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出臺以及新教材的推廣,做好小學數學的教學改革顯得尤為關鍵。新教材、新課標與新教學要求小學數學教師要將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作為首要目標,以培養學生的學科思維,讓學生用數學思維分析、解決問題。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學改革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教學效果不佳的情況依舊存在。未來的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需加大探索力度,不斷調整教學方法?;诖?,本文重點分析了新教材、新課標、新教學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改革措施,以期為實際工作提供參考與借鑒。
新教材、新課標、新教學對小學數學教學的要求
以課堂為中心,滿足空間條件。數學課堂是教師組織數學教學的主要場所,教師應重視課堂設計,將適宜的趣味性元素融入課堂,使學生保持對數學課堂的好奇心。新教材、新課標背景下為實現教學改革,教師需以課堂為中心來設計教學活動,在課堂不僅要向學生講解教材知識,還需要引導學生串聯知識,不斷思考??傮w來看,在新教材、新課標與新教學的大背景下,教師應將課堂作為中心,為學生提供學習的空間條件。
以學生為主體,滿足對象條件。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習慣照本宣科向學生傳授知識,學生居于被動地位。而在新時代下,學生與教師的地位、角色發生了明顯變化,教師的一切教學活動都要將學生作為主體,而教師要在課堂上充當引導者,向學生提供必要的幫助。因此,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需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教學目標及內容來設計教學活動,以確保教學活動的流程、方法等與學生需求相符合,讓學生主動、高效學習。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改革的實施路徑
一是深度解讀教材內容,提煉核心問題。為加快小學數學的教學改革步伐,教師必須全面關注新課標、新教材的變化情況,把握教材內容,從教材中提煉核心知識點與問題,并圍繞這些方面來設計教學活動,使課堂教學更為合理。教師在依據教材內容提煉問題時,應考慮問題的深度,使學生產生一定的思考與探究。
如“分數的意義和性質”這一章節,為高效開展教學活動,教師在備課階段應了解新教材的內容編排、新課標的教學要求。小學數學的知識體系中“分數”為一大構成,主要涉及了分數的概念、比較分數的大小、加減和乘除計算等知識點。分數的概念為基礎性內容,比較與計算則為分數的應用部分。當教師了解了教材內容后,方可提煉出本單元的核心問題,使學生在教師講解知識時思考問題,利用已有的知識與技能來尋找答案。在“分數的意義與性質”的教學中,教師可為學生設置以下問題:如何理解分數的概念呢?怎么可以比較分數的大小呢?分數計算需遵循哪些運算法則?由于這些問題與本章節的內容有關,但教材上并未直接顯示這些問題的答案,就需要讓學生綜合已有知識,多角度思考,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應用。比如對于“如何理解分數的概念?”這一問題,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安排了以下活動:準備一張A4紙,將該紙張疊成大小相等的兩等份、四等份……將每一等份用不同的涂色筆涂好顏色,以便區分。通過這種簡單的探究活動,學生不僅能感受到數學的趣味性,還能在動手操作中理解概念,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數學思維等極為重要。
二是引入游戲化理念,實施數學游戲化教學。小學生的年齡較小,他們在課堂上很難保持專注力。針對此情況,教師可將游戲引入課堂,設計與數學知識點有關的游戲,讓學生參與到游戲中,感受游戲的快樂并從中學習數學知識。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設計數學游戲時應提前考慮學生的興趣、能力等,以保障游戲內容、形式等對學生的吸引力,使學生在課堂上專注于游戲,豐富他們的數學學習經驗。
如“年、月、日”一課,這部分內容與學生的現實生活有關。為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掌握教材知識點,并在生活中有較強的時間觀念,教師應提前為學生設計游戲,用游戲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數學,實現寓教于樂的教學效果。具體來說,教師在備課時與班級的大部分學生進行了交流,最終為學生設計了“時間賽跑”小游戲。當確定了游戲方案后,教師還需要提前為學生準備與時間相關的“問題卡”,在卡片上有各種與“時間”有關的問題,如“你每天早上幾點起床?”“兩個小時后是什么時間?”等,同時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小組。教師給出卡片后,學生必須快速答題,并在拿到答題卡以后傳給下一名學生,答案正確且速度最快的小組獲勝。將這一小游戲引入課堂,能改變學生對課堂的固有印象,在游戲中鍛煉他們的反應速度,使他們可以準確計算時間,掌握數學上的“時間”知識點。
三是滲透情境化方法,優化數學情境化引導。新教材、新課標下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情境教學法因其特殊性而廣受教師與學生的關注。為全面提高教學水平,教師可在課堂上采用情境教學法,就是根據教學內容與目標,為學生設置對應的情境,讓學生置身于相對熟悉的場景中學習知識,展開聯想。雖然情境教學法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保障學習效果等都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教師需要注意創設情境的方式,可以創設問題情境、實物情境,或者其他情境。
如“倍數與因數”的這一知識點,由于其教學難度較大,單純的口頭講解無法給學生產生直觀印象。所以,教師在課堂上需要為學生設置教學情境,以情境來吸引學生,使他們集中注意力。由于本節課的知識點,教師可設置這樣的生活情境:周末某班全體同學約定一起去動物園游玩,在途中他們分組進行游戲;假定每組的人數相同,且全部同學都能被分到各個小組,那么每組的人數是多少?因為這個班一共有48個學生,每個小組可能的人數是多少?在此情境下學生可集中精力思考:題目的核心是什么?隨后很多學生開始了思考,每個小組可以有1個、2個、3個、4個、6個、8個、12個……在這些討論下教師再向學生介紹“因數”的概念,可以讓學生掌握概念,并考慮此概念在生活中的應用。此后,教師需繼續向學生提出問題:同樣為上述情境,你們可以找到48的全部因數嗎?這些因數都有什么意義?如果希望將班級學生劃分為多個小組,可以有哪些比較合理的選擇?這些問題與學生生活有關,每個學生都能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進行思考與探究,找到正確答案。
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學改革勢在必行。為提高課堂教學改革效果,教師應把握新教材特點、新課標要求,關注教育領域的新理論、新方法,嘗試采用全新的教學手段,豐富學生的課堂學習體驗,使學生高效學習數學。
專家點評
在新教材、新課標的實施背景下,學科育人的目標已經從單純的知識傳輸轉向基于核心素養培育的學科思維培養。鑒于此,教師需要轉變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創設教學情境、引入游戲化教學等形式開展教學。筆者的分享為一線教師提供了一種參照,未來還可以進一步更新和優化教學,以新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培育時代新人。