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更年期綜合征(climacteric"syndrome,CLS)是圍絕經期女性常見的內分泌疾病,臨床常用激素替代療法緩解更年期引起的不適癥狀,但存在一定的潛在風險。中醫治療CLS具有整體調理、療效確切、副作用小的優勢。樓姣英教授認為CLS以肝腎陰虛、心腎不交為常見臨床癥候,以滋陰補腎為基礎,認為本病應從肝論治,安神助眠,注重精神心理的調護,這體現“肝腦相維”和“腦腎相濟”理論在中醫藥治療CLS中的指導作用,同時為CLS相關的多種神經內分泌失調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關鍵詞]"更年期綜合征;肝腎陰虛;心腎不交;肝腦相維;腦腎相濟;理論探討
[中圖分類號]"R271.11""""""[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673-9701.2025.09.019
更年期綜合征(climacteric"syndrome,CLS)是指女性在絕經前后由于卵巢功能下降、激素水平波動導致內分泌–免疫功能失調和血管舒縮功能異常而引起的一系列以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為主且伴有精神心理癥狀的一組癥候群;臨床多以月經紊亂、潮熱出汗、盜汗、心煩易怒、手腳心熱、耳鳴眩暈、失眠多夢等為常見癥狀。《素問·上古天真論》記載女子“七七”之年出現的“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CLS多發生在45~55歲女性,遠期影響包括心腦血管疾病、骨質疏松、癡呆、泌尿生殖系統等,對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極大威脅[1]。CLS在中醫亦稱“經斷前后諸證”或“圍絕經期綜合征”,病機以肝腎不足為主,肝腦失維、腦腎失濟所致。西醫在治療上以激素替代療法為主,激素的運用對圍絕經期女性具有潛在風險,包括乳腺癌、子宮內膜病變、血栓形成等。中醫藥在治療CLS方面具有方案優化、整體調理、療效確切、安全、副作用小等優勢。本文基于“肝腦相維”“腦腎相濟”理論,探討CLS的治療經驗。
1""“肝腦相維”理論
“肝腦相維”理論出自《黃帝內經》肝藏象理論及《靈樞·海論》腦神學說,肝主疏泄、主藏血、調暢氣機,氣機調暢則腦清神聰,肝氣郁滯則腦神失調[2-3]。腦主神明,是生命的樞紐,統領機體神志、認知、情感等生命活動,有“統帥諸神之功”。情志變化如焦慮、抑郁在CLS患者中尤為突出,屬于中醫“郁證”范疇,情志因素亦可引起諸多疾病。現代學者認為中醫腦與西醫神經環路的結構和情感神經環路的功能存在密切聯系[4];肝為起病之源,腦為傳病之所,肝腦在郁證的病因病機與辨證論治中具有重要地位[5];臨床研究發現疏肝解郁療法可改善腦卒中后抑郁狀態,對腦神經功能恢復有積極作用[6]。動物實驗發現益氣開郁法通過“腸–肝–腦軸”發揮抗抑郁作用[7]。“肝腦相維”理論在臨床和實驗研究中得到印證,為從肝腦論治CLS提供新的思路。
2""“腦腎相濟”理論
《靈樞·經脈》記載“人始生,精始成,精成而腦髓生”。中醫認為腦為髓海,腎主藏精,生髓充腦。腎中精氣充盈,則髓海得養,腦的功能得以正常發揮;反之,若腎精不足,不能生髓充腦,則出現焦慮障礙、頭暈、耳鳴、記憶力減退、思維遲鈍等腦功能失常表現。在生理上,腦與腎相互依存、相互為用,體現“腦腎相濟”的關系。在病理情況下,腦和腎的病變也常相互影響,如腎虛可致腦髓空虛,而腦部疾病也常引起腎的藏精或氣化功能失常,從而出現腎精流失[8]。臨床治療中常根據“腦腎相濟”理論,采用補腎益精、健腦益智等方法治療與腦和腎相關的疾病[9]。基于“腦腎相濟”理論,可通過寧神健腦達到益腎固精治療腎虧之證,亦可通過補腎填精達到益腦安神的目的。
3""基于“肝腦相維”“腦腎相濟”理論探討CLS的病因病機
3.1""腎虛為本,肝腦失維
女子七七之年,腎氣漸衰,天癸將竭。腎藏精,肝藏血,精血同源,肝腎相互滋生。腎陰不足,可致肝陰虧虛;肝陰不足,又可加重腎陰虧損。肝腎陰虛,不能上榮于腦,腦髓失養,可出現頭暈、耳鳴、記憶力減退等癥狀。肝腎陰虛,虛火內生,擾動心神,可出現失眠、心煩、潮熱盜汗等癥狀。更年期女性由于生理變化和生活壓力等因素,易出現情緒波動。肝主疏泄,調暢情志。若情志不遂,肝氣郁結,氣機不暢,可影響腦的功能,出現情緒抑郁、煩躁易怒、胸悶脅脹等癥狀。因此臨床常見腎虛肝郁證,柴胡加龍骨牡蠣湯聯合耳部刮痧治療CLS腎虛肝郁證可明顯減輕患者癥狀[10]。肝郁氣滯、氣滯血瘀、腦絡不通可出現頭痛、頭暈等癥狀。肝腎陰虛,虛火煉液為痰;肝郁氣滯、氣滯血瘀、痰瘀互結、阻于腦絡可出現頭暈、頭痛、肢體麻木等癥狀。痰瘀阻絡,影響腦部氣血運行,可加重腦髓失養和神明失主的癥狀。郝萬山教授將柴胡桂枝湯、溫膽湯、定志小丸合方化裁,在補益肝腎的同時,兼以化痰濁、調氣機、清相火,從而達到治療更年期抑郁性失眠的效果[11]。
3.2""腎陰虧虛,腦腎失濟
女性進入更年期后,腎中精氣逐漸衰退,腎陰不足,虛火內生。腎陰虧虛,不能上濟于心,心腎不交,心火獨亢,擾動神明,則出現失眠、心煩、潮熱、盜汗等癥狀。腎陽為一身陽氣之根本,腎陽虛衰,不能溫煦臟腑,推動氣血運行,則出現畏寒怕冷、腰膝酸軟、夜尿頻多等癥狀。腎中精氣不足,不能化生髓液,髓海空虛,腦失所養,則出現頭暈、耳鳴、記憶力減退等癥狀。更年期女性由于生理和心理的變化,易出現情緒波動;肝郁氣滯,氣機不暢,影響氣血運行,則經前乳房脹痛、脅肋脹痛、月經不調等。肝郁日久則脾虛,氣血生化乏源,不能充分滋養腎臟,腎失所養,先后天關系進一步失衡,加重腎虛。腦為髓之海,髓由腎精所化生;腎藏精,主骨生髓,髓聚而成腦。因此,腦與腎在生理上密切相關,腎中精氣充足,則髓海充盈,腦的功能正常。腦為元神之府,主宰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腎藏精,精生髓,髓養腦,腦髓充足則神志清晰,思維敏捷。同時,腎主志,志藏于腎,與腦的功能密切相關。當面對心腎不交的證候時,于病因溯源層面,精準判定其歸屬心腎不交證型乃是首要之舉;而在確立治療法則時,滋補腎精以充養腦髓也是關鍵治療路徑,需予以同等重視,切不可疏漏[12]。
4""基于“肝腦相維”“腦腎相濟”理論探討CLS的治療思路
4.1""補腎為主,注重調肝
基于“肝腦相維”“腦腎相濟”理論,CLS的治療在補腎填精的基礎上應重視調肝。對腎陰虛證,樓姣英教授臨床常用女貞子、旱蓮草、生地黃、熟地黃、山茱萸、山藥等補腎滋陰;偏于腎陽虛者,常用仙茅、淫羊藿、巴戟天、鹿角膠、懷牛膝、燙狗脊等溫補腎陽,補陽同時酌加滋陰之品,可于陰中求陽,亦可防止補陽藥過于溫燥。補腎藥中最常用菟絲子,其可助陽、益陰,補而不滯,是一種補肝腎的良藥。CLS女性由于體內激素水平波動和生活壓力等因素,誘發不良情緒,這是肝郁證最常見的臨床表現。“肝喜調達而惡抑郁”,樓姣英教授喜用花類疏肝解郁,如月季花、梅花、合歡花疏肝解郁,活血化瘀,香附、郁金行氣開郁,活血調經。腎精虧虛,虛熱灼傷陰液,而致沖任氣血多虛多瘀,精血無以養容而見面部色斑,則常用木蝴蝶疏肝和胃,赤芍、丹參、白芍活血化瘀,涼血而不留瘀,活血而不動血。
4.2""清熱斂汗,安神助眠
對潮熱出汗者,可用生地黃、地骨皮涼血除蒸,清肺降火。圍絕經期女性腎水不足,不能上濟于心,心火亢盛,熱擾心神而多見性情急躁、焦慮抑郁、失眠多夢、盜汗等癥狀,可用二至丸補益肝腎、涼血止血,浮小麥固表止汗、益氣除熱,醋龜甲、醋鱉甲滋腎填精、充養腦髓,靈磁石、紫貝齒、珍珠母鎮靜安神;鉤藤、遠志清熱平肝、息風止痙、安神定志;首烏藤養血安神,交通心腎。腎精來源于先天之精與后天水谷精微化生,在補腎填精的同時不忘培補后天之本,以彌補先天之精的不足,常用茯苓–白術、黃芪–太子參補氣健脾,北沙參、玉竹益氣養陰,并用陳皮、砂仁理氣健脾,使諸藥補而不滯,脾胃和則寢食安。
5""驗案舉隅
患者,女,53歲,于2024年4月12日就診。主訴:月經紊亂伴潮熱出汗2年余。患者既往月經5~6d/28~30d,量色可,痛經,偶需服用止痛藥,偶有大血塊。近2~3年月經改變,周期1~6個月,量少,擦拭即凈。前次月經:3月初,末次月經:3月27日。刻下:肩頸僵痛,烘熱汗出1~2次/d,焦慮、心煩易怒,自覺心慌(心電圖未見明顯異常),失眠,入睡困難(近半年需服用佐匹克隆/思諾思1/2片),納可,大便1~2次/d,偶有黏,小便調。曾服戊酸雌二醇聯合地屈孕酮治療(因肌瘤–卵巢腫物增大停藥)。2024年3月21日B超提示:內膜0.4cm,左附件區包塊,大小:0.9cm×0.7cm,右卵巢腫物(卵巢內見1.1cm×1.0cm的低回聲及0.5cm×0.3cm的高回聲),盆腔積液:2.0cm。腫瘤標志物未見明顯異常。查體:舌暗紅,苔薄黃,脈細弦。中醫診斷:絕經前后諸癥、肝腎陰虛證;西醫診斷:女性CLS。治法:補腎調肝,鎮靜安神。中藥處方:酒女貞子15g、枸杞子15g、地骨皮10g、百合10g、淡竹葉10g、玉竹10g、蓮子心6g、知母10g、郁金9g、鹽蒺藜10g、白術15g、浮小麥30g、生黃芪25g、醋龜甲15g、煅龍齒30g、煅磁石30g、珍珠母30g、制遠志10g、葛根10g、木蝴蝶10g。14劑,水煎服,早晚分服。
2024年4月26日二診:月經第31天,病史同前,訴4月13日陰道點滴出血1d。刻下:以上癥狀明顯緩解,入睡困難較前好轉,偶有大便黏,小便刺痛。查體:舌暗紅,苔薄黃,脈細弦。中藥處方:酒女貞子15g、枸杞子15g、地骨皮10g、百合10g、桑葉10g、炒梔子9g、知母10g、郁金10g、鉤藤10g、白術10g、預知子10g、浮小麥30g、生黃芪25g、醋龜甲15g、煅龍齒30g、煅磁石30g、珍珠母30g、制遠志10g、木蝴蝶10g、金銀花10g、三七粉3g、香附10g。14劑,水煎服,早晚分服。另予炒酸棗仁(30g)14劑睡前30min沖服。在此方案調理1個月后,患者潮熱出汗,焦慮失眠、心煩易怒及心慌癥狀明顯好轉。
按語:患者年過“七七”,腎精虧虛,天癸將竭,腎陰不足,虛火內生,故潮熱出汗,腎水不能上濟心火,故見焦慮、煩躁、失眠等癥。患者既往有焦慮癥病史,長期服藥,情志不遂,肝氣郁結,氣機不暢,肝藏血功能失常。肝腎陰虛,虛火煉液為痰;肝郁氣滯,氣滯血瘀,故見舌暗紅、苔薄黃。痰瘀互結,阻于腦絡,故心煩易怒、失眠、肩頸僵痛等癥狀。精血同源,肝腎相互滋生,治療上以滋陰清熱、疏肝解郁、鎮靜安神為法。方中女貞子、枸杞子補腎陰,地骨皮、玉竹、百合養陰潤肺,淡竹葉、蓮子、知母清熱瀉火,郁金、鹽蒺藜、預知子、木蝴蝶疏肝解郁,黃芪、白術、浮小麥固表止汗、益氣除熱,醋龜甲、煅龍齒、煅磁石、珍珠母鎮靜安神,遠志交通心神;葛根解肌退熱,對肩頸僵痛有較好的緩解作用。現代藥理學發現葛根提取物有較強的雌激素活性,一定程度上可緩解更年期雌激素不足的癥狀[13]。二診患者癥狀有所緩解,小便刺痛,故以梔子、桑葉、金銀花清熱解毒、瀉火除煩;三七粉、香附疏肝理氣、散瘀止痛。
6""小結
CLS是圍絕經期女性常見的內分泌疾病,中醫在整體觀的指導下,通過辨證論治,個體化調整臟腑、陰陽、氣血平衡,有效緩解相關癥狀。樓姣英教授認為肝腎陰虛、心腎不交是CLS最常見的病因病機,在補腎的基礎上,注重調肝、安神助眠,體現“肝腦相維”“腦腎相濟”理論在CLS治療中的指導意義。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參考文獻]
[1] NANCY"P."Genitourinary"syndrome"of"menopause:"Patient-centered"research"outcomes[J]."Menopause,"2024,"31(9):"740.
[2] 李曉娟,"駱仙芳,"樓招歡,"等."《黃帝內經》肝藏象理論探析[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7,"32(3):"956–959.
[3] 韓露露,"黃世敬,"潘菊華."從“腦神學說”論應用腦引經藥治療不寐[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20,"18(13):"2174–2176.
[4] 黃睿婷,"張鵬橫,"阮璐薇,"等."從肝腦相維初探圍絕經期肝郁證神經環路的研究策略[J]."中國醫學創新,"2021,"18(2):"168–171.
[5] 李毓瑩,"陳曉偉,"閻路達,"等."“疏肝調神”為指導的整合針灸模式治療雙相情感障礙經驗[J]."環球中醫藥,"2022,"15(7):"1227–1231.
[6] 李瑋,"張慧和,"朱政羽,"等."頤腦解郁方聯合五行音樂對輕中度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5-HT、NE的影響研究[J]."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23,"40(4):"826–832.
[7] 翟吳劍文,"楊鳳梅,"金雨靜,"等."開心解郁丸上調PPARα/FGF21/FGFR1通路改善慢性不可預知溫和應激模型大鼠的抑郁樣行為[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23,"25(12):"3829–3836.
[8] 陳宇霞,"于斌,"潘菊華,"等."黃世敬教授基于腦腎相濟論辨治缺血性腦白質病的經驗[J]."中國醫藥導報,"2023,"20(13):"131–134.
[9] 謝金穎,"伍大華,"李映辰."基于腦腎相濟理論異病同治論治常見腦髓病[J]."世界中醫藥,"2023,"18(12):"1689–1692.
[10] 李芳,"趙亮,"王靜,"等."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加減聯合耳部刮痧治療圍絕經期綜合征臨床研究[J]."新中醫,"2023,"55(23):"19–24.
[11] 周培培,"李拓."氣機升降理論視域下柴桂溫膽定志湯治療更年期抑郁失眠回顧研究[J]."光明中醫,"2024,"39(14):"2835–2838.
[12] 侯小艷."孟安琪教授從腎腦失濟論治圍絕經期抑郁癥[D]."沈陽:"遼寧中醫藥大學,"2013.
[13] 李林,"瞿小婷,"陸陽."植物雌激素的篩選及抗皮膚老化的體外研究[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11,"31(10):"1361–1365.
(收稿日期:2024–09–24)
(修回日期:2025–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