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繪本閱讀是幼兒感知生活和認識世界的重要路徑,也是促進幼兒語言發展和思維發展的重要方式。繪本漂流作為一種分享性、開放性和自主性兼具的活動,不僅滿足了幼兒繪本閱讀的需求,也是自主閱讀、幼幼共讀、師幼共讀、親子閱讀的重要途徑。
規范漂流管理——繪本“1+1+N”管理模式
在繪本漂流活動中,最主要的問題是繪本有借無還。基于此,我們要明確幼兒才是漂流的主體,要引導幼兒自主管理繪本。
在實踐中,我設計了繪本“1+1+N”管理模式。第一個“1”是每1個幼兒認領1本繪本,成為它的小主人,時刻關注和跟蹤自己認領繪本的實時動態。第2個“1”是指繪本在班級中的存放位置是固定且唯一的。在漂流活動前,我們通過集體討論引導幼兒了解圖書館書籍的存放規則,并對班級繪本進行編號,比如1號書籍在第一排第一個就是1-1-1,5號書籍在第二排第三個就是2-3-5。第一個數字為圖書架的排數,第二個數字是繪本的列數,第三個數字是繪本的號碼,以此類推,每一本繪本都有專屬的存放空間,幼兒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哪些繪本還處于漂流狀態,哪些繪本已經漂流結束。“N”則是在繪本管理中的隨機性,比如,幼兒遇到困難時,家長和老師要實時跟進,適時提供幫助。
除此之外,我們還一起討論了繪本漂流的時間限制,每周五為漂流日,下一周周五前漂回,如果本次漂流不回,則取消下次的漂流資格。通過這樣的主體化漂流管理模式,幼兒的繪本自主管理意識和時間管理能力大大增強。
活化漂流參與——繪本漂流趣打卡
解決了漂流和漂回的問題,繪本漂流還存在著一個頑固的漂流阻礙,就是漂流動力不足,即幼兒自身的閱讀動力不足。在漂流實踐中,我發現,可以通過漂流地圖打卡的形式提高幼兒繪本漂流閱讀的趣味性,促進幼兒閱讀的積極性。
教師和幼兒通過集體討論,創設繪本漂流地圖,根據班級繪本數量設置相應的漂流格子,將每一本繪本的編碼寫在空格的左上角,空白的地方由幼兒進行個性化表征,可以表征借閱繪本的時間、心情等。每次打卡時,幼兒都會積極清點自己的打卡次數,并與同伴互相討論和分享。為了進一步鼓勵幼兒,增加幼兒的成功體驗,教師還可以設置打卡小禮品,連續漂流10次就可以獲得一個漂流小貼紙和小禮物。通過“打卡+獎勵”的方式,幼兒的閱讀動力和漂流興趣會逐步增強,漂流活動得以長期有效地開展。
多元思維表征——沉浸式閱讀新體驗
1.繪本分享——享受漂流“星”舞臺
幼兒時期是語言發展,特別是口語發展的重要時期,因此,繪本閱讀分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每周的碎片化時間里,我們搭建了閱讀分享“星”舞臺,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在“星”舞臺上分享自己的閱讀感受。
在閱讀分享初期,幼兒也許會經歷一段時間的尷尬期:不敢說、不知道說什么、不知道如何開始和結束分享……作為教師,首先要營造寬松和諧的閱讀分享氛圍,鼓勵幼兒在眾人面前自主表達,不管幼兒分享得如何,都要肯定和鼓勵幼兒的進步和變化。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學習閱讀分享的小技巧,創造更有趣味和個性化的分享詞,提高幼兒分享的創意。最后,教師還可以傳授幼兒分享繪本的基本框架:故事發生的背景、人物、主題、情節和問題解決,或者分享繪本里最喜歡的內容和人物對話、優美場景等。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觀察、傾聽和評價,發現幼兒比較有趣的分享形式,馬上采用和推廣。
2.繪本表征——記錄繪本“悅”時刻
閱讀繪本后,幼兒除了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閱讀體驗外,還可以用圖畫的方式記錄自己的閱讀心得。《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標》中也提到要重視幼兒通過繪畫、講述等方式對自己經歷過的游戲、閱讀圖畫書、觀察等活動進行表達表征。圖畫表征是幼兒將閱讀進行梳理和呈現的過程,展現了幼兒最真實的想法和體驗。
我們要鼓勵幼兒進行閱讀后的圖畫表征,引導他們將思維可視化和具象化。
在閱讀漂流中,幼兒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圖畫進行表征,也可以繪制創意思維導圖,通過連環畫、氣泡圖、樹杈圖等方式表征繪本的故事情節,提取繪本的重要元素,這是幼兒經驗內化和重組的過程。同時,幼兒還可以進一步創造性地進行表征,比如記錄繪本的題目,或者表征繪本的后續情節或者對留白部分繼續想象,促進幼兒思維和創造力的發展。
3.繪本聯動——暢游繪本“大”世界
經過一段時間的閱讀漂流、閱讀表征和漂流分享后,幼兒對繪本的內容有了一定的感受。繪本故事是基于現實生活的再想象和再創造,創造的基礎來自現實世界。因此,當幼兒對漂流繪本有一定的了解后,可以進行繪本和真實世界的聯動。
美國教育家布魯姆提出的認知六層次,由低到高分別是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評價和創新,是幼兒思維從低級走向高級的過程。在幼兒分享繪本時,我們可以引導幼兒進行思維的梳理、遷移和創造。比如,幼兒看到一只長頸鹿,會想到閱讀過的《長頸鹿不會跳舞》里面的杰拉德,《杰菲奇遇記》里的杰菲,《誰吃了我的蘋果》中的會劈叉的長頸鹿等;幼兒還可以將繪本的內容應用到現實生活中,比如看到吊車會想到長頸鹿,在建構區搭建《飛船升空啦》中的火箭并模仿點火的過程,諸如此類都是幼兒應用繪本知識的過程。教師還可以鼓勵幼兒將繪本中的主要人物和背景進行圖畫表征或裁剪投放到閱讀區的故事口袋,或進一步續編故事和創編故事,這是幼兒創造的過程。通過和繪本有機聯動,幼兒的思維更加活躍、豐富,富有創造力。
4.繪本探秘——發現繪本“妙”巧思
接連數天閱讀同一個故事,能幫助幼兒對繪本中的內容進行深入思考。有些繪本除了主要故事情節以外,還會有隱藏的小巧思,可以師生共讀,持續深挖繪本中的教育價值和趣味細節。我們可以在共讀繪本的時候,一起討論繪本的小秘密,比如幼兒在進行漂流分享時,發現了《世界上最棒的禮物》里面的房子隱藏著數字1到10,《搬過來搬過去》中有一對毛毛蟲隱藏在畫面中,幼兒會非常欣喜地和大家分享和交流,并繼續探索。因此,在繪本閱讀中,我們要鼓勵幼兒觀察和發現繪本中的趣味元素,積極分享自己的發現,提高繪本閱讀的層次性,這個過程就是幼兒思維共享的過程。
繪本漂流進一步幫助幼兒、家長、教師形成有機合作的閱讀共同體,持續提高了幼兒的閱讀興趣和能力,從不同的閱讀層級和維度促進幼兒全面學習和發展,最終促進幼兒思維高階發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第二實驗幼兒園)
責任編輯" 何欣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