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間,中糧集團旗下中糧國際與南非50多個農場深度合作,農作物種植總面積近8萬公頃,在產量層面上形成了南非最大的農產品生產單元;建設運營南非最大的大豆壓榨廠,年均加工能力約50萬噸,占據當地25%的市場份額;拓展玉米散船出口貿易,打通了南非玉米輸華通道,成為該國最大的玉米出口商之一。
在南非自由州省伯利恒市一座農場里,綠油油的田地一望無際,玉米等作物長勢喜人。
“盡管近段時間氣候條件稍差,但作物生長情況還是不錯的,我相信一定會獲得大豐收”,農場主福里笑著介紹,這得益于中糧國際在南非推出的農場簽約合作模式,幫助農場引入堆肥技術,減少化肥使用,提高土壤健康水平,使得土壤保水、保溫、透氣、保肥的能力顯著提升。
中糧國際是中糧集團經營海外大宗農產品的專業化公司,自2014年進入南非市場就推出了農場簽約合作模式,即自耕地業務一體化模式。
在這種全新的農業合作模式中,農場與中糧國際簽約,成為公司長期的農產品供應商。中糧國際為農場提供倉儲設施,農民收割后的農作物會被存入公司提供的筒倉袋,再被運輸到具有保溫、干燥、殺蟲等功能的機械化筒倉里,這樣可極大地減少農場在收儲方面的投入;為農場提供更高產、更環保的種植技術,并開展可持續農業方面的培訓,幫助他們掌握更可持續的種植方式。
更重要的是,中糧國際還會將農場納入自身產業鏈,為他們提供采購、加工、貿易、物流等環節的資源、知識和信息,以減少市場波動帶來的風險,同時助力雙方降低成本,增加收益。
如,根據全球市場動態和天氣條件,與農場共同制定季度生產計劃;根據全球農產品價格波動,指導農場抓住出售糧食最佳時機,甚至會在特殊時期給予農場資金支持,進行農產品的套期保值,同時幫助農民購買農業投入品、為不同農產品定價等。
“我們充分結合自身的資源信息、技術優勢和當地農民的種植技能,通過與農場簽約合作,顯著降低了雙方生產運營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實現了農業生產收益穩步提升”,中糧國際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董事總經理奧洛夫·貝格說。
截至目前,中糧國際在南非的簽約合作農場數量已達到52個,主要分布在姆普馬蘭加省、西北省、自由州省等地,農作物種植總面積7萬~8萬公頃,覆蓋了南非重要的農業生產區。
“南非農業被譽為“非洲經濟巨人”,其農業在非洲大陸中具有顯著的優勢和地位。我國加強與南非的農業合作,有利于促進兩國農業產業鏈供應鏈互聯互通,實現互利共贏,并為中南經貿合作注入長久動力。”專家表示。
近年來,中糧國際還在南非積極推廣農業管理數字化、智能化工具,助力當地提升農業生產效率。



Fieldview是中糧國際專門為南非農場定制的數字種植平臺。平臺通過整合來自播種機、噴霧器、衛星圖像等多種渠道的實時和歷史數據,記錄所有農業作業,幫助農場做出更優決策。
“在農業生產規劃過程中,了解田地的優缺點非常重要。Fieldview正是中糧為我們農場引入的完美工具。有了它,我們可以隨時查看播種和施肥的處方圖。在收獲時,我們能夠全面了解每塊田地整個季節的表現,精準判斷現有田間規劃是否有效,或者哪些區域需要做出調整。”在自由州省北部帕雷斯鎮農場主韋斯特赫伊看來,農場糧食產量之所以能逐年提高,與引入這一農業管理工具有著很大的關系。
中糧國際還在南非引入上線了Agworld農業數據管理系統。這個系統具有種植規劃、預算安排、農業投入品管理等功能,可以記錄計劃活動與實際作業之間的差異,適用于種植者、田間管理人員、農學家、作業承包商等,不僅信息獲取快速,數據便捷易查,還能有效避免差錯的出現。


如今,Agworld已成為南非農場規?;\營的絕佳規劃工具。
“中糧國際利用技術優勢,努力提升南非農業生產的機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提高了當地合作伙伴的收益,受到他們的歡迎與支持”,中糧國際南非公司農業運營總經理薩瑞爾·德·亞赫表示,企業未來將與當地農戶在農業科技、管理技術等方面開展更多交流,推動南非農業向更高效、更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從田間到港口,從技術到貿易,中糧國際在南非的深耕,不僅推動了中非農業現代化,更以產業鏈共贏為“一帶一路”農業合作樹立了新標桿。
編輯/溫碧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