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馬克思主義社會價值觀中國化的杰出成果,凝結著全黨全社會的美好價值共識。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鄉村治理,是助推鄉村治理現代化、實現鄉村文化振興的現實需要,同時也是豐富和發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涵的重要路徑。當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鄉村治理建設中,仍存在著鄉村公共文化體系弱化,村民公德觀念虛化,宣傳引領方式窄化等現實困境。鑒于此,通過構建理念嵌入機制以創新融入方式,完善價值引領機制以發揮道德支撐作用,創新宣傳教育機制以拓寬網絡宣傳陣地,為確保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效融入鄉村治理提供堅實保障。
關鍵詞:鄉村治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鄉村振興;現實困境;融入路徑
中圖分類號:D64"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9902(2025)06-0079-04
Abstract: As an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of the China transformation of Marxist social values,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embody the beautiful value consensus of the whole party and society. Integrating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to rural governance is a practical need to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rural governance and realize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culture.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path to enrich and develop the connot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At present, as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are integrated into rural governance, there are still practical dilemmas such as the weakening of the rural public cultural system, the blurring of villagers' public morality concepts, and the narrowing of publicity and leadership methods. Thus, we provide a solid guarantee for ensuring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to rural governance by building a concept embedding mechanism; improving the value leading mechanism to play a moral supporting role; and innovating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mechanisms to broaden the online propaganda front.
“培育和弘揚核心價值觀,有效整合社會意識,是社會系統得以正常運轉、社會秩序得以有效維護的重要途徑,也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是馬克思主義科學思想的集中體現,更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的繼承與發揚,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信仰,對于維系社會和諧穩定、助推鄉村振興戰略以及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提供了正確價值導向,也為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動力源泉。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鄉村治理實踐,不僅能夠提升農民群體的文化素養與道德涵養,還關乎著鄉村治理的現代化進程乃至鄉村振興戰略目標的實現。
1" 價值向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鄉村治理的價值意蘊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了全黨全社會的價值共識,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價值的“統一體”,為推進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建設提供了精神支撐。鄉村治理作為國家治理的基石,需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鄉村領域內的建設工作。這一工作不僅對于凝聚鄉村社會價值共識、促進農民思想認識提升具有重要意義,更能匯聚起對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目標的必勝信念和磅礴力量。
1.1" 凝聚價值引領的共識共鳴
要充分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凝聚力,就需要將其內涵和要求轉化為人民群眾普遍認同并引起共鳴的價值共識,只有當社會成員明晰價值追求和奮斗目標,才能凝聚起集體主義的向心力,自覺地將“小我”融入到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大我”之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3個層面集中展現了崇高的價值追求,能夠充分調動人民群眾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為新時代推動鄉村振興提供正確的價值引領。
在價值共識過程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社會成員價值認知的根本準則,引領社會成員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自身的價值觀念及價值標準,進而形成一套系統的價值思維,塑造個體與社會和國家高度融通的價值標準。在價值共鳴過程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激發社會成員深層次的情感共鳴,將直觀的情感體驗升華為價值認同的情感表達,有利于社會成員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積極內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進而形成長期穩定的情感價值態度。
1.2" 助推鄉村治理現代化的本質要求
在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進程中,鄉村的發展至關重要。鄉村治理是社會治理的根基所在。鄉村治理現代化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鄉村治理中的重要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承載著中國精神的深厚底蘊,將其融入鄉村治理既是強基固本的基礎性建設,也為推進鄉村治理現代化提供思想源泉及精神支撐。
在理論層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以引領鄉村治理理念的轉變,助推鄉村治理現代化轉型。新時代,鄉村地區的發展重心轉變為解決農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農村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應將農民的訴求與鄉村的高質量發展作為鄉村治理實踐的核心,以建設和美鄉村為發展目標,積極引領鄉村治理現代化轉型。因此,鄉村治理應以中國式現代化為價值目標,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思想,在治理過程中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治理理念,確保村民需求的滿足、村民主體性的發揮和主體性力量的展現,從而為村民謀利益、謀幸福。在實踐層面,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價值引領,在民主參與、法治保障、科學管理和有效決策等方面優化鄉村治理實踐目標,將鄉村全面均衡發展作為實踐重心,在實踐過程中既要滿足村民的物質需要,又要關注村民的精神需求,全方位開展鄉村治理現代化實踐,確保鄉村治理服務人民,治理成果由人民共享,促進鄉村地區全面發展。
1.3" 擔負鄉村文化振興的戰略任務
鄉村文化振興遵循著鄉村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指向,承載著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戰略任務。鄉村文化振興離不開科學方法論的指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推進鄉村文化振興的強大精神支柱、科學的方法論和實踐指南,其中蘊含的視野、目標和方略對于塑造和助推農村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在個體層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國公民價值追求的高度凝練和集中表達,該層面的價值觀念為村民樹立意識和行為實踐提供了正確的思想價值導向,為推進鄉村治理、鄉風建設以及實現鄉村現代化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價值原則、精神支撐和道德涵養。在社會層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結了社會主義社會的價值希求和本質特征,該層面價值觀的傳播有助于剔除鄉村的陳規陋習,加快文明鄉村建設,使廣大村民樹立社會公德意識,培育現代鄉村公共精神,推動實現鄉村文化振興。在國家層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集中體現了國家的價值根基以及終極價值追求,集中體現了我國的主流價值。大力弘揚和傳播主流價值觀,可以使村民自覺將自我發展與國家前途命運緊密聯系起來,加強自身對于國家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從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2" 現實向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鄉村治理的實然現狀
鄉村治理是一項多維度的社會治理系統工程,其目標在于通過科學化、系統化的治理手段以提升鄉村治理的綜合效能,營造出“治理有效”的良好局面。從整體來看,我國的鄉村治理建設正持續且穩步地推進,不斷向鄉村治理現代化目標發展。但從客觀來看,當前我國鄉村治理仍然存在著鄉村公共文化體系尚未完善、村民思想道德素質低下、宣傳引領方式落后等諸多現實問題。
2.1" 鄉村公共文化體系弱化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明確提出:“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核心,以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為載體,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推動鄉村文化振興。”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弘揚和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有利于整合鄉村文化資源,增強村民對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自覺,但當前部分鄉村地區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與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仍有較大差距。
首先,我國鄉村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存在著基層政府認知缺位的問題。進入新時代以來,為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黨和政府把經濟發展作為首要任務,這也就導致了我國“重經濟,輕文化”的發展局面。在經濟發展的關鍵時期,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收益回報難以在短時間內得以彰顯,工作績效無法精準衡量,這也就導致了基層政府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缺乏熱情度和積極性。此外,由于基層政府的認識缺位,使其無法意識到社會公共文化服務是鄉村居民應享有的基本權利,進而造成了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相對滯后。
其次,我國鄉村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存在著配套設施陳舊、形式單一的問題。鄉村是開展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陣地,但當前部分鄉村的文化服務體系出現了結構性短缺及供需矛盾的現實困境。如鄉村書屋形同虛設,書屋和書籍陳舊,難以滿足村民的閱讀需求;送戲下鄉、露天電影的頻次較低難以滿足村民的娛樂需求;科教活動以及文化活動的供給短缺使得青少年無法獲取文化服務,從而影響青少年的精神需求和全面發展。我國部分鄉村的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完全按照標準化、程序化進行,無法深入到村民的個性化需求之中。
2.2" 村民公德觀念虛化
道德觀念在引領鄉風建設以及凝聚民心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伴隨著經濟結構的轉型,傳統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遭到淡化和邊緣化,面臨著瓦解的風險,致使其在制約社會成員的行為上缺乏影響力和號召力,村民缺乏公德意識從而導致“道德失范”行為的發生。
首先,鄉村教育水平具有局限性。遵守社會公德是個人內在涵養的外在表現,而培養有道德、有思想、有涵養的村民能夠助推鄉風文明建設以及社會公德建設。但在部分鄉鎮地區,教育資源普遍短缺,教育水平相對落后,村民難以接受高質量的教育。村民的文化素質落后于時代要求,加之鄉村的學習機會較少,這就導致村民綜合素質差,思想觀念落后,甚至存在封建迷信思想。此外,鄉村地區文化資源的匱乏也導致了青少年的學習機會和就業機會短缺,大多數青壯年會選擇外出務工創造財富,從而導致其接受思想教育的機會少之又少。因此,鄉村地區思想教育工作的短缺成為鄉村治理過程中的短板,鄉風建設和文化建設也面臨著現實困境。
其次,村民公德意識培育機制不完善。村民公德意識的培育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既需要科學理論的支撐,又需要地方體制、制度的保障。當前存在著2個方面的問題。第一,缺乏公德培育聯合教育機制。家庭、學校和社會在教育過程中尚未形成緊密聯動,教育資源未得到整合,從而導致村民無法獲取貫穿始終的社會公德教育。第二,缺乏公德培育的制度保障機制。部分鄉村地區的道德規范僅僅體現了行為規范條例,而缺少對于不合規行為的懲罰機制,從而造成村民社會公德培育受阻,社會公德素養薄弱。
2.3" 宣傳引領方式窄化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善于結合實際創造性推動工作,善于運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開展工作。[2]”在鄉村治理過程中要高度重視互聯網的建設、管理和運用。在智媒時代背景下,互聯網已然躍升為意識形態宣傳與引領的主陣地。科技的迅猛發展不僅全方位地重塑了人與社會的各個方面,也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融入提供了新理念、新路徑、新方法。然而,在當前鄉村治理中,仍然存在傳播媒介單一化、傳播話語體系抽象化的現實問題。
首先,傳播媒介單一化導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路徑窄化。當前大部分的鄉村地區,村民大多通過智能手機、電視、廣播等媒介獲取實時信息,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和引領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個別地區,仍存在新型傳播媒介的匱乏,致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受阻,影響其傳播的廣度與深度,不利于鄉村振興戰略的貫徹執行。
其次,傳播話語體系抽象化導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脫離村民日常生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價值規范、價值準則、價值追求在理論層面的反映,其表現形式為抽象的價值理論范疇,若脫離人們的日常生活,便很難深入人心。在部分鄉村地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呈現形式僅限于標語、口號等,并未切實融入村民日常生活以詮釋其蘊含的內涵及情境,阻礙了村民將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故而,只有將理論化的價值體系轉化為具體可感的價值情境,運用通俗易懂的話語表達,才能幫助村民更好地感知、領悟和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引導實踐活動。
3" 實踐向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鄉村治理的優化路徑
在鄉村治理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推進鄉村治理現代化,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價值引領作用。為此,要從嵌入、引領、宣傳等角度共同發力,夯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治理實踐中的價值統攝作用。
3.1" 構建理念嵌入機制,創新融入方式
“一種價值觀要真正發揮作用,必須融入社會生活,讓人們在實踐中感知它、領悟它。[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鄉村治理的總體框架中,需要根據我國各地鄉村發展不平衡且鄉村文化各異的情況,以具體鄉村為實踐開展的基礎。鄉村不僅承載著鄉村生活,也是村民們最賴以生存的生活場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只有嵌入至鄉村實際生活,才能被農民群體所接受和認同。
首先,要通過通俗化、日?;脑捳Z表達和極具特色的文化載體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村民現實生活相結合。由于村民普遍受教育程度較低,并且日常行為通常以經驗感知、情感交流、習慣準則為基點,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嵌入的實踐過程中就需要摒棄傳統的硬性灌輸法,要借助通俗化、日?;脑捳Z表達以及具有當地特色的文化載體作為橋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鄉村生活的各個方面。
其次,要建立健全鄉村的文化供給與服務體系。習近平總書記對文化建設提出明確要求,“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2]。加強鄉村文化服務供給,既能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還能使村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潛移默化地領會并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因此,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嵌入至農村生活的細微末節,實現理論術語向日常術語、基本原理向生活道理的轉化才能使正確的價值觀念和道德標準被農民群體所接受和內化并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而為鄉村治理提供便利。
3.2" 完善價值引領機制,發揮道德支撐作用
通過發揮村民榜樣的示范作用和基層黨組織的帶頭作用以完善價值引領機制,能夠有效激發村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發揮價值凝聚的共振效應。
首先,應當發揮村民榜樣示范作用。為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實效性,需要充分發揮村民的主體性作用,通過評選鄉村中的杰出個人和楷模為廣大村民樹立起行為典范,不僅能夠激發農民的主觀能動性,形成內在的學習驅動力,還可以使其深切感受到模范人物內在的道德光輝與強大力量,進而深刻體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蘊的道德準則和價值觀念并在潛移默化中將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此外,要構建和完善新鄉賢文化保障機制,積極培育新鄉賢文化。通過發揮新時代鄉賢的模范帶頭作用,引導村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弘揚中華優秀傳統美德,厚植人才振興沃土,為鄉村發展注入新活力。
其次,應當發揮基層黨組織帶頭作用。為調動村民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構建完善的鄉村治理體系,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模范引領作用。一方面,要建立一支強有力的鄉村基層黨組織,加強其在鄉村治理過程中的全面領導,通過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以凝聚廣大農民的價值共識,使農民群眾積極投入到鄉村治理建設中去。另一方面,基層黨組織要具備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念與自發意識。保持黨組織的純潔性和先進性,持續提升黨組織的文化涵養和道德素養,以身作則,引領村民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
3.3" 創新宣傳教育機制,開發網絡宣傳陣地
“能不能守住網絡陣地,關乎黨的事業、國家前途、人民命運。[4]”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鄉村治理的進程中,應敏銳捕捉新媒體平臺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弘揚和傳播提供的新契機,并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創造有利的傳播條件。
首先,利用互聯網實現全媒體融合。在智媒時代,互聯網顛覆了傳統的單向信息傳播模式,使得信息的傳遞更具靈活性和高效性。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搭建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網絡宣傳陣地,使其以一種更加快捷化大眾化的方式進行傳播,通過微信公眾號、微博、廣播電視等媒介融入到村民的日常生活中,從而實現村民對于信息獲取的多元化需求。
其次,利用互聯網實現全效傳播。新媒體在傳播形式上打破時空壁壘,已經成為信息時代最廣泛使用的傳播載體。在鄉村地區,利用新媒體平臺宣傳、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夠顯著提升信息傳播及信息獲取的效率與精準度。各類主流媒體可以根據大數據分析不同地區、不同群體、不同平臺的村民對于信息獲取的需求,進而個性化地為每位受眾打造不同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內容,從而增強傳播效果。
4" 結束語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具有穩定內在結構的觀念形態,反映著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凝結著我國全體人民的價值訴求,是凝聚人心、匯聚民力的強大力量。在鄉村治理過程中,大力弘揚、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凝聚鄉村群眾向心力、推進鄉村精神文明建設、實現鄉村治理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新時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目標,必須巧妙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至鄉村治理的全方位實踐中,充分彰顯其在價值引領方面的核心作用,打造根植于中國土壤、輻射全球視野的鄉村治理新典范。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習近平新聞輿論思想要論[M].北京:新華出版社,2017.
[2] 習近平.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3] 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2.
[4] 汲取黨的百年奮斗歷史偉力 譜寫網絡強國建設時代篇章[EB/OL].https://www.china-xa.gov.cn/wsx/39453.jhtml.
基金項目:山東省青少年教育科學研究院項目2023年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課題(23SCT097)
作者簡介:趙曉慧(2001-),女,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