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現狀
通過《知網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以關鍵詞進行檢索,其中檢索“專業英語”主題詞,結果有77278條記錄;檢索“雕塑專業英語”主題詞,結果有2條記錄;檢索“雕塑專業英語課程建設研究”主題詞,結果有0條記錄。以上對文獻資料的研究可以發現,國內大部分的文獻資料是關于專業英語的,但是專業英語有非常廣泛的學科,而針對雕塑“專業英語”的研究極其匱乏。
在檢索出的與“雕塑專業英語”有關的一篇名為《對雕塑專業雙語教學的探討》的文章,作者是來自吉林藝術學院基礎部的朱帥、周海燕和李彬。文章從什么是雙語教學、雕塑專業學生外語學習情況、雕塑專業雙語教學的模式、設計藝術專業雙語教學面臨的困難和雕塑專業雙語教學的具體實踐等五個方面進行分析和闡述,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雖然已有文獻資料提出與本文相關的論點,但只有一篇文章,故其分析的范圍有限,并且討論的出發點與學校的實際情況有較大不同,因此僅能作為參考。藝術類院校雕塑專業學生學習專業英語的方式不僅要具有普適性,還要立足于學校的辦學定位、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環境,以建設符合學校辦學特色和學生特點的專業英語課程。
教學理念
結構主義是由瑞士著名的語言學家索緒爾(Saussure,F.)在19世紀創立的一種方法論,經過維特根斯坦(Wittgenstein, L. J.)、喬姆 斯 基(Chomsky,A. N.)等人的揚棄與發展,已成為當今社會觀察和分析語言、社會與文化的重要思潮。結構主義認為,語言、社會與文化等都是由表層結構(surface structure)和深層結構(deep structure)組成。在對學校原有公共英語課程和外教所授雕塑專業基礎課程進行整體的分析之后,課程建設可以以結構主義理論為依據,通過對課程開發、課程設計和課程實施等方面的研究,使授課教師對課程有更為深入的了解和認識,既豐富了英語教師在雕塑專業方面的知識,又提升了他們的專業英語能力,助力教師在整體上主導雕塑專業英語課程建設。教師要及時對學生建構的知識和得出的結論進行引導、提煉和總結,對知識的客觀性和正當性進行辯護,以便在尊重學生的創新性、自主性和批判性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嚴肅的、全面的、科學的知識觀。以結構主義理論為依據,教師對學生的知識儲備、學習習慣和方法等方面進行調研,進而通過教學幫助學生建構起完整的知識結構。
在藝術類專業英語教學中存在著偏重英語知識傳授,忽視不同專業學生的個體差異以及忽視藝術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等現象。這導致了英語課在這些專業的設置上流于形式,沒有達到英語教學的目的。因此,在藝術類專業英語教學中,有意識地將差異教學理論貫穿教學全過程,要根據藝術類專業學生的自身特點,轉換教師在課堂上的主導地位,變革傳統的教學方法,即要求教師更多地關注學生本身,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進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切實提高學生專業英語能力。
研究內容
一、雕塑專業學生情況調研
針對不同年級的雕塑專業學生展開調研,調研的范圍應全面,調研過程應具有人文關懷,站在學生的立場上為他們著想,急學生之所急,這樣才能了解到真實的情況,找出問題所在,提供真實可靠的數據。
二、雕塑專業英語學習價值取向研究
價值取向是指人們把某種價值作為行動的標準和努力的方向。大學生作為現代化建設的生力軍,受市場經濟、教育觀念、自身弱點等因素的影響,其主流價值思想雖然是正確的,但在價值取向上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些問題。對藝術類院校雕塑專業英語學習價值取向的研究,是發掘雕塑專業英語學習的內涵、定位、目標和程度等方面可行性的重要依據。
三、雕塑專業英語課程教學內容研究
研究“雕塑專業英語課程建設”指的是把專業英語的課程與雕塑專業課程結合起來,將兩者有機整合。一般高校的專業英語課程和雕塑專業課程是兩個方向的課程,在課程設置方面不存在關聯性。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開展專業英語教學是當前藝術類院校的發展趨勢,但在教育實踐中卻仍有未能解決的問題:如何營造專業英語學習氛圍?如何學習專業英語?如何實現專業英語應用能力與專業實踐能力相融合?通過對雕塑專業英語課程教學內容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整合專業英語和專業課程之間的資源,有效地為特色化的課程建設服務。
研究方法
文獻研究法:通過不同途徑查閱相關文獻資料,了解與雕塑專業英語課程建設相關的理論基礎、研究現狀、研究水平和趨勢等信息。
調查研究方法:通過對不同年級的雕塑專業學生采取調查問卷的研究方法,了解學生需求和所具備的能力。
經驗總結法:通過項目的調查和實證研究,進行資料的歸納與總結,提出適用于雕塑專業學生進行專業英語學習的教學方法。
主要成果
研究立足本校獨特的教學環境,即學生從大一開始就有外教的雕塑專業課程,并且從大一至大三期間,會上多門外教的雕塑專業課,因此,除了大學英語公共必修課之外,應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開設專業英語課程,以便學生及時掌握本專業的相關英語詞匯和表達,為后續的專業課程學習打下基礎。
研究人員在三個年級的雕塑專業學生中發放調查問卷,對雕塑專業學生的專業課程和英語課程進行調研。問卷調查旨在深入了解雕塑專業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的現狀與需求,特別是針對專業英語的掌握與應用能力。調查結果顯示,學生普遍對自身的英語水平感到不自信。同時,許多學生對雕塑專業英語的了解程度較低,且缺乏足夠的語言實踐環境。
在參與調查問卷的三個年級學生中,大三學生在參與調查時的積極性最高,這表明大三學生對英語學習的關注可能更為迫切,大一學生次之,而大二學生的參與比例最低。為了更全面地了解不同年級學生的意見和需求,在未來的調查中將增加大二學生的參與機會。在后續的研究過程中,通過分析不同年級學生的特征和需求差異,可以更好地對課程進行設計,契合各年級學生的學習需求。
參與調查問卷的絕大多數學生對自身英語水平的評價偏向于較差和一般,這表明大部分人在聽、說、寫方面存在困難。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學生們普遍認為遇到的最大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單詞的學習是最大的問題,占比68%,顯示出學生在詞匯量的積累上存在明顯困難。其次,較多學生提到缺少語言練習環境(60%)以及沒能很好地掌握語法(54.67%),這表明學生在實際運用和語法知識的掌握上存在障礙。此外,理解文章內容(53.33%)和聽力(52%)的相關問題也同樣突出,顯示出學生在閱讀和聽力理解方面存在挑戰。相對而言,“其他”選項的比例較低,僅為22.67%,說明大多數問題可以歸納到上述幾個主要方面。根據這些數據信息,在后續的課程設計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調整:第一,詞匯學習:引入更有效的詞匯記憶法,如使用詞根詞綴法、聯想記憶法等,并結合多媒體學習工具增強記憶效果。第二,語言練習環境:組織更多的語言交流活動,鼓勵學生在真實環境中使用英語。第三,語法教學:加強語法的實際運用訓練,通過練習和應用來鞏固語法知識,而不僅僅是理論學習。第四,閱讀和聽力訓練:增加閱讀理解和聽力練習的頻率,利用多樣化的材料(如新聞、電影等)提升理解能力。第五,個性化學習:協助不同水平的學生制訂個性化的學習計劃,幫助學生設定合理的學習目標,教師定期實施英語水平評估,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進步情況,并及時調整學習策略。
調查問卷顯示,學生認為聽力是與英文外教溝通中最難的方面,其次,口語表達及詞匯運用方面的困難也較為突出。為了增強學生與英文外教的溝通能力,應當在課程中增加聽力訓練和外教的聽力講座,以幫助學生適應不同口音和語速。可以通過課堂游戲、情境對話等方式增加詞匯量,使學生在實際交流中更自信。鼓勵學生參加小組討論,增強口語表達能力,提升溝通的流暢性。
通過收集到的數據,可以看出雕塑專業英語情況:只有20%的學生表示有過了解,而37.33%的人聽過但并不了解,42.67%的人則表示完全沒聽過。這表明大多數雕塑專業的學生對雕塑專業英語的了解程度較低,尤其是沒有聽過的比例較高。在用英文介紹雕塑作品的能力上,不同的學生存在明顯差異。只有5.33%的學生表示能夠熟練使用雕塑專業英語進行描述,而41.33%的學生能進行簡單介紹,但對內容專業性缺乏把握,53.33%的學生則表示完全不能用英文介紹。這表明大多數學生在英語表達能力上存在較大不足,尤其是在專業領域的表達上。根據數據分析,77.33%的學生表示沒有上過雕塑專業英語課程,而只有22.67%的學生表示上過相關課程。這表明大多數學生對雕塑專業英語課程的接觸較少,可能意味著該課程的普及度不高。為了提高學生對雕塑專業英語的認知,可以開設雕塑專業英語選修課程,為學生提供專業的學習資源和資料,提升學生對雕塑專業英語的理解能力和使用能力。
根據數據分析,學生更希望雕塑專業英語課程的課堂以教師講授示范為主,多講與本專業相關的知識內容,獲得了81.33%的選擇比例,顯示出學生對傳統授課方式的高度認可,以及在專業知識方面的欠缺。也有60%的學生選擇自主學習和教師輔助有機結合的學習方式,表明學生對自主學習的需求逐漸增加,更希望教師能夠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能力和學習需求而給予適當的指導。關于雕塑專業英語選修課成果,學生對制作英文短視頻介紹雕塑作品和設計雕塑作品的英文產品廣告感興趣,分別占比61.33%和58.67%。這表明學生對于動態和視覺化的展示形式有較高的偏好,可能因為這些形式能夠更生動地傳達雕塑作品的特點和魅力。制作雕塑展覽英文宣傳手冊和制作雕塑作品英文介紹PPT的選中比例相對較低,分別為48%和44%,這可能反映出學生對靜態展示形式的興趣不足,或者認為這些形式在信息傳達上不如前兩者有效。根據調查問卷的數據進行分析,可以了解學生的喜好,在課程中有效地結合多媒體教學,讓學生在制作手冊和PPT時也能學習如何運用視頻和圖像增加內容的吸引力,同時還應不斷接收學生的反饋,以持續優化課程內容和形式,確保其符合學生的期望和市場需求。
研究人員通過該調查問卷充分了解雕塑專業學生的專業英語能力、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和學習策略,有效地探究了適合本校雕塑專業學生的專業英語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方法,逐步形成研究報告和雕塑專業英語課程相關材料,為更好地進行雕塑專業英語課程建設做準備。
雕塑專業英語課程建設應以學校特色、專業特色和學生特色為基礎,豐富教師的教學思想,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統一,以加強雕塑專業學生與專業課外教溝通的能力,提升學生用專業英語介紹雕塑作品的能力,以增強學生學習英文雕塑前沿知識的能力為目標,不斷豐富課程內容,優化課程結構,凝聚優質教學資源,為學校的教學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簡介:
黃蕾,1987年生,女,廣西北海人,副教授。本文系2022年度教育教學改革課題(編號:BYJG202221)研究成果。作者單位:北海藝術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