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商業航天產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山東海陽海上發射基地已具備常態化發射能力,星際榮耀、藍箭航天、星河動力、天兵科技等多家民營火箭公司的“雙曲線”“朱雀”“谷神星”“天龍”等系列運載火箭發射任務捷報頻傳,在可回收重復使用、垂直起降技術、低成本和規模化生產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隨著發射能力的提升,我國衛星工廠也迎來投產、擴建熱潮。衛星互聯網領域的3個“萬星星座”組網計劃已經啟動,銀河航天、吉利衛星等分別建成了新一代衛星智能制造工廠,形成年產數百顆衛星的低成本批產能力,我國商業航天產業萬億級市場蓄勢待發。
目前,我國商業航天可以做到完全的技術自主,但與國際競爭對手相比,在火箭發射頻次和規模、可重復使用技術、衛星批量生產等技術水平上仍存在一定差距,尚未真正實現低成本、快速化部署大規模衛星星座的能力。此外,我國商業航天企業離真正的商業化還有較長的路要走,各經營主體的商業盈利模式仍未固定,在品牌認知度和國際市場渠道方面有待進一步拓展。未來,須政府、企業和市場緊密配合,多措并舉。
政府要繼續扶持商業航天產業。優化行政監管機制,簡化火箭發射、頻率使用、衛星運營等活動審批流程,放寬審批要求,縮短審批時間。明確安全監管要求,通過法治手段維護相關經營主體權益,鼓勵社會資本有序參與各類航天活動,保障航天技術創新能力和智慧成果。加大產業扶持力度,對火箭可重復使用、衛星批量化生產等關鍵技術研發給予資金支持,拓寬商業航天融資通道,推動國家航天技術向民營企業轉讓,開放國家空間基礎設施給商業航天使用,鼓勵商業航天企業平等參與國家項目,完善政府采購商業航天產品和服務渠道,支持商業航天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企業要堅持商業化運作邏輯。商業航天企業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在政府訂單之外,積極拓展商業訂單來源,努力開拓國際市場份額,完善風險評估和控制體系,做好市場需求調研,充分考慮研發失敗、發射失利、衛星失效等各種風險,通過商業航天保險配套服務降低損失,并在核心業務之外嘗試拓展航天科普等多元化的盈利模式。
還要充分激發產品服務的大眾應用場景。商業航天發展的目標是使航天產品和服務從“奢侈品”轉為“消費品”,將衛星應用嵌入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培育衛星應用服務企業,大力拓展衛星通信、衛星導航和衛星遙感的行業應用場景,培育商業航天在行政管理、應急通信、國土測繪、國家安全等領域的服務需求,研發制造消費級衛星通信設備、衛星互聯網終端,讓越來越多的人感受到商業航天帶來的發展福利和生活便利。
文/孔得建 選自中國經濟網
《從報表看企業——數字背后的秘密》
作者:張新民
本書從管理的視角出發,以作者獨創的“八看”分析框架為路徑,從成本決定機制、財務管理質量、風險及前景等方面對企業財務報表進行透視,并通過理論與方法的創新,指導中國企業分析財務報表。本書提出的分析框架對現有企業的財務分析具有極強的指導性。
《流程讓管理更高效:流程管理全套方案制作、設計與優化》
作者:鮑玉成
企業如何實現流程化管理?本書分享了流程管理設計與制作的作用、設計要點與難點,并附錄了多個管理流程的表格,可以有效幫助企業管理者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工作效率和節約管理成本,確保制度清晰、責任到位、管理規范、全員高效。
《從零開始學項目管理》
作者:肖祥銀
本書系統闡述了項目管理體系和項目管理的實用方法和技術、工具、表單等,具有極強的可讀性。無論是從事項目管理的入門者,還是行家,都有著很好的指導和參考意義。
編輯/王盈 統籌/段燚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
DeepSeek在蘋果App Store下載量霸榜
中國人工智能企業深度求索(DeepSeek)的新模型發布后,熱度持續飆升。截至1月27日早間,DeepSeek在中國和美國區蘋果App Store(應用商店)免費榜上的下載量均排在第一位。這也是中國應用首次在蘋果App Store中國區和美國區同時位居下載量榜首。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網站
中國社交App在美走俏
隨著“TikTok難民”在可能的禁令生效前夕紛紛轉移到替代平臺,中國的圖片分享平臺Lemon8和內容分享平臺小紅書在美國的受歡迎程度激增。有法律專家分析認為,目前來看,如果這項可能導致TikTok關閉其美國業務的法律出臺,Lemon8、小紅書這兩個中國社交App以及作為TikTok替代平臺的其他App將會更加走俏。
美聯社
中國大力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
中國政府計劃通過要求養老金和公募基金對國內股票進行更多投資來提振股市。1月23日,政府有關部門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未來三年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每年至少增長10%。同時,從2025年起,力爭大型國有保險公司每年新增保費的30%用于投資A股。
埃菲社
中國實施《國家全谷物行動計劃(2024-2035)》
中國多個部門近日印發《國家全谷物行動計劃(2024- 2035)》,尋求大幅提高全谷物在國民膳食中的占比(目前占比還不到1%)。該行動計劃設定的目標包括提升全谷物產品的多樣性,制定國家標準以確保其質量和安全,以及向社會宣傳全谷物的益處等。與精制谷物相比,全谷物保留了更高含量的膳食纖維、微量營養成分和生物活性化合物。
英國《金融時報》
中國AI企業正在趕超美國同行
一段時間以來,為了減少對海外高端芯片的依賴,中國AI企業在算法、架構和訓練策略方面不斷嘗試新方法,以在減少計算量的情況下取得顯著效果。特別是深度求索、阿里巴巴、騰訊、字節跳動、月之暗面和零一萬物等中國科技企業一直在穩步縮小與美國同行的差距,甚至在能力上已然追平,在成本效率上正在超越。
日本《日本經濟新聞》
中國氫能產業發展迅猛
據能源研究機構賴斯塔德能源公司最新統計分析,2024年中國利用可再生能源制造綠氫的產能為22萬噸,占世界總產能的一半以上。有專家表示,與原地踏步的日本相比,中國的氫能產業似乎早早進入了大量生產和需求增長的發展周期,其以低價為賣點出口的制造氫氣的電解裝置,已被業內譽為“第四神器”。
編輯/王盈 統籌/蘇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