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試驗旨在研究自擬的中藥方劑對雞傳染性支氣管炎(IB)防治效果。將480只雛雞分為4組,設為預防組、治療組、陽性對照組(21 d攻毒,不使用任何藥物)、空白對照組(不攻毒不使用任何藥物),其中預防組和治療組均設有高、中、低劑量組,每梯度60只。預防組高、中、低劑量組對19日齡肉雞分別按照1%、0.5%、0.25%比例拌料飼喂,連用2 d,到21日齡后,肉雞采用滴鼻感染胚毒0.2 mL/只;治療組對21日齡肉雞均采用滴鼻感染胚毒0.2 mL/只,當攻毒后出現明顯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癥狀后,高、中、低劑量組分別按照1%、0.5%、0.25%比例拌料飼喂,連用7 d。通過對各組肉雞臨床表現記錄、免疫器官指數、血清細胞因子INF-?、TNF-β水平測定來進行評價。試驗顯示,在攻毒IBV前使用中藥制劑拌料可大大降低發病率,與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Plt;0.05),高、中劑量組差異與低劑量組相比差異顯著(Plt;0.05)。攻毒IBV后,采用中藥制劑治療各組治愈率均達到60%以上,其中高、中劑量組治愈率分別為92%、83%,與低劑量組相比差異顯著(Plt;0.05);感染雞支氣管炎后對雞只的胸腺、腎臟和法氏囊免疫器官均造成了一定的損傷,但使用該自擬中藥后有一定的修復增強作用,數據表明,28 d時各組指標均顯著高于陽性對照組(Plt;0.05),其中以治療高劑量組效果為佳;無論是預防組還是治療組,各用藥組人工感染后雛雞血清中的INF-?、TNF-β質量濃度均隨著用藥劑量的增加而升高,且均顯著高于空白對照組、陽性對照組(P<0.05),預防組在25 d(即攻毒5 d)時,雛雞血清中的INF-?質量濃度達到最高值,治療組在28 d(即攻毒后8 d),濃度達到峰值,說明該方劑對兩種細胞因子有誘生作用。綜上所述,該中藥方劑對IB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且以高、中劑量防治效果為佳。
關鍵詞:中藥方劑;雞傳染性支氣管炎;防治
中圖分類號:S853.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1085(2025)04-0023-06
雞傳染性支氣管炎(IB)是由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IBV)引起雞的一種急性高度接觸性呼吸道傳染病,以氣管啰音、咳嗽、打噴嚏、幼雞流鼻涕、產蛋雞產蛋量減少和蛋的品質下降為特征,感染雞常因呼吸道、腎臟或消化道感染而引起死亡[1]。目前,該病在養雞行業廣泛流行,臨床上以疫苗預防為主,但由于該病毒變異速度較快,免疫失敗及其他免疫抑制引起的發病仍層出不窮;而且在西藥治療中,由于大劑量使用抗生素,造成家禽對抗生素逐漸出現耐藥性。根據相關研究表明[2-3],中藥能夠抑制或阻止病毒吸附細胞,增強機體免疫力,增加機體胸腺、脾臟和腔上囊的重量,促進機體免疫器官發育,提升白細胞水平,增強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功能,還可通過對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的影響抑制炎癥介質來發揮抗炎作用,通過誘導干擾素的產生,促進免疫監視、免疫自身穩定和免疫防疫用來預防和治療雞傳染性支氣管炎。因此,筆者通過對不同單味中藥的配伍和劑量研究,成功研制出一種原材料來源廣泛、成本低廉、副作用小、使用效果好的中藥組方,并通過對雛雞采用不同處理方式進一步研究了其對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的防治效果。
1" 試驗材料
1.1" 試驗動物
1日齡AA肉仔雞480只,購自山東省菏澤市某孵化場。SPF雞胚,購自北京勃林格殷格翰維通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1.2" 試驗毒株
本試驗供試病毒為IBV-M41,由菏澤學院動物科技學院獸醫實驗室提供。將IBV病毒懸液作10倍系列稀釋,取適宜稀釋度,加入青霉素1 000 U/mL、鏈霉素1 mg/mL,按照每胚0.2 mL接種10日齡雞胚尿囊腔。從最高稀釋度開始接種,每個稀釋度接種6枚,同時設生理鹽水作為對照,37 ℃恒溫培養一周,每天照蛋2~3次。觀察記錄雞胚的死亡數或病變情況,若出現胚體蜷縮不動、血管纖細脫落可判定為死亡胚;若血管粗大、胚體自然增大可判定為成活胚。根據記錄分別計算出各稀釋度死亡或出現病變的雞胚的百分率,按 Reed-Muench 法計算出該IBV-M41的半數致死量(ELD50)為10-6.5/0.1 mL。
1.3" 試驗藥物
自擬發明的一種中草藥配方,主要由以下原料組成:金銀花25~30 g,黃芩20~25 g,連翹20~25 g,黃連25~28 g,梔子25~30 g,黃芪18~20 g,苦杏仁20~22 g,桔梗26~28 g,浙貝18~21 g,黨參15~16 g,甘草15~20 g,白頭翁15~20 g,黃柏12~15 g,魚腥草10~12 g。將所有中藥材原料取最高質量上限混合后通過高速粉碎機超微處理后,將原生藥材的細胞壁完全打破,得到直徑達到納米級的藥粉備用。
1.4" 試驗儀器
恒溫箱、超凈工作臺、微量移液器、離心機、渦旋震蕩儀、低溫冰箱、分光光度計等。
2" 試驗方法
2.1" 動物分組及處理
將480只1日齡無IB抗體的AA肉仔雞,使用全價肉雛雞飼料(購自菏澤市)常規飼養,飼料中不含任何抗菌藥物,自由采食飲水,飼養至19日齡備用,期間不接種傳染性支氣管炎疫苗。隨機將480只肉仔雞分為4組,I組為預防試驗組(180只),Ⅱ組為治療試驗組(180只),Ⅲ組為陽性對照組(60只),Ⅳ組為空白對照組(60只),均置于飼養條件完全相同的情況下隔離籠養。預防試驗組:將180只19日齡肉仔雞分為3組,每組60只,將自擬中藥制劑按照高、中、低不同劑量(1%、0.5%、0.25%)拌料飼喂,連用2 d,到21日齡后,對3組肉雞采用滴鼻感染IBV胚毒0.2 mL/只。治療試驗組:將180只21日齡肉仔雞分為3組,每組60只,采用滴鼻感染IBV胚毒0.2 mL/只,當攻毒后出現明顯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癥狀后,開始使用中藥配方按照高、中、低3種不同劑量(1%、0.5%、0.25%)治療,連續拌料飼喂7 d。陽性對照組:同治療組攻毒方式和劑量一致,但不進行藥物處理。空白對照組:既不攻毒也不進行藥物處理。
2.2" 評價指標
2.2.1" 臨床表現指標" 發病率:各組出現雞傳染性支氣管炎典型癥狀發病的雞只占該組試驗雞只的比例;死亡率:臨床及病理解剖確診為感染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并死亡的雞只占該組試驗雞只的比例;保護率:未出現雞傳染性支氣管炎典型癥狀發病的雞只占該組試驗雞只的比例;治愈率:出現雞傳染性支氣管典型癥狀,使用該中草藥制劑給藥后,精神狀態、食欲、典型呼吸癥狀等恢復正常的雞只占該組試驗雞只的比例。
2.2.2" 免疫器官" 指數將雛雞飼養至第25、30日齡時,各組隨機選取5只,然后剖殺、摘取胸腺、脾臟和法氏囊,用濾紙吸取器官表面水分后進行稱重,并分別計算其指數。免疫器官指數=免疫器官重量(mg)/體重(g)。
2.2.3" 細胞因子檢測" 于25、28、30日齡從各組隨機抽取5只進行翅下采血,放置4 ℃冰箱析出血清,用酶聯免疫吸附試劑盒的測定步驟進行INF-?、TNF-β細胞因子質量濃度的測定。
2.3" 數據分析
用SPSS 19.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比較各組間的數據差異性,使用最小顯著差數法(LSD)來兩兩比較,顯著水平為Plt;0.05(雙尾檢驗)。
3" 試驗結果與分析
3.1" 臨床觀察及治療效果與分析
自擬中藥制劑對雞傳染性支氣管炎臨床防治效果見表1。從表1可以看出,I組:在攻毒IBV前,采用高、中、低3種不同比例中藥制劑拌料預防,傳染性支氣管炎發病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lt;0.05),預防效果明顯;不同劑量組間相比,低劑量組發病率明顯高于高、中劑量組(Plt;0.05),但高、中組間差異不顯著,說明自擬中藥制劑預防用藥量對雞傳染性支氣管發病率的影響較大。Ⅱ組:攻毒IBV后用中藥制劑治療,治愈率為60%~92%,其中高、中劑量組治愈率較高,分別為92%、83%,低劑量組治療效果最差(Plt;0.05),說明治療劑量對雞傳染性支氣管病毒抑制作用影響較大,以高、中劑量治療效果為佳。
3.2" 免疫器官指數測定結果與分析
自擬中藥制劑對各組雞只免疫器官指數的影響結果見表2。
3.2.1" 對胸腺指數的影響" 25 d:各給藥組胸腺指數均顯著高于陽性對照組(P<0.05),顯著低于空白對照組(P<0.05),但各用藥組間無明顯差異。30 d:各給藥組胸腺指數均顯著高于陽性對照組(P<0.05),且治療高劑量組的胸腺指數明顯高于其他各組(P<0.05),治療組各組的胸腺指數顯著高于預防組中、低劑量組(P<0.05),其它組間差異不顯著。隨著日齡的增加,各組的胸腺指數均有所升高,但除了治療高劑量組前后差異較為顯著,其余各組差異不顯著,說明隨著日齡增加,雞自身免疫指數數值雖會有一定上升,但高劑量用藥對機體胸腺指數的提升影響較為明顯。綜上,說明該中藥制劑對雞傳染性支氣管炎有一定預防和治療作用,且以高劑量用藥效果最顯著。
3.2.2" 對脾臟指數的影響" 25 d:除了預防中、低劑量組外,其余各給藥組的脾臟指數顯著高于陽性對照組(P<0.05),各給藥組與空白對照組之間差異不顯著(P>0.05),但治療高劑量組脾臟指數顯著高于中、低治療組(P<0.05)。30 d:除了預防低劑量組外,各給藥組的脾臟指數均顯著高于陽性對照組(P<0.05),除治療高、中劑量組外,其他用藥組均顯著低于空白對照組(P<0.05),治療高劑量組脾臟指數顯著高于低治療組(P<0.05)。隨著給藥時間的延長,明顯發現,30 d不同劑量治療組的脾臟指數比25 d均有所增高,而預防組脾臟指數下降,且預防高劑量脾臟指數顯著低于25d,說明該中藥制劑作為治療用藥要比預防用藥的效果更好,且用藥劑量越多,效果越佳。
3.2.3" 對法氏囊指數的影響" 用藥期間,各給藥組的法氏囊指數顯著高于陽性對照組(P<0.05)。25 d:不同劑量預防用藥組間差異顯著(P<0.05),預防高劑量組顯著高于空白對照組(P<0.05),治療組間差異不顯著。30 d:預防高劑量組法氏囊指數顯著高于預防低劑量組(P<0.05),與中劑量組無明顯差異;治療高劑量組法氏囊指數顯著高于治療中、低劑量組,其余各組差異不顯著(P>0.05);隨著用藥時間的延長,預防中、低劑量組法氏囊指數均有所增加。說明試驗雞接種IBV后法氏囊功能受損,但使用高劑量中藥制劑對法氏囊有一定的恢復作用,起到了很好的治療效果,而且預防用藥的效果也較為理想。
3.3" 血液中細胞因子的測定結果與分析
自擬中藥制劑對各組雞只細胞因子影響結果見表3。
從表3中可以得出,無論是預防組還是治療組,各用藥組人工感染后雛雞血清中的IFN-γ質量濃度均隨著用藥劑量的增加而升高,且均顯著高于空白對照組、陽性對照組(P<0.05)。預防組在25 d(即攻毒5d)時,雛雞血清中的IFN-γ質量濃度達到最高值,而治療組在28 d(即攻毒后8 d)時,濃度達到峰值。人工感染后雛雞血清中的TNF-β質量濃度與血清中的IFN-γ質量濃度趨勢表現基本一致。說明,該試驗中所用中藥方劑可促使雛雞血清中的INF-?和TNF-β質量濃度不斷升高,且在藥物使用結束后達到最高數值,說明該方劑對兩種細胞因子均有誘生作用。
4" 討論
李俊賢等[4]采用雞胚培養方法對抗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中藥進行了篩選,結果顯示桔梗、魚腥草、宣肺敗毒方、絞股藍、蒲公英、甘草對IBV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其中以桔梗抑制效果最佳。黃中利等[5]建立雞人工混合感染雞副嗜血桿菌和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模型,并通過試驗觀察中藥抗病毒沖劑的治療效果,結果顯示該藥具有抗病毒消炎作用,能用于治療由IBV和雞副嗜血桿菌引起的呼吸道病。吳德峰等[6]研制的魚腥草抗病毒合劑對人工攻毒引起的禽法氏囊炎有很好的治療作用,可以不斷增強小白鼠的巨噬細胞吞噬功能,促進淋巴細胞玫瑰花結形成,并能不斷誘導抗生素產生,增強動物的免疫能力。李劍勇等[7]指出,魚腥草、甘草和黃芪都能誘導產生抗生素,促使T細胞、NK細胞、單核巨噬細胞在病毒感染的部位大量聚集,釋放IFN-γ、IFN-α并形成足夠的濃度,從而在基因轉錄、翻譯兩個水平上抑制病毒大分子的合成,并誘導鄰近正常細胞建立抗病毒狀態。莫紅芳等[8]使用1.2%金銀花提取物作為抗病毒藥物,可有效減輕肉鴿NDV對器官組織造成的損傷,增強機體免疫力,不斷提高機體抗氧化能力。
本研究中,自擬的中藥方劑根據組成藥物的性能,有目的地配伍使用,方中君臣佐使協同作用,取長補短,具有清熱解毒、止咳化痰、宣肺平喘之功,其中金銀花、連翹為君藥,既是辛涼透邪清熱功效,又具有芳香辟穢解毒之功,輔以黃連、黃芩為臣藥,助君藥增強清熱解毒之功效,黃芩清熱涼血,梔子清熱化痰、開郁散結,黃芪、黨參扶正固本,提高免疫力,苦杏仁止咳平喘。桔梗宣肺利咽祛痰,甘草清熱解毒,且桔梗及甘草能解胸膈之結而上行,配之浙貝、白頭翁、黃柏和魚腥草的消癰排膿、活血、利尿通淋之功效,為佐使藥。
本文通過人工攻毒建立雞傳染性支氣管炎模型,采用此中藥方劑高、中、低三種不同添加濃度,用臨床表現、免疫器官指數、細胞因子水平三種指標驗證了對IB的預防和治療效果。研究表明,該中草藥處方利用各味中藥良好的清熱解毒、抗病毒、宣肺化痰、止咳止喘、扶正固本作用,可提高雞只機體非特異性免疫力,抗感染作用明顯;減少抗藥性和毒副作用,促進機體免疫器官發育,胸腺、脾臟和腔上囊的重量增加,也提升白細胞水平,治療效果好;增加雞只成活育成率、抗應激能力以及調節機體新陳代謝的特點,其中高、中劑量對雞傳染性支氣管炎起到很好的預防和治療作用,可大大降低雞只發病率、死亡率,提高治愈率。
參考文獻:
[1]" 王萌,嚴作廷,葉得河,等.自擬中藥方劑對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的防治效果[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9(12):8-14.
[2]" 王利,丁書華.傷力草水煎劑對人工感染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的防治效果觀察[J].飼料博覽,2019(11):
61-62.
[3]" 黃中利,王霜,林樹干,等. 中藥防治雞常見病毒性傳染病的體會 [J]." 家禽科學, 2012(12): 33-35.
[4]" 李俊賢,任濤,楊劍,等.抗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中藥的篩選[J].中國畜牧獸醫,2024,51(3):1241-1249.
[5]" 黃中利,東野傳現,史玉穎,等.中藥抗病毒沖劑對雞人工混合感染雞副嗜血桿菌和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的療效觀察[J].家禽科學,2006(8):9-11.
[6]" 吳德峰,陳紹軍,翁順太,等.魚腥草抗病毒合劑對雞法氏囊病的療效及小鼠的免疫作用[J].福建農業大學學報,2003(2):221-224.
[7]" 李劍勇,趙榮材,孟憲松.中草藥誘生干擾素的研究進展[J].中獸醫醫藥雜志,1999(3):16-18.
[8]" 莫紅芳,石宗承,何東賢,等.金銀花對鴿新城疫病毒感染肉鴿器官組織、血清免疫指標及抗氧化能力的影響[J].畜禽業,2024,3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