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時代,涉農高校圖書館面臨著思政育人的困境。該文運用文獻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分析、闡述袁隆平院士成功的“八字箴言”引領涉農高校圖書館思政育人工作具有強化知識教育、弘揚實踐精神、激發創新思維、把握時代機遇和促進全面發展等多重價值,并以湖南農業大學為例,提出將袁隆平院士成功的“八字箴言”融入到引領校園文化、閱讀推廣、農科專業及通識課程等思政育人的過程是實現涉農高校圖書館思政育人的有效路徑。該研究旨在實踐涉農高校圖書館思政育人創新,為培養更多優秀的農業科學人才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涉農高校圖書館;袁隆平;“八字箴言”;思政育人創新;農業科學人才
中圖分類號:G641"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9902(2025)06-0127-05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libraries of agriculture-related universities are facing the dilemma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sing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case analysis,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expounds that Academician Yuan Longping's successful \"eight-character motto\" in lead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of agriculture-related university libraries has multiple values such as strengthening knowledge education, promoting practical spirit, stimulating innovative thinking, seizing opportunities of the times and promoting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Taking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it is proposed to integrate the academician Yuan Longping's successful \"eight-character motto\" into leading campus culture, reading promotion, The proc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uch as agricultural majors and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s is an effective way to realiz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griculture-related university libraries. This research aims to practic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novation of agriculture-related university libraries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cultivating more outstanding agricultural science talents.
思政是落實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德”的培育十分重要。農業現代化和鄉村振興需要培養具有懂得袁隆平院士關于成功的“八字箴言”(以下簡稱袁隆平“八字箴言”)的優秀農業科學人才。
思政育人是涉農高校圖書館的新思想工作理念,其基本內涵是圖書館在育人工作中,在培育大學生政治立場和價值觀的養成中發揮的重要功能。筆者通過中國知網句子檢索“袁隆平and八字箴言”,獲得4條數據。許子威[1]在《中國青年報》上闡述:2019年9月,湖南農業大學邀請袁隆平院士參加新生開學典禮。在那場典禮上,袁隆平完整地講述了他的2個“夢”——“禾下乘涼夢”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還送給青年學生一份特殊的禮物——“知識、汗水、靈感、機遇”。如今,這幾個字被湖南農業大學師生稱為“八字箴言”。郭娟等[2]認為袁隆平院士曾經提出做科研要做一名“有心人”,要學會用哲學的思維看問題,透過偶然性的表面現象,找出隱藏在其背后的必然性;堅持“知識、汗水、靈感、機遇”這幾點,跨越阻礙,實現夢想。
有袁隆平“八字箴言”賦能的農業科學人才會自覺運用所學知識,結合實踐經驗,不斷創新農業科技,在促進鄉村振興事業中,這樣的人更能深入了解農村和農民的需求,運用農業科技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為鄉村振興作貢獻。新時代,涉農高校圖書館立足人才培養,做好思政育人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如何通過立足優化思政育人,培育更多的農科大學生受到袁隆平“八字箴言”鼓勵,勇于探索未知領域,敢于應用批判性思維武器,提高實踐能力,實現實踐創新;通過學習和踐行袁隆平“八字箴言”,傳承和弘揚袁隆平科學家精神,成為能夠服務農業科學研究,為農業發展貢獻力量的農業科學人才值得涉農高校圖書館從業人員思考和研究。
1" 涉農高校圖書館思政育人的困境
1.1" 涉農高校圖書館思政育人缺乏精神引領
涉農高校圖書館管理層存在對圖書館思政育人功能,特別是精神引領方面的認識不足。體現在圖書館思政育人重視程度不夠、體制與機制不健全、教育方式與內容單一以及學生認同感不足等方面。圖書館在思想政治教育體制上存在缺位,圖書館與其他部門(如學院、學生工作部門等)之間的協同機制不健全等問題,導致思政教育工作各自為政,難以形成合力;另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和資源整合機制,農科大學生參與圖書館活動度不高,使得思政育人的效果大打折扣。
1.2" 涉農高校圖書館思政育人缺乏人文環境
涉農高校圖書館思政育人存在人文情懷缺失、缺乏與社會的緊密聯系及資源投入不足等問題。在圖書館的環境建設中,未能充分體現出“八字箴言”的精神。圖書館的設計、布局、裝飾等方面未能很好地融入農業文化元素,使得圖書館的整體氛圍缺乏與農業學科的緊密聯系。同時,圖書館在管理和服務中,工具理性高于人文理性,對學生的人文關懷不足,這也影響了人文環境的構建。
1.3" 涉農高校圖書館思政育人實踐手段單一
新時代,涉農高校圖書館思政教育內容與農業學科特點和涉農高校學生需求結合不夠緊密,使得圖書館在思政育人過程中難以找到有效的切入點;部分涉農高校圖書館仍然沿用傳統的教育模式,如講座、研討會等,忽視了現代教育技術在思政教育中的應用,也缺乏與其他學科部門或社會組織的跨學科合作。傳統觀念束縛、資源投入有限、思政教育體系不完善不足等原因也導致了思政育人實踐手段單一。
1.4" 涉農高校圖書館思政育人質量不高
涉農高校圖書館思政育人質量是圖書館履行教育職能的重要體現,但目前多數涉農圖書館重視思政教育不夠,思政教育資源配備不足。其一,圖書館缺乏與思政教育緊密相關的館藏資源,如思政教材、理論著作、案例分析等,難以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其二,圖書館在設施設備和活動場地等方面也存在不足,限制了思政育人活動的開展和效果。其三,圖書館在思政育人方面的師資力量相對薄弱,難以對學生進行系統、深入的思政教育。其四,圖書館主要通過舉辦講座、展覽等活動來進行思政教育,但這些活動往往缺乏互動性和實踐性,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共鳴。
2" 袁隆平院士的“八字箴言”融入涉農高校圖書館思政育人的價值
2.1" 強化知識教育,奠定科學素養基礎
“知識”是袁隆平院士科研生涯的基石,也是涉農高校圖書館思政育人的重要內容。圖書館作為知識傳播和學習的重要場所,應充分發揮其資源優勢,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農業科學書籍、期刊和數據庫資源。通過舉辦學術講座、讀書分享會等活動,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農業科學的基礎理論和前沿技術,培養他們的科學素養和終身學習的習慣。
2.2" 弘揚實踐精神,培養實踐能力
“汗水”體現了袁隆平院士的勤奮努力和實踐精神。在涉農高校圖書館思政育人工作中,應鼓勵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通過參與田間教學、實驗操作、社會實踐等活動,親身體驗農業生產的實際情況和農民的需求。這種實踐精神的培養,不僅有助于學生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實際技能,還能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為人民服務的意識。
2.3" 激發創新思維,培養創新精神
“靈感”是袁隆平院士科研創新的重要源泉。在涉農高校圖書館思政育人中,應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力,鼓勵他們勇于探索未知領域,提出新觀點和新方法。圖書館可以提供創新實驗室、創意工坊等場所,支持學生進行科學實驗、藝術創作等活動,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團隊協作能力。
2.4" 把握時代機遇,培養時代責任感
“機遇”是袁隆平院士抓住時代脈搏、引領科技發展的關鍵。在涉農高校圖書館思政育人工作中,應引導學生關注國家和社會的發展動態,了解農業領域的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通過舉辦時事政策講座、職業規劃指導等活動,幫助學生認清形勢、把握機遇,培養他們的時代責任感和使命感。同時,圖書館可以與農業企業、科研機構等建立合作關系,為學生提供實習和就業機會,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
2.5" 促進全面發展,提升綜合素質
將袁隆平“八字箴言”融入涉農高校圖書館思政育人工作中,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還能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通過參與圖書館舉辦的各類活動,學生可以鍛煉自己的溝通表達、團隊協作和領導能力,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和競爭力。
3" 袁隆平“八字箴言”融入涉農高校圖書館思政育人的路徑
3.1" 建立袁隆平“八字箴言”為核心的涉農高校校園文化理念
涉農高校圖書館以袁隆平“八字箴言”提升對思政育人的引領,給予了思政教育強大的動力與內涵。這種引領不僅豐富了思政教育的形式和內容,更深刻地影響了涉農高校學生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袁隆平給學生回信的“八字箴言”被新華網、環球網、光明網等多家媒體播報,為校園文明建設作出了應有貢獻[3]。建立袁隆平“八字箴言”為核心的涉農高校校園文化理念,這一理念不僅能夠弘揚袁隆平院士的科學精神和人文情懷,還能夠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和人文素質,為培養新時代的農業科技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是解決涉農高校圖書館思政育人缺乏人文環境的有效途徑。
3.1.1" 以思政育人為目的,促進袁隆平“八字箴言”與人文環境的融合
以湖南農業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為例,湖南農業大學在校園內建設了多個袁隆平精神文化地標,如隆平樓、袁隆平文化園、袁隆平雕像以及袁隆平科學家精神展示館等。這些地標不僅美化了校園環境,更成為了傳承和弘揚袁隆平精神的重要載體。特別是高標準建設的國內第一個袁隆平科學家精神展示館,以史實和史料為依據,以圖片、文字、實物、視頻和音樂相結合的方式,借助多樣化、立體化、現代化的展示手段,完整呈現“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光輝人生和卓越貢獻,深度挖掘袁隆平科學家精神的育人價值,為引領和推動廣大師生厚植“大國三農”情懷、秉承愛農為農傳統、踐行強農興農使命提供生動教材[4];袁隆平雕像面向隆平樓而立,袁隆平院士手持稻穗,目光慈祥而深邃,靜立守望著一顆顆好種子在這里生根發芽,長出參天大樹,激勵學子們學習他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信念堅定、矢志不渝,勇于創新、樸實無華的高貴品質,學習他以祖國和人民需要為己任,以奉獻祖國和人民為目標,一輩子躬耕田野,腳踏實地把科技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崇高風范[5];校圖書館內布置了與袁隆平精神和“八字箴言”相關的藝術品和裝飾品,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并傳承袁隆平“八字箴言”這一理念。良好的人文環境,讓農科學子們感受到了袁隆平院士的貢獻,不僅在于他培育出了高產優質的雜交稻,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更在于他為人類樹立了一個偉大的理想,讓所有人能夠吃飽飯,過上幸福生活。
3.1.2" 以思政育人為目標,促進袁隆平“八字箴言”與人文教育的融合
第一,將袁隆平“八字箴言”融入圖書館服務學生的一線,如信息服務、讀者服務,在服務中以袁隆平的生平事跡和科研歷程,引導學生深刻理解其科學家精神的內涵和價值,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在涉農高校中,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應相輔相成,共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第二,圖書館通過舉辦人文講座、藝術展覽等活動,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和視野,培養他們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同時,加強科學教育,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創新能力,為未來的職業發展和社會責任擔當打下堅實的基礎。第三,利用新媒體和信息技術手段,創新思政育人與人文教育的方式方法。通過在線課程、虛擬展覽、互動平臺等方式,為學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學習途徑和交流平臺。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和志愿服務活動,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第四,在圖書館人文書庫內設置袁隆平院士圖書專架,收集他的書籍、手稿、照片等,為學生提供一個近距離感受袁隆平精神的空間。第五,開設與袁隆平精神相關的選修通識課程,如農耕文化、農業科技史、農業科技倫理等,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人文情懷。第六,圖書館創新思政教育模式,并加大資源投入力度,面向大、中、小學組織和接待袁隆平科學家精神研學,加強與社會的聯系和合作,加強師生教育與引導、強化社會實踐與產學研合作以及營造濃厚的校園人文氛圍。
3.2" 袁隆平“八字箴言”引領涉農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方向
袁隆平的“八字箴言”為涉農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提供了明確的方向引領,融合思政育人以“知識”為核心豐富閱讀資源、以“汗水”為動力強化實踐體驗、以“靈感”為源泉激發創新思維、以“機遇”為契機拓寬職業發展等策略的實施,有效解決思政育人實踐手段單一的問題,為涉農高校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3.2.1" 以“知識”為核心,豐富閱讀資源
1)構建多元化閱讀體系:涉農高校圖書館可廣泛收集農業科學、人文社科、思政教育等多方面的書籍和資料,形成多元化的閱讀體系。這不僅可以滿足學生的專業需求,還能拓寬他們的知識視野。
2)推廣數字化閱讀: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如移動圖書館、電子書、在線閱讀平臺等,提供便捷的數字閱讀服務。例如,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新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6],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加直觀、生動的思政教育體驗;通過數字化手段,學生可以隨時隨地獲取知識,提高學習效率。
3.2.2" 以“汗水”為動力,強化實踐體驗
1)組織閱讀推廣實踐活動。在涉農高校閱讀推廣中,鼓勵學生走出課堂,參與到農業實踐中去,結合涉農高校的專業特點,引導學生通過閱讀了解農業的起源;理解千古文明對農耕的依賴;以及我國農耕智慧的流傳方式及應用環境和條件,通過親身體驗和實踐操作,加深對農業科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這種實踐精神的培養,有助于學生形成腳踏實地、勤奮努力的品質,為未來的農業生產和技術創新打下良好的基礎;舉辦以袁隆平“八字箴言”為主題的文藝晚會、演講比賽、征文等活動,讓學生在參與中感受人文氛圍,展示所熟知的農業科技發展和成就,增強學生的專業自豪感和使命感;開展主題閱讀:如圍繞“弘揚袁隆平科學家精神,感悟八字箴言”,組織學生閱讀相關書籍并進行討論和交流。湖南農業大學圖書館學霸沙龍的學生們圍繞稻作文化,開展“稻香詩韻:探尋稻作文明中的詩詞美”閱讀分享會,通過閱讀《唐詩》《宋詞》2本主題書,對稻作文明的歷史背景、詩詞的藝術魅力、人文情懷與社會關懷、文化傳承與創新以及跨學科學習的價值等多個方面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2)開展閱讀推廣志愿服務。鼓勵學生帶著熱愛閱讀的激情參與農業科技支農、農村教育援助等志愿服務活動。大學生把新文化、新閱讀帶到了鄉村,在實踐中鍛煉自己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湖南農業大學圖書館組織的大學生“三Z”(自籌經費、自我管理、志愿服務)參加跨界閱讀推廣實踐活動就是很好的案例[7]。
3.2.3" 以“靈感”為源泉,激發創新思維
1)舉辦創新創業活動。組織農業科技創新競賽、創意大賽等活動,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通過競賽,學生可以展示自己的科技成果和創新想法,同時也能從他人的作品中汲取靈感。湖南省發起設立全國第一支專業面向大學生創業投資的基金,基金總規模5.05億元,重點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初期啟動資金,鼓勵大學生在湘創新創業,這給予了大學生參與創新創業的機會。
2)建立高校耕讀學習社。如湖南農業大學圖書館設立“農耕藝韻剪紙社”,結合了涉農高校的農業特色與民間剪紙藝術的文化韻味,強調在農耕文化中汲取藝術靈感,為學生提供自由探索和創新的平臺。
3.2.4" 以“機遇”為契機,拓寬職業發展
1)提供就業指導。圖書館可以邀請農業科技企業、研究機構等單位的專家來校進行就業指導講座,幫助學生了解農業科技領域的就業前景和趨勢。如湖南農業大學圖書館邀請袁隆平的學生,袁氏種業馬達加斯加項目首席專家、隆平稻作公園隆平文化研究委員會主任、《稻可道》一書的作者方志輝教授來館薦讀并介紹袁隆平院士團隊向非洲56個國家推廣高產雜交水稻的事跡。他在導讀的過程中,穿插了“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畢生在水稻育種上潛心專研,創建了超級雜交水稻技術體系的故事[8]。以袁隆平院士的真知灼見來照耀學生前行的路,其真摯的愛國情懷和刻苦精神感染年輕學子的赤誠愛國之心。
2)建立校企合作。與農業科技企業、研究機構等建立合作關系,為學生提供實習、就業和創業的機會。湖南農業大學在長沙哲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即隆平稻作公園建立了研學基地,每學期都有學生去實習實踐。湖南農業大學圖書館通過與該企業聯盟,以閱讀推廣服務打開了學生下鄉學習水稻種植、加工、貯藏、展示等相關實踐的路徑,學生可以更加直接地了解農業行業需求和職業發展路徑[7]。
3.3" 袁隆平“八字箴言”為農科專業或通識課程提供思政元素
袁隆平“八字箴言”與農科專業或通識課程相結合,是涉農高校圖書館思政育人的創新。湖南農業大學組建了專業的研究團隊,以跨學科研究的方式,系統闡釋袁隆平科學家精神的時代意蘊和育人價值。這些研究成果不僅為思政育人提供了深厚的理論基礎,也為思政育人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案例。在涉農專業或通識課程中,老師們將袁隆平的科研經歷和“八字箴言”等素材和案例融入教學內容,通過案例分析、討論等方式,讓學生深入理解其內涵和意義。以農耕文化課程為例,袁隆平“八字箴言”——“知識、汗水、靈感、機遇”與農耕文化精神實質“應時、取宜、守則、和諧”進行了巧妙的關聯與升華,為農耕文化等通識課程思政提供了極為合適的思政元素。解決了農科學子專業認同感不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不足、特別是思政教育質量不高以及農耕文化傳承與發展不夠等問題。
3.3.1" “應時”與“知識”相對應
農耕文化中的“應時”強調的是對自然規律的把握和順應。在科研中,這意味著要緊跟時代步伐,掌握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術動態,以知識為基礎進行創新。通過介紹袁隆平院士的科研歷程和成功經驗,引導學生認識到知識與實踐的緊密聯系,鼓勵學生觀察二十四節氣的物候變化、體驗節氣民俗,將所學知識應用于農業工作、生活實際中。
3.3.2" “取宜”與“汗水”相對應
農耕文化中的“取宜”強調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在科研中,這意味著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最適合的研究方法和路徑,通過不斷實踐探索來找到最佳解決方案。通過講述袁隆平院士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在相關章節增加《一粒種子,改變世界》《追尋我心中的那一粒種子》等思政內容[9],激發學生勤奮學習、刻苦鉆研的熱情。
3.3.3" “守則”與“靈感”相對應
農耕文化中的“守則”強調對自然規律的敬畏和尊重,以及對道德規范的遵守。在科研中,這意味著要堅守科研誠信和學術道德,以嚴謹的態度和科學的方法進行研究。通過介紹袁隆平院士在科研過程中的創新思維和靈感來源,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勇于探索未知領域。
3.3.4" “和諧”與“機遇”相對應
農耕文化中的“和諧”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以及人與社會的和諧相處。在科研中,這意味著要關注科研成果的社會效益和生態環境影響,努力實現科技與社會的和諧發展。通過分析袁隆平院士如何抓住機遇、滿足社會需求,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培養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4" 結束語
袁隆平“八字箴言”融入涉農高校圖書館思政育人,是涉農高校圖書館思政育人突破口。以袁隆平院士的事跡和精神激勵涉農高校的學生們樹立遠大的理想和目標,積極投身農業科技事業;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和創新能力;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促進農耕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優化了圖書館的思政育人環境;培養一批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未來,涉農高校圖書館將繼續深化袁隆平“八字箴言”的引領,不斷推進思政育人工作,培養更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農業科學人才,為農業科技事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 許子威.不能只仰望星空,更重要的是腳踏實地[N].中國青年報,2023-08-08(009).
[2] 郭娟,胡坤,鐘南京,等.《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課程思政建設探索[J].大眾科技,2020,22(12):127-129.
[3] 袁隆平院士逝世周年紀念會舉行,袁院士夫人鄧則為“隆平樓”揭幕[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3339029093867468amp;wfr=spideramp;for=pc.
[4] 袁隆平科學家精神展示館等8個館開放![EB/OL].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zMxNzE5MA==amp;mid=2449296018amp;idx=1amp;sn=d43c2c72098a81b2fbe99a0dd7392f47amp;chksm=b2d235bb85a5bcad3e53cd2f06da154988da88ead7fb491e45d88cf9b858ffd441df6bf6cb1camp;scene=27.
[5]" “八字箴言”激勵學子成長,袁隆平院士雕像在湖南農大揭幕[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9131248026102771amp;wfr=spideramp;for=pc.
[6] 李煦,張印.多模態通識教育閱讀推廣模式研究[J]. 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24,42(1):40-44,57.
[7] 梁芳,鄧加翔,李煦.袁隆平精神引領高校開展閱讀推廣活動的價值與策略研究——以湖南農業大學圖書館為例[J].智慧農業導刊,2023,3(6):34-38.
[8] 新書推介-《稻可道》[J].雜交水稻,2015(3):25.
[9] 王昊昊.袁隆平:稻田逐夢 用一粒種子改變世界[J].科學新聞,2024,26(3):52-54.
基金項目:湖南省教育廳2024年科學研究項目(24C0095);湖南省教育廳2022年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HNJG-2022-0647);2023年湖南省圖書館學會中青年人才庫(XHZD1022)
第一作者簡介:李偉鴻(1969-),女,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為閱讀推廣、知識服務。
*通信作者:李煦(1968-),女,碩士,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為知識服務、農耕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