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送暖柳絲長,窗外鶯啼乳燕忙。陽春時節,人們不僅鐘情賞柳,而且有食柳芽的習俗,北京尤甚。清《帝京歲時記勝》中便有“香椿芽拌面筋,嫩柳葉拌豆腐,乃寒食之佳品”的記載。
柳葉,即楊柳科植物柳樹初生的嫩葉,別名“柳芽”。其顏色為淡綠微黃色,口感爽滑又鮮嫩清香,須在春季未開花前食用,若長大成葉,不僅難咀嚼,而且苦味會更加濃郁,難以下咽,不能食用了。
大江南北,柳樹無處不見。自古以來,每年春季采食。柳芽采摘下來后,清洗干凈,焯一遍,然后再用涼開水沖洗干凈。隨后放入大碗中,加入適量的生抽、麻油、糖、醋和蒜末,也可放入少許辣椒油。拌勻后即可食用,是下酒的佳肴。或將柳芽曬干,油炸著吃,微苦清香,別有一番獨特滋味。
柳芽餅可甜可咸,既美味可口,又經濟實惠。制作甜柳芽餅,先將柳芽洗凈,拌入面粉中,加入適量白糖及水,攪拌成綠色面糊。然后在鍋壁抹上油,將面糊貼在沾滿油的鍋壁上,用鏟子輕輕將其壓成餅狀。待一面烤脆后,再翻另一面煎烤,直到兩面都呈現出誘人的金黃色即可。制作咸柳芽餅可根據個人口味,加入適量鹽、蔥或瘦肉煎烤即成。
此外,柳芽可以用來泡水喝,俗稱“柳芽茶”,具有敗火除燥、爽神利氣、明目清心的功效。據傳,西山戒臺寺內的僧人曾用柳葉和茶葉混合制成一種“延壽茶”施與香客。有一年春日,康熙帝巡視西山時駐蹕戒臺寺。僧人以“延壽茶”敬之,康熙帝品過后大為贊嘆。此后每年春日,戒臺寺便派僧人到宮中為康熙泡制“延壽茶”。后來,茶房的太監也學會“延壽茶”的制作方法,每年春天都采一些嫩柳芽泡制“延壽茶”。
柳芽不但能食用,而且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春、夏季采收,鮮用或曬干,便可入藥。中醫認為,柳芽味苦、性涼、無毒,歸肺、腎、心經。具有清熱、利尿、解毒的功效。內服用于治療上呼吸道感染、氣管炎、肺炎、尿道炎、膀胱炎、咽喉炎、乳腺炎等各種炎癥感染及痧疹透發不暢、皮膚瘙癢;外敷用于癤腫、化膿性腮腺炎、乳腺炎、丹毒、燙傷等。將柳芽制成膏藥敷在癤腫處,每天換藥,久之便可治愈;牙痛煎柳芽湯含漱可止痛。
醫書古文獻中關于柳芽的記載屢見不鮮,《圣惠方》載:“治眉毛癢落:垂柳葉,陰干,搗羅為末,每以生姜汁,于生鐵器中調。夜間涂之,漸以手摩令熱為妙。”《本草綱目》稱:“柳為本經下品,性味苦寒,無毒,可治療風水黃疸、瘡癰腫毒等癥。”《本草再新》亦載:“柳頭平肝,發(散)熱,能托能升,敗毒,發斑,治小兒痧痘等癥。”
因柳芽入心、脾二經,對肝腎虧虛、心脾失養都有極好的調節作用,難怪唐朝人用柳芽治療黃疸。現代研究還表明,柳芽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胡蘿卜素、維生素C、鈣、鐵、多種氨基酸等,對健康頗有益處。柳芽含碘豐富,每千克鮮柳芽含碘10毫克,高于一般食物,對甲狀腺疾病有一定療效。柳芽中還含有柳酸和水楊酸糖甙,是天然的阿司匹林,可消炎殺菌、抗血栓。取新鮮柳芽加水煎成湯藥,可以減輕因高血壓引起的胸悶氣短、失眠多夢癥狀,也可用于治療小便白濁。
柳芽是一款極具春天氣息的天然食材。春日里,吃著柳芽制作的各種美食,不僅品嘗到了春的味道,還可祛除濕氣,抵御各種病毒的侵襲,提高機體抗病能力。柳芽不失為藥食兩用的綠色佳品。
編輯|張辰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