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勞動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家園合作對幼兒進行勞動教育,其核心在于幼兒園與家庭在共識中看見勞動的價值;在共育中理解“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在共生中探索家園合作推進幼兒勞動習慣養成的有效方法,最終實現“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目的。
同頻共識。幼兒園通過勞動教育專題介紹、幼兒勞動行為習慣解讀等方式讓家長理解勞動教育對幼兒成長的作用,通過調查問卷梳理分析各年齡段家長的育兒需求和育兒經驗。
同頻共育。幼兒園創新做法,讓家長在角色扮演、游戲互動中親身體驗情景化、游戲化的勞動教育,變“指導家長做”為“家長主動做”。
同頻共生。引導教師及家長朝著“勞動教育觀念游戲化、勞動環境創設游戲化、勞動教育方式游戲化、勞動內容拓展游戲化”努力。
互相理解,走向共識
觀念意識是行動的先導,改變行為從改變觀念開始。
動態宣傳,走向共識。幼兒園在微信公眾號上開設家園共育專欄,以微視頻、音頻、圖文等形式定期推送幼兒勞動教育經驗、幼兒勞動故事、家長育兒心得等,讓家長更直觀地理解“幼兒勞動教育具有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途徑”。班級通過“小小值日生”主題墻、勞動課程主題海報,讓家長更便捷、清晰地了解幼兒園勞動教育課程,理解從小接受勞動教育不僅能讓幼兒了解簡單的勞動技能、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更能磨煉意志,培養責任擔當意識。
雙向奔赴,走向共識。幼兒園積極開展“五定”活動:定期開展家長培訓、家長會、家長開放日活動、主題家訪活動、家長座談會。如每學期開展家長半日觀摩活動,邀約家長進園觀摩幼兒半日活動,體驗幼兒如何在游戲中勞動。家長會發現在游戲中取放玩具就是一項不簡單的勞動教育。此外,教師深入了解家長的基本情況和育兒需求是雙向奔赴的另一個關鍵點。每月開展“勞動教育主題家訪”活動,教師深入家庭,通過座談、問卷調查等方式了解不同家庭的育兒需求和幼兒居家的日常生活。
親子時光,走向共識。幼兒是家園緊密聯系的紐帶,由幼兒向家長介紹在園的勞動教育更能讓家長認可幼兒園的勞動教育。如在每周半小時的“親子美好時光”中,引導幼兒借助“小小值日生游戲表征”,向家長介紹自己這一周在幼兒園參加的勞動活動以及在勞動中發生的趣事及習得的經驗。幼兒園則從家長視角設計“美好時光對話單”,以圖文并茂的形式記錄幼兒的興趣點和能力發展。
親身體驗,走向共育
體驗是一種身臨其境的過程,只有在體驗過程中家長才能與教師立場一致、情感共鳴。
建立家長深度參與的工作機制。傳統的家長會、專家講座、半日觀摩活動等只能拓寬家長的育兒認知,但想要借此深入轉變家長的行為和做法還遠遠不夠。因此,我們提供家長參與的平臺,通過系列沉浸式體驗活動,讓家長身臨其境地感受并參與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中。如在家長護學、家長陪餐、家長助教等活動中,觀察教師的指導策略和幼兒的學習方式,從觀察中能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提出建議。從而形成“參與管理、參與活動、參與評價”的幼兒園家長“三參與”機制。
關注家長深度體驗全過程。為了避免家長在深度體驗中無目的、隨意拍攝、只關注自家幼兒等情況,教師可在體驗前召開活動預備會,指導家長有效參與活動。體驗中,為了調動家長多感官參與,教師通過對比式、考察式、記錄式等多種方式,讓家長充分感受幼兒勞動行為習慣的養成是存在個體差異的,是在一次次探究、試錯、重復中逐步養成的。為了提高活動質量,關注到每個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教師和家長體驗后對整個活動進行復盤。教師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以日常觀察記錄、家長反饋、幼兒表現、活動實施情況等為基礎,反思指導策略、資源利用,梳理后續思路;家長則對幼兒的勞動行為表現進行客觀評價,并反思自己的教育觀念和方法。
共探共研,走向共生
幼兒良好勞動行為習慣的養成需要一個實踐的機會,一個支持的環境,一個適宜的方法。
拓展勞動教育內容。在幼兒勞動行為習慣養成中,我們往往只關注日常生活中的勞動,如整理教室、擺放桌椅、清潔衛生、自我整理等,單一培養生活技能,這樣的理解是片面的。我們應走出家、園所,聚焦幼兒的生活,讓幼兒有機會接觸自然環境,參加自然勞動。如節日節氣中的勞動:元宵節炒湯圓、清明節做青團、立冬包餃子等,激發幼兒對烹飪的興趣,了解基本的烹飪食材、工具,嘗試炒、煮、蒸等烹飪技巧;種植飼養中的勞動:種植農作物、飼養小動物等,了解勞動與動植物生長之間的關系,培養幼兒持之以恒、認真負責的勞動態度;觀察體驗中的勞動:參觀食品廠、慰問環衛工人、走進消防大隊等,了解不同勞動者的工作內容,感受勞動者的艱辛和重要性,尊重和理解勞動者。
豐富勞動教育環境。環境作為重要的教育資源,在勞動教育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以有效喚醒幼兒的勞動意識,幫助幼兒習得勞動技能,提升勞動素養。
勞動環境游戲化。幼兒園創設戶外“小農場”種植區、“農家樂”生活區,室內創設動植物角、小廚房生活區等,讓幼兒有機會參加勞動實踐;提供充足多功能的勞動工具,供幼兒自由、自主地使用和探究工具的功能,掌握勞動技能;創設“勞動主題海報”“勞動小能手”打卡墻等,潛移默化中激發幼兒參加勞動的愿望。
家庭勞動環境情境化。家庭中積極創設勞動教育的動態環境,鼓勵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搶著做。家長創設勞動教育情境,通過角色代入、故事情節代入等方法增強代入感;定期召開家庭會議,制訂家庭公約,圍繞“我可以為我們的家做什么”“我可以為某某分擔什么”等話題討論,培養幼兒的責任感,營造溫馨的家庭氛圍。
在家園合作培養幼兒勞動行為習慣中,我們有效幫助家長和教師梳理了共育中存在的問題,改變了家長對幼兒園勞動教育的看法,拓展了幼兒勞動教育的內容和形式,理解了環境對提升幼兒勞動素養的價值,家園共享資源、共議策略、共話評價。
【本文系泰州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專項課題“家園合作培養幼兒勞動行為習慣的園本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tjkzxyb2022112】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州市祥龍幼兒園)
責任編輯" 劉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