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月29日大年初一19:30,由上海廣播電視臺東方娛樂傳媒創制的《春滿東方·好巳花申2025東方衛視春節晚會》(以下簡稱《2025東方春晚》)在東方衛視熱鬧開播。作為滬上知名熒屏IP,本屆東方衛視晚會融海派、都市、文旅、年輕態等元素于一體,高揚人民情懷、大都市氣質與中國式審美的創制初心,通過“平凡人講述平凡事”的生動細節、打破傳統舞臺空間的創意拍攝、文旅IP與文藝IP的有機結合、“跨界舞臺”的極致創新等方面展現出晚會的人民性、創新性、藝術性與觀賞性,向全球觀眾提供了觀察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動窗口,全方位展現了上海的魅力與擔當。
數據顯示,《2025東方春晚》CVB全國網收視、CSM四網收視(35城、71城、全國網城域、全國網)皆排名前2;抖音31.1億播放量,多次登頂上海同城榜TOP1。快手雙榜TOP1“霸屏”,社交媒體上#東方春晚含滬量超高的#等話題被廣泛討論,主話題#東方衛視春晚#累計閱讀量近101億,增長量突破10億,贏得了好口碑和高回報。
《2025東方春晚》成功的背后,是創制團隊注重“百姓視角、共情呈現、人性張力、文明底色”的創作追求,歡樂著人民的歡樂、憂患著人民的憂患、感知著人民的衣食冷暖和喜怒哀樂,真正觀照大眾生活、命運和情感,全景呈現新春佳節中的“小家、大家與國家”。
人民性引導創新 構建海派新敘事以人民性的價值導向引領藝術創新是時代的必然,也深深根植于本屆東方春晚的節目基因中。
一是主題定位展現人與城的雙向奔赴。來自各行各業的普通人一直都是東方春晚舞臺的主角。晚會以“你,就是上海!”為主題,就是旨在將“開放、創新、包容”的城市品格具象化,亦呼應中國式現代化中“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8位來自上海各行各業的領軍人物和普通市民與歌手周深一起帶來歌曲《總有美好在路上》,他們中有援藏護士長、中國首位遠洋公務船女船長、見義勇為的中學老師……周深攜手這些平凡英雄們共同呈現溫暖而美好的舞臺。創制團隊還將鏡頭和話筒對準上海普通人的奮斗故事,邀請“海派玉雕”“壓金絲嵌寶工藝”“上海絲繡”“崇明土布”四個非遺項目青年傳承人集體亮相,通過非遺傳承人的現場展示,將海派優秀傳統文化轉化為可感知的現代符號,彰顯文化自信與創新活力。
二是以海派地標為“舞臺”,彰顯都市精彩。本屆東方春晚走出傳統舞臺,走進各大城市地標進行外景拍攝,繼續凸顯東方系列晚會鮮明的上海文旅元素,當好上海城市形象推廣的“代言人”。在都市芭蕾秀《天鵝綺夢》中,來自上海芭蕾舞團的舞者在上海浦東美術館、郵政博物館、蘇州河游船等多地翩然起舞,讓芭蕾經典《天鵝湖》 《胡桃夾子》等舞段通過“上海之門”與“上海之窗”,展現海派文化的開放性與國際化。平均年齡只有10-12歲的“鋼筋水泥少年團”帶來《魔都少年魂》,他們在多個上海地標前以舞演武,在街舞中融入詠春拳法。TOP登陸少年組合出演的 《開往春天的光明列車》大量使用年輕態包裝,在實景拍攝的基礎上進行二次創作,新鮮的視覺創作帶觀眾進行了一次別開生面的上海城市觀光體驗。
三是晚會呈現中西合璧、跨界融合的表演樣態。晚會上,克羅地亞大提琴家安娜·魯茲內爾與上海民族樂團合奏由AI創作的音樂《中國色》,通過聲畫組合將傳統文化的中國色彩與上海城市空間一一對照,讓上海的傳統與現代、民族與世界相互交融。青年歌手阿云嘎與越劇演員裘丹莉跨界打造《千年夢緣》,由《青城山下白素貞》《夢如路長》《一生所愛》三首影視金曲串燒而成。節目將越劇的古典韻味與流行音樂的現代節奏巧妙結合,引發觀眾對美好情感的共鳴。創意節目《博物館新春夜》通過邀請“埃及眾神”從沉睡中蘇醒,在上海博物館開啟笑料百出又妙趣橫生的新春模仿秀。制作團隊運用了AIGC技術,將博物館靜態藏品進行生動有趣的二次創作,通過UE技術,強化節目的沉浸式體驗,瞬間將博物館從靜態的文物展示場所轉變為熱鬧的新春舞臺。該節目是導演團隊以幽默風趣的方式大膽探索“不同文明間對話的具象化表達”。
現實觀照凸顯春晚情感厚度
每年,東方春晚的節目內容總能洞察社會生活方方面面,透過小切口對社會現象進行思考,以真情實感贏得觀眾情感共鳴。上海彩虹室內合唱團今年為東方春晚帶來一首“私人定制”歌曲《開春團圓飯》,通過細膩的歌詞和獨具一格的演唱風格,傳遞出平凡生活中的溫暖與感動。
繼去年現象級影視劇《繁花》劇組齊聚東方春晚后,今年春晚舞臺迎來電影《菜肉餛飩》的演員潘虹、周野芒、茅善玉、陳國慶、王琳于家門口的舞臺上暢聊戲里戲外的故事。潘虹和王汝剛也曾聯手出演30年前的經典滬語電影《股瘋》,這兩部由上海制作的海派佳作,在東方春晚這一舞臺上跨時空相逢,彰顯了上海作為電影之城的傳承與發揚,更通過電影內容凸顯上海城市向上和溫暖的底色。在情景表演《滬語電影喜相聚》當中,通過上海弄堂的街坊鄰居們湊在一起制作菜肉餛飩的場景,觀眾感受到市井煙火之中的溫暖。
在喜劇節目上以“霸總”形象受到觀眾喜愛的李川帶來短劇《瘋狂直播間》,用幽默夸張的手法批判當下直播帶貨行業“亂象”。《天命人取經團》則將經典故事《西游記》與現代職場文化相融合,以幽默詼諧的表演和貼近現實的劇情設計,為傳統故事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小品《SHE的APP》以“APP擬人”的表現手法,幽默探討當代年輕人被各類手機APP“捆綁”的現實境遇,由此啟發觀眾思考網絡生活習慣對人們心理與生活方式所產生的深刻影響。在小品《白蛇轉不起來別硬轉》中,宋小寶、文松等對傳統故事《白蛇傳》進行趣味改編的同時,也針對微短劇行業存在的不正之風加以反諷和調侃。這些節目通過對社會現象的藝術加工,讓觀眾在歡笑中關注社會問題,起到了很好的社會映射作用。
好傳播賦能好內容
2025東方春晚宣推團隊緊緊圍繞“更海派、更青春、更煙火”的春晚核心定位提前謀劃,通過多維策劃春晚熱點話題、大小屏預熱春晚精彩節目、多平臺宣發強化長尾效應等舉措,更為立體地展現這座人民之城的新春氛圍。
首先,融媒體中心與東方娛樂團隊在春晚節目創意階段即預埋亮點和爆點,衍生推出《2025東方衛視春晚倒計時融媒大直播》節目,充分起到了預熱烘托作用。其次,在春晚播出前10天,團隊就啟動密集宣推,通過新聞報道、評論、短視頻、微信公眾號等一系列途徑,在觀眾中“種草”,逐步將晚會預熱烘托至最高潮。宣推團隊在晚會播出前,預先鋪排話題和多個優質熱點內容,有效提升廣大網友對《2025東方春晚》的關注度。例如,SMG旗下《新聞坊》公眾號在春晚播出前后,共發布11條推文,有4條推文實現超10萬的閱讀量。宣推團隊還依托SMG國際傳播旗艦產品“ShanghaiEye”進行話題預熱與精彩花絮分發,向全球觀眾提供觀看“海派春晚”的生動窗口。
《2025東方春晚》播出時,東方娛樂和看看新聞進行同步分發,實時進行亮點拆條,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現晚會精彩瞬間。隨著宋小寶、文松的小品火爆出圈、當芭蕾舞遇上魔都地標,上芭短視頻強勢傳播、知名自媒體大V晏秋秋在視頻號以“腔調”一詞對東方春晚“潘虹、王汝剛重聚”進行了點贊點評,這三條爆款視頻進一步延伸了晚會的長尾效應。
為人民抒寫 為人民抒情 為人民抒懷
《2025東方春晚》在贏得網絡高熱度與高流量的同時,也收獲各大媒體的廣泛好評和高度贊譽。其中,人民日報客戶端稱贊本臺晚會在創作空間上具有豐富性,不僅走出了傳統的舞臺,更出現了多個極具辨識度的城市地標,融入了城市的氣質與特色;《文匯報》以“上海到底有什么?東方衛視春晚解密”為題,展現海派文化包羅萬象、海納百川的一面,該文還獲得新華社的轉發點贊,稱東方系列晚會具有鮮明的上海文旅元素,深耕海派文化內涵和都市審美,完美創新融合了文旅IP與文藝IP;《解放日報》對語言類節目做出贊賞,稱節目以幽默的手法批判直播、短劇等行業中存在的亂象,具有審慎、趣味、敏銳、批判的文化氣質。
《2025東方春晚》以人民需求為導向,以文化自信為根基,以創新驅動為路徑,探索出以海派文化為底色、以上海城市文旅資源為亮色、以中西文化兼容并蓄為特色的文藝美學創制密碼,為觀眾提供了解上海的獨特視角,也為地方衛視春晚的創新路徑提供參考。
(作者陳超系上海廣播電視臺東方娛樂大型活動部宣傳經理)
責任編輯:任雨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