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24年英國媒體法》繼承和發展了英國公共廣播電視的政治理念和治理框架,從加大對公共服務廣播電視公司扶持力度和加強對商業性視頻點播平臺監管兩方面,進一步調整和優化廣播電視公共服務體系。我國可借鑒其改革思路,立足數字時代的新形勢新要求,著力破除制約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給予視聽公共服務更多的靈活性、便捷性、協同性。
關鍵詞:《2024年英國媒體法》 公共廣播電視 公共服務 平臺治理
新一輪科技革命推動全球廣播電視行業系統性全面變革。英國現行的廣播電視法律框架形成于20世紀80年代末,距離英國上一部媒體立法《2003年通信法》(Communications Act 2003)頒布也已過去20年,主要規制對象仍是廣播電視,難以適應新的傳播生態和用戶習慣的變化趨勢。2024年5月,《2024年英國媒體法》(Media Act 2024)(以下簡稱《媒體法》)正式通過,旨在重新審視公共廣播電視機構的公共服務義務,既確保法律涵蓋仍需規制的領域,也不過多限制公共廣播電視機構吸引用戶和增強競爭的能力,支持廣播電視行業持續提供免費且普遍的公共服務內容,為英國各地各類用戶提供多元化的內容選擇。與以往對數字視聽媒體所采取的不監管或寬松監管政策形成鮮明對比,英國政府通過立法手段,確立了一種與傳統廣播電視行業相似的治理制度。
一、英國廣播電視公共服務體系的形成和演變
英國是最早創立公共廣播電視的國家,其公共廣播電視的發展理念、行業格局和治理框架歷經幾次重大調整,逐步從公民至上轉向消費者至上,從寡頭壟斷轉向多元競爭,從財政供養轉向市場運營。
(一)BBC成立標志著英國廣播電視公共服務體制的形成
英國廣播公司(BBC,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成立于1922年,最初是一家商業公司。1927年,BBC改組并獲得《皇家憲章》(Royal Charter)[ 1 ],由商業機構變為壟斷制的公共公司,由皇家授命的理事會進行日常運營管理。BBC首任總干事約翰·賴斯爵士(Sir John Reith)提出BBC的使命是“提供信息、教育和娛樂”,并確立了公司的三項宗旨和任務:一是通過創造一個有保障的資金來源,即公民繳納的許可費(License Fee)[ 2 ],保護廣播免受商業力量左右;二是無論聽眾所處的地理位置如何,廣播服務都應向全國提供服務;三是建立包括從倫敦播出全國性節目和從卡迪夫、伯明翰等選定城市播出區域性節目的制播體系。[3]BBC由此形成了許可費收入模式、獨立運營模式和壟斷播出模式,這也奠定了英國公共服務廣播電視的基本體制和發展理念。
(二)ITV成立標志著英國廣播電視公共服務進入公私并舉的“雙頭壟斷”時期
1951年,貝弗里奇委員會(The Beveridge Committee)[ 4 ]發布了關于BBC的調查報告——《貝弗里奇報告》(The Beveridge Report),這份報告雖然支持BBC維持廣播的壟斷地位,但也指責了其以倫敦為中心的運營模式,損害了英國其他地區的利益。時任英國工黨政府接受了貝弗里奇委員會的主要結論,并決定授予BBC為期15年的新憲章。但由于工黨政府的下臺未能實現,新任保守黨政府首相僅將BBC憲章延長了6個月。
同年,該委員會成員、保守黨議員塞爾溫·勞埃德(Selwyn Lloyd)發布的“少數派報告”(The Minority Report)則主張建立一個由商業資助的廣播電視服務機構。“少數派報告”雖未被政府采納,但成為支持商業性廣電機構游說者的重要理論依據。[5]1952年5月,英國政府發表的白皮書認為,一旦經濟條件合適,電視就應該開放競爭。在保守黨后座議員(Backbench Conservative MPs)和外部團體的持續游說下,1954年7月,《1954年電視法案》(1954 Television Act)通過,該法案首次支持商業性的電視服務,并提出成立管理商業電視臺的獨立電視管理局(ITA,Independent Television Authority)。1955年,英國首家商業電視網英國獨立電視臺(ITV)正式成立,除了允許商業運營,ITV的治理結構和服務宗旨都參照BBC,BBC壟斷英國廣播電視業的格局由此被打破。
(三)《皮考克報告》發布標志著英國公共服務廣播電視的市場化轉向
1977年2月,安南委員會(The Annan Committee on the Future of Broadcasting)發布了關于廣播電視未來的《安南報告》(The Annan Report),提出推動廣播電視的結構靈活性、服務多元化和編輯獨立性,并建議成立新的商業性公共服務電視頻道,即1982年成立的第4頻道(Channel 4),以打破BBC和ITV的壟斷,從而加大競爭、刺激發展。
20世紀80年代,隨著新自由主義(NeoLiberalist)的興起,英國公共服務廣播電視逐步從為公民(Citizens)服務轉向消費者(Consumers)至上。1986年5月發表的《皮考克報告》(The Peacock Report)[ 6 ]指出英國現行公共廣播電視體制存在諸多弊端,對成本的控制和效率的追求都不及市場機制,BBC高度依賴公共資金和政府管理;該報告主張廣播電視行業應加強市場化改革——BBC廣播1臺(BBC Radio 1)和BBC廣播2臺(BBC Radio 2)應私有化,ITV的特許經營權應進行競爭性招標,第4頻道應銷售廣告。英國政府出臺的《1990年廣播法案》(Broadcasting Act 1990)基本遵循了《皮考克報告》的理念和基本框架,1994年發布的廣電白皮書也提出支持BBC開展商業化運營。
(四)《2003年通信法》頒布標志著英國公共服務廣播電視新治理結構的形成
21世紀初,頻譜不再是稀缺資源,為了公共利益而依靠財政供給和壟斷播出的模式遭受了更大的挑戰。為此,英國通過拓展資金來源和構建多元化的公共廣播電視體系,公共服務廣播電視的內涵進一步擴大,形成公共廣播電視公司、商業性公共廣播電視公司和完全商業性的廣播電視公司相互競爭、相互制衡的良性格局。[7]
2003年7月生效的《2003年通信法》整合了英國電信和廣播監管機構,成立Ofcom(英國通信管理局)作為新的行業監管機構,并確立了針對不同性質和職能廣電機構的三層治理結構——第一層是針對所有廣播電視機構的通用管理規定,包括新聞采編、內容制播、廣告運營等要求,由Ofcom制定可量化的公共服務要求并負責監管;第二、三層都是針對公共廣播電視機構的規定,其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對無法量化的定性標準進行自律。[8]
二、《媒體法》的立法背景及歷程
(一)立法背景
第一,技術持續迭代和用戶習慣改變,推動英國廣電媒體發生重大結構性變化。2019年到2022年,英國電視收視率平均減少了16%,其中年輕觀眾(16--24歲)收視率下降了47%。[9]2 0 2 2年,老年觀眾(65--74歲)收視率首次出現下降,同比減少10%。Ofcom在2023年年初的調查顯示,64歲以上用戶使用Netflix和Amazon Prime Video的比例分別達到43%和37%。Ofcom數據顯示,90%的18--24歲英國年輕人會繞過電視頻道,直接使用流媒體服務觀看視聽節目;20%的英國家庭(520萬)都注冊了在英國普及率最高的三家流媒體平臺(Netflix、Amazon Prime Video和Disney+)。廣告市場隨之向互聯網轉移,線性電視廣告在所有展示廣告中的份額從2013年的45%下降至2022年的28%。[ 1 0 ]
第二,跨國互聯網公司的影響力和控制權不斷增強,加劇行業競爭。英國公共廣播電視機構不得不面對來自Netflix等網絡視聽平臺、Facebook等社交媒體平臺及Switch等游戲平臺的跨國、跨行業競爭。這些大型跨國視聽平臺基于互聯網發行方式,利用其全球市場和規模獲得巨額收入,成為內容“守門人”,身兼“裁判員”和“運動員”,在其平臺上給予自有內容和服務更多流量扶持。2019年,英國的所有公共服務廣播電視公司在內容制作上花費近28億英鎊[ 1 1 ],而當年僅Netflix一家網絡視聽平臺就花費了大約115億英鎊[ 1 2 ]。
第三,受體制、資金等因素限制,公共服務廣播公司面臨發展困境。英國六家公共服務廣播電視公司(PSB,Public Service Broadcaster)[13]都面臨不同程度的挑戰和困難。在網絡視聽發展初期,英國PSB還錯失了發展機遇。2007年,BBC全球頻道(BBC Worldwide)、ITV和第4頻道計劃成立合資公司UKVOD,提供視頻點播服務,預計于2008年推出。由于擔心該項目會影響市場競爭,2009年,英國競爭委員會(The Competition Commission)阻止了合資公司的成立。[ 1 4 ]
以規模最大的BBC為例,其收入高度依賴許可費,政策性收入占比接近七成。[15]近年來,英國高通脹率引發運營成本攀升,導致BBC入不敷出。2010年至2020年,BBC收入持續下降,10年內下降約30%[ 1 6 ];截至2023年3月31日,BBC凈債務已達12.94億英鎊。[17]2022年1月,英國政府宣布凍結BBC的許可費,2024年之前每年固定為159英鎊,2024年之后的三年內可小幅提高,并計劃在2027年徹底取消[18],致使BBC面臨重大運營風險。2023年12月,英國政府還啟動了對許可費未來發展的審查,探討取消許可費或者替代方案的可行性。
(二)立法歷程
《媒體法》由英國文化、媒體和體育部(DCMS, Department for Culture, Media and Sport)[19]牽頭起草。2019年起,英國議會和相關政府部門開展了多輪調研、戰略審查、征求意見等程序,并發布了多份階段性報告。2019年11月,英國上議院通信和數字委員會(House of Lords Communications and Digital Committee)發布了報告《公共廣播電視:始終重要》(Public Service Broadcasting: As Vital As Ever)。2020年11月,英國政府宣布對公共廣播電視開展戰略審查。2021年3月和7月,英國文化、媒體和體育部特別委員會(DCMS Select Committee)和Ofcom分別發布了關于廣播電視行業未來發展的報告。這些報告中的共識是,為了適應新發展形勢,亟須加快廣播電視行業改革步伐。
2022年4月28日,DCMS發布《面向未來:政府對廣播電視行業的展望》(Up Next-the Government’s Vision for the Broadcasting Sector)白皮書,闡述了政府支持公共服務廣播電視的系列舉措和改革英國廣播電視行業法律框架的計劃。[ 2 0 ]
2023年3月29日,DCMS發布《英國媒體法案(草案)》(Draft Media Bill)(以下簡稱“《草案》”),基本遵循了2022年白皮書中的法律框架。針對前期立法審查和征求意見的相關結果,英國下議院文化、媒體和體育委員會(House of Commons Culture, Media and Sport Committee)在2023年7月和9月分別發布了《英國媒體法案(草案):廣播舉措》(Draft Media Bill: Radio Measures)和《英國媒體法案(草案):最終報告》(Draft Media Bill: Final Report)兩份報告,探討了《草案》中爭議較大的條款。
2024年5月22日,在時任英國首相里?!ぬK納克(Rishi Sunak)宣布舉行大選后,英國議會被要求在5月24日休會之前通過法案。2024年5月24日,《媒體法案》(Media Bill)獲得了“王室御準”(Royal Assent)[ 2 1 ],正式成為法律。2024年6月4日,《2024年英國媒體法》正式版發布。
三、《媒體法》的主要內容和變化
《媒體法》分為七大部分(表1),重點加大對公共服務廣播電視的扶持力度,將視頻點播(VoD)平臺納入監管范圍,旨在構建面向未來、適應數字時代、可持續發展的視聽公共服務體系,為國民提供免費、廣泛、高質量的公共服務內容。但是法案的大部分條款尚未生效,將由英國國務大臣(Secretary of State)確定生效日期。[ 2 2 ]
(一)提升公共服務廣播公司競爭力,給予更多靈活性和優先性
1.給予PSB更大的履職靈活性
《2003年通信法》《皇家憲章》等文件確定了英國六家PSB的目標、使命等,并制定了各機構提供公共服務內容量化的標準,即“配額”要求?,F行法律僅把PSB通過傳統線性形式提供的內容納入考核范圍,《媒體法》更新了“配額”的內容類型和渠道要求,提升了靈活性。
一是簡化公共服務內容類型要求?!睹襟w法》對現有公共服務電視臺的“公共服務范圍”進行大幅修改,用“四類通用內容要求”取代了此前的14項要求[23]。四類通用內容要求包括提供新聞和時事節目、反映各地區人民生活和文化的內容、針對兒童和青少年的原創節目,以及由獨立制作公司生產的內容。
二是增強“配額”的渠道靈活性。《媒體法》允許PSB以多種方式完成公共服務任務,以公共服務節目的時長而非電視頻道播出時長占比評估其履行情況。這意味著PSB不僅可以通過主要線性頻道完成“配額”,通過數字點播服務提供的公共服務內容也計入“配額”?!睹襟w法》還將《2003年通信法》中的“電視服務”(television services)修改為“視聽內容”(audiovisual content),擴大了內容范圍。但英國國內對此項調整存在一定爭論。由于英國各地的互聯網普及率存在差異[ 2 4 ],老年人[25]和低收入人群[ 2 6 ]存在使用互聯網的能力障礙,因此英國部分群體認為,雖然允許公共廣播公司通過點播平臺和網絡渠道提供更多公共服務內容,但這些內容無法覆蓋主要或僅使用傳統廣播電視的英國用戶。
2.強化數字平臺上公共服務內容的顯著性和易用性
“公共服務優先”(Prominence)原則是英國文化公共服務政策的重要特征,現行法規僅對廣播電視渠道作出了相關規定?!?003年通信法》要求廣播電視臺必須確保其電子節目指南(EPG)前五個頻道都是公共服務電視頻道,分別顯示BBC電視一套、BBC電視二套、ITV或STV、第4頻道(在威爾士地區顯示S4C)、第5頻道。[27]《媒體法》更新了相關要求,突出“數字化”。
一是更新“公共服務優先”原則?!睹襟w法》提出“數字環境下的公共服務優先”原則,確保PSB運營的網絡平臺和節目,在智能電視、網絡電視機頂盒、視頻點播平臺等數字平臺的首屏首頁和相關推薦列表時優先顯示,使用戶易于查找和觀看。

二是加強對智能音箱提供的廣播服務管理。截至2022年11月,已有約40%的英國家庭擁有智能音箱設備。[28]由于智能音箱平臺控制著為響應用戶語音指令提供的內容,其有可能限制傳統廣播頻率的觸達范圍。DCMS報告顯示,部分英國民眾已經發現,當他們要求智能音箱播放特定的廣播頻率時,提供的卻是智能音箱運營平臺的類似廣播服務。《媒體法》要求提供智能音箱和網絡音頻服務的運營平臺,向所有獲得許可證的英國廣播電臺開放,且不能向廣播電臺收取提供直播服務的費用,不能在這些服務之上覆蓋廣告等其他內容,真實可靠地響應用戶的語音指令,以保護公共廣播頻率和節目在智能音箱上易于查找和收聽。
但在車載信息娛樂系統管理方面,各方存在爭議。2023年,32%的英國家庭使用帶有內置信息娛樂系統的汽車,同比增長3%。[29]和智能音箱類似,汽車制造商和車載系統運營商是音頻內容的“守門人”,其可能完全不提供公共廣播服務。因此,英國議會建議加強對車載信息娛樂系統的管理。但DCMS認為,車載平臺使用的是基于觸屏的“非語音控制系統”(Nonvoice Activated Systems),用戶擁有主動的內容選擇權,因此認為車載信息娛樂系統的管理規定不應被納入《媒體法》。
3.取消第4頻道“制播分離”限制
第4頻道是英國政府刺激獨立影視制作行業競爭的重要手段。現行法律規定,第4頻道為“出版商/廣電機構”(Publisher-Broadcaster),實行制播分離的運營模式,即從市場上籌集商業資金,從英國獨立制作公司采購節目,并將盈余資金重新投資到公共服務行業。第4頻道每年與超過315家獨立影視制作公司合作,其在英國獨立影視制作公司生產內容上的支出占英國所有PSB在此項內容支出總和的36%。[30]第4頻道不得保留其委托內容中的知識產權,而內容制作方可以通過保留知識產權產生額外的收入。
現有模式也使得第4頻道比其他廣電機構更依賴廣告收入。2022年,第4頻道的收入中89%來自廣告[31];而同一年ITV收入中的44%來自廣告,得益于其通過內容制作實現收入來源多元化。
鑒于財政負擔較大,英國政府曾在2017年宣布出售第4頻道的計劃,當時遭到了第4頻道和業界的強烈反對。相關機構測算,2006年至2019年,有195家新制作公司在接受第4頻道的內容訂單后取得了商業成功;如果第4頻道將商業價值較大的內容轉入內部制作,英國獨立制作公司在10年內可能損失37億英鎊的傭金。[32]2023年1月,DCMS宣布繼續保持第4頻道的公有制,并推動其改革。[33]
《媒體法》明確提出保留第4頻道的公有制,并取消其自行制作內容的限制,旨在釋放其制作能力,并允許進行商業化運營。不過,第4頻道仍被要求播出節目總量中25%(與其他PSB的內容配額一致)的內容應委托獨立制作公司制作。
4.更新“重大體育賽事播出制度”,確保重大體育賽事大范圍免費播出
《1996年廣播法》(Broadcasting Act 1996)確立了“重大體育賽事播出制度”(Listed events regime),旨在確保觀眾免費觀看部分涉及國家利益的重大體育賽事直播。重大體育賽事清單由英國內政大臣確定,目前包括國際足聯世界杯決賽、溫布爾登網球錦標賽等重大體育賽事。Ofcom根據“達到覆蓋95%的英國人口,且觀眾無須支付許可費以外的費用”兩個標準,確定符合轉播標準的服務提供商名單,即“合格服務”。重大體育賽事的轉播權必須提供給名單中的機構購買。目前所有“合格服務”均為PSB運營的電視頻道。[34]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非PSB服務可能滿足準入條件,而PSB反而無法滿足?!睹襟w法》新增“指定互聯網節目服務”(designated internet programme service),包括由BBC運營的,或Ofcom指定的其他PSB提供的互聯網節目服務,將此項制度的范圍擴展到PSB的頻道和互聯網服務。即使PSB的電視頻道不轉播,BBC iPlayer等PSB運營的網絡平臺也可能有權獨家轉播重大體育賽事。
5.多舉措支持地區性PSB發展
S4C(威爾士第4頻道)和BBC ALBA(BBC蘇格蘭蓋爾語頻道)等地區性和族群語種PSB服務在維持語言活力和文化多樣性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英國政府通過增加財政資金、放寬政策限制等方式,進一步支持其發展。
《媒體法》更新了S4C的公共服務職責范圍,將數字服務納入其中,并取消區域播出限制,這將使S4C能夠擴大其影響范圍,并在多種新平臺上提供其內容。此外,英國政府在2022年1月17日宣布,計劃在未來六年向S4C提供許可費結算資金,包括前兩年每年提供8880萬英鎊,并隨著通貨膨脹而增加;以及支持S4C數字化發展的每年750萬英鎊資金。[35]
(二)對商業性平臺實行“類廣電”監管,明確其公共服務義務
1.建立視頻點播服務的兩級監管體系,放棄歐盟“原產國原則”
為了對大型視頻點播服務機構實行與廣播電視頻道頻率類似標準的監管,《媒體法》建立了兩級的視頻點播服務監管體系,旨在將對點播服務的內容監管與傳統廣播電視的監管更加接近:對小型視頻點播服務提供商延續2020年年末生效的現行廣播電視管理制度[36];對以大型視頻點播服務提供商為主的國內外“一級服務商”(Tier 1 services)采取更廣泛和嚴格的監管制度。Ofcom將開始起草針對點播服務的管理規定(VoD Code),預計將在2025年生效。
“一級服務商”包括兩類:一是由PSB運營的視頻點播服務(不包括BBC iPlayer)。此類服務已經在監管范圍,并將繼續受到監管。二是英國內政大臣指定的其他視頻點播服務,包括總部不在英國但向英國國民提供服務的機構。根據DCMS發布的新聞稿,Netflix、Amazon Prime Video、Disney+等全球性視頻點播平臺或將納入“一級服務商”范圍。這標志著英國媒體管理進一步轉向“目的地國”(countryof-destination)原則,不再采用歐盟視聽媒體服務制度核心的“原產國” (country-oforigin)原則。《媒體法》中的大多數域外視頻點播條款也都針對非英國的“一級服務商”。
2.強化用戶保護和無障礙訪問服務要求
一是用戶保護要求?!睹襟w法》要求,Ofcom負責監管所有視頻點播服務提供商,評估其是否采取了足夠的措施保護觀眾免受傷害,包括使用年齡分級、內容警告、家長限制等工具。
二是無障礙訪問要求。目前,英國視頻點播服務商在提供無障礙訪問服務方面落后于傳統廣播公司。政府要求PSB必須通過字幕、手語形式制播一定比例的節目;PSB也可以選擇向英國手語廣播信托基金(The British Sign Language Broadcasting Trust)等機構捐款作為替代。但針對視頻點播服務還沒有類似要求。
為此,《媒體法》對“一級服務商”提出了新的無障礙要求,要求其每年向Ofcom提交“無障礙訪問”舉措報告?!睹襟w法》還設定了量化標準,要求“一級服務商”在Ofcom細化規定生效后的前兩年內,為平臺上線節目總時長的40%節目提供字幕,5%的節目提供音頻描述,2.5%的節目配置手語翻譯;在生效四年內,提供配有三種無障礙手段的節目時長在總時長中的占比應翻倍,分別達到80%、10%和5%。
3.取消區域性商業廣播電臺的播出限制
英國仍依據20世紀90年代末制定的“牌照管理框架”(licensing framework)監管商業廣播電臺,要求區域性商業廣播電臺針對特定年齡組,播放特定類型的內容,并委托電臺覆蓋區域內的制作公司生產一定數量的節目。隨著廣播從模擬轉向數字,大部分廣播已經實現全國覆蓋,該制度已不再適用。英國政府在2017年征求意見后承諾放松管制?!睹襟w法》履行了這一承諾,將放寬商業廣播的內容和格式要求,使其無須獲Ofcom批準,能夠更靈活地調整其服務,從而減輕監管負擔和成本。
四、對我國廣電視聽公共服務改革的啟示
公共服務關乎民生,連接民心。公共服務是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的基本屬性和重要職責。從1998年實施“村村通”工程開始,歷經行政村“村村通”、20戶以上自然村“村村通”、戶戶通及針對特定地區的直播衛星覆蓋、地面數字電視覆蓋、固邊工程建設、民族地區高清機頂盒置換、頻道高清化、民族語言節目建設、數字電視鄉村工程實施等等,我國循序漸進形成了廣電視聽公共服務的技術體系、服務體系、財政體系、標準體系,建成了較為完備的廣電視聽公共服務體系。
面對新形勢,我國廣電視聽公共服務還有一些短板,表現為:重覆蓋,大量用戶已向互聯網遷移,但現有資源仍大量投入在傳統渠道;缺合力,不同渠道仍存在資源分割、競爭內耗與合力缺失情況;輕需求,精準對接群眾視聽文化需求還存在短板,等等??山梃b《媒體法》的改革思路,立足數字時代的新形勢新要求,給予廣電公共服務更多的靈活性、便捷性、協同性,鼓勵廣電媒體各類主體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多元多樣的公共文化服務產品和體驗。
(一)明確公共服務內容,確保公共服務便捷易得
第一,在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對頻道頻率數量、民族語言內容等要求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基本視聽公共服務的范圍,將涉及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反映各地區和各民族生活文化內容納入公共服務范疇,包括但不限于時政新聞、重大活動、重要賽事、重點文化節目等。第二,按照廣播電視臺和網絡視聽平臺的級別、用戶規模、市場規模等,確定其制作和播出公共服務內容的“配額”,并通過法律或部門規章確定下來。第三,進一步完善專業視聽公共服務,針對青少年、老年人等群體等,提供專業化公共服務。如推廣湖南廣電愛晚頻道的“廣電+社區融媒+老年文旅”頻道運營新模式,以專業內容服務垂直群體。
(二)推動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公共服務協同融合發展
在新技術環境下,傳統廣播電視傳輸覆蓋網絡的實際作用因為用戶減少而顯著弱化,互聯網覆蓋和網絡視聽平臺(包括廣電自辦和商業性平臺)在公共服務中發揮的作用顯著增強。應統籌大視聽公共服務的多渠道、多平臺協同發展,既應鞏固基于傳統廣播電視有線、無線、衛星三種傳輸方式的公共服務,也要支持鼓勵網絡視聽行業強化公共服務供給,加大智能大屏、手機小屏、智能音箱等數字化的公共服務投入,拓展公共大屏、車載音視頻等公共服務新樣態;在互聯網覆蓋基礎較好的地區,可加大網絡視聽公共服務的投入比例。
(三)著力破除制約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
當前,我國廣電視聽法律法規中還存在一些不適應新形勢要求、不適應行業發展新需要的地方,特別是網絡視聽法律依據層級偏低的情況還沒有從根本上得以解決。亟需加快適應信息技術迅猛發展新形勢,深化廣電視聽體制機制改革,建設公平規范多元的治理生態,優化廣電視聽服務和產品供給機制,鼓勵有立法權限的地方先行先試,強化各層級各區域協同發展,構建體制內廣電媒體與民營視聽企業良性競爭的市場格局,加強行業內容資源、傳播資源、技術資源、數據資源等各類資源整合聚合,提升整體效能。
(四)持續優化“無障礙”視聽服務
針對殘障人士媒體數字化使用趨勢加強[38]和我國“無障礙”視聽內容不足、交互操作體驗不佳等矛盾,進一步從制度層面保障無障礙內容的供給,研究制定各機構提供無障礙內容的量化“配額”,從版權、轉化、審核、傳播方面給予更大支持力度,推動視聽傳播無障礙內容和服務的成本不斷降低、質量持續提高。此外,廣電視聽還應加強與民政、老齡、退役軍人等部門的協作,持續保障并優化低保家庭、殘疾人、退役軍人等群體的視聽公共服務。
《媒體法》體現了英國對廣播電視現代化轉型的基本思路——在強化公共服務廣播公司在數字平臺上的可見度和易用性的同時,兼顧了公平性和包容性原則。英國的改革舉措也為我們提供了重要的啟示,即在維護公共服務精神的基礎上,積極擁抱技術創新,適時調整法律法規,確保公共服務內容能夠跨越不同渠道,惠及全民,從而在全球數字化智能化浪潮下,建立更加公正、高效且富有競爭力的現代廣電視聽公共服務體系。
參考文獻:
[1] 又稱《皇家特許狀》,是英國君主簽發的法律文書,每十年更新一次,多用于向團體或個人授予特定的權利或權力。
[2] 2006年,BBC的許可費被納入指定用途的稅。英國每個家庭(英國老年人和少數低收入人群電視許可費用由英國數字、文化、媒體與體育部承擔)或企業每年都必須繳納電視許可費,以確保BBC能夠有足夠的資金制作公共服務節目,具體額度由政府規定。
[3] Joel Abrams,“Is UK public broadcasting still fit for purpose in the digital age”, the conversation,Dec.16, 2023, https://theconversation.com/is-uk-publicbroadcasting-still-fit-for-purpose-in-the-digitalage-150298.
[4] 1949年,英國政府任命經濟學家威廉·亨利·貝弗里奇(William Henry Beveridge)成立的審查委員會,目的是調查BBC的發展和資金使用情況,并對英國廣播電視行業發展提出建議。
[5] 胡正榮、李繼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我國廣播電視公共服務體系目標與實施研究”報告 廣播電視公共服務、政治理念與社會實踐》,《中國媒體發展研究報告》2007年10月。
[6] 1985年3月27日,英國首相撒切爾(Margaret Thatcher)領導的保守黨政府成立皮考克(The Peacock Committee)委員會,以調查BBC未來資金狀況和英國廣播電視發展。委員會由艾倫·皮科克(Alan Peacock)領導,共七名成員。英國政府原本希望通過委員會的報告取消資助BBC的許可費,但委員會傾向于保留許可費。
[7][8]李繼東:《論英國公共廣播電視理念的緣起與嬗變》,《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07年第3期。
[9][10][29] Ofcom,“Media Nations: UK 2023”, Aug.3, 2023, https://www.ofcom.org.uk/__data/assets/pdf_ file/0029/265376/media-nations-report-2023.pdf.
[11] Ofcom, “Recommendations to Government on the future of public service media”, Jul.15, 2021, https://camri.ac.uk/wp-content/uploads/2021/07/statement-future-ofpublic-service-media.pdf.
[12] Elaine Low, “Netflix Reveals $17 Billion in Content Spending in Fiscal 2021”,Variety, Apr.20, 2021, https:// variety.com/2021/tv/news/netflix-2021-content-spend-17-billion-1234955953.
[13] 英國六家公共服務廣播公司分別是實行公有制的英國廣播公司(BBC)、第4頻道(Channel 4)和威爾士第4頻道(S4C),實行私營制的英國獨立電視臺(ITV)、蘇格蘭電視臺(STV)和第5頻道(Channel 5)。
[14] Competition Commission, “PROJECT KANGAROO-FINAL REPORT”,Feb.4, 2009, https://assets.publishing.service. gov.uk/media/55194c91e5274a142e0003ab/05-09.pdf.
[15] 2022--2023財年(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BBC總收入為57.25億英鎊,同比上漲7.41%。其中政策性收入(包括許可費和其他政府補貼)38.38億英鎊,占總收入的67.04%;許可費為最大單項收入來源,達37.40億英鎊,占總收入的65.33%。
[16][17]BBC, “BBC Group annual report and accounts for 2022 to 2023”,Jul.12, 2023, https://www.gov.uk/ government/publications/bbc-group-annual-report-andaccounts-for-2022-to-2023.
[18] House of Lords Library, “Future funding of the BBC: Lords committee report”, Dec.7, 2022, https:// lordslibrary.parliament.uk/future-funding-of-the-bbclords-committee-report/.
[19] 2023年2月,原英國數字、文化、媒體和體育部(Department for Digital, Culture, Media Sport)改為文化、媒體和體育部(Department for Culture, Media and Sport),其數字技術相關管理職能并入新成立的科學、創新和技術部(Department for Science,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詳見:https:// www.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making-governmentdeliver-for-the-british-people/making-government-deliverfor-the-british-people-html#foreword-from-prime-minister.
[20] DCMS, “Up Next-the Government’s Vision for the Broadcasting Sector”, Aug.5, 2023, https://assets. publishing.service.gov.uk/media/626a4e7e8fa8f57a40cf7e9c/ E02740713_CP_671_Broadcasting_White_Paper_Accessible__1_. pdf.
[21] “王室御準”(Royal Assent)指法案通過所有議會辯論后會呈交于王室的程序。
[22] House of Commons Library, “Media Bill: progress of the Bill”,Jul.16, 2024, https://commonslibrary. parliament.uk/research-briefings/cbp-9916/.
[23] [27] Communications Act 2003/21/part/3/chapter/4/ crossheading/the-public-service-remit-for-television.
[24] 蘇格蘭、威爾士和英格蘭東北部的寬帶基礎設施發展落后于倫敦和英格蘭東南部地區。
[25] Ofcom發布的《2022年英國媒體發展報告》(Media Nations: UK 2022)指出,電視(直播頻道)和廣播仍然是老年觀眾獲取視聽內容的主要方式。
[26] 如英國非營利組織“聽眾和觀眾之聲”(The Voice of the Listener Viewer)認為,《媒體法》應保障公共服務的“普遍性”。詳見:https://committees.parliament.uk/ writtenevidence/121485/pdf/。
[28] “TechUK.Connected Home report 2022”, Nov.8, 2022, https://www.techuk.org/resource/state-of-the-connectedhome-2022.html.
[30] Channel 4, “A publisher-broadcaster”, https://www. channel4.com/corporate/about-4/how-we-do-it/publisherbroadcaster.
[31] ITV, “ITV plc Annual Report and Accounts 2022”, Mar.20, 2023, https://www.itvplc.com/investors/resultscentre/reports-and-results-archive/2022.
[32] Oliver Ohlbaum, “Channel 4’s Impact on the UK’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nd Global Profile”, Sep.22, 2021, https://www.oando.co.uk/reports/channel-4s-impact-on-the-uks-international-competitiveness-andglobal-profile.
[33] DCMS, “Channel 4 to remain publicly owned with reforms to boost its sustainability and commercial freedom”,Jan.5, 2023, https://www.gov.uk/government/ news/channel-4-to-remain-publicly-owned-with-reforms-toboost-its-sustainability-and-commercial-freedom.
[34] Ofcom,“Listed events”, Jul.4, 2019,https://www. ofcom.org.uk/tv-radio-and-on-demand/information-forindustry/listed-events.
[35] DCMS, “DCMS Secretary of State’s oral statement on the licence fee settlement”, Jan.17, 2022, https://www. gov.uk/government/speeches/dcms-secretary-of-states-oralstatement-on-the-licence-fee-settlement.
[36] 即《Ofcom廣播電視管理規定(含交叉促銷和點播節目服務規則)》(The Ofcom Broadcasting Code(with the Crosspromotion Code and the On Demand Programme Service Rules),主要對節目和廣告標準、新聞公平性及未成年人保護、隱私保護等提出要求。詳見:https://www.ofcom.org.uk/tvradio-and-on-demand/broadcast-codes/broadcast-code.
[37] DCMS, “Media Bill to maximise potential of British TV and radio”,Nov.21, 2023, https://www.gov. uk/government/news/media-bill-to-maximise-potential-ofbritish-tv-and-radio.
[38] 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中國視障群體超過1700萬。其中,大部分用戶會在手機上安裝至少一款娛樂類App,且每天使用音視頻App的時長和普通人無異。
(作者趙京文系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責任編輯:田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