科項目化學習主要包含組合、遞進、沖突三種模型(見圖1)。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遞進型運用較為廣泛,在本案例中也是采用遞進型方式進行探究。學生經歷項目導入、項目設計、項目實施、項目展示、項目反思的全過程,把“小學生怎樣正確保護視力?小學生怎樣科學防控近視?”這兩個本質問題進一步細化成若干個驅動性問題,按照問題解決的邏輯分解成“科普認知場:識眼;實踐探究師:愛眼;行動計劃師:護眼;實踐設計師:明眸”四個子項目。學生在項目實施中不斷調整優化,將多學科知識進行融合與遷移,最終實現問題的解決。
二、跨學科項目化學習的設計
(一)項目選擇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選擇與組織具有自主性?!吨行W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指出,要基于學生發展的實際需求,設計活動主題和具體內容,并選擇相應的活動方式。本項目針對影響兒童健康和全面發展較為突出的近視問題進行設計。近年來,小學中高年級近視率居高不下,三至六年級學生對近視的認識主要來源于生活經驗,對近視形成原因、怎樣預防近視缺乏系統全面的認知。因此,保護視力不能僅停留在口頭上,還要通過系統學習去科學預防,從而實現近視率的降低。
(二)學習目標
根據新課程方案的培養目標,結合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價值體認、責任擔當、問題解決、創意物化的四維目標要求,本項目旨在綜合多學科知識,深化德育融合,引導學生探究近視的成因及危害,并通過調查采訪、宣傳倡議等形式不斷提高學生對近視問題的重視,使學生自覺加強體育鍛煉,按時作息,并能結合自身生活學習需要,創意設計課間游戲、午睡用品等,認識“守護‘睛’彩”的重要性,激發為“EYE”行動的積極性,最終達到科學預防近視,實現健康生活。本項目共包含四個子項目,每個子項目適用于不同年級的學生,分別設置了不同的目標(見表1)。
(三)項目內容
本項目中的四個子項目分別涉及綜合實踐、科學、語文、數學、體育、美術等學科領域,同時指向學科教育與德育的融合創新。子項目1揭示了近視的成因,主要目的是展示項目背景,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近視防控知識。在子項目2中,學生通過調查采訪,了解小學生近視現狀,自主形成保護視力的意識。子項目3要求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自主制訂護眼計劃,探究問題解決的方法。子項目4賦予學生實踐設計師的角色,引導各組學生多途徑防控近視。這些內容都是在課前讓學生利用項目導學單進行自主混合學習,課上學生聯系跨學科知識進行交流討論及成果展示,課后學生進行自主實踐、合作探究活動。具體的項目內容見表2。
三、跨學科項目化學習的實施
(一)創設情境——“視”關你我
教師呈現真實問題情境:五年級學生小明在體質健康測試中發現自己的近視已高達600度,他想到了前階段班主任老師在晨會課上講到的《江蘇省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責任清單》,里面對學生個人提出了“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積極參加戶外活動”等6條護眼具體要求。但他目前已是高度近視,現在采取措施還來得及嗎?
通過這一真實情境引出驅動性任務一:認識我的身體——眼睛,教師首先引導學生觀察眼睛,初步了解眼睛的構成;出示眼部結構圖,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眼睛的結構。接著,帶領學生進入任務二:認識我的感官——視覺,讓學生了解眼睛和耳朵、鼻子、舌頭等都是感覺器官,可以幫助我們獲得信息,認識周圍世界。其次,引導學生根據生活經驗猜測哪些因素會導致近視,并通過書本、查找資料等方式,得出遺傳因素、環境因素、誘發因素三方面原因。最后,回到問題情境,針對小明的問題,進一步探究高度近視的危害。
(二)初步感知——“睛”彩童年
基于前一階段的探究,學生具備了對近視的整體認知,但對防控近視的認識還存在不足,不清楚怎樣準確自測視力,也不了解班級、年級乃至全校學生的整體視力情況,對于呼吁同學們重視保護視力也缺乏信心。因此,在本子項目中主要是優化活動實施的方式和路徑,進一步推進項目化學習。
首先,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學會小組合作準確測量視力,知道定期檢查視力是保護眼睛不近視的方法之一;然后,通過班級、年級抽樣調查,得出現階段全班、全校學生近視現狀的結論。同時,為直觀感受“小眼鏡”的苦惱,每組安排學生開展預約式訪談,將訪談記錄整理成冊;最后,針對目前學校近視率現狀,結合所學知識,通過倡議書、宣傳小報等方式向全校師生開展近視防控的宣傳。這樣一來,學生自然而然形成自覺保護視力的意識,敢于提問、敢于質疑的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也在無形中得到培養。
(三)深入探究——“目”浴陽光
跨學科項目化學習要求學生親歷活動過程,將各學科知識重新按照問題相互整理,形成創造性的新見解。在本子項目實施前,教師出示《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核心知識十條》,讓學生進一步開展發散性思考:還可以從哪些方面預防和保護視力?學生在交流探究中得出合理作息、科學膳食等方法,從而進一步開展項目探究。
學生結合數學中學到的24時計時法知識,自主設計作息時間表,學會合理安排時間,讓眼睛得到充分休息。同時,在制訂護眼膳食計劃的過程中,將課堂從學校延伸到家庭,實現家校聯通,共同防控近視。針對班級學生對做眼保健操不重視、不認真的情況,學生自主探究,進一步強化保護視力的主人翁意識,探索出更多能有效防控近視的妙招并互相分享。在這一階段的活動中,學生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知識間的內在關聯更為顯現,綜合運用也更順暢。
(四)遷移應用——相伴“瞳”行
學科知識學習能夠培養學生某一方面的核心素養,而跨學科項目化學習則是面向未來的,能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在教學中,教師適時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學習支架,也能幫助學生更好地解決問題,讓學生形成整合性的項目成果和對各學科知識的新理解。
在成果展示環節,學生分別展示自己的項目化學習成果,如護眼燈選擇報告,給同齡人提供科學選購指南。通過對比實驗,探究蒸汽眼貼的秘密,讓學生學會科學預防近視的方法。結合教師提供的課間游戲設計表(見表3)、午睡用品設計表(見表4),學生自主設計適合小學生的課間游戲,現場演示玩法,身體力行保護視力;針對現在每天在校午睡的實際,探究學生不同睡姿對視力的影響,創意設計合適的午睡用品。
四、跨學科項目化學習的思考
(一)科學賦能,讓項目映照真實世界
本案例來源于學生的真實生活,以學生對保護視力的疑問作為項目開展的驅動性問題,而解決問題的線索不是空洞的,是基于科學二年級下冊的學習內容“觀察我們的身體”“通過感官來發現”,以及五年級上冊的學習內容“我們的身體”“制訂健康生活計劃”,并通過跨學科的形式,開展一系列子項目的實施,以達到在識眼、愛眼、護眼、明眸的過程中綜合育人的目的。
(二)綜合實踐,讓活動滲透生活點滴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跨學科實踐性課程。本案例共分為四個子項目,每個子項目都以任務驅動的形式引導學生自主進行實踐探究,在活動中充分運用各學科知識進行實踐。在評價方面,采用“過程性評價+終結性評價”的方式,強調表現性評價,充分發揮評價的導向、促進作用。同時,項目開展的不同階段制訂相應的評價標準,通過項目評價,促進學生不斷反思,最大化發揮項目化學習效用(見表5)。
(三)家校聯動,讓習慣成就美好未來
視力的保護需要學校、家庭及學生共同努力。因此,本案例還設計了以護眼燈的選擇、蒸汽眼貼的秘密為主題的活動內容,引導學生在家也要注重視力的保護,從而充分發揮家校社協同育人作用,真正實現學生良好用眼習慣的養成。
此外,本案例在實施時也遇到了一些困難,如在完成“準確測量視力”這一任務時,因測量設備等客觀因素,學生雖經歷了小組合作、動手操作等活動,但測量的準確度無法保證,因此也對教師指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午睡用品的設計和制作環節,學生設計出的相關用品也有待進一步優化。今后,針對本項目的實施和作品展示方面,教師也將做進一步改進和完善。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滄浪實驗小學校)
編輯: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