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國資國企,是經濟穩步前行的壓艙石,更是城市發展強有力的推進器。
自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哈爾濱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以來,沈陽市國資國企認真貫徹落實總書記指示精神和黨的二十大關于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實現新突破的部署,奮力闖出了一條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的新路子。
沈陽地鐵集團城建投資破百億元,5條線路建設加速推進,首條“空中地鐵”3號線西段順利開通運營;沈陽汽車與吉利遠程合作,推出金杯吉運E6、E9兩款新能源商用車產品;沈陽盛京金控集團推進設立遼粵科創、國泰君安等子基金16項,規模達58億元,有力支持了一批獨角獸和“小巨人”企業發展……
一年來,市屬企業創新發展的背后,是沈陽市國資國企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打下的堅實基礎。
去年以來,沈陽市國資委精心組織全系統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持續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武裝深化內化轉化。同時,全面落實“黨建入章”“雙向進入、交叉任職”“黨委前置研究討論”“三重一大”決策制度等工作,確保黨組織發揮作用組織化、制度化、具體化。
沈陽市國資國企積極探索“黨建+業務”的有效途徑。重點推動102個黨組織緊密結合生產經營開展“揭榜掛帥”專項行動,簽訂任務書252個,一企一策差異化打造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融合案例樣本372個,充分發揮優秀基層黨組織和黨員作用;加快構建航產、汽車等重點產業“黨建引領、產業鏈接、融合發展”工作體系,為產業振興蓄勢賦能。

沈陽市國資委還成立了教育培訓基地,扎實開展素質能力培訓提升2.5萬人次;聯合市委組織部舉辦推動國企改革攻堅突破實踐鍛煉集訓班,打造全面振興新突破堪當重任的國企人才突擊隊、攻堅隊;揭牌東北地區首家政校企所聯合共建的“新時代東北(遼寧)國有企業高質量黨建研究基地”,著力打造高質量黨建人才中心、創新高地、新型智庫。
過去一年,全市國資國企在助力沈陽產業向新、對外開放、科技創新等方面展現擔當,搭建起外貿、陸港、文體旅等6大產業平臺,帶動沈陽外向型經濟高質量發展。
例如,沈陽城投集團成功引入國家綠色基金4億元,累計引入戰投8億元,進一步壯大環保產業集群;沈陽盛京資產集團推動“班列+綜合保稅區”聯動發展,平穩運營中歐班列(沈陽)集結中心,累計完成到發中歐班列888列,同比增長81.22%,班列開行數量保持東北第一、全國前列。
同時,沈陽市國資國企攻堅“四個結構”改革,著力在“做大、做新、做實、做強、做優”五個方面下功夫、謀突破。尤其在“做新”方面,按照新質生產力發展要求,做好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同步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布局建設未來產業。
沈陽航產集團籌資2億元,設立沈飛民機專項基金,搭建沈陽低空經濟管理服務平臺,攜手多方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航空產業集群;沈陽產投集團聚焦生命健康、電子信息等產業,聯合沈陽市產研院出資4.2億元,設立3支投資基金,落實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項目10個,幫助頭部企業新增授信15億元……
此外,沈陽市國資委還將盤活存量作為推進國企改革的關鍵一環,引導國有企業著力解決土地房產歷史遺留問題,不斷夯實壯大國有資產底數。共計完成土地、房產確權173處,確權面積超131萬平方米,盤活國有資產超15億元。
在國企改革過程中,如果說改布局是“形式”,那么改機制就是“內容”。對此,沈陽市國資委有著特別清晰的實施路徑:圍繞完善體制機制改,圍繞健全制度保障改,把國有企業建成現代化的市場主體,加快打造現代新國企。
一是在遼寧省率先建立專職外部董事制度,選派專職外部董事到沈陽產投集團、沈陽水務集團和沈陽航空集團任職,推動18戶規范運作的重要子企業實現外部董事由集團外人員擔任。
二是攻堅“三能機制”,穿透式開展“三能”機制效能分析評價。推動管理人員競爭上崗、末等調整或不勝任退出。目前,市屬國有企業競爭上崗管理人員占比達53.2%,末等調整或不勝任退出占比達5.7%。

三是實施人才強企“引才行動”。面向全國發布經理層、中層管理、專業技術崗位125個,建立212名優秀年輕經營管理人才儲備庫,打造人才集聚平臺、釋放人才規模效應。
伴隨國企改革步入深水區,國資監管改革的牽引作用更加凸顯。近年來,沈陽市國資委圍繞“放活”與“管好”相統一做文章,不斷加大全市國資國企自我革命與授權放權的力度。
一是建立了國有企業出資人與紀檢監察、巡察、審計“四方聯動”監督協同會商機制。通過聚焦“三重一大”等制度,聯合開展監督檢查,實現了國資監管由“單兵突擊”到“雙槍發力”再到“聯合作戰”的重大突破性轉變。這也成為東北地區國資監管系統首例創新樣板。
二是健全國有資產管理、陽光國企采購、產權交易數智化監管、國資監管“四位一體”的數字化管理機制。通過規劃建設“沈陽市國有企業陽光采購監管平臺”,將118戶市屬一、二級企業納入國資監管平臺管控,切實發揮“陽光國企”平臺功能作用,堵住各類風險點524個。
三是全面加強風險防控。通過啟動市屬企業內控體系有效性抽查評價工作,修訂完善內控制度2398項,制定下發市屬企業投資后評價管理辦法,進一步強化國有經濟運行監測分析,構建起債務風險預警指標體系,對高負債風險企業實行名單制管理。
編輯/車玉龍 統籌/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