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遠處新修的蜿蜒鐵路,在麥浪起伏間若隱若現。今年夏天,我在鄉村看到了太多新的風景。
外婆家在蘇北的一個鄉村,模糊的記憶中,從前一路回去的風景都是泥濘的石子路和路旁雜亂而又茂盛的樹木。快到村口時,車旁還會有幾頭牛羊漫步。在村口站定,眼前是一片低矮的平房,紅色的磚塊裸露在外,除了幾條小路,其余的每一寸土地都種上了農作物。路邊有野花點綴,遠處麥浪起伏。
記得農忙時節結束,一大早起來,外婆先在院里的水井壓水洗漱,然后抓幾把米喂雞。忙活完了,會搬幾張小板凳到家門口,望望村里那再熟悉不過的風景,和幾個姨嘮嗑打牌,一坐就是大半天。到了晚上,人都散了,外婆就回屋看看電視。村里信號不好,于是外婆嘆了口氣,準備燒開水洗澡。一天就這么平靜地過去。除此之外,外婆唯一的樂趣,就是一個月中幾天的趕集,挑挑買買。“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淡然又樸實。
鄉間的冬天,雖沒有“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那樣的雄渾壯闊,也同樣別有韻味。有時村莊經常一連幾個星期都蓋著皚皚白雪,一場暴風雪下來,低矮的平房會有很大的安全隱患。每到這時,媽媽就會把外婆接到城里住。外婆不自在,總念叨著要回去。
去年的一天,外婆興沖沖地打電話過來:“今天村書記說房子要拆了,不孬!安置房還是小別墅呢。”
暑假里,我又一次回外婆家。路上的風景變了,寬闊平整的馬路,不時還能遇上幾家農家樂。外婆的新家在小區里,每座樓房都有著漂亮的屋頂,還帶個大院子,小區里有池塘、小橋、涼亭。道旁不再是野花,而是精心栽種的雛菊,頗有一番“小橋流水人家”的情調。外婆來接我們的時候,贊不絕口,“看這小區多新啊!”進了新家,房間里面三室兩廳兩衛,面積還大。我注意到,外婆沒有給農具間和糧倉留下位置,左鄰右舍還都是原來的,煥然一新又分外熟悉。
吃過晚飯,外婆便急著帶我們去社區里轉一轉,社區新修了廣場,有籃球場、足球場。一眼望去,還有一群中年人在打籃球。平日里,他們是工人、農民,現在他們成了一道新的風景。
外婆則跟著她那幫老姐妹們跳廣場舞,學用智能手機等等。我都有些酸溜溜地說:“外婆,你生活好豐富哦!”現在,在村旁的果園里,外婆幫忙采摘葡萄,有時還在小倩的直播間里出鏡。外婆跟我說:“別看小倩年紀小,厲害著呢!咱園里的葡萄都靠她直播來賣。”小倩姐剛畢業,她走出鄉村,而今又回到鄉村。她說現在風景在變,生活條件在變,但她的初心不會變,忙碌的青春身影,自成一道風景。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農村沒有城市的那種“鋼鐵森林”,還多了一份“漫步鄉間,迎著麥芒兒刺癢,踏著細草兒芊芊”的愜意、自在與發展的無限可能。
走在蘇北的鄉間,一路都是新的風景。
(指導老師:周 燕)
作者自畫
姚暢,溫和開朗、熱心助人、好學謙遜,勤于思考、刻苦努力,注重摸索總結自己的學習方法。集體榮譽感較強,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文體比賽,為班級各項活動出謀劃策、加油鼓勁。平時熱愛閱讀,多篇作文獲獎,注重提升綜合文化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