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萬事,吃飯為大?!蔽覈且粋€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安邦的頭等大事。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作為山區面積約占國土面積70%的多山國家,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必然要重視開發森林食品,也就是以森林生態環境下生長的植物、微生物及動物為原料生產加工的各類食品。
一是要以發揮比較優勢為原則,擴大優勢作物供給,利用廣袤山區的自然優勢與特色,提高我國優勢作物總體供給水平,確保各個農業區之間暢通、協作、互補,建立健全糧食供需長效平衡機制。
二是要以促當前與利長遠相結合為原則,保障市場供給平衡,重點是依托農業大數據引導山區糧食生產結構調整。
一方面,要培育適宜山區高產量、高質量生產的良種,充分整合現有農業科技人才體系與研發系統,加速推進山區特色良種的研發、培育工作,做好種業支撐。
另一方面,要完善農業科技領域基礎研究穩定支持機制,以山區農業生產為側重點,布局一批創新基地平臺,動員各地高校、農業科技企業及科研院所為山區農業生產提供智力支撐。
對山區來說,一方面,應理順農業人口數量縮減與素質提高的關系,更好滿足新型農業對高素質勞動者的需求,培養一批服務山區農業發展的新型職業農民。
另一方面,要梳理土地經營權與經營者的關系,更好滿足耕地流轉的現實要求,重點引導確有困難的農戶采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或者交由村集體等統一經營。
一是科學合理規劃山區糧食現代物流網絡體系,健全一體化的鐵路、公路、水路干線運輸體系。
二是在山區鄉鎮建立多功能倉儲式“糧倉”,通過專業的運輸配送、儲存加工構筑常態化的山區糧食中端流轉體系。
三是在交通發達、規模較大、消費力強的中心型城市建設集物流、存儲、應急、加工、科研、展覽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綜合型糧食產業園區。
編輯/車玉龍 統籌/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