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當今世界正在快速進入智能化時代,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技術的普及應用對社會、經濟和文化等多個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科技賦能教育是有效提升教育質量的一個重要措施,在國際中文教育中,教材是教育媒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和教師之間重要的橋梁,也是體現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知識載體,智能化時代下,紙質教材顯然已經不能滿足學習者的學習需求。移動閱讀、多渠道閱讀已經悄然走進人們的生活,數字教材作為一種全新的教材形式逐漸進入公眾的視野。數字教材的類型主要有交互式、富媒體和轉換型數字教材,其中交互式數字教材是現階段數字教材的發展方向。交互式數字教材在學術界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然而隨著科技、人工智能不斷地發展,為了實現更理想的效果,交互式數字教材仍需進一步探索和改進。基于此,本研究將聚焦國際中文教育交互式數字教材的建設路徑,通過對相關案例進行研究,總結國際中文教育交互式數字教材當前需要優化的幾個方面,并從版面布局、內容設計、教材的交互功能、教材資源建設等角度出發,結合現階段智能化時代下的數字技術,提出數字教材的建設路徑,以期優化國際中文教育交互式數字教材,促進國際中文教育事業蓬勃發展。
一、國際中文教育交互式數字教材的內涵
國際中文教育交互式數字教材是數字教材的一種。孫眾、駱力明(2013)指出,數字教材的設計與開發要遵從“三層次和五要素”,并且要符合學科特色且實現離線使用、在線更新,與資源實現多對多關聯的學習活動,支持人際交往的社會認知網絡,實現按需生成的個性化教材。李雅箏(2016)在相關論述中將交互式數字教材定義成一種閱讀終端,認為其聚合文字、聲音、圖像打造成立體化系統性的教學內容,符合數字教材的特征、原則和規律。王振國(2018)等認為交互式數字教材是較為立體化的教學服務體系,在教師和學生以及學習資源這三大主體之上,將所涉主體進行高度融合,使其富含高度的交互性。交互式數字教材是以紙質教材為依托,以課程教學為核心,以媒體網絡為手段,通過開發體系化、多樣化、立體化的數字資源庫,營造交互性、趣味性的學習環境,便于使用者進行自主、探究、協作、交互、泛在式學習。國際中文教育交互式數字教材要體現出國際中文教育的獨特內涵。葉軍深入探討了“國際中文教育”這一詞語的不同解讀方式,提出了兩種不同的切分方法。從而揭示了國際中文教育的國際化和本土化雙重屬性。一種切分是“國際中文/教育”,強調中文國際化;另外一種是“國際/中文教育”,涉及“中文教育”在國內和國際兩個方面。這兩種屬性是國際中文教材區別于其他教材的本質特征,根據這兩種屬性,編者在教材編寫方面要有意識地側重。
本文所指的交互式數字教材是在智能化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的新型教材,它既不是普通的紙質教材轉化為電子版的轉換式教材,也不是簡單的在線課程或虛擬的現實課程,而是用數字技術進行系統編排,融入文字、聲音、視頻、動畫等各類資源,集學、練、測于一體,集筆記、答疑于一體,集課內學習、課外學習于一體,并支持各類學習終端的交互式數字教材。
二、智能化時代下國際中文教育交互式數字教材存在的問題
(一)版面布局有待優化
目前已經出版的交互式數字教材,如《新概念漢語(英語版)課本1》和《長城漢語》,兩本教材的版面設計較為簡單,僅包含初始內容和簡單的按鍵操作,如開始、退出、全屏、字幕、返回、暫停等基礎操作。
(二)教材的交互功能有待提高
最新的文獻研究顯示,教材的交互性應體現“人—物—環境”的深度交互。現有的一些數字教材雖然包括了語音識別、對話練習等互動元素,但總體而言交互性相對較弱,許多數字教材仍然依賴于傳統的課后練習和單一選擇題和填空題,缺少真實場景模擬和更復雜互動的功能,未能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限制了學生的語言實際運用能力。
(三)內容設計尚存優化空間
電子教材在設計和開發中,大多集中于“課程導入”“知識講解”“習題測試”“交流評價”等相關模塊。而在課后練習題方面,多數教材設置的練習題較為單一,題量與內容也較少。此外,在文化拓展方面也有待提升,文化拓展相關內容多以視頻方式出現,存在形式單一且不夠深入的問題。
(四)信息資源亟待豐富拓展
隨著智能化時代的不斷發展,數字教材也應不斷優化信息資源。然而,在數字教材的發展過程中,信息資源往往滯后,未能得到及時更新和豐富拓展。在信息建設中,數字教材可通過知識圖譜對學習內容進行聚類,建設一個動態的、生成性的學習模塊,并建設以教材為基礎的網絡資源庫,為學生提供學習資源。同時,在每一課中,對于需要拓展的知識可以插入相應鏈接供學生學習。
三、國際中文教育交互式數字教材的建設路徑
(一)基于信息傳達效率,優化版面設計塑造
通過對現有的一些交互式數字教材的界面使用和頁面相關布局情況調查后得出,國際中文教育交互式數字教材在對版面進行設計時應重點關注音頻、色彩、圖像、布局等因素,在后續排版中應充分考慮版面的實用性、藝術性、文化性等。首先,在色彩和圖像方面,版面顏色要簡而精,避免過多雜亂的顏色影響學習者的學習效率,圖像大小要適中,切勿喧賓奪主。在圖像的選用方面,要盡可能使用高清、精美、3D圖像為主。其次,在音頻方面,可以在原有基礎上增加其豐富程度,如在課后習題練習版塊,可以增加反饋評語;在AI智能助手版塊,可以增加簡短的音頻等。最后,在排版方面,要將視聽材料結合在一起,這樣可以使學習者按照視聽材料的引領,充分調動感知覺器官,提升自身的專注力,使學習內容內化于學習知識、理解知識與知識對話的過程中。智能型數字教材系統的版面上還可以增設預測學習行為版塊,規劃學習者的學習路徑,為學習者建構知識提供靈活的工具支持。總之,版面設計要以學習者為中心,不斷提高學習者的學習效率。
(二)優化教材的交互體驗與功能
就現有的交互式數字教材而言,教材數量較少,且教材的交互功能大多體現在人機交互上,沒有實現人、物、環境的深層交互,交互方式單一。如何根據現有的基礎和條件優化教材的交互功能是現階段要著重思考的問題,要避免在交互過程中流于粗淺,而是要做到有效交互,同時提高交互的趣味性。為此,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考慮:第一,可以豐富教材的評價方式,有效的評價是加強學生與教材交互的一種重要方式。根據學生學習生詞模塊、課文模塊、習題模塊的情況,給予及時地追蹤與評價,使學、練、測在同一個場景中進行交互聯系,建設學、測、練、評、教于一體的綜合性平臺。第二,加強學生、教師以及環境之間的交互。首先,應建設學習論壇,使用該教材的學習者可以看到其他學習者發表的內容,同時也可以對內容進行評價,對于積極評價、交流的學生,系統可以增加該用戶的活躍度分值,分值情況可以作為教師評判學生有效學習的標準之一。其次,基于數字化情景技術,打造情景交互模塊,使學習者能夠進入動態學習世界。單一的詞語或者句子可以和動態圖片結合在一起,復雜化的詞語和句子可以通過視聽化技術呈現,讓學生深刻理解語義以及語用。同時在數字教材頁面中設置AI助手,幫助學習者學習課文、詞匯和漢字,學生遇到有疑問的地方可以詢問AI助手。最后,運用智能交互技術的多通道界面,學習者可以采用觸摸、語音、手勢、眼動等交互途徑和交互技術,如屏幕觸控技術、傳感感應技術、語音交互技術等,以自然、并行、協作的方式進行人機交互。
(三)融通數字教材的內容,呈現多元化的學習內容
在交互式數字教材的內容編排方面,第一,刪除冗余內容;第二,設計配圖,用圖片部分代替部分文字描述;第三,加對話框,用對話框描述重要但不必要的內容,對話框可折疊;第四,輔以視頻,通過視頻講解重難點知識,使學習者深刻理解本課的重難點知識。視頻的形式應是多樣的,可以是對于某一個知識點交際應用的視頻,不要局限于教師的講解視頻;第五,添加鏈接,與本課相關內容或者是拓展內容可以加鏈接跳轉;第六,加強數字技術融通教材內容。在每一課、每一節中設置知識圖譜,通過知識圖譜技術對教材內容進行聚類和學習對象抽取,將生詞、語法、課文有機地串聯到一起,由一種知識向多層知識建構,由點到面,由淺入深,保障學習者學習的個性化與連貫性。
(四)整合數字技術的開發,建構數字教材資源平臺
在智能技術層面,技術是數字教材的核心要素。首先,要整合現有技術,選擇合適的技術工具,結合音頻、視頻、動畫等多媒體元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中文,如視頻示范、發音練習以及動畫情景對話等。同時,利用NLP技術進行語音識別、文本分析,提供即時的發音糾正、語法建議、翻譯和詞匯學習等功能。還可以利用人工智能,通過AI算法分析學習路徑,提供個性化反饋,以及設置AI語音助手,解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創建沉浸式的語言學習環境,讓學生在交互式場景中進行中文學習。還可以利用現有的技術進行在線測試,并給予學生即時反饋,以及增添游戲元素,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進行獎勵,增強學生的參與感和互動性。其次,要建設數字教材資源平臺,需要選擇適合的云平臺以及數據庫,設計易于學生操作的界面,并支持中文以及其他語言的切換。還應及時收集學生學習數據并生成報告以供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進度。再次,在教材內容的設計方面,可以將教材內容模塊化,例如按照主題以及難度進行模塊設計,每個模塊包括課前熱身、生詞、語法、課文以及文化園地。在教材內容方面,可以利用技術將實際任務融入教材,如模擬對話和情景演練。最后,數字教材資源平臺的建設是一個持續更新迭代的過程,需要定期更新教材內容,加入新模塊、新練習等,并持續優化平臺的功能,增加新的互動形式。
四、結語
數字教材經歷了三十余年的發展,雖然目前發展中仍存在不足,但前景光明,需求可觀。在智能化時代背景下,科學技術不斷更新迭代,科技賦能是未來教育發展的方向,國際中文交互式數字教材創設貼合現代教育技術發展的方向,符合現下國際中文教育發展的需要,要積極將新型互聯網技術與教育及教材相融合,保證新型數字教材質量,積極將其融入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孫眾,駱力明.數字教材關鍵要素的定位與實現[J].開放教育研究,2013,19(04):60-67.
[2]李雅箏,周榮庭,何同亮.交互式數字教材:新媒體時代的教材編輯及應用研究[J].科技與出版,2016(01):75-79.
[3]呂珊珊.交互式國際中文數字教材調查分析與優化路徑[D].東北財經大學,2023.
[4]顧家琪,董曉瑋,謝金科.交互式數字教材的創新設計研究[J].工業設計,2020(05):43-44.
[5]王振國,劉鮮.交互式電子教材的設計研究[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8,17(04):50-52.
[6]周小兵.建設數字化國際漢語教學資源庫[J].華文教學與研究,2010(01):1.
[7]王金梅.交互式數字教材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信息技術,2014(11):38-40.
[8]楊銀輝.職業教育交互式數字教材的建設與應用研究——以“網絡創業實踐”課程為例[J].機械職業教育,2018(04):47-50.
[9]趙美麗,曹秀云,鄭菁.交互式數字教材開發與應用的研究[J].江西化工,2018(01):127-129.
[10]王智攀,沈建民,崔雯,等.產業鏈視角下數字教材發展中的三方博弈[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22,44(12):29-36.
[11]歐志剛,劉玉屏,郝佳昕,等.國際視野下生成式人工智能政策解讀——國際中文教育智慧發展行動方略構建[J].青海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50(03):181-189.
[12]馬春燕.漢語國際教育數字化教材建設探索[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3(09):
79-82.
(作者簡介:郎文明,女,碩士研究生在讀,渤海大學文學院,研究方向:漢語國際教育;劉吉艷,女,博士研究生,渤海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語言與語言教學)
(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