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是國家教育公共服務的綜合集成平臺,聚焦學生學習、教師教學、學校治理、賦能社會、教育創新等功能,已在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方面取得階段性成果。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在義務教育階段的應用,是賦能區域教學優質均衡發展的重要舉措,也為區域教學優質均衡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一、智慧教育平臺在不同區域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使用現狀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進,智慧教育平臺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技術手段,已經在我省小學語文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一)普及程度
在城鎮地區,智慧教育平臺的普及率較高,大多數學校都已經配備了相應的硬件設施,如電子白板、智能教室、平板電腦等,教師和學生能夠較為方便地使用智慧教育平臺進行教學和學習。由于經濟條件和資源配置限制,一些農村小學仍無法配置錄播室、電子白板,教學中多媒體設備也極其匱乏,更談不上使用智慧平臺的資源。
(二)應用方式
1.教師可以利用智慧教育平臺的互動功能,如投票、答題等,提高課堂的趣味性和學生的參與度。
2.智慧教育平臺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包括課件、教學視頻、作業單、資源庫等,教師可以根據需要下載和使用這些資源,豐富教學內容。
3.學生可以通過智慧教育平臺進行自主學習。平臺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和興趣推薦學習內容,實現個性化教學。
4.教師可以通過智慧教育平臺布置和批改作業。平臺能夠自動記錄學生的學習數據,作為教師評價學生的依據,有助于教師有效進行學生的成績管理及綜合評價。
(三)存在的問題
部分教師對智慧教育平臺的功能缺少了解,使用不夠熟練,缺乏有效的技術培訓。智慧教育平臺雖然資源豐富,但質量參差不齊,需要教師花費時間篩選和整合。還有部分教師在教學中過分依賴智慧教育平臺的資源,忽視了傳統教學手段的優勢。
二、智慧教育平臺對促進不同區域小學語文教學優質均衡發展的意義
智慧教育平臺作為一種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對促進小學語文教學優質均衡發展具有重要意義:(1)智慧教育平臺能夠集中優質教育資源,通過網絡共享給不同地區的小學,尤其是教育資源較為匱乏的農村和偏遠地區。這有助于縮小城鄉、區域之間的教育差距,實現教育資源的均衡分配。(2)智慧教育平臺提供的多媒體教學資源和互動工具可以使語文課堂更加生動有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3)智慧教育平臺為教師提供了多樣化的教學工具和方法,有助于語文教學效果的提升。(4)智慧教育平臺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習慣、興趣和掌握程度,推薦適合的學習內容和練習,幫助學生實現個性化學習。(5)智慧教育平臺提供的即時通信、討論區等功能,使得師生之間的交流不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增強了師生互動,有助于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并提供幫助。(6)智慧教育平臺可以讓家長更直觀地了解孩子的學習進度和存在的問題,加強家校合作,共同促進學生的語文學習。(7)智慧教育平臺可以收集和分析學生的學習數據,為教師提供教學反饋,幫助教師調整教學策略,實現教學目標的精準化。(8)智慧教育平臺的應用對于推動小學語文教學的優質均衡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它不僅能夠提高教學質量,還能夠促進教育公平,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智慧教育平臺賦能區域小學語文教學優質均衡發展的實踐路徑與策略
(一)適宜甘肅地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樣式
通過智慧教育平臺提供的豐富的線上資源,我們可以將線上教學與線下課堂相融合,不斷探索嘗試適宜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
1.雙師課堂的嘗試
這種教學模式利用平臺推薦的教育精品課讓學生邊聽邊提出問題。教師在自己的課堂上討論解決,彌補備課中資源不足的問題,實現資源共享。例如:我在教學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故宮博物院》時,我和學生先一起觀看蔡亞蘭老師的部級精品課。在蔡老師的課上,我們不僅看到了航拍的視頻,直觀感受了故宮的規模宏大、建筑雄偉,還感受到她巧妙的設計思路,將課文的問題預設轉化為做旅游攻略,極大地增強了學生的參與度。第一個任務:為家人計劃故宮一日游,畫故宮參觀路線圖時指導學生落實本單元“有目的地閱讀”的語文要素,從課文給出的四則材料中快速找到相關內容,然后仔細閱讀,提取關鍵信息。接著,教師引入學校參觀日制作參觀路線的情景,讓學生明白制作路線圖需要圈出參觀的景點、了解參觀方向、用箭頭串聯景點這三個要素,讓學生回到課文中尋找材料。通過展示,學生不僅學會了根據家人需要制作個性化路線圖,還能給自己的路線取名“故宮經典游”。第二個任務:選擇一個景點,為家人作講解,運用完成第一個任務的方法完成第二個任務。小導游(學生)利用景點視頻配上導游詞讓大家仿佛身臨其境,大家隨著小導游參觀相關景點。在完成任務后出示評價表請同學評價,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優化。學完這節課,我趁熱打鐵,運用在蔡老師課上學到的方法,選擇一個任務嘗試去做。從完成作業的情況看,學生思路清晰,內容詳盡,質量比以往高許多。實踐證明,利用智慧教育平臺的資源構建雙師課堂的確提高了課堂效率,使學生享受到優質資源。
2.在翻轉課堂中的實踐
翻轉課堂是將傳統課堂的“先教后學”轉變為“先學后教”,借助技術對教學流程實現逆序創新。翻轉課堂中,學生在家學習由教師制作、提供的學習材料,回到課堂進行師生、生生間面對面的分享、交流學習成果與心得。課后,學生完成作業、鞏固總結,拓展反思,以實現教學目標和培養高階思維能力。翻轉課堂具有學生自主掌控學習節奏、增加師生互動、重構教學結構等基本特征。
基于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開展翻轉課堂教學,教師可在課前階段借助平臺提供的自主學習任務單及學習資源,以觀摩資料、問題引導、任務完成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引導學生學習教學視頻和其他教學資源,使學生有針對性地根據自身情況來安排和控制學習進度。教師基于平臺的學習情況進行學情分析,統一解答學生的共性問題。課中,教師利用雙師課堂等優質教學資源,針對重難點問題進行精講,答疑解惑,組織學生分享、交流、討論,基于平臺科技館中的交互沉浸式學習情境以及多樣化的教學資源來開展探究學習活動。課后階段,基于平臺開展總結拓展、作業反饋、作品互評等學習活動。
3.在三個課堂的運用
教師通過三個課堂可以實現一個實驗班的師生現場授課,其他班級通過智慧教育平臺連線加入這個授課班級就可以共聽一節課,還能在課堂上實現互動答題,做到了區域內的資源共享。上學期,我校各科目的優秀教師安排了不同課程,然后將課表發給需要聽課的手拉手鄉村學校,共上一節課。我參與教學了一節語文課,課題為人物描寫一組的《摔跤》一課。考慮到鄉村學生的學情,我在基礎字詞教學部分設置了朗讀、聽寫詞語,提問時通過連線大屏盡量讓他們進行學習展示,提高他們的參與度。后面的教學片段分析、講解,我放慢課堂速度,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學習內容。課后,我與一起參與上課的鄉村教師交流,他說鄉下學生運用多媒體上課的機會比較少,利用三個課堂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拓寬了他們的知識面,實現了優質資源的共享。
(二)智慧教育平臺為促進不同區域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提供的實踐路徑
1.平臺為不同區域的課堂教學提供體系化資源支持
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不僅提供統編版小學至高中各學科的課程教學資源,還配備德智體美勞各種專題教育資源。學科教育資源包里囊括了教學視頻、課件、教學設計、學習任務單、課后練習、電子教材、基礎性作業等體系化資源,極大地便利了不同學科、不同地域教師從中獲得各自需要的教學資源。
2.平臺支持不同區域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施
(1)平臺為各區域小學語文教師備課提供參考資源
備課環節,教師可以結合備課主題使用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中的各種資源,通過資源篩選、資源獲取、資源整合等流程開始備課。以《七律·長征》為例,我備這節課時主要參考了2022年部級優課宋程程老師的案例,她的大單元教學思路使我深受啟發。我也嘗試為《七律·長征》設計“走二萬五千里長征之路”的教學任務,學習情境設為“打造學校紅色文化長廊”,課堂教學活動始終圍繞“完善學校紅色文化長廊”來展開。課前預習環節,我借助平臺的課程資源及網絡資源,制作了長征路線圖、長征中的故事、字詞檢測、詩人創作背景等課前預學資源包,輔助學生了解長征中的相關知識。
(2)平臺助力各區域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我運用智慧教育平臺進行創新教學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借鑒平臺課例的思路方法,助力教學重難點的突破。教學《七律·長征》這篇課文的第一課時,我設計的重難點是“讀詩詞,繪長征路線”。因為學生對紅軍長征的背景及長征的過程了解甚少,所以,我讓學生課前搜集了這方面的資料,課中也利用課件進行補充,讓學生明確長征的起始時間和起始地,然后,根據詩句提供的地名繪制擴充路線圖。先讓學生圈出詩句中的五個地名后,我利用“畫筆”在手繪線路上標出這五個地名,長征路線圖就顯得清晰明了。為加深學生對這五個地方的印象,我備課時將存儲在資源庫中的五個地方的圖片編輯在課件中出示,課堂上我相機解說,讓學生明白這五個地方只是二萬五千里長征中有代表性的地名。
第二,結合學生學習需求和教學活動的實施需求,優化整合了平臺中的素材資源,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提供相應的拓展資源。在“拓詩詞,傳長征精神”的環節,為使學生感受紅軍在長征中經歷的艱難困苦,我在備課時搜集了平臺中大量的素材及紅軍跋山涉水最終取得勝利的影視圖片,保存在“我的資料庫”中,然后插入課件中。課堂上,我一邊播放課件一邊講述紅軍長征中遇到的苦難及從敵人的圍追堵截到勝利會師的歷程,使學生置身于當時的情境中,也為他們理解毛主席在長征中創作的詩詞做了鋪墊,同時激發了他們課下搜集有關長征詩詞的興趣。
第三,借鑒平臺中的微課資源,引導學生探究理解,同時使用視頻片段,為學生提供支持。第二課時的教學難點是抓住詩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的暖和寒,思考同樣是水,為什么一“暖”一“寒”。理解“暖”時,我讓學生根據課前搜集資料寫的紅軍巧渡金沙江的故事進行講述,在多媒體上同時出示巧渡金沙江的圖片,并補充相關資料讓學生明白為何用“暖”。學生很難理解“寒”字,備課查找資料時,我發現平臺上2022年基礎教育精品課部級優課宋程程老師“飛奪瀘定橋”的視頻能讓學生直觀感受深入理解,只需播放微課視頻中的3分25秒~5分30秒,我先用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自帶的剪輯功能截取片段,命名為“飛奪瀘定橋”,再將保存在資源庫中的視頻插入課件,播放課件時點擊這個按鈕即可。獲得感性認識后,學生從紅軍的穿著、英勇無畏、遭受的慘重損失幾方面說出對“寒”的理解,輕松突破了難點。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客戶端為我的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教學更加生動有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參與度明顯提高。
(3)平臺的助學系統鞏固了各區域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
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助學系統為鞏固我的語文課堂教學成果、促進學生持續學習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教學《七律·長征》一課時,關于課前學習單,我設計了兩個作業:(1)查閱長征中的故事,選擇圖文并茂的寫作或錄制成故事視頻。(2)收集毛主席創作的詩詞,抄寫一兩首。這兩項作業在課堂中均有展示。課后,我將“完善自己的紅色文化長廊”定為實踐作業。學生通過進一步查找資料補充了紅軍長征圖片展、圖文并茂的寫作(視頻)講長征故事,摘抄長征詩詞等欄目進一步了解了長征知識,鞏固了學習成果。學生完成上傳后,通過班級群相互分享。家長也能通過家校群接收作業信息,了解孩子的學習進展,形成良好的家校共育氛圍。
3.借助平臺資源為不同區域教師課堂教學創設對應教學內容的學習情境
學習《宇宙生命之謎》這課,在探索“宇宙中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這個問題時,課本的文字資料說服力有限,我共享了智慧教育平臺上課程資源中北京市海淀區七一小學王晶晶老師的一段關于人類目前科技水平僅限于觀測太陽系的視頻。通過視頻,學生仿佛置身于茫茫宇宙中,切身感受到宇宙的浩瀚無邊超乎了我們的想象,進一步明白了文中說的目前無法斷定宇宙中沒有其他生命,是因為我們目前的科技水平無法探測到太陽系以外的宇宙奧秘。
(三)智慧教育平臺賦能不同區域學生學習的實踐路徑
1.智慧教育平臺提供中小學各科教學資源
教育平臺確保所有地區的學生都能訪問到同樣的學習材料,這些資源對偏遠地區的學生尤其寶貴,縮小了城鄉、區域間的教育資源差距。
2.智慧教育平臺為學生提供針對性的輔導和強化訓練
智慧教育平臺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習慣、知識水平和興趣愛好分析學生的學習數據,及時發現學習中的難點和弱點。
3.智慧教育平臺支持在線討論等功能,使不同地區的學生能夠進行實時互動和合作學習
這種互動不限于學生之間,也包括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動力。
4.智慧教育平臺提供學習管理系統
我利用常見的應用打卡功能設置學生作業的打卡,管理課程內容和布置作業。將學生平時的作業等級、課堂答問和測試成績輸入成績管理中,最后根據平臺對學生給出的評價來對他們進行綜合評價,極大地方便了對學生的學習管理。
(四)智慧教育平臺賦能城鄉教師專業發展的實踐路徑
教師專業發展實踐路徑旨在促進城鄉教師專業發展,助力提升城鄉學校師資水平。平臺為鄉村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資源、空間、評價的支持,服務教師開展協同教研、網絡研修等,促進教師教研、培訓 等教學能力的提升。
一是智慧教育平臺承載的資源為教師教研提供材料。平臺專門設立的“教師研修”板塊,開設了師德師風、通識研修、學科研修、作業命題、幼教研修、特教研修、國培示范、院士講堂、名師名校長等欄目,形成了研修“課程超市”,方便不同區域、不同水平的教師自主選修。
二是智慧教育平臺為教師研修提供了廣泛的研修空間。我所在的教研組經常在教師研修活動中進行單元集體備課,分享各自教育教學經驗,協作完成研修任務,實現組內的共同成長。
三是智慧教育平臺為教師研修提供多主體、可視化的評價支持,可以助力教師獲得認同感進而能夠快速成長。
綜上所述,智慧教育平臺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大力推廣和應用不僅為我省不同教育區域師資提供了大量豐富的教學資源,而且極大地促進了教育薄弱地區教師對先進教學理念的學習,對縮小先進與落后地區的教育差距起著重要的作用。各地區教育部門應高度重視并大力推進各地中小學對智慧教育平臺的使用。
(作者單位:1.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一悟小學;2.甘肅省蘭州市安寧區陽光小學)
編輯:曾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