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天是一名六年級男生,憂郁敏感,就像一朵隨時會下雨的云,被老師批評幾句就會偷偷抹眼淚。
小天媽媽最近失業了,家里的經濟壓力變大了。受父母情緒的影響,小天的狀態很不好。正好這周進行了期中測試,小天的測試成績不理想,科任老師接二連三地找他談話,他的情緒崩潰了,趴在座位上抹眼淚。小天父母反饋,小天最近經常失眠,總是會偷偷躲在被窩里哭,飯也不怎么吃,整個人無精打采的。
根據觀察和了解,小天的問題屬于現實因素引發的情緒問題。他因一時挫折陷入了自我懷疑的旋渦,沉浸在極度糟糕的情緒中,難以看到事情的積極面或轉機,形成了災難化思維。我決定采用認知行為療法中的“接納承諾療法”幫助小天擺脫當前的負面情緒,把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到當下的生活上,找到人生價值。
接納、認知解離:正視自我
我從小天家長處了解到小天喜歡聽某歌手的歌曲,所以我帶著小天來到心理輔導室,播放他喜歡的音樂,給小天營造一種舒適放松的環境。10分鐘后開始了我們的談話。
第一次輔導,我給了小天15分鐘,讓他完成一幅自畫像。小天花了很多時間思考,落筆只用了兩三分鐘。他的自畫像只在整張紙上占比不到10%,且整個人都被涂上了陰影,說明小天無法對自己進行合理認知,對自我不認同、不接納。他畫的腳和手臂很粗大,說明小天存在一定的攻擊傾向。
師:你可以簡單介紹一下這幅畫嗎?
小天(沉默半分鐘):這是我的頭,這是我的身體、手和腳,我不知道還可以畫什么了。
師:可以和我分享一下為什么整幅畫只用了一種顏色嗎?
小天:我很失敗,什么科目都考不好,什么事也做不好,我的人生是黑色的。
覺察到小天的低落情緒,我播放了他喜歡的音樂并引導他深呼吸,幫助他放松下來。同時,我贊賞小天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敢于面對真實的自己。
澄清價值,認識自我
1.從“我不行”到“我行”
小天表現出的是一種逃避失敗心理的“我不行”表征。逃避失敗心理削弱了理性思維的防御力,逐漸發酵為認為所有學科學習都不行的過度憂慮。因此,破除逃避失敗的消極情緒,是小天破解災難化思維的首要策略,可以讓他從“我不行”的泥潭里抽身出來,轉為一種“我行”的心理傾向。
第二次輔導,我帶著小天改畫,將處理好的兩張照片放到小天面前(如下)。
師:這兩幅畫有什么不同嗎?
小天:兩幅畫都是我畫的自己,但是第二幅圖我被放大了,站在了畫面最中間,我的缺點也被放大了。
師:你說得很對。同樣是你,第一幅圖,你認為自己黯淡無光,有無限多的缺點,被擠在角落中。但是,老師第一眼看到畫的感覺是,你還有很多可以發展的空間,因為有很多留白,那就是你的發展空間。我們不能片面地看待自己,不是嗎?
小天若有所思,沉默不語。
2.以己為景,跳出自我
師(展示上圖):你看到了什么?
小天:一朵云。
師:你能猜猜這是什么天氣嗎?
小天:我不確定,可能是陰天,也可能是晴天,也可能馬上要下雨了。
師:你考慮得很全面。也許這是一朵普通的云,也許這是一朵烏云,光憑一張圖片確定不了。我們不能片面地看待問題,同樣你也不能片面地看待自己。你看到的只是陰雨天的你,忘記太陽底下的你是什么樣了嗎?任何人都會有失意的時候,但哪怕是烏云最終也會撥云見日。接受自己的失敗沒什么大不了的,一次測試失誤,那就好好分析錯題,找到原因,下次測試爭取進步,如果有不會的題目就尋求同學、老師的幫助。失敗乃成功之母!
接著,我陪小天重新畫了自畫像,給自畫像添上了色彩。我問小天:“對下次考試有信心嗎?”小天笑著說:“我行!”
通過“承諾接納療法”,小天的心理靈活性得到了提升,他開始慢慢接受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不順心和不如意。每個人都會經歷挫折、失敗、難過、痛苦,這些都是個體正常情緒的一部分,我們要學會接納它們,化解它們,學會從痛苦中開出幸福之花,擁抱生活。
承諾行動,做情緒管家
第三到五次輔導,我帶著小天做了一些行為訓練,讓他知道如何正確地發泄、控制情緒。
放松訓練:當消極情緒來襲時,及時提醒自己深呼吸,有條件的話可以播放自己喜歡的音樂,直到情緒平復下來。我帶著小天練習了幾次,直到他能自主練習。
保持運動:我和小天約定每天運動半小時,規律自己的作息,同時記錄自己的失眠次數。
情緒ABC日記:情緒ABC理論中A代表事件,B代表個人認知,C代表情緒反應,即個人的態度和言行。情緒ABC日記旨在讓學生主動記錄平時的情緒失控狀態以及想法,有助于教師后期幫助學生反思和重構認知。
根據這篇情緒日記,我讓小天重新思考當時的情況,問他有沒有方法化解這個矛盾。隨著小天的認知重構,他的情緒也發生了變化。
我帶著小天總結,每個人都會有各式各樣的負面情緒,憤怒、悲傷、難過、委屈……情緒沒有好壞之分,我們要學會接納情緒、管理情緒。這些情緒日記就像是一面鏡子,幫助小天梳理事情,及時反思,合理調整。
多次輔導后,小天失眠的次數越來越少,精神狀態也慢慢好了起來。同時,小天堅持寫情緒ABC日記,時不時拿來和我分享,遇到處理不了的問題也會向父母或者老師求助。科任老師也反映小天上課的狀態變好了,課間經常可以看到他的臉上洋溢著笑容,我能感受到積極情緒帶給他的力量。(文中學生均為化名)
(作者單位:浙江省湖州市織里鎮晟舍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